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影响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化深度的有关因素探讨

    作者:詹福良;邵丽娜;毕惠芳;王笑立;艾红军

    目的:探讨不同树脂、不同光固化灯、不同投照距离、不同投照时间等因素对光同化复合树脂固化深度的影响.方法:制备底面直径4mm,高6mm的圆柱形试件模具,采用多因素不同水平的析因实验设计,共制备192例试件.用Planmeca曲面断层机扫描试件,并测量其固化深度.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种处理因素自身不同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2种光固化灯、2种树脂、4个投照距离、4个投照时间对光固化深度均有影响.对每种因素的优化,必将对固化深度产生叠加效果.

  • 黏结时间对树脂黏结剂剪切强度的影响

    作者:翁维民;张修银;张富强

    目的:比较2种树脂黏结剂黏结后不同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龋坏的人磨牙48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24颗.第1组用RelyX unicem进行黏结,第2组用Variolink 2进行黏结.所有样本黏结后,在37℃蒸馏水中分别储存2h、24h和1周后,每组随机取出8个试件进行测试,记录剪切强度值.用SPSS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破坏情况.结果:随着黏结后储存时间的增加至1周,2种树脂黏结剂黏结剪切强度值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破坏界面均发生在牙本质与黏结剂之间.结论:黏结后储存时间可以影响树脂黏结剂黏结剪切强度的效果.

  • 中药灯盏花对兔前颌骨缝牵张成骨的影响

    作者:邹敏;周洪;文星

    目的:建立兔上颌骨缝牵张成骨实验模型,探讨灯盏花(EB)在上颌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牵引实验--16只兔(实验、对照各8只)佩戴自制前牵引面具,实验组持续前下方向牵引上颌骨28d,对照组不加力,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上颌骨矢状向的变化.用药实验--均行上颌骨前牵引.实验组前颌缝局部注射EB 0.4ml/d,对照组NaCl 0.4ml/d.行序列四环素荧光标记,测定28d后2组(共16只,每组8只)荧光标记带间的宽度;光镜下测定2组(共12只,每组6只)第7、14天TGF-β染色切片灰度值,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上颌骨相对于颅脑矢状方向的各项X线测量值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荧光标记带间的平均距离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宽(P<0.05);相同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TGF-β显著高表达(P<0.05);7d实验组较14d对照组TGF-β显著高表达(P<0.05);成骨活跃者成纤维细胞增多,血管分布增多;骨缝缘未见典型的活跃成骨细胞排列.结论:成功建立了前颌缝牵张成骨兔实验模型;EB具有促进骨组织形成的作用;血管生成、微循环改善、纤维成骨可能是兔上颌缝牵张的成骨机制之一;EB在兔前颌缝牵引成骨中可能具有直接成骨的作用.

  • 3种剂型氢氧化钙药物根尖周扩散的体外研究

    作者:甘宁;尹仕海;邹玲;汪莉;谢俊;钟素兰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氢氧化钙通过模拟根管向根尖周扩散的效果.方法:用吸液管尖、BHI琼脂及5ml塑料注射针筒制备成模拟根尖周模型.120个模型分为3组,每组40个,按根尖孔径不同(15#、25#、40#、80#),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10个.第1组模拟根管内封入20%氢氧化钙悬浊液100μl;第2组封入90%氢氧化钙糊剂100μl;第3组封入氢氧化钙药尖并加入100μl蒸馏水.另备12支模拟模型,封入100μl蒸馏水作为对照.用pH分析仪和钙离子分析仪分别测定pH值和Ca2+浓度.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pH分析发现,第1、2、3组的平均pH值分别为8.26、7.96和7.83,第1组与2、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3组之间平均pH值无显著差异;Ca2+测定结果,第1、2、3组平均Ca2+浓度分别为29.87、24.62和16.42 ppm,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结果还表明,不同根尖孔径平均pH值和平均Ca2+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80#>40#>25#>15#.结论:氢氧化钙悬浊液在模拟根尖周模型内的扩散效果好于氢氧化钙糊剂和氢氧化钙药尖;根尖孔径越大,药物扩散效果越好.

  • 兔舌不同部位VX-2鳞癌与颈淋巴结转移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沈毅;孙坚;周晓健;陈万涛;徐秋华

    目的:制作兔舌不同部位VX-2鳞癌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舌癌多学科治疗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将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植入VX-2鳞癌瘤块.观察瘤块植入后肿瘤生长、体积变化、成瘤率、颈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的部位、数目以及兔生存期等指标.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游程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总成瘤率75%,其中舌缘80%,舌中线区70%,颈淋巴结转移率均70%,舌缘转移至同侧颈淋巴结,舌中线区转移至双侧颈淋巴结.平均生存期为舌缘(33.25±6.20)d,舌中线区(39.00±3.74)d.各区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癌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均为低分化鳞癌.结论:瘤块移植法能成功制作不同部位兔舌VX-2鳞癌模型,成瘤率和转移率均较高,生存期为4~6周.其生物学特性与人舌癌基本一致,生长迅速,容易转移,是研究舌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VX-2鳞癌 动物模型
  • 生物型纳米根管封闭剂的制作与性能研究

    作者:陈作良;危薇;冯祖德;刘学勍;陈晓玲;黄文霞

    目的:以磷酸钙骨水泥为原料制备一种生物型纳米根管封闭剂,并对其理化性质、显影效果及对感染根管优势菌的体外抑菌能力进行研究.方法:根据IS0 6876:2001(E)口腔生物材料标准,测定其流动性、凝固时间和晶粒大小,测定不同显影剂比例的材料的显影效果.采用NCCLs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研究其对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应用染色渗漏法测定20颗离体牙的封闭效果,并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调和后的新型纳米根管封闭剂固化后的终产物为羟基磷灰石,晶粒大小为279nm,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操作时间大于30min,凝固时间为(1.0±0.5)h(可调控).其显影效果良好.MIC≤0.156~0.312.试验组染色渗漏深度显著小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P<0.01).结论:制备的材料符合新型纳米根管封闭剂的要求.

  • 根管消毒药物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回复能力的研究

    作者:王晓丽;宋萌;娄佳宁;钮晓勇

    目的:探讨5种常用根管消毒药物的细胞毒性以及毒性的可逆性,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根管消毒药物.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通过MTT法、ALP活性测定法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系统评价甲醛甲酚(FC)、樟脑酚(CP)、甲硝唑、氢氧化钙和中药制剂的细胞毒性及其毒性的可逆性.采用SPSS11.5软件包,所有数据均经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FC和CP对HPLFs的增殖、ALP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P<0.05).FC的细胞毒性为3~4级,细胞回复度<30%.CP的细胞毒性为1~3级,细胞回复度<30%.甲硝唑对HPLFs的增殖、ALP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细胞毒性为1级,细胞回复度为32%~85%.氢氧化钙和中药制剂对HPLFs的增殖和ALP活性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回复度>90%.通过透射电镜观察,HPLFs的超微结构显示,FC、CP有重度毒性,甲硝唑有轻度毒性,而氢氧化钙和中药制剂基本无毒性.结论:FC、CP细胞毒性大,且毒性不可逆;甲硝唑有轻微细胞毒性,但毒性可逆;氢氧化钙和中药制剂无细胞毒性.临床上可用氢氧化钙或中药制剂作为较理想的根管消毒药替代有毒性的FC、CP.

  • 核心结合因子α1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时函;陈远萍;史瑞新;韩光红;陈扬熙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jnding factor α1,cbfα1)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cbfα1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加力0、1、3、5、7、10、14d组,每组6只.分别在固定加力装置后0、1、3、5、7、10、1制时处死动物,制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Dunnett检验,研究正畸牙移动过程中cbfα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cbfα1呈弱阳性表达.各加力组中cbfα1的阳性表达随时间变化呈先升高后回降的趋势,压力区的牙槽骨表面cbfα1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张力区牙槽骨表面(P<0.01).结论:cbfα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和稳定.

  • 2001-2006年国内循证口腔医学文献分析

    作者:王宇华;张富强

    目的:对2001-2006年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的循证口腔医学文献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清华同方知网技术产业词和主题词检索出2001-2006年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循证口腔医集团出版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工具,以关键学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论文74篇,文献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循证口腔医学研究热点为口腔黏膜病及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等,国内刊登循证医学文献的主要期刊是《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结论: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为重复性的循证医学介绍,创新性不强,深入研究不够,采用Meta分析的文献极为少见.

  • "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束蓉;罗礼君;姜云涛;谢云锋;俞瑾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12个月龄SD大鼠,分为A、B、C、D共4组,每组各6只动物.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D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等效剂量组.牙周炎造模成功后,A、B组动物灌喂生理盐水,C、D组动物灌喂中药3个月.方块截取各组动物牙槽骨,制作硬组织切片,行苦味酸-品红染色后,分析各组牙槽骨骨量、骨结构及骨转换参数的差异.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牙周炎大鼠灌服"益肾清火"方3个月后,与B组相比,C、D组类骨质形成明显增多,骨小梁密度较高、游离末端数少;A、B、C、D各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结点末端比分别为:75.24±3.82/1.49±0.12、45.78±6.70/0.48±0.08、73.33±4.20/1.33±0.06和67.69±2.83/1.26±0.10.B组的2项参数均低于其余3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类骨质面积(变量经转换)分别为(88.44±7.52)μm2、(145.37±13.91)μm2、(211.10±22.96)μm2和(201.22±24.75)μm2.A组类骨质面积比其余3组低,而B组又低于C、D 2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火"方有助于增加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骨量,改善其骨质结构,促进骨的修复重建.

  • 缺牙患者对口腔种植认知、态度与实践能力的初步分析

    作者:黄文秀;林斌;陈江

    目的:了解缺牙患者对口腔种植义齿的认知、态度及接受程度.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35例牙列缺失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70.21%的被调查者听说过种植义齿,其中,93(56.36%)例对种植义齿的认知存在着误解.缺牙患者担心的问题是种植义齿修复后的功能问题(34.55%),对种植义齿大的期望也是功能近似天然牙(54.55%).57.87%的被调查者心理上认同种植牙是理想的修复方式.缺牙患者是否做过义齿修复(P<0.05)、对原义齿是否满意(P<0.05)、关于种植义齿知识的来源(P<0.05)及费用(P<0.05)对种植义齿的心理接受程度有显著影响.结论:缺牙患者对种植义齿的认知存在偏差,多种因素影响缺牙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接受程度.

  •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修补根管穿孔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琼;王阿丹;周玉竹;凌均棨

    目的:评价采用非手术方法以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修补根管侧壁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造成的根管侧壁穿孔患牙18颗,彻底清理根管并预备根管,在手术显微镜下以MTA修补根管侧壁穿孔,完成根管充填及冠部修复.结果:仅1颗患牙因穿孔范围过大治疗失败,其余患牙术后X线片显示充填物致密,10颗有少量材料超充,但未引起临床症状;治疗后1~2a复查,16颗患牙无不适,X线片示根尖周或根侧暗影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MTA治疗根管侧壁穿孔患牙临床疗效好,少量超充不影响其疗效.

  • 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

    作者:石慧敏;王平仲;王韶颖;余强

    目的:探讨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70岁(平均28岁);2例为上颌骨,6例为下颌骨.8例中4例有局部复发,复发的平均年限为1a.无远处转移.结果:X线平片上,病灶长轴沿上、下颌骨的长轴走向,呈现偏心性或中心性生长.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溶骨性,肿瘤骨与正常骨之间的过渡带较窄,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除1例复发的小病灶外).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病灶内部可有分房或切迹.CT像上,髓腔密度增高,正常骨小梁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取代,软组织肿块基本均匀,病变突破骨皮质,侵犯周围组织形成肿块,肿块内无钙化和骨化.MRI上,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波谱见胆碱波.下颌骨病变发生于下颌角、后牙区、下颌支,上颌骨发生于后牙和上颌结节区.结论:了解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非常重要,因其较其他的纤维性病变更具有侵袭性,手术需要更大的局部切除范围和更长期密切的随访,以防局部复发.

  • 种植支抗技术压入伸长磨牙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毛丽霞;吴勇;房兵;张志勇;黄伟;娄新田;冯贻苗;夏韫晖

    目的:应用种植支抗压入伸长磨牙,评价磨牙压入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支抗钉的植入部位.方法:选择10例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25~53岁,平均33岁.上颌磨牙由于对(牙合)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合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种植支抗,使用弹性牵引力根向压入伸长的磨牙.结果:10例患者的缺牙区均获得了足够的义齿修复垂直(牙合)间隙,成功进行种植牙修复.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治疗时间平均3.5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牙髓坏死、明显的牙松动.未见牙根尖进入上颌窦.结论:磨牙伸长可通过种植支抗技术予以安全有效地压入,为缺失牙修复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

  • 种植义齿修复10年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汤春波;马建民;童昕;丁晨;李岭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为1121例患者植入了178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体系统分别为Br(a)nemark系统92颗、ITI系统108颗、Replace系统21颗、Lifecore系统79颗、BLB系统1486颗.其中,单牙螺丝固定修复510例,单牙粘结固定修复413例,固定桥修复175例,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23例.随访9~122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应用寿命表法计算10年累计存留率,应用SAS9.1.3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102例患者的1760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19例患者的26颗种植体松动脱落,10年累计存留率为98.1%.510例烤瓷冠螺丝固定患者中,39例发生螺丝松动,2例折断;413例烤瓷冠粘结患者中,17例崩瓷,5例冠脱落.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治疗后明显提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种植义齿是修复缺失牙的有效方法,本组病例10年累计存留率为98.1%.

  • 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保东;王艳辉;许家森;郑军;宫大连;于毅

    目的:观察使用骨挤压器经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4例单侧或双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经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共126颗.全部病例均行X线曲面断层片,其中30例在后期随访中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上颌窦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为9.16mm(5~11mm),用骨挤压器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95mm(2~6mm),无1例上颌窦黏膜穿孔.随访16~82个月,成功率达100%,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种植体顶端有一层完整骨质覆盖,种植体完全埋入骨质中.结论:应用骨挤压器,经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与上颌窦外提升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其近、远期效果均满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作为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术后判断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

  • 下颌前移矫治器辅助腭咽成形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朱敏;卢晓峰;徐竹梅;唐友盛

    目的:对经腭咽成形术(UPPP)后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辅以下颌前移器治疗,探讨UPPP手术后口腔矫治器前移下颌辅助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0例OSAHS患者接受UPPP手术后,辅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所有患者在戴用矫治器后1个月再次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按标准头颅定位片拍摄方法分别拍摄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作者应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 2001)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头影测量数据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戴用矫治器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颅中窝和上颌骨后部的相对位置(MCF)有显著改变(P<0.05),而舌骨的上、下位置(∠C3-Rgn-H)以及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各个测量项目的差值分别与AHI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I值的变化与前颌间高度(Ant In Mx.Ht)以及正中矢状面上舌面积和颌间面积的比例(T/In Mx.Area)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UPPP手术后戴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其下颌前移的作用机制主要不是发生在口咽腔,而是由于下颌骨本身的位置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效应,从而导致AHI的改变.

  • 舌鳞癌中ERK1、ERK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天祥;郑文菊;王秋旭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舌癌组织中ERK1、ERK2mRNA的表达,运用SPSS12.O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ERK基因表达强度与TSCC病理分型无关;T3-4期患者ERK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T1-2期患者;TSCC颈淋巴结转移患者,ERK基因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ERK1、ERK2mRNA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腭侧结缔组织瓣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扩增种植体唇侧组织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鑫;徐悠游;赖红昌;张志勇

    目的:比较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移植丰满种植区唇侧软组织的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伴缺牙区唇侧牙槽外形凹陷.其中12例行牙种植术同期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10例行牙种植术同期种植区唇侧骨膜下ADM膜覆盖.分别于种植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石膏模型分析2组种植区牙槽嵴水平宽度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2组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以确定不同时期2组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随访期内,2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术后2周及术后3、6、12个月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组及ADM移植组的牙槽嵴宽度较种植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2组牙槽嵴水平宽度扩增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腭侧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ADM膜骨膜下移植均能明显改善种植区唇侧丰满度,且扩增水平相近.

  • Vitapex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珂;武明;楼云飞

    目的:探讨对纵折后牙采用Vitapex结合桩核冠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9例纵折后牙,通过Vitapex控制根分叉区感染,促进骨质愈合,常规根管治疗,结扎患牙后行铸造桩核内固定,全冠固定修复.治疗后随访30~42个月,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29例纵折患牙成功修复27例,临床成功率达93.1%.失败病例中,1例因重度牙周炎而拔除,1例因再次折裂而拔除.根据患牙折裂后就诊时间不同(<1d,1~7d,8~30d)进行比较,组间存在差异,说明折裂后越早治疗,成功率越高.结论:Vitapex结合桩核冠修复,对保存折裂后牙疗效满意.

  • 软腭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于毅;冯元勇;袁荣涛;王宁;赵保东;贾暮云

    骨瘤是常见的由分化成熟的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多来源于邻近骨质,发生于骨膜内层骨母细胞,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发生于口腔软组织的骨瘤极为罕见,作者报道1例软腭骨瘤病例,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组织来源、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软腭 骨瘤 病理学 诊断
  • 石骨症并发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作者:卢建东;王旭东;沈国芳

    石骨症(osteopetrosis)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异常成骨疾病,可累及全身各骨,发生于颌骨者,往往因为颌骨骨髓炎而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本文报告2例石骨症并发颌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讨论石骨症并发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石骨症并发颌骨骨髓炎的治疗要点是彻底切除病变骨质,并有足够的软组织覆盖创面.

  •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探讨

    作者:郅克谦;任文豪;张琳;温玉明;张引成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及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对1998~2006年收治的24例咽旁间隙肿瘤病例资料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采用颈侧入路、经颈腮腺入路、经颈颌入路.术后随访1~10a.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颈部或咽侧包块就诊,可伴有发音、吞咽等功能障碍.24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87.5%和12.5%.病理类型以腮腺来源和神经源性肿瘤为常见.CT、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24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经颈侧入路10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经颈颌入路4例.1例死亡,2例失访,其余患者全部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CT、MRI可作为明确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以颈侧入路为基础,根据肿瘤的大小、来源和性质,再采用颈腮腺、颈颌入路,是合理的手术入路.

  • 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倩;张志愿

    黏膜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且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口腔鳞癌中HPV的感染率和亚型的分布尚不十分清楚.作者系统查阅了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HPV在正常口腔黏膜或口腔鳞癌中感染率和亚型分布的文献资料,对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娟;郑家伟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了脉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新分类,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归类为2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变.血管瘤是多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可以自行消退;而脉管畸形是血管结构的发育异常,不会自行消退,随患者的生长发育持续增长.因此,对于确诊的脉管畸形,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鉴别诊断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本文就目前关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鉴别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 从微生物学角度思考感染根管的治疗

    作者:刘正

    根管治疗术已被公认为治疗感染根管的有效方法,日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和采用.但随着此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用于根管形态较复杂的磨牙,发生了一些问题,如过度根管预备引起的管壁侧穿、根尖偏移、约诊间痛、牙根纵裂以及根充后的再感染等.如何解释这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防治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有必要从现代微生物学的观点探讨细菌在感染根管中生存的状态,并对治疗感染根管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评估.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