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科学进展杂志

解剖科学进展

解剖科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of Anatomical Sciences 해부과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947
  • 国内刊号: 21-1347/Q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11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科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方秀斌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部肌肉组织C/EBPβ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

    作者:高铭;王正东;林长坤;金春莲

    目的 研究C/EBP β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系的选择.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技术分别检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部肌肉组织中C/EBPβ的表达及相应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同龄对照相比,C/EBPβ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足踝部肌肉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相对于正常组织,病变组织结构紊乱,核脱失.免疫荧光结果提示C/EBPβ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但在肿瘤细胞如人横纹肌肉瘤细胞中呈现细胞质、细胞核均一性表达.结论C/EBP β的低表达可能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发生相关,病变组织细胞核可能已经失去功能,可能存在纤维化.

  • 肺癌中HDPR1的表达下调与肺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作者:宋清斌;杨志强;王恩华

    目的 研究HDPR1( human homologue of Dapper)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p120ctn和β-catenin表达是否相关,及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了42例新鲜组织标本中HDPR1、β-catenin和pl20ctn表达的关系,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DPR1在正常肺组织中为高表达,而在非小细胞中有68.3%(82/120)为表达下调,其表达下调不仅与肺癌高TNM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肺癌组织中p 120ctn的表达下调呈正相关,与β-catenin的表达上调呈负相关.42例新鲜肺癌组织中,HDPR1和p120ctn的蛋白和mRNA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P< 0.05,n=42),然而,β-cateni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却普遍表达上调(P< 0.05,n=42).结论肺癌中HDPR1的表达下调与p120ct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 膜骨架连接蛋白Ezrin对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辉;李庆昌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中膜骨架连接蛋白Ezrin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系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Ezrin在肺癌中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转染Ezrin SiRNA后,应用流式、MTT、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技术评价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Ezrin SiRNA 后,划痕实验、MTT和Transwell等实验结果证明肺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减弱.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的结果证明Ezrin沉默后,肺癌细胞凋亡数目增加.结论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可以明显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张靖;肖建兵;李雪梅;李鑫磊;马晶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VEGF-C的表达与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肿瘤及评价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卵巢上皮癌组织蜡块78例和术后卵巢癌组织12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VEGF-C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C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癌细胞胞浆内,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卵巢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可见伴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内VEGF-C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表明,VEGF-C表达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结论VEGF-C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股骨头多种组织的旁分泌作用

    作者:陈海英;陈建明;陈少强;刘文革;唐军民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对糖尿病股骨头不同组织的旁分泌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对各组大鼠股骨头关节软骨、生长板、股骨头松质骨光镜下作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在不同组织原位杂交的表达强度.结果VEGFmRNA在对照各组的关节软骨均有表达,糖尿病组随病程延长,关节软骨与松质骨VEGF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病15周组生长板VEGF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病各组股骨头松质骨VEGFmRNA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关节软骨VEGFmRNA旁分泌功能活跃,可能参与糖尿病发病.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佩玲;徐克;谢秀丽;董玉姝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03月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并发现解剖存在变异者38例,发生率约1.25%,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11-75岁.利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 C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主要观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起源、走行与分布.结果38例冠状动脉解剖异常中左侧24例,包括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例、左前降支起自右侧冠状动脉窦5例、左回旋支与左前降支双开口9例、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4例、左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1例和左回旋支缺如2例.右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8例,包括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3例、开口于左前降支2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右侧冠状动脉缺如1例;另有冠状动脉瘘6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印度人睫毛与蒙古褶二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威;李刚;孙中芙

    目的 对印度留学生睫毛与蒙古褶(内眦褶)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的调查分析,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观察受试者睫毛的长度及蒙古褶的有无.睫毛长度在8mm以上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长度在5mm以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蒙古褶也叫内眦褶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皱褶,有蒙古褶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没有蒙古褶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印度留学生短睫毛表型频率为21.76%,该性状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5335和0.4665;蒙古褶缺失表型频率73.61%,该性状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1420和0.8580.印度民族睫毛和蒙古褶两种遗传性状的表型频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与中国汉民族及其他群体相比较,印度民族短睫毛表型频率处于较低水平,而蒙古褶缺失的表型频率亦较低.结论印度民族与中国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睫毛与蒙古褶二遗传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基因频率上的差异.

  • 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后齿状回分子层微血管构筑的改变

    作者:宫瑾;张成鸿;宋兆莹;回宇峰;隋鸿锦;于胜波

    目的 观测海人酸(KA)癫痫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微血管构筑的改变.方法采用KA癫痫模型(颈部皮下注射KA,10mg/kg),在造模后7天应用碱性磷酸酶法显示海马脑片片厚(90μm)的微血管,光镜观察,使用NIS-Element BR软件定量分析.结果海马内的微血管成层分布,构筑模式与神经元的构筑模式相一致;KA组的微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3),血管平均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血管平均直径无明显变化(P=0.121).结论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微血管构筑在癫痫发病早期发生改变.

  •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

    作者:韩亚新;王岩峰;屠冠军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方法4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损伤组(n=36),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的病理变化、细胞凋亡及Caspase-1、Caspase-3的表达变化的规律.结果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1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2h表达明显,1d损伤区域及周边出现表达高峰.Caspase-3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2h表达明显,2d损伤区域及周边出现表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也在脊髓损伤后12h表达明显,2d出现表达高峰.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Caspase-1、Caspase-3免疫组化少有表达,少见TUNEL阳性细胞.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1、Caspase-3均参与损伤的调节.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低氧诱导因子基因转染促进SD大鼠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晓峰;张霞;李增健

    目的 评价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基因导入是否具有促进SD大鼠骨组织工程的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通过重组低氧诱导因子腺病毒载体转染SD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然后将含有目的基因种子细胞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藻酸钙复合成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应用Masson染色和SP免疫组化法观察异位成骨能力,检测构建组织的微血管密度计数(MVD).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和新生血管形成良好,实验组的微血管化密度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低氧诱导因子基因导入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新骨形成和再血管化.

  • NOB1mRNA在人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霍小蕾;裴振;马丽丽;贾书花;王金胜;李代强

    目的 探讨NOB1 mRNA(nin one binding protein)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19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NOB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NOB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9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检测到NOB1基因mRNA的表达.NOB1 mRNA在ESCC组织( 1.2133±0.1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食管组织(0.7142±0.11)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NOB1 m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侵犯深度、淋巴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B1 mRNA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相关.

  • 酶解法和超滤法获得羊胎盘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差异

    作者:李硕;赵晓云;常世杰;陈淳;佟兆雪;关一夫

    目的 探讨超滤法和酶解法获得的羊胎盘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通过MTT法检测其对HUVEC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Tricine-SDS-PAGE电泳显示,超滤法获得的胎盘提取物由4条主要条带组成,分别为7 kDa、15 kDa及大于42 kDa的两条带,酶解法获得的胎盘提取物主要条带为1.6 kDa-42kDa的弥散条带及大于42 kDa的5条带;酶解法提取物比超滤法增加了200-230nm的吸收峰.MTT法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羊胎盘提取物作用在HUVEC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显现出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酶解法产物作用下,HUVEC细胞周期中S期增加比例高于超滤法组.结论超滤法和酶解法获得的羊胎盘提取物对HUVEC细胞均有增殖促进作用,其中酶解法制备的胎盘提取物对HUVEC增殖促进作用强于超滤法.

  • 大鼠下颌下腺卵泡刺激素受体、雌激素α受体的分布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共存

    作者:于辉

    目的 研究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R)和雌激素α受体(ERα)在大鼠下颌下腺中的定位、分布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R)共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共定位方法.结果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均呈FSHR和ERα免疫反应阳性;在下颌下腺GnR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中观察到了FSHR免疫反应阳性的结果,其中大部分亦呈ERα免疫反应阳性,且分布模式相同;三种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分布在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结论GnRHR与FSHR或ER α在大鼠下颌下腺共存提示他们对下颌下腺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

  • 联合阻断CD28/B7和ICOS对同种异体C57BL/6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

    作者:高学军;张美红;蔡霞;谷圣青

    目的 探讨CD28/B7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和ICOS/ICOSL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供体、受体均为C57BL/6.CTLA4Ig处理组;ICOS Ig处理组;CTLA4Ig+ ICOS Ig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将C57BL/6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移植于同种小鼠中段背部.前3组分别以150mg/kg的抗体经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只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为皮肤移植后0、2、4d,术后观察皮肤存活情况.术后6d分别处死各组受体鼠和供体鼠,取受体脾脏淋巴细胞与供体脾脏淋巴细胞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反应.术后7d切取皮肤移植物作组织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阻断剂单独治疗组能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P<0.05),各阻断剂治疗组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低反应(P<0.05),能有效抑制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应答.组织学检查发现,各抗体治疗组移植皮肤结构基本正常.结论CTLA4Ig、ICOS I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诱导移植皮肤发生免疫耐受,延长存活时间.

  •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GST-HDAC1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王桂玲;陈薇;王孝会;姜佩佳

    目的 构建GST-HDAC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1- HDAC1为模板进行PCR,通过EcoR1单酶切位点将HDAC1插入p GEX-5X-1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HDAC1,并转化点coli DH5 α,通过利用载体上的BamH1酶切位点和HDAC1上Nde1酶切位点来筛选阳性重组子,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化E.coli BL21中,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鉴定.结果酶切后获得940bp片段为正向;如获得500bp片段为反向.重组质粒测序后与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对证明导入片段为HDAC1,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HDAC1,并用SDS-PAGE方法证实了GST-HDAC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DAC1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HDAC1蛋白及与其它蛋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氧自由基在胆管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刘磊;刘金钢

    自由基是一种活泼不稳定的粒子,在胆管癌细胞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氧自由基能攻击胆管细胞膜、细胞内生物酶及DNA,导致胆管疾病如胆结石和炎症从而导致细胞恶变.氧自由基还能影响、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来促使细胞增殖与转移.本文就自由基在胆管癌形成中的几方面作用进行综述.

  • 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在淋巴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海杰;谭玉珍

    淋巴管新生在胚胎发育、外伤修复、炎症转归、肿瘤转移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淋巴管内皮细胞外,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参与淋巴管新生.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由骨髓动员入外周血,继而迁入局部组织.经VEGF-C等生长因子诱导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参与淋巴管新生.VEGF-C/VEGFR-3信号途径在LEPCs分化和淋巴管新生方面起着关键调控作用,故VEGF-C和VEGFR-3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调节淋巴管内皮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从而促进或抑制淋巴管新生.阐明内皮祖细胞在淋巴新生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探讨肿瘤淋巴转移和器官移植后存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 脑肿瘤药物转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啸白;李振;王萍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抗肿瘤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降低了脑肿瘤的治疗效果,因此有效开放BTB成为提高脑胶质瘤化疗疗效的重要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多种转运药物到达肿瘤组织的方法,如脑室内给药、对流增强转运法、干扰BTB法以及选择性调控BTB的通透性等.其中,通过选择性调控BTB通透性,转运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是恶性脑肿瘤化疗中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概述了转运药物进入脑肿瘤组织的研究进展.

  • 男性盆腔内脏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庄文懿;郭晓丹;汪庆明;王栋;党瑞山

    男性盆腔内脏神经与盆筋膜及盆内脏器的毗邻关系复杂,且个体形态学差异大,临床上涉及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男科等多个学科,应用甚广.近年来,对内脏神经的术中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男性盆腔内脏神经主要包括上腹下丛、腹下神经、下腹下丛(即盆丛)、盆内脏神经、膀胱丛、前列腺丛、直肠丛及其分支等.现已证明盆腔内脏神经的损伤会给患者的排便、排尿及阴茎勃起等造成功能障碍.熟悉男性盆腔内脏神经及其分支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TGF-β对阿尔兹海默氏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李洪鹏;于爱娇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A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得到合理解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在体内分布广泛,是一大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多效能细胞因子,通过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活性.实验研究表明,TGF-β多途径、多层次、动态影响着AD的进展,与AD发病机制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学说、tau蛋白学说、免疫异常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和基因遗传学说等假说均有着重要联系.在AD进程中,TGF-β作用复杂,既有促进作用,又体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效应.TGF-β对AD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诠释AD,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 解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者:王效杰;王正东;颜南

    现在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不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发展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法:个案学习(Case study)、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网络学习(elearning)、概念图形成(Concept mapping)等.其中以PBL教学法的应用为热门,并且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效果.PBL教学法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不但要自主学习还要合作学习,而且它还是一种处理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在处理疑惑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事实证明PBL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今PBL教学在解剖学教学的应用中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解剖学学习分成两个部分.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余寅;李玉彬;韦素丽

    护理解剖学是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于实际应用[1].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全面了解人体的组成,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准确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但是这门描述性学科名词多,内容庞杂、枯燥,难以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医学中的具体应用缺乏感性认识,渐渐地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引入案例(病案)教学法.

  • 图谱学习应成为局部解剖实验课的重要环节

    作者:齐金萍;王效杰;金韵;曾亮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阐述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及器官位置与毗邻关系的解剖学,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影像诊断等重要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要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生,就要扎实的学好局部解剖学.我院的局部解剖学是继系统解剖学之后,作为桥梁课安排在第五学期讲授.属于大系解小局解,即系统解剖学时多(即本科理论56学时,实验56学时),而局部解剖学学时少(理论20学时,实验20学时).

  • 多媒体结合案例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华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病例情景,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达到学生批判反思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建立的目的,使学生充分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属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 PBL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思考

    作者:王璐;冯改丰;王航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来深受重视的教学改革之一.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PBL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内在基础医学、特别是在解剖学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学校在进行尝试和探索.但各家情况不一,本文就PBL在国内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 解剖学活体教学法对护生导尿术的影响

    作者:王建中;蒋红英;应丽娜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入学后只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知识,而系统解剖学面向的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与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联系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造成了解剖知识与基护操作技术的脱节,学生上基护实验课时常因对相关解剖学活体标志知之甚少而学习效果较差.解剖学活体教学法(又称活体表面解剖教学)是指在活体上认识人体结构,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由表及里,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提高对人体结构的感性认识的目的[1].

  • 组织学实验课新型教学模式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应用

    作者:李坪;袁云;马丽梅;段艳萍;于建云;阮永华

    组织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必修课,是应用显微镜技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1].其研究对象是非肉眼所见、无法触摸感知的微观结构,学习内容抽象而枯燥,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可想而知.光学显微镜是学生学习和探索本学科知识点的基本仪器,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光学显微镜教学功能的限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得不到老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常常不尽人意,教学水平的提高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图像数码化处理技术及高速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启动,使得组织学实验教学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一盒切片一台镜,一个老师转不停”的教学模式[2],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都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3-5].

解剖科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