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釉原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在不同细胞中转录调控的分析

    作者:朱庆林;吴补领;余擎;孔辉;郭婷;费俭;王铸钢

    目的:克隆釉原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可能影响转录调控的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细胞中的转录模式.方法:检索并分析釉原蛋白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利用PCR及酶切方法,从小鼠C57BL/6J基因组上扩增不同长度(包括基本启动子区域)的转录调控序列,与PGL3-Basic载体的虫荧光素酶基因连接.瞬时转染CHO、Hela、UMR-106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分析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在各种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结果:共构建了6个不同长度的报告载体,瞬转后发现在Hela细胞中有较强的荧光素酶活性,在CHO、UMR-106细胞中活性很弱.在不同的细胞内,启动子活性随片段长度变化,其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相似性.表现为在转录起始点上游975bp与532bp的区域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而转录起始点上游285bp区域的转录活性有所降低.结论:釉原蛋白的启动子可在Hela细胞中激活,Hela细胞可作为研究釉原蛋白启动子转录调控的细胞模型;初步判断釉原蛋白启动子上的-1693与-975之间的序列为转录抑制区域,-532与-285之间为转录增强区域.

  • 上颌牙弓形态的主要要素分析

    作者:郭莲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评价牙弓形态的客观标准.方法:从396副(年龄:18~26岁;男性257副,女性139副)牙模型中选出62副(男性36副,女性26副)具有正常牙列及(牙合)的模型,设定以下参考点:切嵴的中点,尖牙的牙尖顶,前磨牙的颊尖,第一和第二磨牙的近中颊尖,以及I1R-I1L连线的中点(A).从A作一个垂直线与M2E-M2L连线相交,形成参考点(B).A-B连线与CR--CL连线相交,形成参考点(E).进行以下分析:(1)评价尖牙的突度,指标为①:角I2R-CR-P1R(∠R)+角I2L-CL-P1L(∠L);(2)评价前牙的曲度,指标为②:(A-B)/(CR-CL),③:180°-∠(CR-A-CL)和④:(A-E)/(CR-CL);(3)评价牙弓长度与宽度比,指标为⑤:(A-B)/(M2R-M2L);(4)评价牙弓的圆润程度,指标为⑥:(rθ5-rθ4)R+(rθ5-rθ4)L;(5)通过双侧后牙参考点连线⑦:P1-P2-M1-M2(线i)、P1-M2(线ii)的形态和位置评价Ⅰ型和Ⅱ型方圆形牙弓的特征.其中指标①、②、③、④、⑤和⑥的数据经过分析归纳为3个主要要素:①前牙的弯曲度,②牙弓的突度,和③牙弓的长-宽比.结果:(1)60%的上颌牙列为方圆形牙弓,没有明显显示出主要要素的形态特征;(2)正方形上颌牙弓的参数①∠R+∠L明显较小;(3)圆形牙弓的特征是参数⑥(rθ5-rθ4)R+(rθ5-rθ4)L值偏小;(4)尖圆形牙弓的参数②,③和④值较大.结论:上述评价参数可以归类为3种主要要素(第1要素、第2要素、第3要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可以有效地评价上颌牙弓的形态,并得出了3类牙弓的各自形态特征.

    关键词: 形态学 牙弓 人类
  • 高性能固定矫治用磁体与橡皮圈组合力的评价

    作者:侯志明;常新;代昕;艾红军;姚戈;温井龙

    目的:分析与托槽大小相近的高性能固定矫治用磁体与橡皮圈形成的组合力的稳定性及有效工作距离.方法:将形状及体积与托槽相近的N48型钕铁硼,分别与1/8、3/16、1/4、3/8 inch正畸弹力橡皮圈组合成超长距离移动牙齿的组合力,使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磁体磁力、橡皮圈弹力和组合力进行测试,并绘制力的变化曲线,分析组合力的特征、磁力与橡皮圈弹力的互补作用、不同拉伸距离的组合力中磁力及弹力的构成比,对组合力与橡皮圈弹力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随着拉伸间距的加大,磁体磁力急剧下降,而橡皮圈弹力呈线性增大,组合后力的变化较为平缓,力较为恒定,4种组合力分别达到86、138、163、192g超长工作距离(1.25~20mm)稳恒矫治力.拉伸距离为3mm时,磁力占各组合力的百分比范围是34.94%~93.98%.拉伸距离为6mm时,占组合力的12.60%~37.89%.拉伸距离为12mm时,磁力降到仅占组合力的2.69%~5.98%.统计结果显示,拉伸距离为3mm(P<0.01)、6mm(P<0.01)、9mm(P<0.05)时,4种组合力与单独的橡皮圈弹力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磁体与橡皮圈形成的组合力是一种新型、理想、超长工作距离的稳恒矫治力.

  • 兔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中OPG和OPGL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艺群;胡济安;谷志远;李怡宁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只日本大耳白兔,16只用弹力丝牵引关节盘前伸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4、8周处死.2只行模拟手术作为手术对照组,术后2周处死;另2只不行手术,作为空白对照.取颞下颌关节标本,HE染色,观察其镜下结构,SP免疫组化法检测髁突软骨中OPG和OPGL的表达与分布,并对各标本OPG和OPGL的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动物术后体重无明显减轻,伤口愈合良好,大体及显微镜下观察,关节盘明显前移位.OPG和OPGL在各组髁突软骨的增殖层及肥大层浅层均有表达,其中关节盘移位组OPG、OPGL染色较强,染色灰度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OPG/OPGL比率基本稳定.结论:关节盘移位后OPG和OPGL的表达均有升高,可能参与关节盘移位后髁突软骨病变的发展及转归.

  • 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细胞角蛋白基因13的表达

    作者:吕晓智;陈万涛;张陈平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13,CK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黏膜中CK13 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3蛋白在OSCC及正常黏膜标本中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CK13 mRNA在27例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表达下调,平均下调4.2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13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与肿瘤组织之间、高分化OSCC与中、低分化OSCC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CK13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CK13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 GI-Ⅱ型渗透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伟才;沈霞;吴君华;范震;巢永烈

    目的:研究GI-Ⅱ型渗透陶瓷在赫兹触压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模式.方法:应用半径3.18mm的碳化钨球,对GI-Ⅱ型渗透陶瓷标准试件进行循环加载,测试加载后试件的残余三点弯曲强度,观测试件表面及次表面损伤,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当大载荷为900N时,第一次循环后试件的强度从原始的(395.7±46.5)MPa下降至(318.6±40.3)MPa,当循环次数增加至105次时,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再次显著性降低至(203.6±18.7)MPa(P<0.05),此后持续下降;2×105次时,降至(170±33.9)MPa.疲劳损伤随加载周期依次表现为加载区的屈服、加载区外围即滑移区的虫蚀状磨损和片状剥落,以及随后出现大块脱落.而在大载荷为500N时,即使当循环次数增加至105次,强度的下降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Ⅱ型渗透陶瓷在赫兹触压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模式为剪切应力和张应力驱动的、以裂尖屏蔽以及晶体桥接效应机械降低过程为特征的类塑性模式.

  • 中国汉族牙周炎患者的FcyRⅢb基因型分析

    作者:谢玉峰;束蓉;程岚

    目的:研究FcγRⅢb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参照1999年10月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制定的标准选择病例,实验分为3组,AgP组23例,CP组20例,Cont组22例.提取受检者静脉血白细胞DNA,用PCR扩增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FcγtRⅢb基因型,以χ2检验比较各实验组基因型的差异.结果:在各实验分组中FcγRⅢb-NA1、-NA2基因(旧定义)分布频率总和小于1,且不含-SH、-NANULL基因型,但存在新的NA1、NA2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多态性在组内及组间分布无规律(P>0.05),无统计学差异.NA1、NA2(新定义)在本实验的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77和0.23.结论:本实验的汉族人群中FcγRⅢb包括NA1、NA2基因型,同时还存在其他新的基因多态性(-NA1*01b、-NA1*02a、-NA1*02b、-NA1*03a、-NA1*03b、-NA2*02、-NA2*03、-NA2*04).FcyRⅢb可能不完全是中国汉族人群牙周病的易感因素.

  • 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定量组织学观察

    作者:祝颂松;李继华;胡静;王大章;应彬彬

    目的:对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新骨生成进行动态定量组织学观察,探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采用牵张成骨术延长10只山羊双侧下颌骨10mm,于术后第10、15、25、35和45天各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骨组织形态法评价新生骨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法间接测定新骨的生成速率,并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10天组到45天组的平均骨小梁体积分数、平均骨小梁厚度、平均骨小梁数目和新生骨小梁体积密度比均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增(P<0.05),而平均骨小梁分隔距离和新生骨小梁表面积密度则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减(P<0.05).从15天组到45天组,成骨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破骨细胞活性则表现为向正常对照组阶梯式递增(P<0.05).从15天组到45天组,新骨生成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3个数量级的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骨牵张过程中,新生骨小梁由少到多,从幼稚到成熟;新骨生成过程持续活跃;骨吸收改建过程逐渐增强;牵张期新骨生成速率快于固定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大鼠有无牙颌骨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旭霞;张君;赵作勤;邢达源;陈磊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老年性有牙及无牙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势大鼠老年骨质疏松模型,拔除大鼠一侧下颌磨牙,次日给予rh-GH 1mg·kg-1·d-1皮下注射,连续用药10d;术后8周、12周测量大鼠体重变化,并测定大鼠下颌骨的骨密度、骨矿含量、肌组织量、脂肪组织量;测量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h-GH治疗组去势大鼠的体重增加,有牙及无牙颌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增加老年大鼠体重,减缓老年大鼠有牙及无牙颌骨的吸收.

  •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支架材料与Vitadur alpha瓷结合性能的影响

    作者:何帅;陈吉华;王光耀;王少海;沈丽娟;王辉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支架材料与Vitadur alpha瓷结合情况的影响,选择适用于临床的表面处理方法.方法:选用Vitadur alpha瓷,通过粉浆涂塑法与成品氧化锆支架材料进行烧结,通过肉眼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热冲击实验等方法,研究其烧结结合情况,测试界面的结合剪切强度,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氧化锆陶瓷支架材料完全烧结后,与Vitadur alph瓷能达到良好的烧结效果,能谱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存在化学结合.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Vitadur alpha瓷与氧化锆陶瓷支架材料界面结合剪切强度有影响:其中水砂纸细磨组抗剪切强度(35.1662MPa)高,机械喷砂组(27.8283MPa)优于未处理组(20.9677MPa),车针粗磨组抗剪切强度(15.3025MPa)低,各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机械喷砂处理后,Vitadur alpha瓷能够与氧化锆陶瓷支架材料达到良好的匹配.

  • 口腔黏膜疣状黄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作者:胡济安;李怡宁;李松英;应红

    目的:分析3例口腔黏膜疣状黄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例口腔黏膜疣状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68(KP1)、PCNA、CK(AE1/AE3)、Vimentin和S-100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HPV(6、11、16、18)mRNA和MMP-2、MMP-9RNA.结果:3例疣状黄瘤中泡沫细胞CD68(KP1)和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CK、PCNA、S-100阴性表达;原位杂交检测显示HPV(6、11、16、18)均为阴性,MMP-2、MMP-9在黏膜上皮和间质的部分泡沫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疣状黄瘤的发生可能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无关,其中的泡沫细胞可能由单核-巨噬系统分化而来.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关系

    作者:李启艳;赵红珊;孟焕新;张立;徐莉;陈智滨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IL-1)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AgP)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22例AgP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IL-1A+4845、IL-1B+395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IL-1RN第二内含子中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两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结果:在IL-1A+4845位点,AgP组男性患者A2+基因型的频率较男性健康组显著升高(P<0.05=0.039),等位基因A2的携带率也显著升高(P<0.05=0.049);未发现IL-1B+3954位点和IL-1RN VNTR的多态性与AgP关联;未发现IL-1各复合基因型与AgP存在明显关联性.结论:IL-1A+4845位点的SNP可能与中国人群中男性个体的AgP易感性有关.

  • 高位J钩引起牙根吸收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蔚;陈荣敬

    目的:评价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经过标准方丝弓技术治疗的安氏Ⅰ类或Ⅱ类Ⅰ分类伴上颌前突年轻女性患者,其中30例在内收前牙阶段应用高位J钩配合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治疗前后上颌4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计算机进行χ2检验.结果:2组正畸治疗后均有明显的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等级比较,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牙根吸收等级比较,差异也呈显著性(P<0.01),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组还出现了极重度吸收.结论:标准方丝弓配合高位J钩在正畸治疗中较单纯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更易产生严重的牙根吸收.

  • 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赵宁;葛少华;杨丕山

    目的:探讨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并与常规的分象限刮治(quadrant scalihg and root planning,Q-SRP)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FM-SRP组在1天内完成全口所有象限的刮治和根面平整,而Q-SRP组每周进行1个象限的刮治,连续4周完成全口治疗.分别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的变化及患者的术后反应.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秩和检验(PI、GI)、t检验(PD、AL)和χ2检验(BOP).结果:与基线时相比,2种治疗方式在3个月和6个月时的所有临床牙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首次治疗24h,FM-SRP组的术后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Q-SRP组(P<0.05),但患者能够耐受.结论:FMSRP和Q-SRP两种方法均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上下颌唇挡对替牙晚期儿童牙(牙合)的影响

    作者: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郭杰

    目的:研究上下颌唇挡同时应用对替牙晚期儿童牙(牙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上下牙列轻度或中度拥挤患儿12例,上下颌均采用唇挡治疗8个月,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值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唇挡治疗后,SNA、SNB分别增加1.02°和0.97°(P<0.05),上下切牙前移均是牙冠向近中倾斜,而根尖相对固定的控制性倾斜,旋转中心接近根尖.上下磨牙远中倾斜效果不同,上磨牙远中倾斜直立,旋转中心接近牙冠;下磨牙远中倾斜移动,旋转中心接近阻抗中心;上颌磨牙间牙弓宽度、牙弓周径分别增加4.12mm和5.09mm(P<0.01),下颌磨牙间牙弓宽度、牙弓周径分别增加4.07mm和6.86mm(P<0.01).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期,唇挡可有效地引起上下颌牙弓横向和纵向变化,减轻或解除上下牙弓拥挤.

  • 游离腓骨瓣轴向截骨术在下颌角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孙坚;何悦;翁雁秋;蒋继党

    目的:介绍一种下颌角成形术中,应用腓骨瓣轴向截骨的技术,探讨该方法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1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例(成釉细胞瘤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放射性骨坏死3例,术后继发下颌骨缺损畸形2例,所用游离腓骨瓣长度为10~17cm(平均14.6cm),血管蒂长5~11cm(平均8.2cm).轴向截骨手术步骤:①按改良方法制备腓骨瓣后,剥离肌袖,解剖分离腓骨瓣截骨线旁血管蒂组织及骨膜,加以保护.摆动锯首先切开腓骨肌面,垂直于骨长轴切至骨髓腔平面;②在伸肌面或屈肌面(肌袖面)沿长轴切割,长度为2~3cm;后在伸肌面与屈肌面交界处,垂直于骨长轴于内侧面切至骨髓腔平面.③进行骨断端塑形,其2个截骨面骨髓腔接触面的大小依其所成角度而改变,通常塑形角度为120°,使修复下颌角2个腓骨骨块即可成角,又使之轴向截骨片间与钛支架紧密接触,并将钛钉固定在预成钛板支架上.结果:16例患者术后经超声Doppler动态监测,移植骨血供良好,术后3、6个月摄片示移植骨段愈合理想,角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轴向截骨法重建下颌角缺损,由于增大了骨段间接触面,从而提高了骨的愈合能力,且能减少腓骨骨量的损失,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延长移植骨的长度.

  • 正常人不同辅音对元音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阳;杨育生;吴忆来;王国民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辅音对元音的影响,为腭裂语音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5例在校大学生,男15例,女20例;年龄20~22岁,平均20.43岁.被检音为3组6个音节:/si/-/ji/、/bo/-po/、/jü/-/qü/.将被检音输入计算机语音工作站CSL4400,测量其元音的音长、基频、前3个共振峰和音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i/与/ji/的元音音长分别为0.39±0.08和0.31±0.07,第2共振峰分别为2093.55±350.62和2454.33±422.00,有显著性差异(P<0.01);/bo/与/po/的元音音长分别为0.35±0.09和0.53±0.07,音强分别为64.11±4.58和69.94±3.59,有显著性差异(P<0.01);/jü/与/qü/的元音音长分别为0.29±0.07和0.35±0.09.第3共振峰分别为3180.30±301.72和2901.06±259.75,音强分别为68.99±4.59和71.70±5.2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辅音的送气与否、阻碍的部位和程度均会对后面的元音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元音的音质.

    关键词: 辅音 元音 声学参数
  •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

    作者:张富强;焦婷;孙健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软组织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右耳缺损患者的头部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螺旋CT能一次快速精确完成整个头部的扫描与重建,面部软组织、器官重建图像清晰,但瞳孔位置不能显示.结论:对于头面部除瞳孔以外的软组织三维重建,可选择螺旋CT三维重建方式.

  • 单侧上颌骨切除术后赝复体修复患者的语音评价

    作者:邢国芳;焦婷;孙健;蒋永林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失患者赝复体修复前后的语音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单侧上颌骨缺失患者15例,给予设计中空式基托的上颌阻塞器赝复体修复,练习被检敏感音/a/、/o/、/e/、/i/、/u/后,分别在初戴前和初戴后输入CSL4400,均测量第1、2、3共振峰(Formart)的平均值.使用SPSS11.0对资料行配对t检验.结果:初戴赝复体前后被检敏感音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F2和F3上(P<0.05),初戴后较初戴前F3有显著性上升.结论:初戴后修复体重建软腭,有效地封闭了口鼻通道,形成近似正常的口腔环境.除F1外,初戴后几乎所有元音的F2、F3均发生改变.单侧上颌骨缺失患者赝复体修复,能显著提高语音效果.

  •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17例报道

    作者:龚昕;钱玉芬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 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 pl、co/refpl+pg/ref 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 用同卵双生子研究TWin-block矫治器的生长改良效应

    作者:嵇国平;潘晓岗;沈刚;黄宁

    目的:利用同卵双生子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颌骨的生长改良效应.方法:从32对双生子中筛选出6对非高角型同卵双生子女孩,年龄11~13岁,平均年龄12.2岁;骨龄MP3cap期,FMA小于26°,每对同卵双生子中至少有1人患下颌后缩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第1年,Twin A(无下颌后缩或下颌后缩相对较轻者)采取非拔牙固定矫治,不进行任何可能会产生功能性变化的措施(如Ⅱ类(牙合)间牵引、斜面导板等);Twin B(有下颌后缩或下颌后缩相对较严重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行功能性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win A、Twin B两组治疗后的上下颌骨变化.结果:与Twin A组相比,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1a后,Twin B组的SNA、Cd-A、Cd-Go无显著变化(P>0.05);CdS'减小(P<0.05);Cd-Gn、SNB增大(P=0.01);(Cd-Gn)-(Cd-A)、ANB增大(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前移下颌骨位置;对下颌支高度及上颌骨的位置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 评述

    作者:毛驰

    游离腓骨瓣移植是目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修复常应用的方法[1],由于下颌骨具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而腓骨又无弧度,因此应用腓骨游离瓣再造下颌骨时,骨瓣的塑形与固定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要求.

  •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

    作者:朱北兰;郭月红;周华安;傅新海

    目的:评价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用方丝弓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同时配合牙周护理及调(牙合)等措施,消除炎症及(牙合)创伤,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共治疗74颗牙,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牙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所得数据采用Ridit分析及χ2检验.结果:经1~2a随访,40岁以下患者牙周袋情况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牙槽骨吸收也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消除(牙合)创伤,排齐牙列,并使治疗效果达到长期稳定,但应注意患者年龄不宜超过40岁.

  • 外科种植支抗在正畸、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周琦;梁芮;沈倍勇;肖悦;张筱薇;蓝伟红

    目的:对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并在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合并牙列缺损,无法常规使用磨牙或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14例患者,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并在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结果:腭部植入的支抗种植体,种植体支持的后牙未见明显近中移位,前牙内收6~8 mm.在颊部颧牙槽嵴处植入的支抗种植体,3例失败.5例成人Angle Ⅱ类Ⅰ、Ⅱ分类错(牙合)畸形,同时合并下颌KennedvⅡ类牙列缺失的病例,至8~10个月正畸治疗基本结束,植入的牙种植体未发现移位;正畸效果明显,下前牙内收达约6~8mm、下前牙排齐、中线纠正,下前牙间隙关闭.再利用原牙种植体,重新制作种植修复体,修复缺牙,恢复牙列的完整性.结论:在缺乏支抗的正畸、修复病例的治疗中,使用种植体支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畸形根面沟致重度牙周和根尖周病变1例报告

    作者:于亦明;孙钦峰;杨丕山

    对1例畸形根面沟引起的重度牙周和根尖周病变患者,先将患牙作完善的根管充填,然后在腭侧翻瓣,清创处理,直视下将裂沟冠向1/2备洞,3M玻璃离子黏固粉永久充填,后用不可吸收性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全部骨缺损区,缝合.4周后将该膜去除.经3a随访观察,牙龈未发生红肿、溢脓等症状,叩诊(-),牙不松动,X线片示根周及根尖区有明显的新生牙槽骨形成.

  • 口腔梭形细胞鳞癌2例报告

    作者:叶文成;黄渊;孙伟峰;张波;李莹

    回顾分析2例口腔梭形细胞鳞癌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讨论.该肿瘤系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由明确的鳞癌区和具有上皮分化特征的梭形细胞2部分组成,多发于60~70岁男性,好发于下唇、舌和牙龈,临床表现浸润性强,易经淋巴道转移.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浸润深度、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患者预后一般较差.

  • 微波治疗口腔良性肿瘤或畸形1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阳;高振然

    为探讨微波治疗口腔常见良性肿瘤的疗效,随机选择口腔门诊常见良性肿瘤患者146例,其中黏液囊肿78例,乳头状瘤22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24例,淋巴管畸形6例,牙龈瘤16例,采用ECO-100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146例患者中126例治愈(86.3%),20例有效(13.7%).

  • 腭裂合并小下颌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腭裂手术的风险

    作者:朱一博;马莲

    作者主要对腭裂合并小下颌畸形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表现及对患儿的影响、腭裂修复治疗的影响因素、相对适应证以及腭裂修复术后的效果进行了综述.对于选择腭裂合并小下颌畸形患儿的腭裂修复治疗时机和降低手术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SCI口腔基础医学杂志

    作者:

    关键词: 口腔 基础
  • 第九届中国国际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预告)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口腔医学
  • 200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

    作者:

  • 杜绝交叉感染:一次性三用喷枪喷头

    作者:

    关键词: 交叉感染 三用 喷枪
  • 袋形术或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

    作者:赵怡芳;刘冰;蒋自强

    颌骨囊肿的袋形术或减压术早由Partsch(1892)在德文文献中介绍,因此亦称Partsch Ⅰ式手术.在英文文献中,袋形术(marsupialization)和减压术(decompression)2种术语有时未能严格区分,但其内涵有所不同[1~4].

  • 1999~2003年国内13种口腔医学期刊统计分析

    作者:徐菱;孟磊;郑家伟;叶晨

    选择13种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口腔医学期刊,分为MEDLINE收录组(MEDLINE组)和统计源期刊组(统计源组)2组,进行1999~2003年5年间的对比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的t检验.MEDLINE组的定价及发行量、基金论文比例与统计源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2组期刊都日益重视编委会的设置及国际化发展.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