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 뇌여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51X
  • 国内刊号: 13-119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毛俊雄 李春岩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早期帕金森患者50例磁共振波谱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嵘;王翀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对早期诊断帕金森( PD)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50例,Hoehn-Yahr分期<2期,给予磁共振波谱扫描( MRS),进行活体定位脑组织的代谢、生化研究及定量分析。结果 PD患者脑黑质、纹状体中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 NAA/Cr)胆碱/乳酸( Cho/Cr)等比值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结论 MRS对早期诊断PD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共存中-重度 OSAHS 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袁冰;赵青;孙梅林;杨亚萍;孙丽蕊;石鑫;台立稳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与金属酶蛋白-9( MMP-9)在共存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外周血中的水平及运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其水平变化,并随访观察其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再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中TNF-α与MMP-9含量。应用ApneaLink TM仪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监测,给予其中29例共存中-重度OSAH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nCPAP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长期随访观察患者
      ICVD再发情况。结果共存中-重度OSAHS缺血性脑血管病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OSAHS组及对照组,运用nCPAP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尤其在运用nCPAP 3个月内ICVD再发例数明显下降。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炎症反应,而OSAHS可加重其炎性反应,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再发生。运用nCPAP治疗中-重度OSAH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降低其外周血MMP-9的水平,降低ICVD再发。

  • 挤压伤至股骨干骨折对大鼠海马 CA1区形态学变化

    作者:邢兆国;贾东昭;王彦志;侯卫星;马国庆;李炎;穆卫庐;常军英

    目的:观察挤压伤( CS)至股骨干骨折后缺血/再灌注( I/R)引起的SD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大鼠CS模型,SD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 h,再灌注0、6、12、24 h,4%多聚甲醛灌注,用刀片把脑组织从正中矢状位分为左右两半,自上丘至视交叉节段取脑组织,一半用于高尔基染色,一半制备成石蜡切片,分别用于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挤压伤至股骨干骨折I/R后开始出现大鼠海马神经元疏松紊乱、肿胀变性,形态结构受损,凋亡数目增加,神经元大量丢失,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挤压再灌注12 h为显著,24 h上述形态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I/R引起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受损,受损程度在解压后12 h达到高峰。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临床及影像特点

    作者:李秀娥;苏宁;刘国荣;李月春;庞江霞

    目的通过报道一个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家系,探讨其临床、遗传学及神经影像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即该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临床、神经影像学、脑电图、心脏及全腹超声检查,对家系中其余患者进行追踪,绘制家系图谱。结果该患者家族成员中共有结节性硬化症4例,3例患者均有面部血管纤维瘤和癫痫发作,并有不同程度智能减退,1例有肾脏肿瘤。先证者头颅MRI示侧脑室周围多发突入脑室内结节,脑皮质内多发结节,增强未见强化。头颅CT示多发钙化结节。脑电图示癫痫样放电。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头颅MRI和CT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向脑室内突入,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结节。诊断主要根据家族遗传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头颅MRI、CT特点。

  • 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

    作者:张春生;张美云;毕宏烨;时志红;陈光;叶文祥

    目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报道1例肥厚性硬脑膜炎( HCP )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血和脑脊液实验室检验、影像学( CT、MRI、SPET)及硬脑膜病理资料,并对治疗反应和1年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性,61岁,主因两个半月来头晕、耳鸣、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伴头痛、抽搐入院。既往有眼球摘除史。查体以左侧为主的多组脑神经受累的体征,脑脊液( CSF)白细胞、蛋白轻度增高,头颅MRI硬脑膜异常增厚和明显强化以及较典型的硬脑膜病理改变,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停药后复发特点,支持HCP的诊断。结论临床有本病的症状体征的患者要尽早做强化头颅MRI和硬膜活检,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预后较好。

  • 国内外偏头痛2004-2013年研究热点分析

    作者:江建忠;王倩;顾沿泊;贾素玉;宋倩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偏头痛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偏头痛文献研究热点的分布和异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论文网络出版数据库( CNKI)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检索偏头痛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结果通过对偏头痛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绘制树状图,总结得出了国内4个研究热点和国外5个研究热点。结论国内外偏头痛研究热点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国外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是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国内偏头痛中医药治疗研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治疗机理研究欠缺。

  • 伴皮质及脑膜强化的低渗性脑病二例

    作者:王翔;王晓娜;庞在英;杜怡峰

    目的:探讨伴皮质及脑膜强化低渗性脑病的病史、临床特征、病理机制、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例伴皮质及脑膜强化的低渗性脑病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鉴别诊断和疗效。结果2例患者均存在诱发低钠血症的病史,以意识内容改变起病,随后抽搐、昏迷。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均存在皮质及相邻脑膜强化。激素治疗后,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以意识改变起病,随后抽搐、意识水平改变,影像学出现皮质及脑膜强化的患者,应排除低渗性脑病。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联络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潘永进;曹茂红;周树虎;付洪冉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 MoCA)及临床痴呆量表( 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 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二例

    作者:赵跃;卜晖;邹月丽;洪坤;吕文静;何俊瑛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影像学和病理学。方法对两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行脑脊液测压、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及磁共振( MRI)扫描。结果例1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脑病变,例2为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脊髓病变。例1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无力、记忆力下降及脑神经损伤。脑脊液压力125mmH2 O,氯化物130.0mmol· L-1,葡萄糖4.97 mmol· L-1,蛋白0.46g· L-1。头颅MRI 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病理切片可见少量小圆形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为CD20阳性。例2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脑脊液压力180mmH2O,氯化物124.6mmol· L-1,葡萄糖3.77 mmol· L-1,蛋白1.73g· L-1。椎体MRI示T1 WI低信号,T 2 WI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其侵犯部位有关,脑脊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MRI表现为低T1 WI信号,高T2 WI信号,增强后强化。病理多显示为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

  • 高原地区138例硬膜外血肿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魏林节;冯国君;吕国志;董红让;李在全;叶东平;李澜;舒艳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创伤后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头部硬膜外血肿患者,对比前期组与后期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早期组头部硬膜外血肿62例,通过手术血肿清除后,前期组重新手术7例,重新手术率11.29%;患者终死亡12例,死亡率率为19.35%,其中恢复良好37例,占59.68%。后期组头部硬膜外血肿76例,患者临床表现有双侧瞳孔不等大、颅内压增高致临床症状较重、中线移位大于0.5cm、血肿量大于50ml和脑组织博动差者将去除骨瓣,后期组再次手术2例,再次手术率2.63%;患者终死亡4例,死亡率为5.26%,其中恢复良好59例,占77.63%。两组再次手术率、死亡率、恢复良好率有差异显著( P<0.05)。结论高原地区脑外伤后硬膜外血肿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去骨瓣可以降低致死率、再次手术率和提高功能恢复良好率。

  • MTAP 基因 rs7850937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刘波;牛文亮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MTAP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以rs7850937位点为遗传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73例脑梗死患者和344例对照者的基因型。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rs785093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高( x2=6.251,P=0.044),脑梗死组AA、GA、GG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增高( x2=4.970,P=0.026)。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AP基因rs7850937位点AG+AA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TAP基因rs7850937位点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可能有关,AG+AA基因型为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延误诊断为静脉窦血栓一例

    作者:李军杰;宋晓微

    目的:加强对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和静脉窦血栓的认识,重视病史和影像学特征分析,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分析1例上矢状窦血栓误诊为皮质静脉血栓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青年患者,急性起病,以逐渐进展的双侧肢体无力和间断的癫痫发作为临床特点,无发热、头痛等。初诊为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前者临床更少见,易误诊。结论通过对本例初诊为孤立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的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系统性疾病通常容易导致静脉窦血栓,而局限性、尤其是局部病变更倾向于引起皮质静脉血栓。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是皮质静脉血栓常见的表现,包括运动和感觉缺失、失语、偏瘫等,而静脉窦血栓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视物模糊以及意识障碍等。影像学上皮质静脉血栓相对较轻,部分病灶呈可逆性,预后相对较好。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作者:涂雪松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脑血管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的危险因素,开展对ICAS的治疗,是预防和减少ICAS相关性卒中佳选择。 ICAS的治疗分为外科、内科及血管介入治疗。

  • 多发性硬化的灰质病变

    作者:张纪红;董会卿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 )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白质炎性脱髓鞘病灶、胶质瘢痕形成及轴索损伤为特点,被认为是针对髓磷脂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即发现MS患者的灰质受到累及,随着病理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S灰质病变得到更充分的认识。现在认为灰质损害是MS的重要表现,是患者永久性功能残疾的关键因素。

  • 神经变性疾病中的自噬功能异常的研究

    作者:李奕;王晓艳;王静静;张明明;于秀军;李春岩

    自噬是一种基础的分解代谢过程,与细胞的存活、分化、发育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清除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的错折叠蛋白质和易聚集蛋白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自噬及其在神经变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研究进展

    作者:徐静;王崇;贺超;郭书英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颅内血管病变,以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为特征。临床上多以后循环卒中就诊。发病率因研究人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Flemming等[1]通过造影及尸检结果统计,认为总体人群发病率小于0.05%。首次卒中患者VBD的发生率为2.06%[2],后循环脑梗死患者VBD的发生率为3.7%[3]。据随访研究统计[4],VBD伴脑梗死患者年均卒中风险为4.4%~7.8%,年均死亡率高达3.3%~5.8%,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

    作者:王本孝;王俊珺;刘建魁;秦彬

    患者男性,74岁,发作性右侧上下肢体不自主抖动2h于2013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h前睡醒起床如厕时,突然出现右侧上下肢体不自主抖动,无意识障碍,无牙关紧闭,无舌咬伤及尿失禁,大约1min自行缓解,来我院途中患者再发上述症状,有高血压20余年,10年前有脑梗死病史,留有右侧上下肢体活动受限及构音障碍。

  • 全脑血管造影致癫痫持续状态一例

    作者:肖展翅;郑操;陈洪汉;王洲羿;倪小红

    患者女性,80岁,2013年7月16日因突发头痛10d入院。7月6日下午,患者家务劳动时突感整个头部爆炸样疼痛,持续存在,当时意识清楚,无呕吐,无肢体麻木无力。7月16日到本院,门诊头颅CT示双侧基底核腔隙性梗死,脑萎缩(图A),以“头痛待查,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治疗。

  • 学习园地

    作者: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社

    论文授权意见:我们(包括所有作者)同意将本文的使用授权予《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社,并对贵刊以电子期刊(包括网络版光盘版)方式使用本文无异议。未经你刊同意,本文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

脑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