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587X
  • 国内刊号: 22-13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2-23
  • 曾用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医科大学学报;长春医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玉林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增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恶性表型

    作者:李伟;邓一平;杨洪发;王阳;许华;梁珊珊;张丽红;李一雷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I-MMP)蛋白酶-1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MTI-MMP催化亚单位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MTI-MMP及其突变体基因MTI-MMP-E240A的pcDNA3.1载体分别稳定导入MCF-7细胞,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及体外生长、迁移实验检测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转染后的细胞经RT-PCR证实MTI-MMP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TI-MMP蛋白呈强阳性表达,阳性颗粒分布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pcDNA3.1组和MCF-7组细胞未见异常,而MTI-MMP组与MTI-MMPE240A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出现较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和瘤巨细胞,部分细胞胞浆内出现糖原池和髓样小体样溶酶体.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MTI-MMP组与MTI-MMP-E240A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转染组细胞在Matrigel和FN上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MTI-MMP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恶性表型;MTI-MMP催化亚单位在其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 帕金森病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贾晓晶;张志良;曲雅勤;翟成伟;扬太权;Wolf-Dieter Rausch;龚守良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P+)对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建立帕金森病(PD)实验研究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孕14 d)中脑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1、1、10和15μmol·L-1)MPP+药物实验组,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化学细胞染色方法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为(875±23)个/孔.在0.1、1、10和15μmol·L-1 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612±25)、(586±32),(459±16)和(435±19)个/孔,与对照组比较,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长度明显减少.Hoechst33342染色发现,对照组中凋亡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5.45±0.29)%,10μmol·L-1 MPP+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为(26.97±1.3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0.1、1、10和15 μmol·L-1 MPP+均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程度越显著.MPP+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可能通过凋亡途径所诱导.

  •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牟旭鹏;孔宁;申茉函;韩东;张林;颜炜群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以便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方法: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hbFGF cDNA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后作DNA序列分析,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pPICZα-hbfFGF,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用Sacl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X-33,经PCR法、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从而筛选出能够稳定、高效分泌表达hbFGF的酵母工程菌.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hbFGF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NM002006)报道的完全一致,甲醇诱导表达后培养液上清的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8 000有一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与抗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体产生特异性条带,证明rhbFGF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hbFGF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体系中进行了表达.

  • 低剂量环磷酰胺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欣;崔永生;刘白楠;李一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单次注射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CD4+CD25+Treg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传代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皮下,建立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成3组:CTX组、肿瘤组、单纯对照组.采用CTX单次注射,观测各组肿瘤体积动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Foxp3 mRNA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采用LDH释放法检测脾脏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未治疗肿瘤组相比,CTX治疗可延缓荷19 d 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CTX组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低于肿瘤组(P<0.05);CTX组小鼠脾脏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CTX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CTX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比肿瘤组略高,但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CTX单次注射可降低Lewis肺癌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使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脾细胞中CTLs杀伤功能增强.

  • X射线对Jurkat和EL-4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作者:武宁;王珍琦;李鹏武;吕杰;刘继顺;张萱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对Jurkat和EL-42种T淋巴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2.0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O、4、8、16、24和48 h)Jurkat与EL-4细胞周期进程变化的时间-效应关系和1.0、2.0和4.0 Gy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两者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各时间点对应的假照组比较,2.0 Gy 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于照射后24 h变化为显著;EL-4细胞G2+M期细胞百分率于照射后4~8 h增高(P<0.01),G0/G1期细胞百分率于照射后8~48 h增高(P<0.05或P<0.01),S期细胞百分率于照射后8~24 h降低(P<0.01).1.0~4.0 Gy X射线照射后16 h,随着剂量的增加,与假照组比较,Jurkat细胞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或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增加(P<0.01);随着剂量的增加,与假照组比较,EL-4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仅在4.0 Gy X射线照射后显著增高(P<0.01).结论:1.0~4.0 Gy X射线照射可以改变Jurkat与EL-4细胞周期进程,诱导Jurkat细胞发生G2期阻滞,EL-4细胞发生G1期和G2期阻滞.

  • 吗啡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Glu和Gln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转录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少华;孙吉凤;刘剑凯;张连芝;邓志会

    目的:研究吗啡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循环代谢产物含量及其相关酶基因转录的影响,探讨吗啡依赖与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传代培养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吗啡组(M组),纳洛酮加吗啡组(N+M组)和纳洛酮组(N组),应用比色法测定C6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lu及Gln的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C6神经胶质瘤细胞Glu-Gln循环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GDH)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M组细胞外Glu含量显著性增加(P<0.01).与M组比较,N+M组细胞外Glu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与C组比较,M组、N组以及N+M组细胞外Gln含量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M组、N组细胞GS mRNA转录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较,N+M组细胞GS mRNA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C组比较,M组细胞GDH mRNA转录活性升高(P<0.05).与M组比较,N+M组细胞GDHmRNA转录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吗啡可能通过对Glu-Gln循环关键酶GS和GDH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调节细胞外Gln和Glu浓度,其机制可能与吗啡依赖等作用相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春玲;苏冠方;张文杰;牟大鹏

    目的:研究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表面离子通道的表达,为研究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离子通道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ercoⅡ分离液体外分离法,体外培养出能稳定传代的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BMSCs的离子电流.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程序,记录通道电流的幅度、激活和失活电流的峰值与时程、离子通道的选择性、I-V曲线.利用各种通道阻滞剂对记录到的电流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培养的细胞接种后24 h开始贴壁,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细胞CD71、CD44呈阳性,CD34、CD45阴性,证实其为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在大鼠BMSCs上记录到延迟整流钾电流,并且在24%的BMSCs中发现了对河豚毒素(TTX)敏感的钠电流,在25%的BMSCs中记录到L-型电压依赖型钙电流.RT-PCR法证实BMSCs存在SCN5A、Kv4.3和CACNAlC 3种通道.结论:记录到的离子电流具有兴奋细胞的特点.

  • 重组人IL2-MUC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周静;马吉春;赵小霞;方芳;宋献美;柳忠辉;台桂香

    目的:构建表达人IL2-MUCI融合蛋白的工程菌,为制备新型MUCI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PCR方法钓取人IL-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BS-SK-MUCI重组载体中,再将人IL2-M-UCI串联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I.将重组的pGEX-IL2-MUCI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经酶切及基因测序证实获得的IL-2基因片段402 bp及IL2-MUCI基因片段852 bp基因序列正确;构建的pGEX-IL2-MUCI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GST-IL2-MUCI蛋白,经SDS-PAGE证实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000,与理论预期值相符.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与抗人MUCI多克隆抗体及抗人IL-2单克隆抗体均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人IL2-MUCl融合蛋白的工程菌,为进一步研究以人MUCI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疫苗奠定基础.

  • 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吕刚;田丹;安丽萍;张成义;黎云;孙靖辉;李坦;杨松;高丽囡;张秀娟;李坦诚;杜培革

    目的:观察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的知识产权、针对性强的抗癌小肽类药物奠定临床前的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建立人工肺转移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检测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肺转移瘤形成的影响.结果:1×10-4mol·L-1 GHGKHKNK八肽作用48 h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17.4%;高剂量组(500μg·kg-l·d-1)GHGKHKNK八肽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肺转移.结论:GHGKHKNK八肽具有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作用.

  • 松茸多糖对X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宏芳;林晓晨;李雪静;李静;徐坤;宋秀玲;李娟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PTM)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和辐射对照组(IC)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个剂量PTM组分别给予400、800和1 200 mg·kg-1剂量PTM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给予IC组和PTM组动物进行全身一次性照射,总剂量2.0 Gy,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S)数、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骨髓细胞周期和骨髓微核率.结果:与IC组比较,预防给予PTM各组小鼠CFU-S数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骨髓CFU-F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PTM组PCE微核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松茸多糖对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小鼠LIF编码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的构建

    作者:姜秋;艾永华;聂代邦;孙宏晨;欧阳红生

    目的:通过克隆小鼠LIF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子宫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LI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具有新霉素抗性的小鼠LIF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LIF.结果:通过PCR获得了约612 bp大小的特异性cDNA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扩增得到的片段与小鼠LIF 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菌,表明LIF编码序列正确连入pcDNA3.1载体中.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LIF编码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

  • 氯胺酮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作者:冯春生;王金;岳云;麻海春;徐海洋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记忆的机制.方法:98只雄性SD大鼠,断头后取出海马组织,制备厚400 μm的海马脑片.取49张脑片,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氯胺酮1、5、10、30、50和100μmol·L-1组.各组脑片分别灌流人工脑脊液(ACSF)、氯胺酮1、5、10、30、50和100μmol·L-1.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海马脑片CAI区细胞外群体峰电位(PS)的变化.另取49张脑片,随机分为7组:LTP组、氯胺酮LTP 1、5、10、30、50和100/μmol·L-1组.各组脑片分别灌流ACSF、氯胺酮1、5、10、30、50和100/μmol·L-1.海马脑片记录PS 30 min后,施以100 Hz的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发LTP,观察各组脑片HFS后PS幅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1、5和10/μmol·L-1组给药后PS幅值无明显改变(P>0.05),氯胺酮30、50和100 μmol·L-1组给药后PS幅值明显降低(P<0.01).LTP组HFS后PS幅值增高,较刺激前增加了(52士12)%(P<0.01).与LTP组比较,氯胺酮LTP 1和5μmol·L-1组HFS后其PS幅值无明显改变(P>0.05),氯胺酮LTP 10、30、50和100/μmol·L-1组HFS后其PS幅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胺酮能够抑制海马LTP的形成而影响记忆功能,其机制与抑制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罗云纲;刘晓秋;朱孝民;阎晓冬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增殖能力的影响,为牙周组织改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生长状态良好的转染IGF-I的PDLF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经计数后进行接种并计数,绘制成细胞生长曲线,比较2种细胞生长速度的差异;用0.25%胰蛋白酶分别消化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培养后采用MTT法测定A值,并比较2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比色法检测比较转染和未转染IGF-Ⅰ的PDLF的ALP活性.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IGF-Ⅰ的PDLF的生长速度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IGF-Ⅰ的PDLF的增殖能力及ALP活性高于未转染IGF-Ⅰ的PDLF,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GF-Ⅰ可能通过PDLF发挥其调节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糖蛋白B核酸疫苗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作者:于芳;贺冰;邱俊;马芳琴;张红

    目的:通过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液生理学、血液生化学指标,以及8个重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初步评估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B核酸疫苗(pcDNA3-gB)的安全性.方法:将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0、300和500 mg·L-1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于小鼠股四头肌肌肉注射1mL生理盐水、100,300和500 mg·L-1 pcDNA3-gB.末次免疫10 d后,进行血液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肝、肾、心、脑、脾、角膜、视网膜、三叉神经节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小鼠均存活,且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记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酯酶(ALP)、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肌肝(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及组织病理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剂量pcDNA3 gB免疫小鼠后,对小鼠的生命、血液生理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初步说明pcDNA3gB是安全的.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肝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高羽亭;陈强;丁国永;范东艳;范洪学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作用.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与分化潜能检测.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肝局部移植到实验组,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1周后观察两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肝脏修复情况,并通过蓝色荧光标记观察供体BMSCs在受体内的踪迹,探讨BMSCs促宿主损伤肝组织修复的机制.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用诱导剂诱导后,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损伤肝组织得到修复,在宿主恢复的肝组织中发现了较多的带有蓝色荧光的细胞存在,而对照组(未移植BMSCs)大鼠腹腔积水、粘连,成活率达30%.2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局部移植BMSCs后,可提高大鼠肝组织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恢复.

  • 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构建

    作者:顾国贞;王芳;谷树严;周鸿雁;才子斌;石毅;丛登立;颜炜群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为角膜上皮移植提供新的移植材料.方法:将20 g·L-1的纤维蛋白原溶液和含有10 U·mL-1凝血酶的催化剂溶液混合构成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检测支架材料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取2 minx 2 mm角膜缘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移至纤维蛋白胶上培养,观察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长情况,2周后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柔软有伸拉性,孔径70~108μm,平均三维空孔率为70.4%;扫描电镜下呈多层次网络状;接种36 h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7 d后细胞几乎铺满整个培养板孔底,14 d左右细胞与纤维蛋白胶体形成复合植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仍维持上皮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特征.抗细胞角蛋白K3单克隆抗体AE5和抗p63的单克隆抗体4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纤维蛋白可作为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良好支架材料,可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提供新的移植材料.

  • 甲基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张建新;金明华;杜海英;刘晓梅;刘颖;王雯;孙志伟

    目的:研究甲基汞(MeHg)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MeHg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采用TBA比色法、OPA荧光法和KI比色法分别检测睾丸生殖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H2O2的含量和GSH-Px酶活性;采用AO/EB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2种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H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相关Caspase-9和CytC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给予0.1、1.0、10.0和100.0μmol·L-1的MeHg,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作用2、4、8、24和48 h时,1.0、10.0和100.0 Fmol·L-1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内给予1/100、1/50和1/10 LD50的MeHg,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睾丸组织中MDA和H2O2含量有所增加,各剂量染毒组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2O2含量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1/50 LD50、1/10 LD5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SH-Px酶活性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各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凋亡率先增加,1/50 LD50达到大,1/10LD50组逐渐降低,1/10 LD5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2/M期细胞百分数增加,1/50 LD50染毒组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spase-9与CytC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染色.分析结果表明,MeHg各剂量染毒组CytC表达先增加,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ytC表达各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aspase-9的表达在1/50 LD50组达到高,1/50和1/10 LD5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基汞可以引起生殖细胞氧化损伤,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有丝分裂延迟,并可能诱导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对雄性生殖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 黄芪注射液对高糖所致ECV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影;张云建;李云;谭岩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高糖导致细胞损伤的途径,为寻找出更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分为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35 mmol·L-1)、黄芪保护组(葡萄糖终浓度35 mmol·L-1+黄芪终浓度500 mg·L-1)、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简称甘露醇组,甘露醇终浓度35 mmol·L-1)和正常细胞组,在35 mmol·L-1的高糖条件下处理ECV304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并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制作扫描电镜图片,观察细胞及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结果:高糖组细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黄芪保护组、甘露醇组(P<0.05);高糖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正常细胞组、黄芪保护组、甘露醇组(P<0.05).黄芪保护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内Ca2+浓度高于正常细胞组(P<0.05),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低于正常细胞组(P<0.05).黄芪保护组细胞内的Ca2+度虽低于甘露醇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保护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地高于甘露醇组(P<0.05).电镜下可见,黄芪保护组线粒体形态完好,线粒体内的嵴清晰可见,高糖组的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内的嵴消失.黄芪保护组可见到细胞的核分裂相,高糖组坏死细胞增多.甘露醇组细胞形态正常,线粒体的形态正常,线粒体内的嵴清晰可见.结论:黄芪对高糖导致的ECV304细胞损伤,尤其是线粒体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Bak在细胞凋亡期间对线粒体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冯乐平;乔伟;Craig Brooks;Zeng Dong

    目的:探讨Bak基因在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以及与Bax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Bax/Bak双重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和Hela细胞进行基因重构,细胞按不同基因型(野生型、Bax敲除和Bak敲除、双重基因敲除)分组,并通过共转染方式导入目的基因.细胞凋亡的处理条件:细胞在无葡萄糖缓冲液的培养基中,在含10 mmol·L-1叠氮钠或1μmol·L-1十字孢碱(STS)或20 p.mol·L-1顺铂条件下培养,并诱导细胞凋亡.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记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线粒体碎裂和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综合评价Bak基因在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碎裂中的作用.结果:Hela细胞内线粒体碎裂和细胞色素C释放百分率分别与细胞凋亡有关联(P<0.01);MEF细胞在Bak基因缺失(Bak-/-)时,应用化学诱导剂导致的细胞凋亡率(17.9%)明显低于野生型MEF细胞(71.3%)(P<0.01);且Bax和Bak基因两者协同作用可以增强细胞凋亡发生率;当pEGFP-Bak重新导入PBx-/-/Bak-/-MEF细胞,线粒体破碎百分率从43.7%增加到76.4%,pEGFP-Ba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Pax组(P<0.05);应用不同的化学诱导剂均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且Bcl-2不能够明显阻止Bak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Bak基因明确诱导线粒体碎裂和细胞色素C释放,导致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大于Bax基因,并且其作用独立于Bax基因功能之外.

  • 黄芪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50例重症充血性心衰

    作者:赵灵芝;纪莉

    1 临床资料50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均为住院后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1周或1周以上,其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的重症心衰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8岁.

  • 健美操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亚荣

    青少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变化时期.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差,易受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而较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其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脆弱、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适应,遇到一点不顺利、不如意,就容易产生挫折感,若挫折相对强度较大,就会转向失望、自卑,经历种种内心矛盾和迷惘,并诱发心理障碍.本文作者对336名中学生及100名参与健美操锻炼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健美操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 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1例报告

    作者:刘波;缪京莉;闫丽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体重67 kg,诊断2型糖尿病17年,予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病情相对稳定.

  •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打开咬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艳清

    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严重患者,打开咬合使上下颌曲线恢复正常,以达到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型是重要的.本文作者采用上颌摇椅弓并配带活动平面及斜面导板,下颌多用唇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彩超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例

    作者:尹鸿鹰;丛震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患者因左侧腰痛来本院就诊.采用东芝SSA-35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3.5MHz.超声检查所见:左肾增大14.0 cm×6.0 cm,失去正常形态,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左侧输尿管明显扩张至膀胱壁段,上段内径3.11 cm,中段内径2.45 cm.超声诊断:左侧先天性巨输尿管,左肾积水.经X线尿路造影及手术均证实为先天性左侧巨输尿管症.

  • 视疲劳误诊偏头痛2例报告

    作者:李林;邹新蓉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2年,加重4 d入院.2年间曾2次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查头部CT、脑脊液等未见异常,诊断为偏头痛,给予西比灵(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后头痛有所缓解.此次就诊本院神经内科,患者自述伴随有视疲劳症状,眼科会诊.眼科情况:眼压右18 mmHg(1 mmHg=0.133 kPa),左13 mmHg;双眼前后节检查未见异常.验光结果:右眼0.4×(+1.25DS+0.50DC×180°)=0.8,左眼0.3×(+1.50DS+0.75DC×35°)=0.8.试戴镜20 min后,头晕、头痛症状缓解,自觉舒适,头部和眼部感觉轻松.1周后复验配镜,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头痛无再发作.

  • 特殊类型癫痫误诊15例报告

    作者:宫景峰;林春梅

    研究表明,特殊类型癫痫占癫痫的4%~5%,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现将本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误诊误治的15例特殊类型癫痫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 酒后含服甲硝唑引起多发性神经病1例报告

    作者:李延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双上肢麻木,疼痛1 h来院就诊.询问病史:患者12 h前因牙周炎开始分5次含服甲硝唑片10片(每片0.2 g,辽宁康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118,产品批号070601).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附25例报告)

    作者:张振彪;耿煜;刘利群

    2003-2007年本院将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进行治疗,现将救治经验报道如下.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及容积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喻骏;贾英钧;王育宏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使容积显示技术成像已为脑血管造影所普遍应用.本文搜集2007年2-11月应用MSCT进行脑血管造影及容积显示(Volumerendering,VR)技术成像的29例疑似脑血管病病例现报道如下.

  • 临床法医学鉴定中面容损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者:张鑫光

    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面容的范围是指前额发际下,两耳根前与下颌下缘之间的区域,包括额部、眶部、鼻部、口唇部、颏部、颧部、颊部、腮腺咬肌部和耳廓.

  • 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直肠脱垂100例分析

    作者:高景芳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老年人及小儿多发.2007年4-12月本院肛肠科对100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人院中医疗法,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颖;孙彦君;曾雷;周磊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传染性疾病,迄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近年来,人们就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1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部队士兵水痘7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

    作者:刘积平;岳大力

    以往水痘多发于2~10岁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本文作者对2004年6月-2008年6月所见70例部队士兵的水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肝水解肽静脉注射引发高热和过敏反应(附2例报告)

    作者:王岱

    2008年1-4月本文作者在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临床应用肝水解肽注射液静脉注射后引发高热1例、皮肤过敏1例,现报道如下.

  • Fahr病的CT诊断(附6例报告)

    作者:李银花

    Fahr病又称为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盐沉着症,多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可有散发.1998-2007年本院收治6例散发Fahr病例,现报道如下.

  • 妊娠37周子宫脱垂伴宫颈嵌顿1例报告

    作者:朱明喆;孙亚楠;付艳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2胎0产,孕376/7周,LOP待产,胎儿宫内窘迫;子宫脱垂Ⅱ度、子宫颈嵌顿;张力性尿失禁.因"停经376/7周,阴道肿物脱出4 h伴流血3 h"于2007年3月2日急诊入院.

  • 脑室出血的侧脑室双向引流术及尿激酶灌注治疗

    作者:李民虎;金香月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科对28例重症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进行侧脑室外引流,同时行尿激酶冲洗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现报道如下.

  • 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附2例报告)

    作者:石玉环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62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月余,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

  • 家庭心理干预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复饮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近春

    为阻断慢性酒中毒患者出院后的复饮行为,本文作者对其家庭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指导,利用家庭的力量,来阻止患者的复饮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56名在校女大学生超声波诊断早孕结果分析

    作者:王晓琳;祝雁

    1 临床资料2006-2007年来本科进行超声检查的1365名在校女大学生中有56名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早孕,古女生就诊人数的4.10%,年龄19~23岁,为大二、大三女生.

  • 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德新;白荣杰

    本文作者对3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1例报告

    作者:谢华晶;于大川;王冬颖;宋雅丽

    本文作者在临床上对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20岁,学生,因四肢麻木、活动不利3 d.于2008年5月15日到本科住院治疗.

  •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13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桂霞;魏建华;张婧

    老年人在心脏解剖,生理临床等方面与年轻人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应格外注意老年人的发病特点.

  • 热休克蛋白70在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玉琴;黄民;王英凯;金京兰;唐彤宇;高沿航;王丹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利用纤维电子胃镜检查选取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75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3例,正常胃黏膜组26例,前两组患者进行抗溃疡治疗.用RT-PCR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后HSP70及内参GAPDH基因表达,用各样品HSP70与内参GAPDH的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表示HSP70 mRNA的表达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SP70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而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及不同时期(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HSP70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各期(好转组和痊愈组)治疗后第1个月的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而好转组和痊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70作为一种应激蛋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修复.

  • COX-2和VEGF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HCC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方艳秋;齐亚灵;刘婷;段秀梅;谭岩;陈东

    目的:通过检测COX-2蛋白与VEGF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对HCC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VEGF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HCC组织中COX-2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632,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HCC组织MVD值明显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VEGF的表达随着COX-2表达增高而增高,提示COX-2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而促进HCC血管形成.

  • 喉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同步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玮伦;李秋明;祝威;郭晓峰;崔航

    目的:检测喉鳞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凋亡在喉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分析结合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5例声带息肉和387例喉鳞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凋亡.结果:与声带息肉组比较,喉鳞癌组在G0G1期细胞构成比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S期和G2M期细胞构成比无明显变化,其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声带息肉组(P<0.05),而且主要是由于G0G1期细胞凋亡的下降所引起;低分化鳞癌较高、中分化鳞癌G2M期细胞构成比显著性增加,S期、G2M期和总的细胞凋亡指数反而明显增加(P<0.05);5年内死亡组与复发转移组的G2M期构成比显著性增加,S期、G2M期和总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5);存活5年以上组和未复发转移组G2M期细胞构成比下降明显,G0G1期和总的细胞凋亡指数亦较声带息肉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肿瘤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性增加,S期、G2M期和总的细胞凋亡指数的明显增加可以作为喉癌恶性度高、预后不良、需要辅助治疗的客观指标.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gk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民;任宝华;张家颖;高心;王成坤

    目的:检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dgk是否发生突变并推测该基因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影响.方法:体外人工诱导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根据GenBank发表的变形链球菌dg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其耐氟菌株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用DNA回收试剂盒回收鉴定,对回收产物用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构建重组质粒并测序.结果: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结果一致的特异性片段并发现8个碱基发生突变,突变位点分别在904(ATA→ATT)、940(GTG→GTC)、946(GAT→GAC)、952(GCC→GCT)、958(GAC→GAT)、964(CAT→CAC)、976(TTG→TTA)、991(AAG→AAA).提交该序列到GenBank,获得登陆序列号为DQ272517.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dgk发生点突变并属于同义突变.

  • PTGDS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作者:史杰萍;俞琼;陶然;张小娟;桑红;于雅琴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41个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患者组和父母组PTGDS基因的rs3814500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5,P>0.05);TDT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χ2=0.103,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 MMP-3、MMP-9及TIMP-1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沙洪芳;秦玲;李洋;张家颖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机制.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发病3 h~5 d,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3、MMP-9、TIMP-1含量以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 I)、肌酸激酶-MB(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中MMP-3、MMP-9和TIMP-1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P<0.61);AMI组MMP3/TIMP-1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3、MMP-9、TIMP-1的含量与cTnI、CK-MB水平无相关性.结论:MMP-3、MMP-9过度表达以及MMP-3/TIMP-1、MMP-9/TIMP-1比例失衡,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 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作者:王珍琦;张萱;刘扬;武宁;孙世龙;鞠桂芝

    目的: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分析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11个核心家系,共333个研究对象的PPARγ基因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PPARγ基因的2个SNPs(rs2972162和rs2938395)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表明,2个SNP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关联性(P>0.05);2个SNPs单倍型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PARγ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能无关联.

  • 临床诊断与集团筛查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苏学今;张维萍;刘喜春;赵雪俭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与集团筛查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的比较,探讨人群筛查前列腺癌的必要性.方法:107例前列腺癌组织,其中51例为临床病理标本,56例为经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查后发现的病理标本.其中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均来自集团筛查的标本.应用Gleason分级与评分标准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①筛查组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明显低于临床组(χ2=48.22,P<0.001).②筛查组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明显低于临床组(χ2=24.55,P<0.001).③筛查组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明显高于临床组(χ=22.46,P<0·001).④典型的PIN仅见于集团筛查因PSA含量进行性增高接受活检穿刺患者标本中.结论:人群筛查病例中病理组织学变化以中期的中分化癌为多见,而临床病例中则以晚期的低分化癌为主,PSA集团检查有益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

  • AFP、GGT-Ⅱ和MMP-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玉环;李玉香;沈华海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和56例其他肝病患者血清AFP、GGT-Ⅱ和MMP-9,进行同步检测,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纯AFP、GGT-Ⅱ和MMP-9,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3%、93.3%、60.0%,特异性分别为83.33%、78.88%、92.42%,漏诊概率分别为26.7%、6.7%、40.0%.准确度分别为80.2%、83.3%、82.3%;横向联合检测AFP、GGT-Ⅱ、MMP-9敏感性为96.7%,特异性81.82%,但准确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FP、GGT-Ⅱ和MMP-9之间存在有互补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这三项标志物可提高肝癌,尤其是AFP阴性肝癌的诊断率,三者联合检测不降低PHC诊断的准确率.

  • 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成林;张静哲;李志洲;刘景臣;朱庆三

    目的:阐述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和评价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分为手术组(1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手术组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一期前路复位、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均为一人完成.术后随访1年,计算JOA评分,对术前术后颈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CT示由术前的(10.9±1.8)mm扩大到术后的(18.5±2.3)mm.根据JOA评分评定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非手术组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5.5%、48.3%、50.4%和53.2%,手术组术后1、3、6和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53.4%、55.1%、57.5%和59.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脊髓功能改善率(P<0.05).结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及早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恢复颈椎稳定性,同时给予脊髓充分减压,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国华;仇金鹏;冯春生;麻海春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SA Ⅱ~Ⅲ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和PCEA组,用无创循环监测仪和手提式自动肺功能仪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前和术后循环功能和肺功能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镇痛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增高,升高程度分别为19%、17%和19%,PCEA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常规镇痛组患者术后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百分率(FEV1%)和大通气量百分率(MVV%)明显降低(P<0.05),PCEA镇痛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除MVV%降低外其他均无明显改变.与常规镇痛组比较,PCEA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降低(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术后常规镇痛组(P<0.05).结论: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起到稳定循环,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作用,降低围术期的风险.

  • 数字化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参数测量在人工膝关节领域的应用

    作者:季晓风;成伏波;李旸;李幼琼;郑文旭;刘俊利;孙月芳;来颖;傅耀文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形态学测量和统计分析,为国人人工膝关节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74名志愿者的120例膝关节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模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关节三维模型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测量截骨后断面的前后径(AP)、左右径(ML)以及内侧前后径(MAP)、外侧前后径(LAP)、中间内侧距离(CM)和中间外侧距离(CL)等参数,在形态学上为国人人工膝关节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120例国人胫骨ML和AP分别为(72.9±4.5)mm和(49.6±3.5)mm,AP与ML呈正相关关系(γ=0.82,P<0.001),其中男性的胫骨平台AP和ML比女性都要大,国内使用的部分人工膝关节假体在形态上与国人膝关节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人膝关节胫骨平台AP和ML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设计适合国人膝关节形态的膝关节假体很有必要,将国人膝关节ML和AP的大小作为国人人工膝关节设计的依据,可设计出更适合国人膝关节形态的关节假体.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Ⅰ清甲治疗后复发与乏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丹丹;赵劼;孙辉;温强;高识;马庆杰;赵国庆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后复发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对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依据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B超、X线及全身131I显像的复发判定标准,观察分析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复发率,将复发病例作为复发组;随机选取相同数量未复发病例作为无复发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技术检测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癌组织中HIF-1α阳性细胞率和HIF-1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内复发率为5.20%(9/173).其中乳头状癌复发率为4.90%(5/102),滤泡状癌复发率为5.63%(4/7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组织HIF-1α阳性细胞率和HIF-1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131I清甲治疗成功后仍有少数患者复发,其机制之一可能与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有关.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淑琴;侯铁;张千;梁平;许晶;张春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病灶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强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而血流量(BF)亦无显著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显示,恶性结节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表现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表现为平缓型(P<0.05).强化形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为不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基于因子分析研究老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规律

    作者:崔致远;葛淼;刘亚凤;张淑君;赵燕;梁伟

    目的:揭示中国老年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为制定其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157个地区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15 690例血红蛋白参考值,运用因子分析、GIS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用因子分析将5个地理环境的因素综合成2个公共因子F1和F2,用其得分值代替原始数据推导出回归方程:y=127.9-0.010 09F1-0.015 43F2±8.8.用该方程计算出中国1 288个观测点的参考值,借助GIS软件下的空间分析模块精确的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分布规律,其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结论:若已知中国某地的海拔高度(X1)、年日照时数(X2)、年平均相对湿度(X3)、年平均气温(X4)和年降水量(X5),可用该方程计算出该地区血红蛋白参考值,从趋势分布规律图也可得出中国任何地方的血红蛋白参考值.

  • 吉林省查干湖水中金属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

    作者:李波;刘娅;方芳;宁宇;姚燕;张志强;崔巍巍;田丽君;徐学纯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查干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的15项金属元素和15项稀土元素(REE)的含量,对查干湖的水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应用ICP-MS、ICP-AES、AFS和AAS对查干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地表水样品进行检测,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项金属元素的含量都较低,均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丰水期和枯水期相比,Hg、Ba、U的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其余各项元素指标的浓度丰水期比枯水期略高(P>0.05);Be、Co、Ni、Cu、Zn、Se、Pb丰水期高于枯水期(P<0.05).结论:查干湖的水质状态较好,而且不易因为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而导致砷、汞、铅等重金属元素中毒,查干湖湿地区没有受到重工业污染源的污染.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赵娟;石艳;孙波;李相军;罗继巡;高海成;任立群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宜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冷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对人皮肤Fbs的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生物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实验技术,对人皮肤Fbs的活力检测、生长曲线、羟脯氨酸(HYP)含量及I型胶原含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人皮肤Fbs原代培养时间较大鼠长.人皮肤Fbs冻存复苏后所得生长曲线与冻存前所得曲线基本相似;人皮肤Fbs培养液中,3~5 d的HYP含量与1 d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2~6 d Ⅰ型胶原含量与1 d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培养的人皮肤Fbs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易培养且性状稳定,可为人类凹陷性瘢痕修复和美容除皱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

  • 快速建立兔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方法

    作者:宫琳;周延民;李春艳;王林;张玉凤;杨炎忠

    目的:运用去势法并配合低钙饮食,通过体重、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质密度的变化情况,探讨快速建立兔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24只5月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摘除双侧卵巢单纯去势组;摘除双侧卵巢并配合低钙饮食组;伪手术对照组.检测不同时间的体重,下颌骨密度,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结果:手术4周后单纯去势组和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体重明显高于伪手术组(P<0.05),第8周时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体重显著高于单纯去势组(P<0.05),6周时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血液生化指标出现变化,与另外2组比较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12周时单纯去势组和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无显著性差异,下颌骨密度在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第4和8周时显著的低于另外2组(P<0.05),而第8周时的单纯去势组的下颌骨密度也明显的低于伪手术组(P<0.05),在第12周虽然单纯去势组和去势配合低钙饮食组均显著的低于伪手术组(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去势法和去势配合低钙饮食法均为可靠的建立兔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去势法配合低钙饮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作者:丁旭;孙新华;郭克峰;李洪

    目的:探索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力学分析模型.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采用Mimics软件重建颌骨与牙列;采用Geomagic studio 6.0软件在牙根表面向外均匀扩展0.25 mm生成牙周膜;利用Ansys软件建立Tip-Edge plus托槽模型,然后进行颌骨、牙列与托槽的组装,以托槽槽沟的边界为依据分段建立直径为0.508 mm的圆形弓丝模型.结果:建立了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模型包括上颌骨、牙槽骨、牙列、托槽和弓丝.与上颌各个牙齿相对应的托槽模型的轴倾角、转矩角等数据与实体托槽的数据是相一致的.利用Ansys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此时对模型施加一定的约束与载荷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结论:结合运用Mimics、Ansys、Geomagic studio软件建立的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的有限元实体模型真实有效,其方法简便实用,可根据需要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不同的力学分析.

  • 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来源的成纤维样细胞作为饲养层体外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方法的建立

    作者:何津;王英;张晓霞;李玉林

    目的:研究以来源于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的成纤维样细胞为饲养层,体外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hEG).方法:分离培养孕5~9周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中的成纤维样细胞,以该细胞作为饲养层,体外原代培养来源于孕5~9周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组织的hEG.免疫荧光染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和体外分化实验用于鉴定所培养的hEG.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来源的成纤维样细胞,可传至25代以上,并保持状态稳定,3~15代人胚胎成纤维样细胞用于制备饲养层.21例hEG原代培养中,有7例获得明显增殖的hEG细胞集落,目前传到第10代,仍然保持碱性磷酸酶、胚胎阶段性表面抗原(SSEA)-1、SSEA-4和POU转录因子Octamei-4(Oct-4)的表达为强阳性,并具有向3个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成功利用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的成纤维样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获得了能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多向分化潜能的hEG,建立了一种新的hEG培养方法,为hEG的体外培养建系奠定基础.

  • 一种迅捷、经济及高效回收DNA片段方法的建立

    作者:杨春伟;孙妙囡;孙德军

    目的:建立一种迅捷、经济、高效的从凝胶中回收DNA的方法.方法:以二氯二甲基硅烷硅化晴纶纱,以硅化的晴纶纱作为过滤垫层,冻融处理凝胶,离心收集液体,计算不同硅化晴纶纱厚度、不同冻融时间、不同离心力、不同离心时间和不同DNA片段长度的DNA回收率.结果:用硅化晴纶纱从凝胶中回收DNA时,0.5~2.0 mm硅化晴纶纱厚度DNA片段回收率均在85%左右,提示不同硅化晴纶纱厚度对DNA片段回收率影响较小;冻融时间在30 min前,随着冻融时间延长,回收率上升明显,至30 min回收率达85%,再增加冻融时问回收率变化不显著,提示冻融时间对回收率影响较大,冻融时间应为1 h;在5 000 r·min-1前,随着离心力增加,回收率上升明显,至5 000 r·min-1回收率达85%,再增加转速,回收率有略微上升,提示离心力对回收率影响较大,离心力应超过10 000 r·min-1 (约合10 000 g);以10 000 r·min-1离心,30 min前,离心时间对回收率影响较大,至30 min时,回收率达85%,增加离心时间,回收率不再增加;250~2 000 bp长度DNA片段,回收率为80.7%~88.4%,即使100 bp小片段回收率也能达到76%以上,表明片段大小对回收率影响较小,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结论:硅化晴纶纱厚度0.5~2.0 mm,冻融时间≥1 h,离心力≥10 000 g,离心时间30 min DNA回收率较高;硅化晴纶纱法可以高效地从电泳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关键词: DNA 回收 硅化晴纶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