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Stress70/GRP75的早期影响

    作者:李煌;李松;吴拓江;徐芸;陈扬熙

    目的:探讨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糖调控蛋白Stress70/GRP75的早期动态变化影响.方法:利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第3代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加载,力值为4000μstrain,时间分别为0、15、30、60、120、240min;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糖调控蛋白Stress70/GRP75的动态变化,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000μstrain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糖调控蛋白Stress70/GRP75的表达发生变化,0min条带灰度值为114.2±5.08;30min时降至低,为86.1±5.09(P<0.001);60min后有所回升,至104.0±4.41(P<0.01),但仍表达下调;120min后表达开始增强,灰度值为134.5±3.74(P<0.001).结论:4000μstrain压应力刺激,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糖调控蛋白Stress70/GRP75存在时间效应性,初期表达下调;随着应力加载时间延长,其表达反馈增强.

  • 下颌牙种植体即刻加载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丁熙;朱形好;廖胜辉;童若锋;方一鸣;张林

    目的:建立包含即刻加载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深入研究牙种植体即刻加载骨界面的力学分布规律.方法:以女性无牙(牙合)下颌骨为标本,采用螺旋CT扫描,DICOM格式保存.将DICOM数据导入计算机,用自主开发的通用外科手术集成系统(Universal Surgical Integration System,USIS)和ANSYS软件进行划分单元建模,并模拟ITI螺纹种植体的真实形态,在下颌骨前牙区植入3颗种植体,模拟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状态,将种植体骨界面定义为滑动摩擦.结果:建立了结构精确的含即刻加载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种植体螺纹螺旋形态连续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几何相似性、生物力学相似性及临床适应性均达到实验要求,为进一步研究牙种植体即刻加载的骨界面力学分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铸接式衔铁吸附面性状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寒曦;郑元俐;魏斌

    目的:用铸接法制作磁性覆盖义齿根面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合金行常规铸造,观察不同合金铸造温度对衔铁吸附面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金合金、镍铬合金、纯钛,分别与Magdisc500成品衔铁包埋铸造,制作根面结构.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打磨抛光前衔铁表面附着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金合金组及镍铬合金组衔铁表面无氧化物生成,纯钛组衔铁表面有氧化物生成,3组试件衔铁表面的附着物均有包埋料残余.结论:不同铸造温度的合金会对衔铁吸附面产生不同的影响,提示临床上应采用金合金或镍铬合金铸接衔铁.

  • 17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作者:朱彩莲;李鸣宇

    目的:评价17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择17种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对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 33277、具核梭杆菌ATCC 25586、伴放线放线杆菌ATCC Y4、产黑普氏菌ATCC 25261、黏性放线菌ATCC 19246、内氏放线菌ATCC 45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丹酚酸B、厚朴酚对产黑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的MIC值在0.053~0.313mg/ml之间,抑菌效果强;其次为川穹嗪、苦参碱、甘草酸、龙胆苦甙、苦豆碱、黄芩甙、齐敦果酸、银杏叶的MIC值在0.106~0.625mg/ml之间;白芍总苷、茴香醛、大黄素、广霍香、盐酸小檗碱、连翘苷、葛根素抑菌效果差.结论:在本研究选择的17种中药提取物中,丹酚酸B、厚朴酚体外抑菌效果好.

  • 全口义齿咬合接触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的研究

    作者:陆尔奕;张富强;陈晓军;陈建军;王成焘

    目的:探讨对全口义齿上、下颌人工牙列咬合位置关系确定和重建的数字化方法.方法:应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数字化技术,采用上、下颌共6个定位球,对10副全口义齿人工牙列(牙合)面进行三维扫描,同时对正中(牙合)时上、下颌人工牙列咬合位置关系的确定和重建进行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全口义齿咬合接触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结论:本研究对三维确定和重建全口义齿咬合位置关系作了初步尝试,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全口义齿人工牙列的三维咬合创造了条件.

  • 自制焊丝与商品焊丝对激光焊件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黄庆丰;张建中;姜卫东;李权;郁金星

    目的:通过宏观及微观分析焊丝对焊件机械强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焊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焊丝(自制和商业成品焊丝)对钴铬合金、镍铬合金进行焊接,测定焊件的大抗拉及抗弯强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微观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和熔合区金相分析,探讨焊丝对焊件机械强度的影响.结果:钴铬合金自制焊丝组和商品焊丝组的大抗拉强度分别为(606.40±82.53)MPa和(693.61±47.68)MPa,大抗弯强度分别为(997.95±88.89)MPa和(1160.76±91.59)MPa,2组焊件的大抗拉及抗弯强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镍铬合金自制焊丝组和商品焊丝组的大抗拉强度分别为(558.14±46.75)MPa和(582.32±35.43)MPa,大抗弯强度分别为(1084.75±46.02)MPa和(1078.29±36.25)MPa,2组焊件的大抗拉及抗弯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断口扫描电镜及熔合区金相分析显示:自制焊丝组焊件的裂纹明显多于商品焊丝组.结论: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部位的焊接,应采用商业焊丝.

  • 小鼠牙胚裸鼠体内移植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谢瑞阅;杨丕山;李纾

    目的:观察小鼠牙胚裸鼠体内移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出生后5天的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异位移植到成年裸鼠背部肌层中,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取出植入的牙胚,常规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另取出生后12天和19天的小鼠各1只,常规制片,HE染色,作移植后不同时间的对照.结果:肉眼观察发现,移植后牙胚生长于肌浅层,组织相容性好,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学观察表明:移植后的牙胚可继续发育,但比正常发育的牙胚速度减慢.牙本质层较薄,移植后形成大量牙本质小管、排列不规则的牙本质.虽然上皮根鞘位置变化不明显,但牙根可继续根向延伸.髓室底形成,髓腔缩小,根部钙化程度明显增强.移植后第7天,牙胚内外均有炎细胞浸润:但移植后第14天的牙胚,均未见明显的炎症现象.结论:小鼠牙胚裸鼠肌浅层移植后有一定的发育趋势,可以短期用于牙根发育的研究.

  • 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分析

    作者:洪凌斐;孙健;焦婷;张保卫;铁瑛;王冬梅

    目的: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传统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方法进行力学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应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MedGraphics、UG和ANSYS软件,建立单侧上颌骨缺损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传统中空阻塞器的赝复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获得了单侧上颌骨缺损状态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传统中空阻塞器的赝复体健侧后牙受力较为均匀,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健侧腭部基托的近前牙区.结论:建立的单侧上颌骨缺损及带中空阻塞器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传统中空阻寒器的赝复体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 矿化期小鼠牙胚中矿化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潘克清;杨丕山;李纾

    目的:研究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骨桥素(osteopontin,OPN)、骨唾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调控矿化的相关因子在矿化期小鼠牙胚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在矿化期牙胚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后第5、7天的BALB/c小鼠30只,拉颈处死,分离解剖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常规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bfα1、OPN、BSP、ALP和OC等矿化相关因子在BALB/c小鼠矿化期牙胚中的表达及特点.结果:牙槽骨中可见Cbfα1、OPN和BSP表达;前期牙本质中有Cbfα1、ALP和OC表达;其余组织如牙囊细胞、牙髓细胞、中间层细胞、星网状层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中仅见ALP和OC表达,且ALP在中间层细胞和牙髓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但在牙本质中均无表达.结论:牙发育相关的各硬组织,其形成的调控机制不同,分别由不同的矿化因子调控.Cbfα1、ALP和OC与牙本质的早期形成密切相关;Cbfα1、OPN和BSP参与牙槽骨的早期形成;ALP与中间层细胞的关系密切.这些因子对矿化的启动有重要作用.

  • 3种不同金属铸接式衔铁磁力差异的比较

    作者:赵军;魏斌;李莹

    目的:分别对金合金、镍铬合金及纯钛3种金属铸接式衔铁,进行磁力测试,比较3种金属衔铁磁力的差异.方法:采用金合金、镍铬合金、纯钛3种金属为材料,分为3组,每组4件样本,与Magdisc500成品衔铁包埋铸造,制作根面结构.通过拉伸实验测试附着体磁引力大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金合金组磁引力均值为4.84N,镍铬合金组均值为4.61N,纯钛组均值为4.12N.方差分析显示:3组两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3种金属,通过铸接法制作的衔铁,其磁力均有一定程度下降,金合金组磁力下降小.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Ⅲ类缺损的应力分析

    作者:魏斌;张富强;于力牛;王成焘

    目的:比较可摘局部义齿单侧、双侧设计修复肯氏Ⅲ类缺损时,基牙及黏膜应力分布的差异.方法:建立5个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有限元模型,并按单、双侧设计分为A、B 2组.在ANSYS有限元软件下,进行有限元力学计算和分析.数据通过SAS6.2统计软件包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应力均出现在第一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近中颈部.A、B 2组比较,P>0.05,基牙应力和黏膜应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从基牙应力角度分析,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Ⅲ类缺损,单侧设计没有对基牙产生过大的负荷.

  • 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血链菌生物膜的脱落作用

    作者:马瑞;朱敏;刘正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促进血链菌生物膜表面的脱落作用.方法:在模拟人口腔环境的人工口腔内,形成4h血链菌生物膜,分别放入黏度5cps(小分子量)、80cps(中分子量)和600cps(大分子量)的2%壳聚糖溶液中,作用时间为3、10、30min,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比较其促进血链菌生物膜表面脱落的作用,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壳聚糖应用于4h血链菌生物膜,可以有效促进细菌脱落(P<0.05),黏度5cps(小分子量)的壳聚糖的作用效果好(P<0.01).结论:黏度5cps(小分子量)的壳聚糖是一种有效促进菌斑生物膜脱落的药物.

  • 加压固化法对全口基托适合度的影响

    作者:王宇华;张建中;潘瑾

    目的:探索用普通热凝树脂在注压法条件下制作出机械性能及适合度更好的试件及基托.方法:用热凝塑料,分别按传统水浴法及注压固化法制作试件及上半口义齿基托,与BPS专用树脂材料在注压条件下制作的试件及基托,进行抗弯强度、表面硬度及基托适合度测试.采用SPSS 12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热凝树脂采用注压法聚合成型与采用传统水浴法聚合的试件,在抗弯强度和表面硬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上半口基托在A、B、D、E点上的距离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通热凝树脂通过注压法聚合成型,在表面硬度、抗弯强度及基托适合度上均有所提高.

  • 附着体应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焦婷;孙健;洪凌斐;张富强;铁瑛;王冬梅

    目的:对附着体应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利用已有的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程序中分别设计并建立附着体支架,修复两种不同上颌骨缺损情况的模型(附着体位于中切牙或尖牙近中面),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应力集中区均位于健侧腭部基托的近前牙区,健侧后牙受力均匀;附着体位于中切牙近中时,中切牙近中面应力值为1.306MPa,附着体与舌面导板的连接处应力较集中;附着体位于尖牙近中时,尖牙近中面应力值为0.797MPa,应力集中区位于舌面导板的前下方转角区.结论:附着体应用于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未增加基牙的负荷.对附着体支架的设计,应作进一步研究.

  • 衔铁与不同金属铸接前后金相结构的比较

    作者:郑元俐;魏斌;姚寒曦

    目的:用铸接法制作磁性覆盖义齿根面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合金进行常规铸造,观察不同合金铸造温度对衔铁金属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金合金、镍铬合金、纯钛与Magdisc500成品衔铁包埋铸造、抛光、平整、清洁并制作金相试件.用金相显微镜对铸接前后的衔铁进行金相分析,以成品衔铁作为对照.结果:与铸造前相比,金合金组衔铁晶粒无明显变化.镍铬合金组、纯钛组衔铁晶粒变大、变粗,纯钛组更为粗大.结论:用不同合金铸接衔铁,会对衔铁的金相产生影响;合金铸造温度越高,晶粒越粗大.金合金组影响小.

  • 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的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分析

    作者:叶庆;赵志河;赵美英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肓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2)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 上颌快速扩展佳时机的初步研究

    作者:陆静;龚方方;沈刚

    目的:通过患者年龄、牙龄、骨龄,对上颌快速扩展扩弓效应的相关性分析,期望发现应用上颌快速扩展的佳时机.方法:选择需上颌横向扩展的患者30例,年龄11~14岁,平均12.30岁,进行上颌快速扩展.摄左手腕掌指骨片,扩展矫治前后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位定位片.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相近,扩展效应不一;骨龄与扩展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6.440,P值为0.045;牙龄与扩展效应具有高度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1.289,P值为0.000.随着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生长和建(牙合),扩展效应明显下降.结论: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进行上颌快速扩展,可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

  • 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于西佼;李纾;薛兰德;肖长杰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凋亡的情况,评价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正常代谢和蛋白质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牙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6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1.4岁),根据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和总吸烟支数,将患者分为Ⅰ(轻)度(吸烟史<5a,或2≤日均支数<10且总支数约1.5万支以下)19例,Ⅱ(重)度(5a≤吸烟史,或10≤日均支数且总支数约1.5万支以上)28例.另取无吸烟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Newman-Keuls法比较各吸烟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结果:吸烟者的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凋亡阳性的表达高于未吸烟者,且棘层(P<0.01)改变较基底层(P<0.05)明显.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吸烟对牙龈上皮棘层的凋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干预上皮细胞的正常蛋白分泌和代谢.

  • 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昕;陈蔚;宫耀;周蕾

    目的:观察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治疗中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分布及变化.方法:实验组为331例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半年以上的正畸患者,其中男101例,女230例,年龄12~15岁,均居住城市,无开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另以12~15岁初中生3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6例,女179例,无正畸治疗史;检查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的PLI、GI和SBI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畸患者的PLI、GI和SB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男性的PLI值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正畸患者中,PLI值无性别间差异(P<0.05),但男性的GI和SBI值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性下切牙的PLI、GI值显著高于上切牙(P<0.01),女性上、下切牙的PLI、GI和SBI值均无差异(P<0.05),说明戴固定矫治器使口腔卫生难以实施,在矫治期间男性的口腔卫生情况较女性差,而下切牙的卫生情况较上切牙差.结论:为维护牙周健康,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十分重要,特别需注意对下切牙菌斑的控制.

  • 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唾液流率及pH值的影响

    作者:陶丹英;冯希平;束陈斌

    目的:探讨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对唾液分泌及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8例受试者,分别检测咀嚼绿茶多酚胶姆糖和对照胶姆糖前后不同时间唾液的流率和pH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咀嚼2种胶姆糖3min内,唾液流率显著增加,在第1min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5±1.05)ml和(3.30±0.87)ml.唾液pH值也不断上升,但是与唾液分泌的峰值并非在同一时间,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咀嚼胶姆糖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pH值,有益于口腔健康.

  • 新生儿唇腭裂术前鼻部矫正效果的初步评价

    作者:毛丽霞;房兵;沈国芳;唐友盛;茅林军

    目的:应用鼻翼-牙槽改建矫治器对唇腭裂新生儿进行早期鼻部治疗,观察该矫治器对鼻翼、鼻小柱的矫治效果.方法:10例在早期行鼻翼-牙槽改建的唇腭裂患儿作为治疗组,10例未经任何术前矫正者作为对照组.在矫正前(T0)、唇裂术前(T1)、术后2周(T2)、术后半年(T3)分别拍摄鼻部照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鼻翼、鼻小柱的对称性.结果:治疗组T0-T1、T1-T2,两侧鼻不对称率减小(P<0.05),T2-T3两侧鼻不对称率增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鼻不对称率的改变值在垂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P<0.01),水平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牙槽改建矫治器可明显改善鼻部对称性;术后半年,患侧鼻部有复发趋势,但其鼻翼拱形仍较理想.

  • 人工牙早接触部位对开闭口运动轨迹的影响

    作者: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目的:观察早接触部位对下颌开闭口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下颌切点在矢状轴的运动距离有增大趋势,在垂直轴的运动距离有减小趋势,在水平轴有向非干扰侧偏斜的趋势,并且在垂直轴上得到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直线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y)=34.7095-0.1590x1,δ=0.5549,P<0.001.结论: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下颌开口运动轨迹向后、向早接触点对侧偏斜,同时开口度减小,且在垂直轴方向的改变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 高位口外牵引在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游清玲;蔡中

    目的:探讨高位口外牵引在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例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高位口外牵引治疗,与7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进行对照.摄取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用Pancherz分析法评判治疗过程发生的骨性和牙性变化,以SPSS11.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高位口外牵引可以限制上颌发育,SNA、A-Olp 2项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位口外牵引能够限制上颌发育,有利于下颌发育,达到矫治目的;同时,垂直方向和矢状方向的牙及牙槽反应,有利于患者牙颌面形态的进一步改善.

  • 金属成品冠修复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池政兵;冯希平

    目的:观察金属成品冠修复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6例73颗乳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Ⅰ~Ⅲ类),银汞修复难以获得良好固位的患儿,进行金属成品冠修复,定期随访18个月.应用SPSS10.0软件对各组的成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18个月后的总成功率为86.30%,Ⅰ~Ⅲ类牙冠的成功率分别为89.27%、92.86%和70.59%,χ2=4.779,P>0.05,表明金属成品冠修复上述3类牙冠大面积缺损的患牙时,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别.结论:用金属成品冠修复乳磨牙大面积缺损临床疗效佳.修复前对患牙进行预修复、控制(牙合)面的预备量和对成品冠颈缘的良好处理,有助于提高冠修复的成功率.

  •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作者:汪隼;束陈斌;樊林峰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长为10个月,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罕见全口多生牙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志方;吴建华;赵兵;郝新河;武建宁

    多生牙是造成牙颌畸形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报告1例罕见的16枚多生牙病例,通过口腔颌面外科与正畸科联合治疗,拔除多生牙,排齐牙列.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多生牙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 可摘局部义齿误吞致肠穿孔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报告

    作者:顾永春;袁建毛

    报道1例62岁女性患者,将1枚可摘局部义齿误吞入消化道.当日急诊未能在胃镜下成功将义齿取出;2d后义齿经过肠道时,在回盲部发生嵌顿,并引发肠穿孔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通过剖腹手术取出义齿,并对肠穿孔进行了修补.1周后,腹膜炎治愈后出院.

  •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作者:孙凤;张桂荣;张峰;刘峰;毛红;黄凌;王朋飞

    回顾全瓷修复的发展历史,其美观逼真的修复效果早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而其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1,2].目前全瓷材料的种类较多[1],如白榴石、锂基瓷、氧化铝、氧化锆等,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渗透陶瓷、热压铸造陶瓷、瓷沉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等,其强度也越来越高,修复适应证也越来越广.在所有全瓷修复材料中,以CAD/CAM二氧化锆全瓷的抗弯强度高[2,3].CAD/CAM修复技术是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控机械加工技术合并用于口腔修复的新技术,该技术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应用范围有限,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修复材料的迅速发展,有关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4~6],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主要进行冠、桥、套筒冠义齿与种植义齿的修复,以下对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