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缓释BrdU检测前腭缝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

    作者:周洁;李允武;刘海霞;徐疾;唐国华

    目的:配制缓释BrdU,用于检测前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探讨前腭缝牵张成骨的机制.方法:用泊洛沙姆温敏凝胶配制缓释BrdU,大鼠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采取血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rdU血药浓度,并与腹腔注射BrdU溶液进行比较.选取35天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安放扩大簧牵张前腭缝.2组动物于24h后随机皮下注射BrdU温敏凝胶1次或腹腔注射BrdU溶液1次.所有动物分别于48h和96h处死(n=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果:皮下注射BrdU温敏凝胶6h后,血清中仍可检测出1.21μg/m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鼠前腭缝有BrdU阳性的增殖细胞.腹腔注射BrdU溶液3h后,血清中仅检测到0.17μg/mL BrdU,免疫组化染色未见BrdU阳性细胞.前腭缝牵张48h后,骨缝边缘可见大量BrdU阳性成骨细胞:96h后可见部分BrdU阳性细胞包埋于骨缝边缘的新生骨基质中.结论:BrdU温敏凝胶能起到良好的缓释效果.为体内标记成骨细胞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牵张力作用于前腭缝后,促进骨缝边缘的间充质细胞增殖,这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分泌骨基质,从而促进新骨形成.

  • 可注射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韩雪;刘洪臣;王东胜;苏方;鄂玲玲;吴霞

    目的:探讨可注射壳聚糖(chitosan,CS)基温敏水凝胶对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犬BMSCs,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初步鉴定.合成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光镜下观察BMSCs在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制备凝胶浸提液,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犬BMSCs可在壳聚糖温敏凝胶中存活.壳聚糖浸提液组对BMSCs的增殖与正常培养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培养第1、4、7天时,矿化培养液组和矿化浸提液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未矿化的完全培养液组和壳聚糖浸提液组,第10天时,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壳聚糖矿化浸提液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活性明显提高.结论:制备的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进行水凝胶复合BMSCs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 前臂桡侧皮瓣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立群;范秦寅;张宝亮;张华;张陈平;胡广洪

    目的:建立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前臂皮瓣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并探讨其科学有效性.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建立前臂皮瓣三维几何模型.椭圆形皮瓣的长短轴分别为80mmx50mm,厚度为10mm,血管蒂(桡动脉内径1.9mm.桡静脉内径0.84mm)长50mm,以半嵌入方式平行长轴贯穿皮瓣.将几何模型整体导入SC/Tetra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根据实测桡动脉流量,设定进口血液流速为20mm/s,参照皮瓣血管蒂实测压力差53mmHg,初步获得压力损失模型(porous model)的有关系数值,然后将压力损失模型代入皮瓣,模拟毛细血管网对血流的阻力,计算出皮瓣及血管蒂部的血液流动,比较分析血管蒂郜桡、动静脉中心轴向压力分布和不同截面径向血液流速分布.结果:前臂皮瓣模型的整体网格数为10355473,节点数为2104014.皮瓣代人压力损失模型后,桡、动静脉出入口压力差值为7050Pa(52.8mmHg),接近临床实测值.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显示,在压力损失模型巾桡动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分布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血液流入及流出皮瓣时,会出现速度减缓和增加,而桡静脉的中心轴向压力值在血液流出皮瓣的瞬间急剧下降,结果特征符合皮瓣血液正常生理循环特点.结论:压力损失模型能够较合理有效地模拟前臂桡侧皮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本研究提出了皮瓣血流机制研究的新方法,为进一步血管吻合口流场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环孢素A作用下牙龈组织TGF-β1、PCNA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俐俐;尹元正;吴仲恺;施元洁

    目的:通过检测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作用下牙龈组织TGF-β1和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CsA导致牙龈过度生长(gingival overgrowth,G0)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20只单侧拔除下颌磨牙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CsA,10mg.kg<'-1>·d<'-1>皮下注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后处死动物,截取下颌磨牙区组织用以检测.体视显微镜下测量牙龈宽度;标本脱钙后制片,经HE染色.行牙龈组织学镜检测量;免疫组化方法(ABC法)检测标本牙龈TGF-β1、PCNA的表达情况.以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作半定量分析,并以SAS 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用药后4周,有牙侧与无牙侧牙龈TGF-β1,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各组内有牙侧与无牙侧牙龈的TGF-β1、PC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CSA导致G0的过程中.牙龈TGF-β1表达水平上调及其作用可能独立于牙龈炎症,CsA有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过量表达TGF-β1的作用:CsA促进牙龈上皮增殖活性的提高,可能是上皮细胞数量增加、上皮层增厚的主要原因.

  • 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细胞增殖之评价

    作者:张延晓;周洪;王晓荣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模型,观察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畸模型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正畸模型;实验组对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牙槽骨实施减阻措施后,在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和支抗牙上安装自制牵张装置,频率为1mm/2d牵引1周后进入巩固期.所有动物于牵张开始时腹膜内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分别在牵张开始后第3、5、10、20、30天,2组动物中随机选择4只动物处死,获取标本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标本新生组织中观察BrdU标记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对BrdU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利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张力侧和压力侧均发现BrdU阳性细胞,主要为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BrdU阳性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在第10天达到峰值,破骨细胞于第20天达到峰值,阳性骨细胞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正畸模型对照组阳性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在第5天和第10天的表达虽也呈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实验组,破骨细胞在第5天达到峰值,阳性骨细胞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但第20天和30天比实验组低.结论:牙周膜牵张成骨的成骨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活跃的骨形成发生在牵张结束后巩固阶段的早中期,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的形成是不断进行的;牙周膜牵张成骨具有更活跃的破骨能力.BrdU阳性细胞能够在牙周膜中存在30d.

  • X线对ACC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守一;张东升;吴军楼;韩俊庆;张世周;张捷;牟文丽

    目的: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在高能X线照射后,对细胞中NF-κB信号转导通路亚单位-p65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进行5种剂量(2、4、6、8、10Gy)的高能X线照射,照射后1、3、6、10<'t>、24、48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CC-2中p6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并进行TUNEL试验,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采用SPSS11.5软件包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放射线照射剂量强度与细胞凋亡率之间的分析.结果: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正常对照组细胞中p65蛋白多被定位于核周,而很少出现在胞核内;放射线照射后,该蛋白穿过胞膜,渐进入胞核中心;借助Western印迹法检测,p65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可随时间逐渐变化,在各组细胞中表达峰值约在照射后6~10h;在同一时间点上,蛋白表达量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照射后,细胞凋亡率不断改变,其变化曲线低点位于放疗后10h,并表现出对放射线剂量和p65蛋白含量的负相关关系(P=0.010<0.05);凋亡细胞在TUNEL试验中出现较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结论:放射线对ACC-2细胞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规律,细胞凋亡率与其表达量呈负相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兆安;夏碧清;吕汉孝;甄恩明;崔丽娟;张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rn cells,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MG)内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和标记;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移植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SCs;测定大鼠静态唾液总流率,记录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及模型治疗对照组大鼠每日饮水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干细胞在模型治疗组和模型治疗对照组下颌下腺内的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模型治疗组静态唾液总流率和每天饮水量与模型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1周,BMSCs主要分布于针道附近,第2周主要分布于腺泡之间的间质中,第4周开始在下颌下腺其他区域出现.术后第1周,免疫组化染色移植干细胞未见淀粉酶表达,第8周可见在少量移植细胞的胞质内有淀粉酶表达,具备了类似腺泡细胞的分泌功能.模型治疗对照组未发现以上现象.结论: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 Duraphat varnish对乳牙釉质氟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晨;徐东升;赵玉梅

    目的:检测Duraphat varnish涂布于乳牙后,其釉质内氟元素含量的变化,为临床使用Duraphat varnish预防乳牙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电子探针.检测乳牙釉质涂布Duraphat varnish后不同深度的氟含量,并与氟化钠涂布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Dumphat varnish涂布剂量及周期变化对乳牙釉质内氟含量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氟化钠组及Duraphat varnish组的氟元素重量百分含量均值分别为(0.0406±0.0234)wt%、(0.1006±0.1040)wt%和(0.1844±0.1293)wt%,Duraphat varnish组氟含量高于氟化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uraphat varnish涂布周期与氟含量关系的实验中,短周期组及长周期组釉质表层下10μm处氟元素重量百分含量均值分别为(0.2407±0.0034)wt%、(0.1434+0.0133)wt%,短周期组氟含量高于长周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涂布剂量与氟含量关系的实验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釉质表层下10μm处氟元素重量百分含量均值分别为(0.4417±0.0034)wt%、(0.4413±0.0044)wt%,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氟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牙釉质表面局部涂布Duraphat varnish后,釉质中的氟浓度明显升高.缩短该制剂的涂布周期,能有效增加釉质表层内的氟含量,但釉质内氟含量并不随Duraphat varnish涂布剂量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 乳牙 釉质 氟保护漆
  • 4种复合树脂嵌体材料的机械性能评价

    作者:姜玲玲;刘红;王金蕊

    目的:评价4种嵌体用复合树脂Ceramage、Surefil、Solitaire 2及Filtek<'TM>Z350的压缩强度、耐磨性、硬度及浸泡疲劳性,并通过SEM观察材料的摩擦表面形态.方法:制备压缩强度、硬度及磨损试件,浸泡疲劳试验采用人工唾液室温下浸泡2个月.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人工唾液浸泡前后的压缩强度,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材料浸泡前后的硬度.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磨损试验,用SEM观察材料磨损后的摩擦表面形貌.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refil的压缩强度高,浸泡前显著高于其他3种树脂(P<0.05),浸泡后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urefil的硬度值大,浸泡前4种材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浸泡后Surefil和Filtek<'TM>Z350间的硬度无显著差异(P>0.05).经人工唾液浸泡后,4种材料的压缩强度和硬度均下降,仅Filtek<'TM>Z350的压缩强度无显著变化(P>0.05).除Filtekr<'TM>Z350外,其他3组材料之间的体积磨损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材料的磨损量与硬度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SEM观察4种树脂均发生磨料磨损,除Ceramage外,其他材料还伴有黏着磨损.结论:Surefil的机械性能好,适合做后牙嵌体材料,Filtek<'TM>Z350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强.

  • 牙种植体周围骨内神经感受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乔士冲;吕晓飞;庄龙飞;姜焕焕;张志勇;赖红昌

    目的:观察骨结合牙种植体周围骨内神经末梢的分布特点,研究种植体潜在本体感觉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非负载种植体外周神经反馈通路重建的程度及时效过程.方法:雄性Beagle犬3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拔牙窝愈合3个月.设计植入12颗骨内种植体,每只犬4颗作为一组,分为种植后1周组、种植后6周组和种植后12周组.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对种植体施加电脉冲刺激,并利用Chart5 For Windows软件同步记录刺激种植体诱发的下牙槽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曲线图.同期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骨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100%.不同时间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在不同刺激强度下,植入6周和12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无显著差异,而植入1周的种植体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幅值明显小于前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组织学观察证实,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均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结论: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内存在少量神经末梢结构,这些神经元能够对施加在种植体的刺激信号产生应答,进而诱发动作电位沿下牙槽神经传导至中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种植体的本体感受功能.非负载生理状态下种植体周围神经纤维的改建具有明显时效性.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华蔚;温伟生;杨舸

    目的:探讨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误诊原因、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138例原发于头颈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1.26: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86.2%)明显高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3.8%),首发症状以无痛性肿块(71.7%)多见,首发部位依次为颈部、下颌下区、腮腺、面部皮肤、颌骨、舌部、腭部,治疗主要以手术+化疗为主,患者5年生存率为59.4%.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头颈部表现呈多样化,误诊率较高,应予以重视,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 正常人上颌窦CBCT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徐梅;杨帆;王仁飞

    目的:通过使用牙科锥形束CT(CBCT),对正常人上颌窦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为该区域种植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40例符合标准的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在选取的截面上对80侧上颌窦内侧壁的长度、上颌窦的宽度及上颌窦内分嵴的情况进行初步观察和测量,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窦内侧壁平均长度为(30.1+3.9)mm,上颌窦平均宽度为(21.4+5.0)mm,分嵴的总发生率为43/80(53.8%).结论:牙科CBCT能全面并准确反映上颌窦内部的解剖结构,这些数据对决定上颌窦提升术的术式及避免或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遵;孙青;王晓丽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碱性磷酸酶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T1)、基础治疗后(T2)及正常对照组(C)各位点的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MCP-1及碱性磷酸酶的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组受检者中,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牙周治疗可使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含量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MCP-1的浓度变化与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分泌均呈正相关.结论:MCP-1作为一个重要的炎性趋化因子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龈沟液MCP-1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 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 Ⅲ类错(牙合)的软组织变化

    作者:赵果;李沙;常彬彬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I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 Ⅲ类错(牙合)的理想装置.

  • 氧化铝渗透陶瓷全冠色差可接受性的临床评价

    作者:董正杰;徐侃

    目的:测量和评价氧化铝渗透陶瓷全冠临床色差的可接受性.方法:收集10个氧化铝渗透陶瓷全冠修复病例,应用CIE1976L*a*b*颜色系统,采用数码摄影和Photoshop软件电腩处理技术,在自然光线下,对各全瓷冠及其相对称的天然牙测量、分析,计算L<'*>、a<'*>、b<'*>、C、H和△E各参数值.所得数据运用SAS6.12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颈1/3区域,氧化铝渗透陶瓷全冠和天然牙在明度、a<'*>色品值、色相角上有显著差异;在中1/3区域,参数a<'*>、b<'*>色品值和饱和度有显著差异:在切1/3区域,各参数值均无显著差异.参数△E值在各区域都有显著差异,但其差异值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氧化铝渗透陶瓷全冠色差可接受性约为6个△E单位.可以利用中切牙的对称性,在临床上直接进行修复体色差分析比较.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作者:舒艳;刘珺;陈杰;范存晖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小厚度、颏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 伴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TNF-α基因携带频率的研究

    作者:刘博;俞宁;谭丽思;刘静波;郭艳;潘亚萍

    目的:通过对伴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不伴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中TNF-α基因携带频率的分析,探讨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该基因携带频率上的差异,并比较各组牙周临床指标和易感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牙周探针,对112例伴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DM组)、99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和TNF-α-308基因型(TNF1/2)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在DM组和轻中度CP组之间,轻中度DM组和重度CP组之间,重度DM组和轻中度CP组之间,重度DM组和重度CP组之间,TNF2的阳性基因型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等位基因TNF2的DM组和CP组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分别显著高于只携带等位基因TNF1的DM组和CP组患者(p<0.05).结论:携带TNF-α-308等位基因TNF2可能会增加人群牙周炎的易感性,并且在2型糖尿病和牙周炎协同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段椎管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超;石芳琼;伍军;翦新春;蒋灿华

    目的:发生于颈段椎管的神经鞘瘤可沿椎间孔向外生长,表现为颈椎内外交通性肿块,但多因早期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就诊于神经外科.本文报告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近期收治的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预后.结果:2例患者均以颈上部肿块为主要症状就诊,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内外交通性哑铃型肿块,采用颈后正中和颈外侧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颈椎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颈部肿块而脊髓压迫症状并不明显,详细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具有一定难度.

  •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小荣;孙健;王科;陈立强

    目的:探讨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的脂肪瘤分区、分次切除术,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除2例有一定程度复发外,其余患者在颈部、项部脂肪病变切除后,其形态接近正常,无继发功能障碍.结论:全麻下行颈部和(或)项部脂肪瘤分区、分次手术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方法.

  • 口腔医学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作者:徐菱;郑家伟

    口腔医学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探索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不断完善权重的分配方案,对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国内各口腔医学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分析,设计完成综合实力评价的三级指标.

  • C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作者:陶岚;唐彧;朱铭颐;朱亚琴

    目的:以牙外伤病例为基础,探索CBL教学法应用于口腔医学生毕业实习的可行性.方法:将60名口腔医学毕业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设计牙外伤的病例教案,一组为实验组,引入C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基于实例的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所有实验对象均在入科实习前与出科时进行笔试,将每人的有关牙外伤的考题的前后得分的差值,应用SAS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实验组学生填写有关对CBL教学法看法的调查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出科考成绩的提高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调查表明,学生普遍欢迎CBL教学方式.结论:CBL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有促进作用.

  • 上颌第二磨牙五根管1例报告

    作者:朱征;赵守亮

    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变异较多,一般以三根管为主.腭侧双根管的四根管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同时具备腭侧双根管、近中颊双根管的五根管的上颌第二磨牙病例.

  • 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家系调查及治疗1例报告

    作者:王玲香;邓婧

    报告1例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病例.患者女,18岁,全口牙表面粗糙,呈黄褐色,大部分釉质脱落.其家族中多人患此病.对患者的病变牙进行了初步治疗,并提出了下一步治疗方案.

  • Intracystic negative pressure may promote bone formation around jaw cysts

    作者:

    The growth and enlargement of jaw cysts are associated with raised intracystic pressure and bone resorption surrounding the cysts. The major bone-resorbing cells are the osteoclasts. They are ac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cal bone-resorbing factors: prostaglandins, proteinases and cytokines. It was found that positive pressure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IL-1αmRNA and protein in epithelial cells of odontogenic keratocyst, and increased the secre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PGE<,2> in a co-culture of odontogenic keratocyst fibroblasts and epithelial cells. However, the signal intensities for IL-1α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epithelium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marsupialization which relived intracystic pressure. Experimental study indicated that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could promote osteogenesis in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 cells (BMSCs) in vitro. We propose a hypothesis that bone formation around the cyst of the jaws would be stimulated by intracystic negative pressure.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