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587X
  • 国内刊号: 22-13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2-23
  • 曾用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医科大学学报;长春医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玉林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Wnt/β-catenin通路关键分子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秦贝贝;李亚青;李小丽;路礼莎;张旭东;张明智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分子β-catenin、c-myc和cyclinD1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NKT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人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及人正常NK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KT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中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NKTCL患者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β-catenin表达与NKTCL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细胞株SNK-6和YTS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NK细胞(P<0.05); NKTCL组织中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24%和56%)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0%和25%)(P<0.05);β-catenin表达与Ann Arbor分期有关联(P<0.05),c-myc表达与Ann Arbor分期和Ki-67水平有关联(P<0.05),NKTCL患者中β-catenin和c-myc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70,P<0.05);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β-catenin、c-myc、cyclinD1在NKTCL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NKTCL患者临床分期有关联.

  • 五味子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

    作者:黄晓东;路倩;沈楠;王艳春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ASPS)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阐明ASP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100、200、400 mg.kg-1 ASPS组,每组10只,取各组大鼠血清,HT-29细胞体外培养,以各组大鼠血清进行预处理,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侵袭活性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100 mg.kg-1 ASPS组比较,200和400 mg.kg-1 ASPS组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和侵袭活性抑制率均升高(P<0.05,P<0.01).400 mg· kg-1 ASPS组HT-29细胞上清液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P<0.01),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SPS能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T-29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激活细胞凋亡通道有关联.

  • 异氟醚对Aβ25-35诱导大鼠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海藻糖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姗姗;朴美花;王艳姝;刘楠;裴爱月;冯春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β淀粉样蛋白25-35 (Aβ25-35)诱导大鼠PC 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海藻糖对其可能的预防及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异氟醚组(Iso组)、Aβ25-35组(Aβ组)、异氟醚+Aβ25-35组(Iso+ Aβ组)、异氟醚+Aβ25-35+海藻糖组(Iso+ Aβ+ Tre组)和海藻糖组(Tre组).正常对照组,PC12细胞给予正常细胞培养基培养;Iso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Aβ组,PC12细胞给予10 μmol·L-1 Aβ25-35; Iso+Aβ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和10μmol· L-1 Aβ 25-35; Iso+ Aβ+ Tre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10 μmol·L-1 Aβ25-35和200 mmol·L-1海藻糖;Tre组,PC12细胞给予200 mmol·L-1海藻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Aβ组和Iso+ Aβ组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和MDA水平(P<0.05或P<0.01)明显升高,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Iso和Aβ组比较,Iso+ A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但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ROS、MDA水平(P<0.05)明显升高,细胞中SOD和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so+ Aβ组比较,Iso+ Aβ+ Tre组细胞凋亡率(P<0.05)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能够加剧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海藻糖能够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拮抗异氟醚的细胞毒性.

  • miR-18b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竟男;王杨;金东辉;卢晓梅

    目的:探讨miR-18b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顺铂(DDP)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根据转染条件分为MDA-MB-231组、MDA-MB-231+ DDP组、MDA-MB-231-NC组、MDA-MB-231-NC+ DDP组、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 mimic+ DDP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miR-18b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18b与靶基因3'UTR的结合;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荧光素酶实验报告验证ATM为miR-18b的靶基因,并与ATM 3'UTR序列部分结合;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 mimic组和MDA-MB-231 mimic+ DDP组细胞中miR-18b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DA-MB-231组比较,MDA-MB-231+ 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DA-MB-231-NC组比较,MDA-MB-231 mimic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DA-MB-231-NC+ DDP组比较,MDA-MB-231 mimic+ DDP组细胞中ATM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MDA-MB-231NC组比较,经不同浓度DDP作用后,MDA-MB-231 mimic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升高.结论:miR-18b通过靶向调控ATM蛋白增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 纳米SiO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艳艳;金明华;李艳博;李阳;王佳慧;郑彤;王思惠;迟翔宇;张宇佳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粒径为90 nm的SiO2颗粒作用于SH-SY5Y细胞,分别为0、3.125、6.250、12.500、25.000、50.000 mg·L-1 SiO2组,其中0 mg· L-1组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采用AO/EB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MTT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mg· 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低于3.125 mg·L-1 SiO2组(P<0.05).AO/EB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6.250、12.500、25.000和50.000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12.500、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细胞凋亡率高于3.125mg·L-1 SiO2组(P<0.05).FCM检测,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 L-1 SiO2组细胞中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5.000和50.000 mg·L-1 SiO2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3.125 mg·L-1SiO2组和对照组(P<0.05),50.000 mg·L-1 SiO2组G2/M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SiO2可降低SH-SY5Y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中ROS水平,可干扰细胞周期进程,对SH-SY5Y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 RNA干扰YWHAZ基因对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成才;宋艳艳;周梦娇;崔志倩;张西臣;邢沈阳

    目的:探讨中RNA干扰YWHAZ基因对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靶向基因YWHAZ的siRNA载体重组质粒pGPU6/GFP/NeoYWHAZ-792、pGPU6/GFP/Neo-YWHAZ-733、pGPU6/GFP/Neo-YWHAZ-612和pGPU6/GFP/Neo-YW HAZ-505作为RNA干扰质粒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质粒组(pGPU6/GFP/Neo-shNC质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YWHAZ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抑制率;采用MTT法检测HCT-8细胞的增殖率.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率为60%.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组YWHAZ mRNA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平均抑制率为52.86%.MTT检测,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NA干扰质粒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平均细胞增殖率为68.75%.结论:干扰YWHAZ可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并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

  • 白藜芦醇对喉癌Hep-2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战仕花;王苹;尹万忠;祝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提高喉癌Hep-2细胞株对顺铂(DDP)敏感性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Hep-2喉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DP组(终浓度分别为3、6、12和24 μmol.L-1)培养6、12、24及48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选出DDP的佳作用浓度6μmol.L-1和作用时间24 h.Hep-2喉癌细胞株经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DDP组、白藜芦醇组、sirtinol组、白藜芦醇+sirtinol组、白藜芦醇+DDP组、sirtinol+ DDP组和白藜芦醇+sirtinol+ DDP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中Sirt1蛋白的表达强度;Annexin V-FITC Kit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白藜芦醇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与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与白藜芦醇+ sirtinol+ 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与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中Sirt1蛋白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白藜芦醇+ sirtinol+ 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中Sirt1蛋白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Annexin V-FITC Kit检测,与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白藜芦醇+ sirtinol+ DDP组比较,白藜芦醇+DD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提高Hep-2喉癌细胞株对DDP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喉癌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有关联.

  • PTZ诱导的癫痫急性发作大鼠大脑神经元中F-actin、Calponin3和ROCK2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程春旭;李树蕾;古小云;黄可欣;李艳超;张舒岩;杨立彬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诱发的大鼠癫痫急性发作对大脑神经元中F-actin、Calponin3和ROCK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癫痫急性发作时阻断F-actin异常解聚、触发F-actin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3周龄Wistar幼鼠56只分为对照组(n=6)和癫痫组(n=50).对照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大鼠经腹腔注射60 mg.kg-1 PTZ建立癫痫急性发作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别在癫痫急性发作后的相应时间点(1、2、3和7d时)随机处死6只用于取材.采用Alex-488标记的phalloidine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分子层的F-actin荧光强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中Calponin3和ROCK2的分布;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alponin3、ROCK2和磷酸化ROCK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急性发作ld后,癫痫组大鼠大脑树突棘密集的海马中分子层的F-actin荧光强度降低(P<0.05),点状聚集结构消失.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大鼠Calponin3在神经元胞质中弥漫性分布,而癫痫急性发作7d后,癫痫组大鼠神经元中Calponin3则聚集在细胞皮质;对照组大鼠ROCK2仅在少量神经元突起中分布,而癫痫急性发作7d后,癫痫组大鼠大量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中均可见ROCK2分布.Western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Calponin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是随着时间延长,1周内逐渐升高并趋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OCK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从癫痫急性发作后3d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至造模后7 d(P<0.05);磷酸化ROCK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从癫痫急性发作后1d就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到7 d(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PTZ诱导幼鼠癫痫急性发作导致F-actin异常解聚,同时激活RhoA/ROCK2信号途径,上调ROCK2和Calponin3蛋白表达水平.

  • miR-18a对结直肠癌SW116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燕蒙蒙;徐珊;高岩;刘扬;贺梦子;陈司霖;李鹏武;刘晓冬;马淑梅

    目的:探讨miR-18a与结直肠癌SW116细胞辐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阐明miR-18a影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人结直肠癌SW116细胞分为miR-18a NC组、miR-18amimic组、miR-18a NC+4Gy组和miR-18a mimic+4Gy组.qRT-PCR法检测照射前后SW116细胞中miR-18a的表达;集落形成实验观察miR-18a对SW116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GFPLC3形态学方法检测SW1 16细胞自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SW116细胞凋亡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8a的靶基因,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a与靶基因3'UTR结合;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W116细胞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蛋白表达.结果:与照射前比较,照射后SW116细胞中miR-18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集落形成实验,与miR-18a NC组比较,miR-18amimic组SW116细胞辐射敏感性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明显增加(P<0.05).与miR-18a NC+4Gy组比较,miR-18a mimic+4Gy组SW116细胞中ATM蛋白表达减少.结论:miR-18a的靶基因为ATM; miR-18amimic可促进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自噬,且能增加结直肠癌SW116细胞辐射敏感性.

  • 丹参磷脂浸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曲圆;付丹阳;纪影实

    目的:观察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丹参酮ⅡA组和低、中、高剂量DSLZ组(5.0、10.0、20.0 mg· kg-1,以丹参酮ⅡA计),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膜不清,细胞出现肿胀、变形、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大;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细胞核仁清晰,间质轻微水肿.结论:DSLZ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NO神经毒性有关联.

  • 替莫唑胺联合二甲双胍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余志云;李蕴潜;陈勇;赵丽艳;刘焕兵;王楠;王斌;陈云照;赵刚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二甲双胍(MET)对体外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清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人胶质瘤U87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GSCs.收集GSCs,以对照液、不同浓度TMZ、MET和TMZ+ MET作用细胞,分为对照组、TMZ组、MET组和TMZ+ MET组.显微镜下计数各组二次神经球的数量;CCK-8法检测各组GSCs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GSCs各细胞周期百分比和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Z+ MET组二次神经球数量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减少;与TMZ和MET组比较,TMZ+EMT组二次神经球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TMZ和MET组GSCs增殖抑制率升高;TMZ+ MET组GSCs增殖抑制率高于TMZ或MET组,联合指数(CI)小于1.流式细胞术,与TMZ和MET组比较,TMZ+ MET组G2/M期GSCs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TMZ+MET组GSCs凋亡率明显高于TMZ和MET组(P<0.05).结论:TMZ联合MET在体外能抑制GSCs的连续自我更新能力并清除GSCs,其机制可能与阻滞GSCs细胞周期进展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联.

  • 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突变菌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毛普加;冯梦蝶;洪愉;毛小萍;许泽仰;赵继华;杨洪文;宋武战;黄芬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野生型副甲菌进行同源重组,获得2、3、5号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将3株突变菌和野生型副甲菌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不同pH值和温度及不同浓度的盐离子处理后,测量菌株的A595值,分析3株突变菌对抗生素、温度、pH值和盐离子的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结果:PCR和融合PCR扩增出3个同源臂,构建的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表明构建成功;同源重组和抗噬菌体验证表明成功获得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3株突变菌产生了卡那霉素抗性,且对链霉素表现出敏感性;2号菌表现出氨苄青霉素抗性,5号菌表现高温度耐受性;与野性型副甲菌比较,3株突变菌的生长曲线明显平缓,尤以2号突变菌为突出.结论:成功构建抗噬菌体突变菌,并获得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 尤瑞克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IGF-1和IGF-1R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王杰华;李国前;杨小霞;洪诸权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分析尤瑞克林的脑保护机制.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和实验组(n=8).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接受相似手术处理,但是不插入线栓,实验组大鼠再灌注后5 min给予尤瑞克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喂养.在缺血2h再灌注48 h后断头取脑,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IGF-1和IGF-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IGF-1和IGF-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IGF-1和IGF-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GF-1和IGF-1R的表达有关联.

  • 新型纳米含氟树脂中氟水平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文然;王成坤;邓丽娜;王特;王静

    目的:研究含氟量对新型纳米树脂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微拉伸粘结强度(μTBS)等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Z350和4种含氟量不同(质量分数为0%、10%、20%和30%)的新型纳米树脂,将5种树脂制作成规格为(25.0士2.0) mm×(2.0±0.1) mm×(2.0士0.1)mm的挠曲强度试验标准试件,每组5个,万能测试机三点弯曲法测试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取25颗人第三磨牙,随机分到各组,每组5颗.制备成截面为(1.0士0.2)mm2的条柱状试件,每组10个,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件的μTBS,低倍镜观察粘结面断裂方式.结果:挠曲试验,各组试件挠曲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组试件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微拉伸试验,与含氟量0%组比较,含氟量10%和含氟量20%组试件t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含氟量0%、10%和20%组(P<0.05);与Z350组比较,含氟量0%和10%组试件μT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氟量20%和30%组试件μTBS明显小于Z350组(P<0.05).所有试件均为粘结面断裂.结论:树脂中含氟量不超过20%时,其对μTBS无影响;含氟量超过20%时,μTBS明显降低.

  • p-Tau蛋白在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隋竹欣;李珍;刘昊;袁杨;王海涛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 (p-Tau)的表达水平,探讨p-Tau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抓取1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1、7、14和28 d分批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水偏好实验,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直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1);CUMS后1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d后开始高于对照组(P<0.05),14 d时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高(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增高,这可能影响微管的稳定性,破坏细胞骨架稳态,从而导致海马神经元的结构改变.

  • 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王昆鹏;赵文清;王维兴;呼铁民;康进生;孙鑫;鞠智卿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给予不同途径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PCR法观察大鼠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肿瘤细胞中PCNA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动脉组大鼠经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慢,静脉组其次,对照组快,动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静脉和对照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组和静脉组大鼠生存期延长(P<0.05);动脉组大鼠生存期长于静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途径化疗使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能更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成年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及睾酮分泌的影响

    作者:靳曙光;张燚;李泠仪;李环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成年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中连接蛋白43 (Cx43)的表达及睾酮分泌的影响,探讨DBP对睾酮的调节是否与Cx43有关联.方法:将SD大鼠无菌脱臼处死,原代培养纯化Leydig细胞,将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0.1%DMSO)、DBP组(50 mg.L-1 DBP)、Cx43增强剂组(50 mg.L-1 DBP+10 μmol.L-1 PGE2)和特异睾酮阻断剂组(40 μmol.L-1氟他胺),分别处理细胞24 h;放射免疫法测定Leydig细胞睾酮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结果:细胞染毒24 h后,与DMSO组比较,DBP组Leydig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和睾酮水平均降低(P<0.05);与DBP组比较,DBP+ PGE2组Leydig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升高(P<0.05),但睾酮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与DMSO组比较,氟他胺组Leydig细胞中睾酮水平和Cx4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DBP对睾酮分泌及Cx43表达均有影响,Cx43对睾酮合成无抑制作用,而睾酮可反向调节Cx43表达;DBP对Leydig细胞睾酮合成抑制作用并不一定以Cx43为靶点.

  •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赵岩;肖宇龙;左媛;王喜良;霍洪军;江建明;闫慧博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横断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NSCs+ EPO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萎缩,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大量空洞形成,未见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NSCs+ EPO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轻度萎缩,横断区可见大量呈杂乱、无序生长的神经纤维,可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脊髓横断区,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少量空洞形成.NSCs+ EPO组大鼠中,FITC共轭抗神经丝蛋白抗体NF-200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在横断区头侧大量再生,呈无序状生长,并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组大鼠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再生,未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EPO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NSC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P<0.05).结论:NSCs移植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轴突的存活和再生.

  • 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冯文磊;张猛;徐芳洁;印双红;王艳杰;陈雪玲;吴向未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条件培养基(CM)对同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结合专用培养基分别培养扩增MSCs和EPC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 EPCs-CM组(对照组,采用LG-DMEM培养)、50% EPCs-CM组(采用50% EPCs-CM+50% LG-DMEM培养)和100% EPCs-CM组(采用100% EPCs-CM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CM法检测,第3代MSCs高表达Sea-1、CD29,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铺有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与对照组比较,50% EPCs-CM组和100% EPCs-CM组M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茜草色素红染色法检测,培养21 d后50%和100% EPCs-CM组MSCs的钙结节数量和钙盐沉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MSCs和EPCs,EPCs-CM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谷旭;方鸿满;时舒曼;张甲第;吴哲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阐明GBE在细胞水平上对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的意义.方法:将50、100、150、200和400 mg.L-1 GBE与成脂诱导液加入到已纯化的第3代BMMSCs中(50、100、150、200和400mg.L-1 GBE组),不加药的BMMSCs为对照组,共培养7d,观察BMMSCs的形态学和表面抗原CD44、CD105和CD34的表达;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BMMSCs中脂滴形成情况,并对BMMSCs的成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BMMSCs中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亚型(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检测,体外培养的原代BMMSCs 3 d后可见细胞呈梭形,7d后细胞呈漩涡状生长,同向排列;表面抗原标记物染色,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证明其为BM MSCs;油红O染色,约7d后显微镜下见大量脂滴形成,并随着GBE浓度的增大脂滴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BMMSCs的A510值降低(P<0.05);RT-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AP2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BE在体外可抑制BMMSCs的成脂分化能力,且抑制能力随着GBE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强.

  • RhoC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珂;邹积艳;汪丽;杜珍武;王俊容;叶聪;潘颖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能够稳定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的干扰载体,观察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Rho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psiHIV-RhoC1组(转染Lenti-shRhoC1)、psiHIV-RhoC2组(转染Lenti-shRhoC2)、阴性对照组(转染Lenti-NC)和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观察各组SKOV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siHIV-RhoC1、psiHIV-RhoC2和阴性对照组SKOV3细胞中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载体,将其转染至SKOV3细胞后,psiHIV-RhoC1和psiHIV-RhoC2组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重组慢病毒RhoC shRNA干扰载体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中RhoC mRNA的表达.

  • 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洁;李开济;骆广玲;魏静波;李保卫;何红伟;甄永占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21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建模,只给予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建模后给予生理盐水)和姜黄素给药组(建模后给予姜黄素400 mg·kg-1),每组7只,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Massi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明显破环,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及胆管增生,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α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 日平均气温对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人次的影响

    作者:陈新;刘特;王树越;张文静;谢静芳;秦元明;钱东华;叶琳

    目的:探讨吉林省长春市不同季节日平均气温(DM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住院人次的关系,阐明DMT对AECOPD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2 56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同期气象因素资料,采用病例交叉设计研究分析不同季节气象因素与AECOPD的关联性.结果;在控制日平均相对湿度(DMRH)、日平均风速(DMWS)及日平均气压(DMAP)等气象因素的条件下,春、夏季DMT每升高1℃,AECOPD患者住院人次分别增加18.9%(OR=1.189,95% CI=1.152-1.228)和14.2%(OR=1.142,95%CI=1.074-1.214);秋季DMT每升高1℃,AECOPD患者住院人次降低9.7%(OR=0.903,95%CI=0.874-0.933);冬季DMT与AECOPD患者住院人次无关联(P>0.05).结论:春、夏季DMT升高可能是AECOPD患者的危险因素;秋、冬季DMT升高是AECOPD患者的保护因素.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姗姗;周茂华;李劲高;陈景;陈少贤;李倩;夏平方;彭琪;余妙容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阐明CD34和CD38抗原表达在预测AML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诊AML患者9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34和CD38抗原的表达,依据CD38抗原表达将患者分为CD34+ CD38组(n=36)和CD34+ CD38+组(n=58).2组患者诱导方案均为IA方案.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RR)、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和生存率.结果:CD34+ CD38-组患者CRR为77.8%,CD34+CD38+组为86.2%,2组患者诱导治疗后C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 CD38-组患者总复发率和1年内复发率(53.8%和36.0%)均高于CD34+ CD38+组(27.9%和14.3%) (P<0.05);CD34+ CD38-组患者中位OS(13.60个月)小于CD34+ CD38+组(20.33个月)(P<0.05);CD34+CD38-组患者中位DFS(12.87个月)小于CD34+ CD38+组(33.93个月)(P<0.05).CD34+ CD38-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52.8%和38.9%)低于CD34+ CD38+组(75.9%和48.3%) (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CD34+CD38-抗原的表达为初诊AML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表达CD34+ CD38-抗原患者预后不良.

  • Sirt-1和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芳;关文霞;任飞;仝雪霞;孙玉宁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沉默信息调节子(Sir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的表达,探讨Sirt-1和Hif-1α的表达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肺功能仪对COPD急性加重期组(n=20)、COPD稳定期组(n=22)和对照组(n=20)的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指标测定,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PBMCs中Sirt-1和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Sirt-1和Hif-1α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降低(P<0.05);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FEV1%和FEV1/FVC%降低(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患者PBMCs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PBMCs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BMSCs中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Sirt-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FEV1%(rmRNA=0.61,r蛋白=0.545)和FEV1/FVC% (rmRNA=0.513,r蛋白 =0.491)呈正相关关系,Hif-1α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rmRNA=-0.812,r蛋白=-0.781)和FEV1/FVC%(rmRNA=-0.661,r蛋白=-0.674)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OPD患者PBMCs中Sirt-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Hif-1α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二者的表达变化可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宁;孙文伟;赵建军;谭平;王静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 宁夏回族人群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杨易;祁爱琴;郝秀静;徐金瑞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 (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性,阐明TCF7L2基因是否为T2DM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111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频数、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的差异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TT、CT和CC;2组研究对象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频数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5.370,P>0.05);2组研究对象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034,P>0.05).结论:在宁夏回族人群中,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无关联,TCF7L2基因可能不是T2DM的易感基因.

  •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ks1、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段秀梅;李烁烯;明智慧;张丛笑;刘文书

    目的:检测舌鳞状细胞癌(舌癌)组织中Cks1、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舌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舌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ks1、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类型舌组织中各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分析Cks1、Skp2和p27kip1蛋白表达与舌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舌癌组织中,Cks1和Skp2蛋白呈强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3.3%和62.2%,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10.0%和36.7%、10.0%;在舌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失,阳性表达率为24.4%,在癌旁组织中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其阳性表达水平依次升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和70.0%;在舌癌组织中Cks1和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舌癌组织中Cks1、Skp2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舌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联(P>0.05);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结论:舌癌组织中Cks1和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Cks1、Skp2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舌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DNMT3b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王川;贾志芳;曹东慧;武兴;曹雪源;姜晶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3b (DNMT3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阐明DNMT3b基因是否为胃癌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44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961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DNMT3b基因的rs1569686、rs6119954、rs4911107、rs4911259和rs811866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例组(10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85例患者的癌旁对照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5个SNPs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相近,未发现5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联(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5个SNPs的不同基因型与胃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关联(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DNMT3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无关联,DNMT3b基因可能不是胃癌的易感基因.

  • 吉林汉族人群ERAP1基因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杨四宝;刘雪岩;李冰;丁梅;贺玉泉;杨萍

    目的:探讨ERAP1基因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鉴定ERAP1基因3'UTR区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联的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方法: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中选取高血压患者300例(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者233名(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ERAP1表达水平,混池测序法鉴定ERAP1基因3'UTR区SNPs位点,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测序分型.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外周血中ERA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AP1基因3'UTR区鉴定出2个SNPs位点E20-790G>A和E20-816C>T,E20-816C>T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数分布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E20-816C>T位点CT基因型频数在高血压组中显著降低(P<0.05,OR=0.145,95% CI:0.031-0.675).结论: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中,ERAP1基因E20-816C>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联,高血压中CT基因型频数的降低可能与ERAP1表达下调有关联.

  • 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袁慧彬;李瑞君;张志新;陈雷;王爽;侯海鑫;刘志刚

    目的:探讨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和优点,阐明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的独特临床疗效.方法:切口长约2 cm,位于中间腕横纹水平,掌长肌作为手术标记位于切口中点.切开皮肤、皮下,辨清掌长肌腱显露正中神经,显露腕横韧带近侧部分,于掌腱膜与腕横韧带之间向切口远端钝性分离;提起掌长肌腱和皮肤,将腕关节背伸约15°,用钝头组织剪直视下沿正中神经尺侧环指中轴延长线纵向将腕横韧带完全剪开.结果:术后随访,2周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示、中指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缩短;3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示指指腹平均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0±0.5) mm、拇短展肌肌力部分恢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的远端潜伏期(DML)明显缩短、波幅有所增加;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拇对掌功能正常,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现切口瘢痕痛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腕横纹小切口腕横韧带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轻中度CTS的有效方法.

  •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Musashi1与实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克举;王旭;何华;曹洪明;李薇

    Musashi1 (Msi1)是一种新研究报道的肿瘤干细胞(TSC)标志物,其在Notch和Wnt/β-catenin 等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病、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联.详细研究Msi1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助于明确Msi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对Msi1的作用机制、Msi1与多种实体肿瘤发生发展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铁超载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育超;杨忠明;武雪;王晔玲

    铁超载可以导致机体多脏器出现损伤和疾病.心肌细胞是机体重要的终末分化细胞,研究心肌细胞的铁过载毒性机制意义重大.目前,铁超载与心脏疾病的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铁超载可以导致包括心肌纤维化在内的诸多病变.本文作者从铁在体内的分布、铁与心肌细胞代谢、铁超载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与电生理的影响以及铁超载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等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该领域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龙;胡敏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CD)是一种由于RUNX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口腔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多生牙和牙齿发育异常,甚至伴有颌骨发育异常.目前针对CCD的治疗主要是以正畸治疗为主的序列治疗.本文作者从CCD的临床症状人手,结合CCD的遗传背景,对目前治疗CCD的多种正畸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及比较.

  •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敏;赵红光;关锋;萨日;林承赫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

    作者:刘璐;白光大;邢扬;孙平辉;翟前前;张迪;翁熹君;寇泊洋;白冰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人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 成年人发样中锰、铁、锌、钙和镁元素水平检测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韩伟青;吴士利;吕薇;蒋玲玲;殷雨天;张越;张鹏;王瑞;王钰涵

    目的:了解成年人发样中锰、铁、锌、钙和镁元素水平,探讨各元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发样采集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吉林省靖宇、东辽和长岭县657名成年人的有效数据.采用ICP-MS测定发样中锰、铁、锌、钙和镁元素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成年人发样中各元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超标者322名(49.0%).不同性别成年人BMI和BMI超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成年人BMI和BMI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9岁年龄段成年人BMI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中50~59岁年龄段高.BMI超标者各元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者(P<0.05).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偏相关分析,BMI与锰(r=-0.117,P=0.003)、铁(rs=-0.114,P=0.004)、钙(rs=-0.108,P=0.006)和镁(rs=-0.089,P=0.023)元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与锌元素无相关关系(rs=0.045,P=0.247).结论:年龄和性别可能是人体矿物质元素水平的影响因素.BMI超标者体内锰、铁、锌、钙和镁元素水平明显降低,BMI超标者应注意各矿物质元素的合理摄入.

  • 东北菱粗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的评价

    作者:刘阳;张岩;谢文兵;伍翔群;郭建;迪拉热·力迪甫;牛凤兰

    目的:研究提取东北菱多糖的佳溶剂,比较4种多糖纯化方法对东北菱粗多糖的纯化效果.方法:将东北菱粗提物分为3份,分别用甲醇、乙醇和丙酮作为溶剂提取粗多糖.分别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和活性炭法对东北菱粗多糖进行脱蛋白处理.用比色法检测东北菱提取物中多糖水平和纯化后样品中多糖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比较纯化效果.结果:3种提取物中,以丙酮为溶剂的东北菱提取物中多糖水平高,为33.69%,蛋白质水平为5.51%.经Sevag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和活性炭法处理后的溶液中多糖水平分别为46.53%、43.44%、41.24%和36.66%;蛋白水平分别为5.64%、5.41%、5.41%和5.51%.结论:丙酮为提取东北菱粗多糖的佳溶剂.4种纯化方法各有优缺点,Sevag法对于多糖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适合东北菱粗多糖的提取.

  • 正常年轻成年人正面像上下颌角点的分布规律和定位方法

    作者:魏晓曦;齐慧川;李雨桐;王玉琢;胡敏

    目的:观察正常年轻成年人标准化正面像上下颌角点(Go)的位置分布规律,提出一条新的面部参考线和下颌角点定位方法,为研究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正面观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筛选108名正常年轻成年人,在自然头位下拍摄标准正面像A和标记双侧Go的正面像B.以颧弓点-颏下点连线(Zy-Me)作为新面部参考线,观察下颌角点相对于Zy-Me参考线的位置分布规律;比较面宽/下颌宽指数(Zy-Zy/Go-Go)真实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检验新定点方法的正确性;比较不同性别研究对象Zy-H/Zy-Me和Zy-Zy/Go-Go的差异.结果:过Go向Zy-Me连线作垂线,垂足位置的频数分布呈现以近似Zy-Me线段中点(50.31±2.21)为均值的正态分布(Normality=0.990);Zy-Zy/ Go-Go真实值与计算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onbach's α相关系数>0.9);不同性别研究对象Zy-H/Zy-Me和Zy-Zy/Go-G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年轻成年人正面像上,Go相对于Zy-Me的投影点接近线段中点;将过Zy-Me连线中点的垂线与面部轮廓交点作为正面像上的Go这一定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