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科学进展杂志

解剖科学进展

解剖科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of Anatomical Sciences 해부과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947
  • 国内刊号: 21-1347/Q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11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科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方秀斌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人胎结肠及直肠内SP-及5-HT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

    作者:洪艳;梁文妹

    目的探讨人胎结肠、直肠粘膜P物质免疫反应(SP-IR)细胞的个体发生及其与5-羟色胺免疫反应(5-HT-IR)细胞的关系.方法取9~27周因故终止妊娠的人胎结肠、直肠组织3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邻片单染法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胎期直肠的SP-IR细胞于11周出现,14周结肠内可见.15~27周,结肠及直肠中的SP-IR细胞始终分散存在;与结肠相比,同一胎龄直肠SP-IR细胞数量较多;邻片比较观察发现直肠内部分SP-IR细胞与5-HT-IR细胞定位一致.结论在胎儿期结肠及直肠的内分泌细胞已开始合成SP,且SP和5-HT在直肠部分细胞内有共存.

  • 刺五加叶皂甙对Ⅱ型糖尿病大鼠GLP-1和血糖分泌的影响

    作者:李艳君;欧叶涛;李晓涛;扈清云;杨扬;姜吉文

    目的研究刺五加叶皂甙(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 Ass)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和血糖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用链尿佐菌素25 mg/kg加高脂、高糖、高热量饲养制成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给予Ass后其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Glp-1和血糖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Ass可使Ⅱ型糖尿病大鼠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Glp-1分泌升高、血糖水平降低.结论 Ass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脑缺血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时程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戴维国;马常升;马文领;朱望东;杨天祝

    目的探讨SD大鼠脑缺血15 min~6 h内大脑谷氨酸(Glu) 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Glu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缺血15 min~1 h,缺血中心即出现阳性细胞,胞质染色较深,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Ⅴ层,以锥体细胞为主,苍白球内侧部和尾壳核也有少量阳性细胞.缺血2 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染色较淡;缺血6 h未见阳性细胞.同时观察到阳性细胞由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半影区(边缘区)扩展.结论脑缺血早期Glu能神经元合成Glu增多、释放Glu加重神经元损伤.

  • 家兔回肠淋巴管三维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徐玉东;贾立敏;刘丽;徐媛媛;钟淑琦;魏岚;赵太平;马月秋

    目的探讨回肠淋巴管的三维结构及流注关系.方法将Mercox注入家兔回肠壁内制成淋巴管铸型,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回肠各层淋巴管的三维结构.结果回肠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都有毛细淋巴管网及淋巴管.在小肠绒毛内存有中央乳糜管,铸型样品上可见其立体结构,可见中央乳糜管注入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毛细淋巴管网,该网汇合而成的淋巴管穿过肌层进入浆膜层,之后以淋巴集合管的形式入肠系膜淋巴管而离开回肠.铸型标本可见淋巴管呈串珠状外观,管壁表面有双凹切迹,相当于淋巴管瓣膜的部位.铸型表面还可见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椭圆形压迹,光镜下可见粘膜下与肌层之间存有三角形间隔,其内动脉与两条淋巴管并行.结论中央乳糜管注入粘膜下毛细淋巴管网,该网与粘膜下淋巴管网相连,此淋巴管再穿肌层入浆膜层后离开回肠,并见淋巴通道存在于中央糜管周围.

  • 畲族青少年红唇分型特征

    作者:刘长节;郭尧允;程永娟;陈吟;孙光辉;余鸾英

    目的为了解畲族青少年唇纹分型特征,积累人类学和民族学资料.方法用口红捺取唇印,按活体测量要求和Tsuchihashi分型方法检测.结果畲族青少年六种唇纹分型排列顺序:(A+A')>B>C>E>D.男、女性红唇缩唇经统计学u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畲族青少年唇形分型具有本民族的独特特征.

  • 生殖周期中大鼠输卵管漏斗部粘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柯荣;潘玉琼

    目的探讨大鼠输卵管漏斗部上皮的周期性形态变化.方法用体重200-250g的雌性SD大鼠40只,根据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将其平分为四组:动情前期(PE)、动情期(E)、动情后期(ME)及动情间期(DE)组,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PAS反应的方法观察漏斗部粘膜上皮在动情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输卵管漏斗部粘膜上皮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无纤毛细胞组成.粘膜表面可见密集的纤毛,纤毛细胞比较集中分布于皱襞顶部,纤毛高度与摆动朝向一致,无纤毛细胞零星散在于纤毛细胞间.在动情周期,漏斗部的纤毛细胞未见明显的去复纤毛的改变;无纤毛细胞顶部表面也无明显的分化和去分化的变化,微绒毛在各期都很密集.另在粘膜腔面可见广泛的分泌物,分泌物于动情前期和动情期较明显.但无纤毛细胞内未见典型的分泌颗粒,PAS反应阳性产物于上皮细胞内和腔面均未查及.结论大鼠输卵管漏斗部上皮的周期性变化是与其拾取和输送卵经漏斗口进入壶腹部的功能相适应的,该变化不同于其他动物可能与大鼠生殖周期短有关;漏斗部分泌细胞的功能有待探讨.

  • 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肺内微血管及细胞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马泉;赵淑敏;孔祥玉;颜勇;刘胜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微血管及肺组织细胞.方法应用单宁酸-氯化铁法(TA-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肺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肺内小血管、微血管蜿蜒走行,被切成各种断面,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显示清晰,有一定立体感;接近被膜的微动脉形成较粗的毛细血管,肺泡间毛细血管不易分辨,肺间质内有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分布,微血管周围的肺组织亦被媒染.结论 TA-Fe法即可显示肺内微血管,又能保存组织细胞结构,肺内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参与微循环的主动调节机制.

    关键词: TA-Fe法 微血管 大鼠
  • 组织工程化天然神经支架的制备

    作者:刘承吉;孙景致;佟晓杰;张彩顺;曹德寿

    目的为修复神经干缺损提供理想的天然神经支架.方法取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运用低渗-脱细胞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对该神经支架分别进行组织学和透射、扫描电镜检测.结果神经水平切面上见雪旺细胞基底膜管呈网眼状,纵切面上呈典型的长空管状;未见轴突、髓鞘和雪旺细胞核.透射、扫描电镜观察,空虚的基底膜管内未见残留结构,基底膜管壁胶原纤维排列有序.结论本实验采用的低渗-脱细胞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可制备出理想的周围神经支架.该支架可作为神经干缺损的桥接物,也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支架.

  • 选择性破坏胰腺A细胞的模型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VAChT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张晓杰

    目的探讨选择性破坏胰腺A细胞的模型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胆碱能神经的变化.方法选用硝酸钴和利血平选择性破坏大鼠胰腺A细胞,观察了模型大鼠外周胆碱能神经终末在骨骼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硝酸钴模型大鼠组表现为骨骼肌运动终板VAChT免疫反应明显减弱,利血平组明显增强.结论这种内源性乙酰胆碱的变化可能与胰腺A细胞损伤有关,提示胆碱能神经除受其上级中枢调节外,还受某些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 后鼓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金平;鞠学红;王岱君;鞠晓华;高培福

    目的为后鼓室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成人60侧颞骨标本,用牙科钻磨开乳突腔,打开外耳道外侧壁和鼓室盾板,充分暴露后鼓室入路手术中有关的解剖结构.以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为测量标志,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在手术中遇到的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窝、锥隆起、鼓索隆起、面神经管锥曲、外侧半规管、后半规管、前庭窗、蜗窗、匙突、乙状窦垂直部前缘中点、窦膜角的距离分别是17.19、18.02、15.22、14.49、15.39、17.35、19.58、20.09、20.32、15.68、18.76mm.面神经管锥曲至鼓索隆起、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的距离分别是3.33、1.53、2.15mm.结论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是后鼓室入路的重要手术标志,鼓索隆起向内3mm是手术入路的安全区,面神经减压术时应避免损伤水平半规管及后半规管等结构.

  •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细胞分裂、增殖的研究

    作者:徐曦;郑建云;肖新莉;刘勇

    目的探讨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NSC)迁移是否伴随自身的分裂与增殖.方法以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1,3,7,14和28 d NSC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室管膜下区(SEZ)NSC和PCNA+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时空一致性的迁移模式;缺血梗死灶周围均有较多巢蛋白和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永久性脑缺血后NSC可能通过自身分裂和增殖向外迁移,巢蛋白和PCNA在缺血区周围表达可作为NSC迁移和增殖的标志物.

  • 桡动脉的几何性状和显微结构成份的定量研究

    作者:张正洪;唐杰;王军;黄铁柱;郭国荣

    目的通过对桡动脉几何性状及显微结构成份的定量研究,为桡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依据. 方法非心脏病死亡的尸体25具,平均年龄37岁,观测桡动脉的长度、上端、中点、下端的外径,横断取材制作石蜡切片,行HE、Van Gieson's法、Weigert's法三种染色,光镜下观察管壁一般结构,并用图像分析仪对管径、内膜和中膜厚度、各层面积等显微结构成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桡动脉可用于冠脉搭桥术的长度为19.99cm,内弹性膜完整,管腔狭窄率较低,桡动脉的管壁平滑肌含量较多,C/E值(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之比)较小.桡动脉有用于冠脉搭桥术足够的长度和管径,桡动脉下部位置表浅,切取较为方便,桡动脉的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率较低,有利于移植后保持较高的早、晚期通畅率.结论桡动脉是冠脉搭桥术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血管.

  • 巢蛋白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脊髓的表达

    作者:王春芳;崔爱玲;王雅芳;杨涛;窦岩

    目的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巢蛋白(nestin)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分离、富集和增殖均质的神经干细胞以及后期的研究工作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按胎龄及日龄分组,剥离脊髓,制成单细胞悬液,经间接荧光法标记nestin抗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结果从E13到P7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nestin抗原的表达,呈升高趋势,其中P1期表达水平高.出生后表达下降,趋近于90d(同型对照)表达水平.结论巢蛋白在脊髓的表达出现于胚胎早期,表达水平随胎龄轻微波动,呈升高趋势,P1达到高峰,出生后表达下降,趋于成鼠的微量表达.

  • 豚鼠颞骨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爱国;王正敏;周梁

    目的准确定位豚鼠中、内耳结构.方法对15只正常健康成年豚鼠的中耳、内耳进行显微解剖,对颞骨标本标志结构放大0.6~1倍并照相.结果在豚鼠的颞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出下列中耳结构: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圆窗、咽圆窗鼓管鼓口、面神经等;内耳结构: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乙状窦、内听道、内淋巴囊裂、前庭导水管口、蜗水管口等.结论豚鼠颞骨结构与人体颞骨结构基本一致,但亦有区别,此项研究工作可以指导和帮助利用豚鼠作耳科研究的工作者准确定位中耳、内耳结构.

    关键词: 解剖 豚鼠 颞耳
  • 大鼠甲状旁腺的切取及功能测定

    作者:段秀庆;宋纯;刘立志;许评;宋春芳

    目的通过对大鼠甲状旁腺的切取方法及功能的研究,为甲状旁腺细胞的移植奠定基础.方法手术切取甲状旁腺,并行病理学检查.同时,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甲状旁腺,进行细胞培养.对培养5 d的甲状旁腺细胞做透射电镜检查,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 d、3 d、5 d、7 d的细胞培养液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结果 18只鼠的甲状旁腺被成功切除,切除率90%(18/20).培养5 d的甲状旁腺细胞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杆状的线粒体和分泌颗粒.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可以正常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以第5 d为佳.结论大鼠甲状旁腺可以被准确的切取,培养5 d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器完整,分泌功能强,可以作为移植的佳供体.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壮;孙晓玲;庞希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突破,由于其广泛的分化潜能及转基因的简便易行,已成为细胞治疗中具发展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能被诱导产生多种间充质细胞类型外,近还发现它几乎不受胚层起源的限制,在实验动物模型或体外培养中使用特定的培养基、诱导剂,在一定条件下,即可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未来将可能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临床治疗各种神经细胞损伤性疾病,应用前景广阔.

  •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郑德宇;秦书俭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具有异位和原位的骨诱导活性.BMPs研究经历了自然BMPs研究阶段、重组BMPs阶段和骨组织工程阶段.随着基因工程学、骨组织工程学以及基因治疗的发展,BMPs在骨折及骨缺损的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大豆异黄酮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

    作者:薛晓鸥;牛建昭

    近年来,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步证实大豆异黄酮在不同组织可以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和(或)拮抗剂的作用,本文将对大豆异黄酮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作用、作用机理以及应用和发展前景等进行概述.

  • 树突状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和加工机制

    作者:苏敏;钟翠平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因其成熟时胞体伸出许多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与其它APC相比,DC能高效地内吞、处理及呈递抗原,并能激活幼稚型(nave)T淋巴细胞,启动初级免疫应答,故在免疫反应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1].因此,深入了解D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MHC分子的生成及作用对揭示DC的抗原提呈机制有重要意义.

  • 胰腺发育和生物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PDX-1

    作者:孙晓艳;安靓

    糖尿病,尤其是Ⅰ型糖尿病(juvenile-onset autoimmune diabetes 或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是世界上普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的糖尿病患者为Ⅰ型糖尿,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临床期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时其自身免疫系统及90%的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和多系统累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许多研究者正在探索新的途径替代胰岛素彻底治疗糖尿病,如:胰腺移植、胰岛组织移植、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替代疗法、其它来源干细胞替代疗法.前两种方法受到器官来源,移植条件和宿主移植物间的免疫排斥反应的限制,成体中的移植率和生存率都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研究迅速开展起来.本文主要阐述胰岛素特异性基因PDX-1对胰腺的发生、发育及胰岛素表达、合成、分泌的调控作用,为干细胞诱导分化替代胰岛素分泌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选择蛋白及其配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刘敏;杨佩满;阎平;杨嘉宁

    选择蛋白(selectin)在生理状态下参与白细胞运行过程的调节,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与白细胞的渗出密切相关.近期研究发现,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选择蛋白及其配体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导致肿瘤发生转移的信号分子之一,而阻断选择蛋白及其配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抑制肿瘤转移的发生.

  • 肝再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张新华;钟翠平

    肝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肝损伤后机体能精确地调控肝细胞增殖、生长,迅速恢复其原有体积和重量.当肝细胞复制被阻断或延误时,肝内就会启动干细胞增生.近研究发现再生肝基因表达可分几个阶段:肝再生的启动始于大量即刻基因表达,G1期的肝细胞对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β(TGFα、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L-6等细胞因子有反应;至少有四种转录因子即NFkB、STAT3、AP-1 和C/EBPβ在起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伸长细胞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

    作者:周馨;高秀来

    伸长细胞(tanycytes, TA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第三脑室底的特化的胶质细胞,少量分布于侧脑室、第四脑室及脊髓中央管等部位,属室管膜细胞的一种.传统观念认为,TAs在脑和脑脊液(CSF)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是脑-脑脊液(B-CSF)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研究发现,TAs能够促进损毁轴突的再生.本文主要根据国外新的有关TAs促进神经再生的报道,就TAs的起源、分布、结构、功能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肾纤维性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崔飞伦;方秀斌

    从细胞增殖角度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细胞因子.其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降解,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其活性因细胞类型的不同而变化.TGF-β1在肾纤维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在不同病理阶段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

  • Vim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与作用

    作者:林江凯;蔡文琴

    简要描述了中间丝Vim分子的外显子、内含子以及Vim的基因调控,总结了Vim蛋白及其亚单位的结构、装配、磷酸化调节和Vim与其它中间丝的相互作用.在发育时期的CNS,Vim广泛表达于胶质细胞、神经元,成年期则特异地表达在少数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内,并表达于整个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时期.Vim参与了神经元的芽生和某些特殊胶质细胞的构筑、形态和功能,并与部分CNS恶性肿瘤的行为学有关.

  • 建立永生化的中枢神经干细胞系

    作者:兰兰;徐群渊

    神经干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及可分化的特点,建立的神经干细胞系可用于对神经系统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本文对目前已建的细胞系、永生化方法及其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的进展做了回顾.在治疗研究中,通过观察其移植后迁移、存活、整和、迁移及分化情况,可以认为神经干细胞的确具有应用前景,但仍需进行大量基础研究方可用于临床.

  • 局部解剖学尸体标本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作者:徐桂清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标本用量也逐渐增多,而尸源却逐渐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教研室采取了如下措施.

  • 建立多维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作者:高慧英;李跃;吕伯实;崔海庆;李亚鲁;魏丽华;朱继明;魏佑震;高佩安;王新成

    多维教学课堂作为现代教学过程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目标、原有的时空关系和学生的思维习惯,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兴趣爱好,在激励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及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培养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全身动脉碱腐蚀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

    作者:钟海蛟;王合峰;国承亮;张杰;郑长民;陆国辉;崔戈

    全身动脉碱腐蚀铸型标本,可以显示整体的动脉框架,由于保留了全身骨骼,便于辨认各部位的血管及其与骨骼的位置关系,适用于教学和临床,更适合于科普展览.

  • H-E染色在环氧树脂半薄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韩莉;马卫军;赵树敏;刘胜

    半薄切片是进行超薄切片前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准确定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甲苯胺蓝、吉姆萨染色法等.这些染色单一,仅能提供组织细胞着色深浅不同的蓝色,对特殊组织与特殊结构则不能选择性的染色.若经H-E染色则可提供更为详细的结构,弥补石腊切片的不足,且结构介于光镜和电镜之间,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为此,我们在实验工作中摸索出改进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用于半薄切片,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提高切片分辨率.现介绍如下:

解剖科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z1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