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杂志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杂志

Acta Parasitology et Medica Entomologica Sinica 기생충여의학곤충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507
  • 国内刊号: 11-315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彤言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广西隆林县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媒介蚤种群分布特征的调查

    作者:冯向阳;倪尔江;曹品光;郑传金;杨光华

    目的:调查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的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分析其对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作用.方法: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2km村屯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共检获鼠体蚤44只;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共检获鼠体蚤271只,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该区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印鼠客蚤的种群分布特征直接指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极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 恙虫病东方体58kDa热休克蛋白与47kDa外膜蛋白的基因嵌合及58-47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余跃飞;温博海;牛东升;陈梅玲;邱玲

    采用PCR方法,从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基因组DNA中扩增58kDa热休克蛋白的基因,将该基因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及47kDa外膜蛋白的基因重组质粒(pQE30/47)连接,构建pQE30/58及pQF30/58-47重组质粒,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SDS-PAGE显示,pQE30/58和pQE30/58-47转化的大肠杆菌分别产生-58kDa重组蛋白和一90kDa的双抗原(58-47)融合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Karp株免疫血清能特异识别58kDa重组蛋白和90kDa融合蛋白,90kDa融合蛋白既与47kDa重组蛋白也与58kDa重组蛋白的免疫血清特异反应,58kDa与47kDa重组蛋白也被90kDa融合蛋白免疫血清所识别.研究结果证明58-47融合蛋白具有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47kDa外膜蛋白和58kDa热休克蛋白的抗原特性.

  • 辽宁省嗜人按蚊卵型多态性和杂交的研究

    作者:徐保海;许龙善;谢汉国;刘成模;李凤华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卵型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及卵型变异.方法:以甲板宽10~25μm为窄卵型、26~65μm为中间型、无甲板或甲板不完整者为无甲板型,比较不同卵型的形态特征.以人工诱导法杂交,判定不同卵型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观察不同月份和不同世代嗜人按蚊的卵型变化;以辽宁株F12和对照组四川株吸饱血蚊,分别置于实验室20℃、25℃和30℃条件下产卵,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嗜人按蚊卵型变化规律;结果:辽宁省嗜人按蚊平均卵长615.7μm(550~670),卵宽218.4μm(190~240),甲板宽35.4μm(10~65),约为卵宽的16.2%,部分卵无甲板、甲板不完整或形态各异的卵型.8月份捕自牛栏吸血蚊产中间型卵占65.6%、窄卵型31.3%、无甲板型3.1%,9月份分别为75.5%、12.0%、12.5%.不同卵型种群间杂交实验结果显示不存在生殖隔离.F12在30℃条件下窄卵型占82.7%,中间型和无甲板型仅为13.3%和4.1%,然而在20℃条件下,窄卵型降至28.6%,中间型和无甲板型分别上升至49.0%和22.4%,对照组四川株观察结果与辽宁株相类似.由此说明,实验室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窄卵型的比例增多,中间型卵和无甲板型卵则减少.结论:辽宁省嗜人按蚊卵存在多态性,其卵型变异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 青蒿琥酯对曼氏血吸虫雌虫生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陆绍红;严晓岚;李思温;吴玲娟;太田伸一

    目的:通过观察青蒿琥酯对曼氏血吸虫雌虫产卵的影响,分析药物的抗生殖作用.方法: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不同剂量青蒿琥酯,灌流后收集虫体,记数.解剖小鼠取出肝、肠,组织溶解后计数虫卵,分析药物作用后雌虫平均产卵量的变化;收集无损虫体进行体外培养,计数雌虫体外产卵并观察虫卵形态.结果:在300mg/kg和500mg/kg给药组小鼠的肝、肠中未查到虫卵,100mg/kg给药组小鼠的雌虫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体外培养结果中,300mg/kg和500mg/kg给药组的虫体未见产卵,100mg/kg给药组雌虫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显微观察发现100mg/kg给药组雌虫体外培养所产的虫卵多外附泡状物,侧棘受损,虫卵结构异常.结论:青蒿琥酯能降低或完全抑制存活雌虫的平均产卵量、导致雌虫异常卵的产生,具有抗曼氏血吸虫雌虫生殖的作用,能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 鼠约氏疟原虫yoelii株Pydyn基因的内含子序列分析

    作者:蔺亚晖;韩志富;李会良;张玲;王恒

    本研究测定并分析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动力素蛋白基因(Pydyn)3'端内含子序列,比较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与约氏疟原虫17X NL虫株基因组序列内含子间序列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Pydyn)基因组3'端序列,将其克隆人pGEM-T Easy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测序,并用分子生物学WINSTAR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结果:用PCR方法成功扩增出约800bp的Pydyn基因特定片段,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含有3个内含子,并且与约氏疟原虫17X NL虫株基因组序列在内含子间存在着几个变异.结论:确定了鼠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基因(Pydyn)3'端内含子序列,其内含子具有序列短且AT含量较高的特点,两末端的碱基具有一般真核基因内含子共有的剪接位点.多态性分析表明,将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的Pydyn基因的3个内含子与人恶性疟原虫动力素基因Pfdyn内含子保守序列相比,Pydyn基因内含子上游下游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另外,约氏疟原虫yoelii虫株与约氏疟原虫17XNL虫株的内含子间存在着多态性,存在着几个变异,这些变异属于点突变.

  • 抗隐孢子虫子孢子表膜单链抗体4G4的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作者:尹继刚;张西臣;郑印焕;王延钊;李建华

    应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隐孢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G4中,扩增出抗体VH和VL基因,用Linker(Gly4Ser)3基因,将VH和VL基因连接成ScFv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核甘酸序列分析证实,VH和VL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基因全长717bp,经计算机分析,VH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 北京地区德国小蠊(Blattela germanica)对氯菊酯抗性相关的钠通道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作者:张晓龙;赵彤言;董言德;宋锋林;吴家红

    应用RT-PCR扩增技术,克隆了北京地区自然种群德国小蠊(Blattela germanica)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片段长度为162bp,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在钠离子通道ⅡS4-ⅡS6的993同源位点上存在ku(TTG)→Phe(TTC)突变,表明该品系的抗药性可能与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有关.

  • Contracaecum ogmorhini复合种分类鉴定特异PCR方法的建立

    作者:陈红玲;林瑞庆;李国清;宋慧群;朱兴全

    根据作者已测得的Contracaecum ogmorhini复合种(包括Contracaecum ogmorhini和Contracaecum margolisi)线粒体DNA cox1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针对C.margolisi的特异性引物(CHL1,CHL2),通过PCR条件优化和扩增,C.margolisi扩增出1条清晰的306bp大小的特异DNA片段,而其他虫体如C.ogmorhini、拟地新线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猪蛔虫、犬弓首蛔虫、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等14个对照样本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敏感性实验可检测到C.margolisi DNA的低浓度为0.34ng/μL,从而初步建立了鉴定C.ogmorhini复合种的特异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不仅可用于C ogmorhini复合种的分类鉴定,也可用于它们所导致的寄生虫病的诊断、防制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为C.ogmorhini复合种在中国的分布及其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 五条蚋和双齿蚋nrDNA-ITS区序列分析(双翅目:蚋科)

    作者:杨明;毕光辉;陈汉彬

    测定我国两个常见吸血蚋种五条蚋和双齿蚋各4个克隆nrDNA ITS区(包括ITS1、ITS2和5.8S rRNA基因)序列及其两侧的18S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两蚋种5.8S rRNA基因大小均为122bp.五条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136bp和323bp.双齿蚋ITS1和ITS2大小分别为101~105bp和321~324bp.五条蚋不同克隆ITS1-ITS2拼接序列的同源性为99%,双齿蚋则为96%~100%,显示五条蚋和双齿蚋nrDNA存在重复变异型.

  • 布氏锥虫葡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的研究进展

    作者:原丽红;林本夫;王祥生;李莲瑞

    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是一种原虫性寄生虫,通过采采蝇(tsetse fly)的传播感染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导致人的昏睡病和家畜的那卡那病.

  • 卡氏肺孢子虫的分类、命名、体外培养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帆;卢思奇

    以往所称的"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能感染包括人和实验动物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免疫力低下的宿主感染后能引起致命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或称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国际上已将原感染人体的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更名为Pneumocystis jeroveci,国内张瑞娟、朱淮民(2003)将其译为耶氏肺孢子虫,然尚未被广泛应用.

  • 蚊虫驱避剂的研究概况

    作者:吴刚;戈峰

    蚊虫是重要的病媒之一,其体内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人类一般用杀虫剂和驱避剂对其进行防治.杀虫剂以灭杀蚊虫为目的,主要施用于物体表面,如墙面、地板及作物上(阎丙申等,2002;Davis,2002).在蚊虫防治中,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邵万明,1994;章进宝和陈新霞,1997).驱避剂则不直接使蚊虫致死,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蚊虫的叮咬,通常可设计成直接施用于皮肤表面的剂型.一般优良的蚊虫驱避剂应具有下列特点:高效、长效、广谱的驱避作用;对人畜无毒或者毒性很低;施用时对皮肤无明显刺激,香气适宜,性质稳定,且携带方便(薛飞群,1992),因而国内外非常重视蚊虫驱避剂的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