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空军医学杂志

空军医学

空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Air Force 공군의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空军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空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3402
  • 国内刊号: 11-599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82-380
  • 曾用名: 空军总医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空军总医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马中立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硬膜外麻醉有利于胃癌根治术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国荣;李朝鲜;宋志鸿;黄俊梅;宋建刚;任俊卿;张晋东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0月~1993年10月期间施行胃癌根治切除术69例,其中硬膜外麻醉(E组)35例,全麻(G组)34例.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镇痛剂的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间. 结果 E组与G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02)、拔胃管时间(P<0.001)、进流食时间(P<0.001)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有利于胃癌根治术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低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PRK疗效分析

    作者:田青;王恩普;张梅

    目的探讨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的疗效差异,提高PRK手术的可预测性. 方法回顾总结130例190眼随访半年以上的低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PRK手术资料,按等值球镜差距分为A、B、C、D4组,对其术前、后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结果 A、B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C、D组. 结论 -4.00DS以下的低中度近视PRK治疗结果优于-4.00DS以上组.

  • 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应力的比较

    作者:熊亚茸;陈新;刘洪臣;王延荣;蒋向华

    目的讨论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中的生物力学行为.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三个部位,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 结果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体内,加载后,上颌骨复合体各部位应力均较小,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体前、中、后三个种植体比较,种植体和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 结论上颌骨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上颌骨复合体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 成人-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

    作者:张洪义

    目的报道东京大学16例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活体右半肝移植的经验. 方法统计自2000年10月到2001年4月,对16例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了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和受体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5 kg(42~78 kg)和57 kg(41~81 kg). 结果供体手术的平均失血量为800 ml(300~1 600 ml),供体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6~38 d).14例供体未输血.1例供体术后发生并发症.移植肝的平均重量为719 g(450~1 050 g),所有移植肝均立即恢复功能,病人精神状态康复,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2例受体需要再次手术探查.2例患者死亡,1例在术后16 d死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另1例在术后26 d死于门静脉栓塞. 结论认为行右半肝的活体肝移植能达到较好的结果,采用右半肝的活体肝移植可以提供足够体积和功能的肝脏,为成年患者的肝移植提供了新的选择.

  • 椎板间隙开窗及神经根管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陈名智;伍骥;董树理;刘志雄;贾光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加神经根管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 结果术后对58例病人进行了2个月~8年,平均26个月的随访观察,优41例,良8例,可7例,手术优良率为84.5%,手术后3 d~2周即可下床行走. 结论该术式特点为保留了完整的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小关节突内侧有限的切除,使后柱的骨性稳定结构得以保存;对神经根的减压彻底.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 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时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的对比观察

    作者:宁波;王文清;王新宴;任秀琴;郭华朝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治疗时对心脏影响. 方法 47例高血压病合并心衰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治疗组(30 mg/d, n=25)及氨氯地平(5 mg/d, n=22)治疗组.观测24 h平均血压、平均心率,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减速度(Dc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 结果血压、心率、LVEF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脉压、IVRT硝苯地平组大于氨氯地平组(P<0.01);硝苯地平组Dct小于氨氯地平组(P<0.01). 结论高血压合并心衰时使用硝苯地平增大脉压差,并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毕建立;王桂洪;隗和敏;陈敏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极少见的肺部原发性良性肿瘤[1],文献报道较少,近期我院收治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结合近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为手术决策提供帮助.

  • 心脏Ebstein畸形手术矫治方法的改进

    作者:王维新;陈元恒;仲京;张红超

    1 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发现心脏杂音1月余而入院,平时有轻度活动后心慌、气短,无水肿和喀血.体检:无发绀,胸骨左缘第4~5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律规整.心电图:右心房肥大,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下移,较二尖瓣附着点低4.0 cm,前瓣叶活动幅度大,与隔瓣叶不能完全对合,有3~4 mm的间隙,右心房短径54 mm,长径67 mm.右房巨大,右室相对较小,部分右室心房化.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区可见收缩期的血流信号由右室返入右房.胸部X线平片:心影呈球形,心蒂小,心胸比值0.70,右心缘明显右凸,肺动脉段稍隆起.2001年12月25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

  • 心脏跳动与不停跳手术的比较

    作者:王维新;万士杰;仲京;于鲁峰;陈元恒;张红超

    我院1996年6月至2001年5月施行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65例(跳动组),与同期心脏停跳手术的65例(停跳组)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术后第1天的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探讨两种方法的差别.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30例分析

    作者:吴石白;朱西娥

    老年糖尿病易并发低血糖反应,临床上很常见.本文收集了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部分糖尿病并低血糖病例30例,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神经组织、肝脏以及平滑肌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李侠;雷金竹

    1 转化生长因子β的概况转化生长因子(tuansforming gronth factor,TGF)是1987年Delarco等先从Rous Scarcoma 病毒转化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发现.转化生长因子是细胞产生和分化的多功能调节因子[1,2],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代谢的作用.1990年,Moses[3]又发现转化细胞产生两种具有活性的因子,分别命名为TGFα和TGFβ.近些年来,人们对FGFβ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在临床疾病中的作用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治疗进展

    作者:刘朝中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为世界人群致死致残主要病因,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和猝死.目前又根据ACS中UAP、NQMI和QMI的病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有所不同又将ACS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

  • 冠状动脉痉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江一清

    冠心病尤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WHO统计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12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1/4.美心脏病协会报道1981年AMI I80万人中65万人死亡,50%死于住院前,多为猝死.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医学工程学、血管生物学、药理学等的发展使冠心病学诊治有了振奋人心的辉煌的进步.

  • 飞行人员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心电图异常8例报告

    作者:刘仁忠

    目的测定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的疗养男性飞行员(8例)的窦房结功能. 方法用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用S2刺激法(自主窦性心率程序刺激法RS2和人工固定频率程序刺激法S1S2)、S1S1刺激法.结果 发现房室结双径路5例,三径路传导1例,房室传导空隙现象2例.结论 (1)食道心房调搏经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形式有三种1 SR曲线不连续;2 SR呈跳跃式延长的文氏周期;3 心电图上可见两种P-R间期.(2)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发生可以与植物神经张力有关,因此双径路传导者并不一定都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3)房室传导空隙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功能现象.飞行售货员空隙现象可作飞行合格处理.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酒精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平;金莲平;宗学奎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酒精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48例病人,男性45例,女性3例,年龄26~52岁(平均41岁);其中饮酒5年10例,7年24例,8~12年14例.给予FDP 10 g、极化液250 ml加ATP 40 mg、辅酶A100 u、维生素C2 g静点,1/d,15 d为一疗程,不加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三级以上27例,二级11例,三级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10例,经治疗后心律失常全部消失的22例;减少70%的19例,减少50%的4例,3例无变化.全部症状消化的39例,继续按上述剂量饮酒半年复发率占35%(11/48);每天饮酒少于50g或酒的复发率占12.5%(6/48).结论 FDP治疗酒精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 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严重心绞痛2例

    作者:邓鹤秋;董杏芳;周训森;胡光友;廖艳群

    例一:男,5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余,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时:血压133/91 mmHg,CK 745 mmol/L,CK-MB 72 mmol/L,ECG提示前壁心肌梗死(AMI).入院后经给予吗啡止痛,静滴鲁南欣康,口服水溶性阿斯匹林及抵克立得,静注肝素钠3 000 u等处理,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约30 min后给予静注地塞米松5 mg,并开始静脉溶栓(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商品名思凯通15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滴速2 ml/min)治疗, 15 min后病人又突发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出汗,血压逐渐下降,血压低为60/30 mmHg,呈心源性休克表现,立即停用r-SK,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多巴胺200 mg静滴,血压逐渐恢复至100/60 mmHg,急查ECG提示:STV1-4较溶栓前弓背向上抬高2~3 mm,STⅠ、aVL抬高1~2 mm,STⅡ、Ⅲ、aVF水平下移1~2 mm.

  • DDD型起搏器是否改善CHF伴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健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阻滞患者安装DDD型永久起搏器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测定符合CHF伴有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阻滞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0岁)在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F、LVEDD),X线胸片的心胸比值.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结果 EF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DD,心胸比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F,LVEDD,心胸比值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上述各参数在RBBB与LBBB患者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EF在RBBB组和LBBB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BBB组:LVEDD,心胸比值在术前与术后1,6个月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BBB组各参数在术前与术后1,6个月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F伴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的药物时可以考虑安装DDD型永久起搏器.特别是伴RBBB的患者,一方面可保证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可部分改善心功能.

  • 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超声研究

    作者:马骁;宋平;黎莉;张薇;宗学奎

    目的研究高血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其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 IMI),将IMI>1.0 mm定义为粥样斑块形成,按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于心电图T波起始点测量劲动脉收宿中期内径,根据血流频谱测量颈动脉收宿期峰值流速,按下式计算大剪切率(Shear Rate,SR),SR=峰值流速×2/管半径(管径为收缩中期内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52%,颈动脉内径扩大,峰值流速及SR均低于对照组(P<0.01).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61±7)岁vs(50±8)岁,(P<0.05)],双侧颈动脉大剪切率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392.85±72.57)/vs(477.920±127.43/s,).(335.54±81.18)/s vs(415.53±117.5/s,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及血糖水平,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峰值流速及ST均减低.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双侧颈动脉SR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结论 年龄的升高及大剪切率减低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直接、延迟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邓鹤秋;周训森;董杏芳;胡光友;廖艳群;刘国栋;刘诗民;杜衡吉

    目的探讨直接、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STENTING)与静脉溶栓术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 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53例分为直接PTCA/STENTING组16例(A组)、延迟PTCA/STENTING组17例(B组)、静脉溶栓组20例(C组).均于入院后即给予相同的常规术前处理, B组先采用与C组相同的静脉溶栓治疗(日本产Green Cross尿激酶96~120万IU),3~7 d(平均 3.5±1.2 d)后行延迟PTCA/STENTING治疗.采用第四军医大学BASE软件包,对三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s检验,对三组间的计量资料进行χ2+t检验两两比较. 结果 (1)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介入/溶栓治疗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植入支架数等指标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可比.(2)血管再通率A、B两组(100%)介入治疗后显著高于C组(65%)(P<0.01),B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再通率与C组无差异;PTCA/STENTING成功率A、B两组分别为100%/93.8%、100%/ 94.1%.(3)介入/溶栓治疗后心肌酶学峰值(CK/CK-MB)出现时间A组显著提前于B、C两组(P< 0.01),平均住院天数A组显著少于B、C两组(P< 0.01);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B组又高于C组(P<0.05);住院期再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事件A组显著少于B、C两组(P<0.01),而B组延迟PTCA/STENTING后无再发心肌缺血.(4)介入/溶栓治疗后3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比率A、B两组显著高于C组,半年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A、B两组显著少于C组(P<0.01);1年存活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月内再狭窄率A、B二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及患者可将直接PTCA/STENTING作为AMI的治疗首选,而延迟PTCA/STENTING时间可尽量提前,但该两种介入治疗方法对AMI患者远期疗效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邓鹤秋;周训森;董杏芳;胡光友;廖艳群;刘国栋;刘诗民;杜衡吉

    目的探讨直接与静脉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STENTIN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31例AMI患者随机分入静脉溶栓后即刻PTCA/STENTING组15例(A组)与直接PTCA/STENTING组16例(B组).入院后均即刻给予水溶性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及肝素钠等常规术前处理.A组静脉溶栓治疗为天普洛欣150万U 12例,思凯通150万U 3例,开始溶栓时间为发病后(3.5±1.2) h,90~120 min后开始介入治疗;B组入院后(1.2±0.3) h方开始介入治疗. A、B两组均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用χ2或t检验方法对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1)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相关梗塞动脉(IRA)、植入支架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可比.(2)首次造影IRA再通率A组溶栓治疗显著高于B组的自发性再通(P<0.05),A、B两组介入治疗后(为100%达TIMI 3级血流)显著高于A组介入治疗前的溶栓治疗(为66.7%达TIMI 2~3级血流,P<0.01);两组 PTCA/STENTING成功率分别为100%/93.3%与100%/93.8%.(3)心肌酶学峰值(CK/CK-MB)出现时间、出血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再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事件、3月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比率、6月内再狭窄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虽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例数少有关);A组1例因思凯通溶栓后血小板活化致心源性休克而补救性PTCA失败,于术中死亡,B组1例于1月后猝死,两组间1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静脉溶栓后即刻PTCA/STENTING较直接PTCA/STENTING能使更多病人迅速恢复前向血流,有利于心功能的快速恢复,直接PTCA/STENTING存在明显的IRA开通时间延迟;(2)溶栓后出现溶栓剂致血小板活化而使病情加重者,可能不宜过早作补救性PTCA/STENTING治疗.

  • 心电图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探讨

    作者:侯凡;龙莉;周健;黄真;龚红武

    目的认识心电图非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发病、就医和心电图演变规律. 方法收集我院自1985~2000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心电图特征和心肌酶谱分析,诊断按WHO标准.结果收集到1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较完整者120例,心电图不典型者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46-80岁,66岁以上者26例.前壁心梗18例,下壁心梗6例,高侧壁心梗 7例.心内膜下心梗4例(未合并束支阻滞).急性期心电图呈单纯QRS波变小并呈锯齿样钝挫5例,ST-T加QRS波复合改变29例,住院期间3-7D内演变为典型Q波梗死17例.合并右束支阻滞2例,左束支阻滞2例,室内阻滞1例.肺氯肿极度顺钟转位6例.起病至就诊<24h 19 例,,1-2周9例,起病症状为不稳定心绞痛者15例,起病为急性工进行性心悸,呼吸困难10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6例,住院1周内发生泵衰歆12例,诊断延误至入院3-7d 6例:完右合并前壁急性心梗2例,肺心病合并下壁,前壁心梗各1例,脑梗死合并心梗1例,有稳定心绞痛转为广泛前壁急性无Q波心梗1例(检证实),死亡9例,其中猝死3例.心肌酶谱高于2倍政党值伴动态演变18例.讨论本组心电图不典型者占急性心肌梗死29.2%.早期不典型Q波即等位性Q波者29例,演变为典型Q波17例,影响图形的临床因素为:发病就座至记录心电图的时间过早或过迟,尤其是部分不稳定心绞痛进展为早期心肌梗死过程中易延误诊断心梗早期范围小随后延展,肥胖横位心及或合并肺气肿顺钟转位影响,使下壁或前壁QRS波图型疑似梗死图形而与真正的心梗图形混淆;易掩盖前壁心梗ST-T演变的因素:高血压心脏病伴胸前导联ST压低,心室内传导阻滞继发ST-T异常.本组传统心肌酶谱指标敏感性51.4%,与检测时间及方法所限有关.有助于早期诊断的处理程序:可疑缺血笥胸痛者留院观察至少3D检测血液心肌标记物,及时记录18导心电图,特别注意等位性Q波与典型Q波诊断心梗有同样意义.肺气肿顺钟转位肥胖横位心患者加做右胸,胸前下移一肋间及或吸气时心电图记录.不稳定心绞痛及泵衰入院者及时查血清心肌标记物至少连续3d.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黄真;侯凡

    男,38岁,因上腹胀痛不适2月余,加重3 d、晕厥1 h,于2001-12-30入院.病人于入院前2月开始反复发作上腹不适,入院前3 d明显加重,并出现可疑晕厥黑便1~2/d,入院前1 h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继而晕厥,持续3~5 min,无抽搐、恶心、呕吐等,被家人送入院.查体:慢性重病容,精神差,口唇绀,血压48/45 mmHg,心率48/min,心音低,A2=P2,腹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白细胞1.2×109/L,中性0.81,淋巴0.19;大便常规:酱黑色,软便,潜血:阴性.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误诊
  • 临床心脏电生理

    作者:黄丛春

    近十年来,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我国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广泛开展为临床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药物应用及预后判定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手段.目前心脏电生理检查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检查方法,其内容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心脏的起搏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心源性休克

    作者:罗惠兰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GS)系指由于休克的原发性原因"心脏泵作用不足"所致的病态.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但如能早期诊断,恰当治疗,由于近年来治疗方法的进步,其预后正在改善.

  • 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谈维洁

    心肌病是指除外风湿性、冠状动脉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

  • 五类十余种控制心力衰竭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毛树森

    心力衰竭(心衰)药物疗法的进展,有赖于对心衰病理生理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对心衰的认识,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70年代以前→浮肿性疾病→强心利尿→中轻度心衰有效.第二阶段:70~80年代→血管过度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前后负荷加重→心衰加重→血管扩张药→挽救重度病人.第三阶段:80~90年代→新型正性肌力药(C-AMP依赖型)→β-受体兴奋剂、磷酸二脂酶抑制剂.第四阶段:90年代后→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导致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对抗神经内分泌激活药的应用.

空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z1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05
1985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