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杂志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杂志

Acta Parasitology et Medica Entomologica Sinica 기생충여의학곤충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07
  • 国内刊号: 11-31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彤言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马来西亚蠛蠓三新种(双翅目:蠓科)

    作者:虞以新;严格

    在威尔斯博士1993年赠送的一批蠓类标本中,发现采自马来西亚的3种蠛蠓新种,分别被命名为:另类蠛蠓Lasiohelea alia sp.nov.,四钩蠛蠓Lasohelea quadrangula sp.nov.和软垂蠛蠓Lasiohelea bladapida sp.nov.,这3个新种的雄虫尾器形态十分特殊,不同于蠛蠓属的已知种.其模式标本都收藏于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邮编 100071).

    关键词: 新种 双翅目 蠓科 蠛蠓
  • 基于ompB基因序列的立克次体精河株的系统发育分析与鉴定

    作者:张军;焦艳梅;陈梅玲;温博海;杨晓

    用PCR方法扩增新疆分离的斑点热立克次体精河株(Rickettsia sp.Jinghe)的外膜蛋白B基因(ompB)并测定其序列,将精河株ompB基因序列与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ompB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精河株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ca)有近的亲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水平可将精河株列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一个新种.

  • 三种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作者:金立群;骆建民;郭衍;谢霖崇;傅玉才

    对广东省野外采集的库蚊属中2个亚属中的3种库蚊,褐尾库蚊Culex fuscanus(Lutzia、路蚊亚属)、二带喙库蚊Cx.bitaeniorhynchus和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Culex、库蚊亚属)进行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库蚊属中路蚊亚属、库蚊亚属、新库蚊亚属和黑蚊亚属的11种和伊蚊属1种蚊虫的ITS2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褐尾库蚊与同亚属的非洲蚊种(Culex tigripes)亲缘关系近,基因同源性为65.27%;库蚊亚属的二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基因同源性为75.87%;致倦库蚊与尖音库蚊复合组内淡色库蚊的基因同源性97.13%.在所选库蚊中,黑蚊亚属与伊蚊接近,其次是新库蚊亚属和路蚊亚属的蚊虫.在库蚊属4个亚属中,路蚊亚属与库蚊亚属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也印证了库蚊亚属某些幼虫与路蚊亚属幼虫具有相似习性的遗传基础.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学分类系统接近一致,但库蚊亚属的进化可能更具多样性.

  • 利用套式PCR技术鉴别屋尘螨和粉尘螨主要变应原基因及其在尘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作者:白羽;吉坤美;刘志刚;包莹;李盟

    通过提取屋尘螨和粉尘螨疫苗研制用的原始种子和生产种子基因组DNA作模板,分别设计Der p1和Der f1各2套内外扩增引物并进行一步法套式PCR,根据扩增出目的片段来检测尘螨变应原Der p1和Der f1基因片段,并以培养基提取物为阴性对照和已通过形态学鉴别为纯屋尘螨、纯粉尘螨的基因组DNA为阳性对照.PCR产物经电泳后切胶回收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从屋尘螨和粉尘螨疫苗研制用的原始种子和生产种子分别扩增出含有屋尘螨和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p1和Der f1基因片段,扩增部分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里相应序列同源性为100%.从阴性对照提取物中未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从阳性对照DNA提取物中能扩增得到目的变应原Der p1和Der f1基因片段.本研究首次应用套式PCR技术鉴别了屋尘螨和粉尘螨原始种子和生产种子,为尘螨疫苗研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 云南省小型兽类体表寄生革螨多样性分析

    作者:罗礼溥;郭宪国

    自1990~2004年在对云南省25县(市)现场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和有关文献记录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宿主种类、不同年龄分布、寄生部位等多角度揭示了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的物种多样性.到目前为止,整个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共有10科33属112种,以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山地亚区种类占明显优势;宿主(小兽)种类繁多,分为9科29属53种.革螨的年龄分布有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寄生部位遍布全身.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小兽)物种多样性特点决定了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物种的多样性,反映了小兽体表革螨与其寄生宿主(小兽)之间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体现了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

  • 白纹伊蚊干燥卵保存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晓霞;赵彤言;董言德

    感染登革2型病毒的白纹伊蚊卵在(25±1)℃、光照14 h/天,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分别采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和RT-PCR方法,检测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第1个生殖营养周环F1代蚊虫未检测和分离到病毒,PCR检测第2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6.7%,低感染率为1∶112.5;第3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7.8%,低感染率为1∶108.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第2和第3生殖营养周环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果表明感染白纹伊蚊卵在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后,能在孵化的子代蚊虫中检测和分离到病毒,证实伊蚊卵在干燥环境中能够保存卵内病毒.

  • 伊维菌素驱除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严晓岚;闻礼永;杨明瑾;漏磊君

    为观察伊维菌素驱治犬钩虫和人钩虫感染的效果,采用伊维菌素6.25、12.5和25 μg/kg灌服治疗犬钩虫感染犬,同时用10.6 mg/kg阿苯哒唑作对照;采用伊维菌素0.2 mg/kg顿服治疗人钩虫感染者,并用400 mg/次阿苯哒唑作对照.结果6.25、12.5和25 μg/kg伊维菌素对犬钩虫治愈率分别为20%(1/5)、60%(3/5)和100.0%(5/5);而对照组阿苯哒唑对犬钩虫治愈率为0(0/5).伊维菌素与阿苯哒唑对人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20.5%(9/44)和76.5%(26/34),对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敏感.因此,伊维菌素治疗犬钩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哒唑,治疗人钩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哒唑.

  •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发育相关基因的cDNA阵列检测及分析

    作者:王建民;张伟;陈通;汪明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球虫发育的相关信息,本文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4个发育阶段(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和裂殖子)为试材,分别与本实验室制备的柔嫩艾美耳球虫cDNA阵列进行杂交.经过分析,在4个不同发育阶段共有484个基因特异表达,其中仅79个为功能注释基因,其余为功能未知基因.在子孢子阶段筛选到了以下重要基因:1.糖代谢相关基因如糖原磷酸化酶、葡萄糖酸透性酶和丙酮酸激酶;2.入侵宿主细胞相关基因如微线蛋白2(MIC2)、黏液素和类黏液素蛋白.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如磷脂酰激醇4激酶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特异低丰度表达,但是根据4个发育阶段杂交数据的趋势线,这些基因在子孢子和裂殖子阶段应高丰度表达.本研究为研制新的抗球虫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蚊新菌株LLP29对白纹伊蚊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者:张灵玲;关怡;张易;季君淘;关雄

    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白玉兰叶片上分离获得1株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LLP29,内含cyt1Aa6杀蚊基因.纯化的Cyt1Aa6毒素蛋白对白纹伊蚊幼虫和C6/36细胞都有高效活性.为更好地利用该菌株对白纹伊蚊进行生物防治,本试验以白纹伊蚊敏感品系及C6/36细胞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Cyt1Aa6毒素蛋白主要结合于C6/36细胞膜和白纹伊蚊幼虫中肠上.

  •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抵抗和易感小鼠Th1反应特点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英杰;杨志蕃;崔洋;陈光;曹雅明

    为探讨疟原虫感染早期抵抗和易感小鼠Th1反应特点,以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和BALB/c小鼠为材料,用ELISA试剂盒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感染第3天小鼠脾细胞、悬浮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NO水平.结果表明以PRBC或LPS刺激后,DBA/2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NO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BALB/c小鼠48 h培养组的IFN-γ和NO水平仅比24 h培养组略有升高.两种小鼠单纯悬浮细胞或巨噬细胞上清液中IFN-γ或NO水平均明显低于其脾细胞上清液中的水平.这表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抵抗宿主对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因子刺激的应答能力明显强于易感宿主,在相同因子刺激下前者建立的Th1反应可进一步被强化;巨噬细胞分泌NO明显依赖于IFN-γ的诱导效应.

  • 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类及基因型

    作者:朱惠丽;张龙现;宁长申;党海亮;李家诚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肠道病原体,备受关注.该病原具有广泛的宿主类型,可寄生于人和禽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240多种动物.目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共有8个种和1个基因型,即,人隐孢子虫(C.hominis)、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犬隐孢子虫(C.canis)、猫隐孢子虫(C.felis)、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小鼠隐孢子虫(C.muris)、猪隐孢子虫(C.suis)、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和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鹿基因型.隐孢子虫的传播主要是粪-口途经或间接通过污染的环境、食物和水传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腹泻病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20%和0.6%~20%,我国腹泻病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4%~13.3%,儿童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成年人.本文分别叙述了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的各个种类和基因型的生物学特征和分子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虫株的分布、进化特性以及隐孢子虫在人兽之间的传播途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青海省128例带绦虫/囊虫病病例回顾调查

    作者:赵海龙;马淑梅;曹得萍

    绦虫病和囊虫病在青海省共同流行,为进一步了解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分布特征,发病趋势,为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对128例绦囊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绦囊虫病是青海流行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且感染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绦囊虫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

  • 免疫诱导后美洲大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研究

    作者:蓝江林;吴珍泉;张李香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 h后,含量已达520.185 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头、胸部和足组织均没有新物质产生,腹部组织和血淋巴均有新的物质产生.用头部、胸部、足和腹部肌肉的研磨液进行抑菌实验,没有抑菌活性.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