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587X
  • 国内刊号: 22-13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2-23
  • 曾用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医科大学学报;长春医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玉林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中秋;吴雅臻;韩宁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传代培养的人RPE细胞,分成不同浓度(10-9、10-8、10-7、10-6和10-5 mol·L-1的ATRA)和不同时间点(6、12、24、48、72和96 h)给药组,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对人RPE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ATRA给药组细胞生存率低于非给药组(P<0.01).细胞增生的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及时间呈正相关(r1=0.9926,P<0.05;r2=0.9647,P<0.05).与非给药组比较,ATRA给药组RPE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P<0.05),而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阻滞人RPE细胞周期对RPE细胞增生具有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

  • 人sFlt-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倩;宋艳秋;谭岩;段秀梅;刘力华

    目的: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获得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蛋白的稳定表达,并检测其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Flt-1D4,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采用RT-PCR、ELISA和MTT法检测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率为9.27%.ELISA法检测转染后24 h、48 h及4周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Flt-1D4蛋白的表达浓度分别为(0.104±0.078)、(0.158±0.022)和(0.171±0.069) μg·L-1.ELISA法证实转基因组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降低.MTT法检测转染24h、48h及4周的转基因产物对K562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9.41%±4.71%、23.63%±7.50%和33.13%±6.93%.结论:转基因方法可以获得sFlt-1D4蛋白的表达,转基因蛋白具有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

  • 人参果皂苷对急性心肌梗塞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何小溪;曲绍春;于晓风;徐华丽;王绚卉;睢大员

    目的:研究人参果皂苷(GFS)对急性心肌梗塞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 h制备急性心肌梗塞模型,GFS按2.5、5.0和10.0 mg·kg-1分为3个剂量组,静脉滴注给药;阳性对照药生脉注射液(PAD组静脉滴注PAI 4.0 mL·kg-1,梗塞模型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记录给GFS后犬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FS 5.0和10.0 mg·kg-1组犬的心率(HR)减慢(P<0.05或P<0.0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及心输出量(CO)增加(P<0.05或P<0.01),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降低(P<0.05或P<0.01),与PA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FS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心肌梗塞后的泵衰竭,同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增加心肌供血.

  • 孕酮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韶琳;尹元;顾国贞;高志卓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检测孕酮对高眼压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烧灼3条巩膜上静脉制作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此模型按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孕酮而分为高、中、低浓度孕酮注射组及空白对照组,左眼为模型眼,右眼为自身对照眼,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眼球制石蜡切片,行HE染色、Thy-1.1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结果:各组模型眼比较,高浓度孕酮注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多于低、中浓度孕酮注射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TUNEL阳性细胞数也少于低、中浓度孕酮注射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孕酮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并且此保护作用与孕酮的浓度有关.

  • Apoptin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效应

    作者:朱继红;崔满华;李霄;孙丽丽;张钰;陈漉;刘立明;张振民;金宁一

    目的:探讨Apoptin基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和作用方式.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VAX1-Apoptin和载体质粒pVAX1分别体外转染Hela细胞,作为重组质粒pVAX1-Apoptin组和载体质粒pVAX1组,同时设空白细胞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ptin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运用噻唑兰(MTT)分析法检测重组质粒对Hela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罗丹明123和DCFA染色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和活性氧水平变化;底物染色反应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pVAX1-Apoptin组转染48 h后,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69.28%,明显高于对照组(0.74%)和pVAX1组(10.11%)(P<0.01).与对照组比较,pVAX1-Apoptin组线粒体△Ψm下降(P<0.0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caspase-3活性增强(P<0.01).结论:Apoptin可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进而特异性杀伤Hela肿瘤细胞.

  • 多巴胺对清醒血容量恒定大鼠肾上皮钠通道表达的影响

    作者:乔坤朋;王建伟;高航;王艺晨;李洪岩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清醒血容量恒定大鼠肾上皮钠通道(ENaC)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n=29)和对照组(n=16).在维持大鼠清醒状态下,应用伺服控制系统维持其体液恒定,实验组大鼠经静脉给予左旋多巴(5 μg·kg-1·min-1),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5%葡萄糖.在此期间,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尿钠浓度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ENaC 3个亚单位(αENaC、βENaC和γEN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给予低剂量多巴胺后大鼠平均动脉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尿量及尿钠浓度明显增加(P<0.05).多巴胺并不影响αENaC和βENaC的表达,但下调γENaC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巴胺在不影响血压及肾小球滤过率前提下能够引起持续的利钠利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γENaC表达有关.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性介质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姜亚秋;郭晓林;谭岩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L-蛋氨酸制作HHcy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IL-1β、IL-6和IL-8水平,并观察家兔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核因子-кB(NF-кB)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血清Hcy、IL-1β、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肉眼可见实验组家兔主动脉可见斑块形成,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镜下可见对照组主动脉血管内皮层内皮细胞及内弹力板连续规整,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实验组可见局部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及内弹力板损伤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胞核固缩且排列紊乱,实验组NF-кB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的过多分泌可能是HHcy促进AS的重要机制之一,而NF-кB在此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介导作用.

  • 维甲酸对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秀力;李忱;刘佳梅;陈东

    目的:研究维甲酸(RA)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MA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共分7组,分别为0.1、0.3、0.5、1.0、2.0及5.0 mg·L-1RA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RA组均诱导PC12细胞72 h,在24、48和72 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 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RA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0.3、0.5、1.0、2.0 mg·L-1RA组MAP2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且以1.0 mg·L-1组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RA组分化的细胞状态较好,且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1.0 mg·L-1组为明显(P<0.01).但是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2.0 mg·L-1浓度的RA即可导致细胞中黑色颗粒增多,胞体回缩,细胞老化,视野中多为细胞碎屑颗粒,有的细胞融合成片.结论:RA具有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趋势,且能促进分化细胞突起的生长和细胞直径的增大.1.0 mg·L-1RA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适浓度.

  • 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永哲;吴丛梅;倪冠英;金顺子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联合X射线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治疗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检测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假照射组及2、4、6、8、12和18 Gy X射线照射组,检测IL-24目的基因的表达分为对照组(0.01 mol·L-1PBS)、空载体组[pcDNA3.1(+)载体]和IL-24基因组;检测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6 Gy)、空载体联合照射组以及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碱裂解法提取纯化质粒DNA,用PEI转染质粒DNA至PC-3细胞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PCR法.AnnexinV-FITC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照组比较,2和4 Gy X射线照射48 h后PC-3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明显变化,6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百分率开始明显升高(P<0.01),且细胞凋亡百分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约是假照组的1.6~3.0倍.PC-3细胞中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均未观察到IL-24基因的表达,而IL-24基因组则可见IL-24基因的表达;以上3组均有GAPDH基因的表达.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与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早期凋亡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单纯照射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数也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与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01);凋亡和坏死的总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IL-24基因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能够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 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健君;李艳茹;李晓敏;张海英;王琳

    目的:应用水流动力学注射基因转移法转移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观察其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注射H22肿瘤细胞建立恶性腹水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接种后第3天通过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分别注射质粒pCMV-mIL-12、pCMVβ和生理盐水(NaCl)进行治疗.治疗后一定时间点取血检测血清中IL-12、干扰素-γ(IFN-γ)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注射后第14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小鼠,测量腹水体积,腹水细胞进行HE和AO/EB染色.其余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与只注射pCMVβ或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接受pCMV-mIL-12治疗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且小鼠血清中IL-12、IFN-γ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小鼠腹水中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明显减少(P<0.01),凋亡的细胞增多(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表达减少了恶性腹水小鼠的血性腹水生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延长了小鼠生存期.

  • 格尔德霉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春辉;李蕴潜;罗毅男;韩雪梅;熊文激;徐松柏;于音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GDM)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引起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 MG和U87 MG,应用HGF作用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DM再处理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分组为:正常细胞组、HGF组、GDM组、HGF+GDM组和紫杉醇组,其中HGF为终浓度30 μg·L-1,GDM为50、250、500与1 000 nmol·L-1,紫杉醇为60 μg·L-1;RT-PCR法检测HGF及c-Met基因的表达,分组如上,GDM为1 000 nmol·L-1.结果:HGF作用U251 MG与U87 MG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39±0.070与0.242±0.167,而50、250、500与1 000 nmol·L-1 GDM对U251 MG和U87 MG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0.029±0.028、0.027±0.017、0.312±0.084和0.339±0.047与0.116±0.069、0.222±0.191、0.269±0.056和0.276±0.031;而紫杉醇对U251 MG和U87 MG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0.075±0.062与0.071±0.044;RT-PCR结果显示,HGF组HGF与c-Met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而HGF+GDM组则较H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GDM能抑制HGF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且能从基因水平抑制其表达.

  • 吲哚美辛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与iNOS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连芝;孙吉凤;王少华;王为方;杨柳;王宁;刘剑凯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喉癌细胞增殖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为喉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ep-2细胞培养于含吲哚美辛(30、60,125和250 μmol.L-1)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 h和48 h;用MTT方法检测吲哚美辛组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吲哚美辛组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并与溶剂对照组进行比较;吲哚美辛(125、250和500 μmol·L-1)与脂多糖(LPS,10 μmol·L-1)同时处理细胞16 h,同时设只加LPS对照组,采用酶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30、60、125和250 μmol·L-1)组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显著增加(P<0.05).相同浓度的吲哚美辛,随作用时间延长,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30、60、125和250 μmol·L-1)随剂量增加,Hep-2细胞活力的抑制程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同浓度的吲哚美辛,随作用时间延长,Hep-2细胞活力的抑制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LPS对照组比较,吲哚美辛在125、250及500 μmol·L-1浓度时,LPS诱导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NOS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吲哚美辛在30~250 μmol·L-1浓度范围内显著抑制Hep-2细胞的细胞增殖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PS诱导的细胞iNOS的活性升高.

  • 多次低剂量辐射对糖尿病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关锋;李艳博;赵红光;郭伟;郭彩霞;王志成;龚守良

    目的:观察多次低剂量辐射(LDR)照射后糖尿病(DM)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不同剂量LDR组(剂量分别为0.025、0.050和0.075 Gy).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经15次照射后4周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CD8+ 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例.结果:造模1周后,DM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现象.照射后4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脾脏CD4+ T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1),CD8+ T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1),CD4+/CD8+ T细胞比值明显增加(P(0.001);不同剂量LDR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均不明显.与DM组比较,0.050和0.075 Gy LDR组CD4+ T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8+ T细胞百分数均显著增加(P<0.01),不同剂量LDR各组CD4+/CD8+ T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次LDR能够调节DM大鼠的免疫功能,纠正其免疫失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 蒺藜总皂苷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恩平;李红;纪影实;杨世杰

    目的:探讨蒺藜总皂苷(GST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蒺藜总皂苷高(GSTT1)、低(GSTT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亚二倍体峰比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总皂苷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P<0.001),凋亡比率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回升(P<0.01),Bcl-2表达增加(P<0.05),而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蒺藜总皂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 环氧合酶2在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海成;于晓艳;李相军;孙波;苗春生;石艳;赵娟;罗际巡;任立群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15 mg·kg-1复制大鼠心肌坏死模型,用MD-1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COX2蛋白表达,RT-PCR分析CoX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Iso后4 h血清LDH、CK及CK-MB达高峰(P<0.05),6 h AST达高峰(P<0.05).COX2蛋白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 mRNA表达结果显示,注射Iso后2~12 h,COX2 mRNA表达有逐渐增加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Iso后24~48 h,COX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48 h后mRNA表达逐渐下降,3周后仍未降至正常,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X2的蛋白表达及COX2 mRNA水平在缺血性坏死心肌中明显增加,提示COX2的表达与纤维化程度有关联,可能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过程.

  • HIV多抗原位点同源序列合成基因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作者:杨怀宁;徐卉;浦昀;于湘晖;张煜;赵大力;孙志伟

    目的:在原核表达载体系统中对HIV-1gp41/gp120和HIV-2gp125/gp36外膜蛋白多个抗原位点同源序列合成基因进行表达、纯化并鉴定其活性.方法:人工合成含HIV-1gp41的3个抗原位点、HIV-1gp120的2个抗原位点、HIV-2gp125的3个抗原位点和HIV-2gp36的1个抗原位点的串联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B-env,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采用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蛋白,逐渐降低尿素浓度使目的蛋白复性,免疫印迹和ELISA法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目的基因在BL21中有较高表达率,纯化后表达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44 000的蛋白带,与设计相对分子质量相符.免疫印迹、ELISA试验显示pRSETB-env质粒的HIV-1/2表达蛋白与HIV-1及HIV-2患者血清都能较好地结合,与其他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由HIV-1/2外膜蛋白多个抗原位点串联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pRSETB-env,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纯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活性.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中枢机制

    作者:张晓璐;刘芬;黄民;韩丹丹;陈燕萍;马兴元;陈霞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外周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组(LLT,31.25 mg·kg-1)及OMT 35、70和105 mg·kg-1腹腔注射给药组;脑室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LT 0.15 mg·kg-1组及OMT 0.35 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面积为指标观察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检测OMT脑室注射给药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腹腔注射OMT 105 mg·kg-1组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OMT 70和105 mg·kg-1组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OMT0.35 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大鼠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室注射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枢作用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 人源化卵巢癌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许天敏;崔满华;谷丽萍;王丁丁;苏曼曼;王文加;张赢予;焦平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完全人源化的卵巢癌患者自身的单链抗体并在毕氏酵母中获得表达,为人源化单链抗体(ScFv)在卵巢癌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TRIZOL法自卵巢癌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利用SOEingPCR方法分别获得VH、VL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ScFv.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用PCR法筛选转染阳性克隆,SDS-PAGE法鉴定甲醇诱导的培养上清液中的ScFv的表达,筛选高表达工程菌.结果:构建ScFv基因,VH与VL连接后得到700 bp左右的条带,ScFv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在26 000处出现目的条带.结论:获得ScFv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以及高效表达ScFv的毕赤酵母工程菌.

  • CEA串连表位-HSP70融合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者:安力彬;刘力华;方艳秋;李丹;段秀梅;许淑芬;李树蕾;谭岩;宋燕

    目的:观察癌胚抗原(CEA)串联表位-HSP70融合基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为开发新型肿瘤特异性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已经构建含有变异热休克蛋白(HSP)序列的基础上,插入重组CEA串联表位的编码片段获得CEA串联表位-HSP融合基因疫苗.3次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设立注射生理盐水的阴性对照组、注射氢氧化铝佐剂混悬CEA串联表位的阳性对照组及注射pCITriCEA62525-667-mtHSP70的实验组.FCM分析脾脏T细胞亚群;体外培养脾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相对含量;同时测定小鼠血清CEA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结果:阴性对照组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分别为55.1%±6.1%和30.2%±4.1%;实验组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分别为78.7%±9.2%和4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体外特异性抗原肽诱导的IFNγ分泌处于本底水平,可视为生理性参数,体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IFNγ分泌分别增加3和6倍(P<0.01).血清中CEA表位特异性抗体滴度阴性对照组为0,阳性对照组<1:500,而融合基因疫苗免疫组达到1:4 000.结论:CEA串联表位-HSP融合基因疫苗在体内诱导以激发辅助性T细胞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 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丽艳;石艳;王忠山;苗春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5、5.0、10.0和20.0 μmol·L-1),对照组不加氟伐他汀,阳性药对照组加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终浓度为10 μmol·L-1),计数活细胞数目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0.5、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1~4 d的HL-60细胞,活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且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用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2~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氟伐他汀10.0和20.0 μmol·L-1处理48和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 h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当用甲羟戊酸和氟伐他汀共同处理HL-60细胞后,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G0/G1期细胞56.11%,S期细胞37.12%).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导的.

  • 人白细胞介素24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作者:杨丹;方艳秋;许淑芬;段秀梅;谭岩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IL-2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IL-24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含有hIL-24的质粒中扩增hIL-24 cDNA序列,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hIL-24,并转入大肠杆菌(E.coli) M15.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镍凝胶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结果,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通过ELESA法分别在48和72 h检测rhIL-24刺激的PBMCs中IL-8、IFN-γ及TNF-α产生情况.结果:获得与GenBank中报道一致的hIL-24基因片段.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获得具有hIL-24免疫原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400目的蛋白.Ni2+-NTA agarose纯化得到单一条带蛋白,获得rhIL-24蛋白刺激的PBMCs,PBMCs分泌IL-6、IFN-γ、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前分泌水平(P<0.05),rhIL-24具有与天然hIL-24蛋白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IL-24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中高效表达了rhIL-24蛋白,获得了与天然hIL-24蛋白具有相同生物学活性的rhIL-24.

  • 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变化

    作者:王春燕;阿荣;季英敏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但关于TNF-α与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TNF-α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老年痛风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静坤;吕利群;黄英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有所增高.由于该病易误诊,现将1997-2006年治疗的12例老年痛风病例报道如下.

  •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作者:王爱华;包东武

    1 临床资料8例艾滋病(AIDS)并发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均为本院2006年2月-2007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大部分患者起病较急,临床表现复杂,有高热、寒战、进行性消瘦、贫血、咳嗽、皮疹、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肝、脾肿大,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等.

  • 鼻咽癌复发、转移伴重复癌跟踪观察2例报告

    作者:孙绍辉;刘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67岁.于6年前因左耳闷、听力减退就诊于其他医院,按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穿刺术,术后不久又出现左耳闷、听力减退,遂来本院就诊.

  • 子宫复旧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作者:李刚;王旭;张立

    子宫复旧是产后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母体康复和子宫复旧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测量经阴道和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子宫大小的变化,探讨子宫复旧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 Vitapex治疗感染型畸形中央尖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红;刘晓红

    2005-2006年本文作者将Vitapex根充糊剂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8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秀静;吴乃文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子宫妊娠出现并发症的比率也增高.如果妊娠囊着床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晚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处理不当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育能力甚至生命,因此瘢痕子宫的再次妊娠成为产科面临的新的挑战,现将本院近5年来的子宫瘢痕胎盘植入病例报道如下.

  • 产后颅内感染误诊原因分析(附31例报告)

    作者:郭成庆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26岁.产后10 d出现头痛、高热,初始误诊为败血症,静滴头孢噻肟钠等治疗1周无效.查体:体温39.8℃,略有颈强,心肺腹未见异常.

  • 妇乐栓中苦参碱含量测定

    作者:张立;刘凯

    妇乐栓为本院治疗妇科炎症的医院制剂,主要成分为苦参、百部、黄柏等.本文作者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其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的含量,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该方法准确、灵敏,有较好的重现性.

  • 急性心肌梗塞时应激性高血糖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丽君;任久林;李力

    1 临床资料199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救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34例,男性304例,女性130例,年龄30~81岁.均符合下述条件:持续性胸痛>30 min,休息或含硝酸酯无效;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升高2倍以上;ECG示相邻两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示有异常Q波.

  • 苦黄颗粒联合甘利欣对慢性肝炎退黄作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孝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2岁.符合卫生部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治疗组35例,中度11例,重度24例;对照组25例,中度8例,重度17例.

  • 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铮;张志彬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脑梗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喜国

    低温(32~35℃)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低温可以降低脑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乳酸产生与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缺血后病理损害程度,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

  • 先天性羊膜束带狭窄综合征致双下肢多处骨折并右足先天性足内翻1例报告

    作者:胡洁;郭盛菊;韩红彩;李烁;刘东玲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停经38+5周,要求待产,于2006年8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11月12日,孕3个月因感冒静点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孕8个月始出现双下肢轻度浮肿,休息后可缓解.

  • 10~12周未产妇应用药物人流终止妊娠体会

    作者:刘玉娥

    1 临床资料2005年6月-2006年5月来本院就医要求终止妊娠57例患者,年龄19~30岁,妊娠10~12周,B超确诊宫内妊娠,胎儿双顶径为2.3~3.5 cm,均为未产妇.选用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的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

  • 癔症性遗忘发作1例报告

    作者:纪昕玲;周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武警战士,高中文化,家里独子,性格内向,因奶奶去世不能返家奔丧,出现部分人和事情回忆不能、话少2 d入院.入院前2 d,收早操后无明显原因出现鼻子出血、头晕,到卫生队检查.

  • 持久性心房纤颤长期存活1例报告

    作者:赵羽;阎喜民;吕利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3岁,劳累后心悸气短8年,入院前4 d加重,活动受限.洗脸穿衣即心悸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慢性咳嗽病史十余年.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施治

    作者:蒋运杰

    复发性口腔溃疡(POU)又称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P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PAS),中医称口疳、口疮、口糜,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因为此病的反复感染性,目前中医治疗也处于一种探索阶段,现将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中医辨治思路、疗法及相关病症报道如下.

  • 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对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民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9月-2007年6月本院误诊为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及肝癌并发肝血管瘤共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32~57岁,平均37.6岁.16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病灶2~4个不等.

  •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华

    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真菌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尤其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重危患者,因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极易造成口腔真菌感染.

  • 促排卵治疗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吴纯;康剑锋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见于生殖助孕中的超促排卵,产后发生OHSS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5种治疗急性冠周炎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潘宝香;侯仁昌;王晶

    下颌智齿冠周炎好发于18~25岁青年,大学生正是发病的高峰期.本文作者近3年在门诊学生中采用5种方法治疗冠周炎,并进行比较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36例X线诊断

    作者:杨山林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SH)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殊性,多数无需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易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混淆.本文作者对40例DISH患者的病因、病理改变、X线及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吴春风;马忠森;王秀丽;杨广民;马寅芙;杨俊玲;尹金植;陈鹏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IP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IP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并观察CD4+/CD8+和Th1/Th2比值变化.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IPF组患者CD4+以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PF组患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过强和Th2型免疫优势可能参与IPF发病,这将为IPF的诊断和细胞因子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骨桥蛋白反义基因在食管癌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徐沛然;杨志广;姚宪章;邵国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反义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为食管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扩增获得人OPN基因,连接pcDNA3.1(+)载体,酶切、测序.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ANOPN基因转入ECA 109,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ANOPN基因的转染细胞ECA-ANOPN、表达空载体的ECA-vect细胞及空白对照ECA.RT-PCR检测ANOPN mR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OPN基因蛋白表达.体外观察各组细胞生长速度、倍增时间,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黏附、侵袭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载体构建正确,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同源性为100%.与ECA-vect、ECA组比较,ECA-ANOPN细胞OPN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倍增时间增加(P<0.05),透膜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ANOPN基因的稳定表达明显抑制ECA 109细胞的恶性表型.

  • 印迹基因PEG10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凯;朴云峰;丁大勇;冯野

    目的:研究印迹基因PEG10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癌旁组织及6例正常胃组织中印迹基因PEG10 mRNA表达; 构建表达PEG10质粒,并将其转染到不表达内源性PEG10的胃癌细胞系MKN45中,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测定转染PEG10后MKN45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9例(45.0%)PEG10表达阳性,对应的癌旁组织仅有2例(10.0%)表达阳性,2组间PEG10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胃组织无PEG10表达;胃癌细胞系MKN45无内源性PEG10表达,经质粒转染PEG10基因后的MKN45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结论:印迹基因PEG10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促进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 2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韩冰;李嗣杰;付彤;范志民;宋东;杨明;吴迪;赵刚;赵大维;刘国津

    目的:探讨2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2型17β-HSD)在乳腺癌和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型17β-HSD在76例(全部为女性)乳腺癌及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2型17β-HSD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185、肿瘤分期、肿物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17β-HSD在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浆中有表达,阳性率为5.3%;在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腺泡上皮细胞以及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表达,阳性率为82.9%.乳腺癌细胞表达阳性率与癌旁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2.908,P<0.001).2型17β-HSD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物的大小(r=-0.341,P<0.05)和肿瘤的分期呈负相关(r=-0.706,P<0.01),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677,P<0.01),而与ER、PR、P185和阳性淋巴结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该酶与患者年龄、ER、PR、P185、肿瘤分期、肿物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量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2型17β-HSD可调节乳腺局部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有关.

  •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分析

    作者:刘祥印;薛百功;刘睿智;戴汝琳;常燕;高久春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采用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7例男性不育患者(83例无精子症和24例严重少精子症)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外周血进行微缺失分析.结果:在10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中11例AZF区域微缺失,缺失率10.3%,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9.6%(8/83),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2.5%(3/24).11例微缺失患者中,单独AZFc区缺失患者5例(45.5%),AZFc+d区缺失患者4例(36.4%),AZFb+C区、AZFb+c+d区缺失患者各1例(9.1%);位点sY254和sY255缺失患者分别为72.7%(8/11)和100%(11/11).2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及抗Hp抗体与HBV载量和HBV基因型的关系

    作者:张永贵;王江滨;季尚玮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的Hp感染状况与HBV DNA定量、HBV DNA分型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胃炎组进行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56.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69.9%)和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组(75.0%)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4%)(P<0.01),各组与慢性胃炎组(5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肝硬化组和并发肝癌组Hp感染率均高于肝炎组(P<0.05).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不同病毒载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和D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1.3%、63.3%和50.0%,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且Hp感染率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进展而增加.

  • 上皮性卵巢癌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何晓宁;刘晶珠;刘超;马艳;徐艳玲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上皮性卵巢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上皮性卵巢癌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Ang-2和CD34表达,并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ng-2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Ⅲ期和Ⅳ期合并组Ang-2表达率高于Ⅰ期和Ⅱ期合并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Ang-2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MVD呈正相关(r=0.733,P<0.01).结论:Ang-2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其发展.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phB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杰;李立;赵贵发;王娟

    目的:探讨EphB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phB4的表达.结果:EphB4在3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14/34),在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phB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联性(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性(P>0.05).结论:EphB4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臧秀贤;牛俊奇;姜艳芳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10例MOD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CD4(PE-CY5)、CD25(FITC)和CD127(PE)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进行三色荧光抗体检测.结果:MODS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41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2.11%±0.33%)低于治疗前(7.44%±1.59%) (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77%±0.09%)(P<0.05).结论:MODS患者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并可能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在人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吴琼;吴晓艳;张海英;刘亚芳;任玥;曲珊珊;全成实;李玉林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人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38例人乳腺癌组织claudin-6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以30例乳腺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结果:claudin-6在HBL-100细胞株中有表达,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均无表达;乳腺癌组织中claudin-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laudin-6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与患者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claudin-6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一定的负性调控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慧宁;姜艳芳;李婉玉;牛俊奇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离28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分别对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CHB组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36%±2.59%和4.05%±1.6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0%±0.66%和1.75%±0.83%,P<0.01).ALT大于100 U·L-1的患者中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4.26%±3.10%)高于ALT小于100U·L-1的患者(2.52%±2.72%,P<0.05).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CD4+CD25+Treg的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CD25高表达水平易受转氨酶水平的影响,CD127用来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更为可靠.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聚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颖;高文信;杨涛;姜日文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OSCC和2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黏膜的FHIT高表达,表达阳性率为76.92%(20/26),48例OSCC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75%,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FHIT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关联,分化程度越低FHIT的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OSCC组织FHIT的表达率明显降低.FHIT对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起抑制作用.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作者:彭丽萍;吕晓红;于振香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临床诊断为CV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舒利迭(50/250 μg)吸入,2次·d-1,加顺尔宁10 mg口服,1次·d-1.B组:33例,单纯舒利迭(50/250 μg)吸入,2次·d-1.3个月后舒利迭剂量改为50/100 μg,病程3个月.观察2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肺功能情况和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咳嗽症状均消失,但1周咳嗽消失率A组明显多于B组(P<0.05);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肺功能指标(MVV、VC、FVC、FEV1及FEV1%)明显升高(P<0.01);治疗4个月后,A组晨间PEF呈上升趋势,B组PEF晨间下降,下降率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2周后尿中白三烯E4 (LTE4)值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与舒利迭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CVA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优于单纯应用舒利迭,可使CVA得到良好的控制.

  • 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海波;韩振国;辛华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术后吻合口瘘及围手术期死亡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患者分为术后房颤组和术后无房颤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围手术期死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房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房颤组(P<0.01);术后房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未发生房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不利于术后患者短期内的恢复,应注意预防房颤的发生,如发生房颤应及时治疗.

  • 性病门诊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的病原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钟淑霞;李珊山;田亚萍;刘鹤松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就诊的拟诊黏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中各种性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培养和PCR检测方法,对419例MPC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加特纳菌(Gv)、阴道毛滴虫(Tv)、疱疹病毒(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培养或检测.结果:在419例MPC患者的黏液脓性分泌物中,检出病原体372例,检出率为88.8%.以Uu检出率为高.其次为Ct和Ng,Mg、Tv、Gv、HSV-2和HPV也有一定的检出率,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以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多见,其中Uu+Ct为多见,检出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3例.在106例对照者中,检出病原体41例,检出率为38.7%,其中uu检出率为高.MPC组总病原体、Ct、Ng、Mg、HSV-2、HPV、Tv、Gv及混合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h和Uu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PC发病可能与Ct、Ng、Mg、HSV-2和HPV感染有关,MPC患者中存在有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Uu及Mh感染可能与MPC无关.

  • 胰腺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窦逾常;王江滨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5例胰腺癌患者和1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Hp-IgG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抗-Hp-IgG抗体阳性血清进行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检测,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胰腺癌组Hp感染率(63.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1%)(P<0.05);胰腺癌患者CagA+ VacA+Hp菌株感染率(34.1%)明显高于CagAVacA Hp菌株(12.9%) (P<0.05),CagA+ VacA+Hp菌株感染增加了胰腺癌发病的危险性(OR=2.10,OR95%CI 1.09~406).结论:Hp感染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CagA+ VacA+Hp菌株感染与胰腺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 CTA与3D-DS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质量分析

    作者:佟丹;华树成;王大伟;李艳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测颅内动脉瘤(AN)的图像质量.方法:对CTA大密度投影(MIP)、CTA容积再现(VR)和3D-DSA VR检测的AN图像,按瘤体形态显示、瘤体三维关系、瘤体光滑度和血管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均按显示程度进行评分.结果;①瘤体形态显示,CTA-VR及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TA-MIP(P<0.05),CTA-VR与3D-DSA VR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瘤体三维关系,CTA-MIP、CTA-VR及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瘤体光滑度,CTA-VR及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TA-MIP(P<0.05),CTA-VR与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血管显示级别,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高于CTA-MIP及CTA-VR(P<0.05),CTA-MIP与CTA-V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总体,CTA-VR及3D-DSA V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TA-MIP(P<0.05),CTA-VR与3D-DSAVR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A-MIP、CTA-VR和3D-DSA VR图像均可达到AN诊断要求,CTA-MIP结合CTA-VR图像观察有利于AN诊断.

  • 电穿孔法增强HB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作者:华瑞;华芳;陈海英;王峰;牛俊奇

    目的:评估电穿孔法3个主要变量(DNA剂量、接种部位和电压)对诱导Balb/c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能够表达荧光蛋白的荧光素酶质粒肌肉注射小鼠,通过荧光蛋白表达量的测定观察电穿孔法对肌肉细胞中抗原基因的转染效率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DNA疫苗,电穿孔法接种疫苗,在DNA疫苗的剂量(0.5、5.0和50.0 μg)、接种部位(肌肉、皮内和皮下)及电穿孔所施加电压(0、36和60V)改变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表面抗体(HBsAb),以观察小鼠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电穿孔能够加速抗原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荧光蛋白表达随电击电压的升高而增强(P<0.01);5 μg荧光素酶质粒电穿孔所施加电压60V时荧光蛋白表达在7 d时达到高.注射途径为皮内的电转染效果佳.在电场作用下,电压36和60V时HBV DNA疫苗5.0 μg肌肉注射后产生抗体水平分别为22.4和81.2 IU·mL-1.结论:电穿孔法可以有效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 金属鳌合亲和层析填料的制备及其在重组六聚组氨酸融合蛋白中的应用

    作者:张培因;王燕媚;卫红飞;王爱丽;于永利;王丽颖

    目的:制备Ni2+螯合金属层析填料,分离HSP65-MUC1-histag基因工程蛋白质.方法:应用Sepharose 4B作为载体,亚氨基二乙酸(IDA)为起始材料合成金属鳌合层析填料,同时应用5-Br-PADAP一阶导数光度法对Ni2+的吸收峰进行鉴定和定量.后应用制备的Ni2+-Sepharose 4B纯化HSP65-MUC1-histag.结果:Ni2+佳吸收峰为574 nm,凝胶中螯合的Ni2+为5.2 mg·g-1,Ni2+-Sepharose 4B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纯度≥98%,回收率≥90%.结论:制备了能应用于蛋白质亲和层析的高效金属鳌合层析填料.

  • 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纯化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作者:马翠丽;毕黎琦

    目的:研究从新鲜栝楼块根中分离纯化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方法,测定新有效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并对野生型及人工培植型植物来源的新有效组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粉碎、盐析、透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方法分别从野生型及人工培植型新鲜栝楼块根中分离纯化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应用LDI-1700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从野生型新鲜栝楼块根中纯化的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 388.9,产率为1.2 mg·g-1;从人工培植型新鲜栝楼块根中纯化的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116,产率为0.3 mg·g-1.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高于已应用于临床的天花粉蛋白针剂(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及从美国产的栝楼中分离纯化出的TAP29(相对分子质量为29 000),野生型产率高于人工培植型的产率.结论:分别从野生型与人工培植型新鲜栝楼块根中纯化的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含量不同,且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亦不同于天花粉蛋白针剂及TAP29.

  •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其特异性鉴定

    作者:王颖;任立松;李研东;沈庆丰;柳增善

    目的:获得能稳定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抗氯霉素杂交瘤细胞.方法:重氮化法偶联制备氯霉素(CAP)的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CAP-BSA和CAP-OVA).应用常规技术融合,三次有限稀释克隆和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高亲和力,特异性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B12,辛酸-硫酸铵法纯化体内诱生法制备的腹水;纯化后的抗体效价>1:256 000,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平均数为50±2,分泌的抗体属于IgG1亚类,相对分子质量为157.92 ku,亲和常数为8.26×108M-1;与甲砜霉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无交叉反应.结论:该细胞株可满足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需要和开发应用的要求.

  • 大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

    作者:付涛;王苹;雷爱军;杜宝东

    目的:改进建立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OM)模型的方法,为SOM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手术暴露听泡.Ⅰ组(对照组),3只大鼠听泡内注入生理盐水30 μL,3只听泡内注入生理盐水50 μL,其余3只不做任何处理;Ⅱ组,听泡内注入330 μL浓度为1 g·L-1的脂多糖(LPS);Ⅲ组,听泡内注入纤维蛋白封闭剂后注入30 μL浓度为1 g·L-1的LPS.术后3 d开始每2 d用电子耳镜观察鼓膜情况;术前和术后7、14 d各测昕性脑干诱发电位(ABR)1次.术后3、7和14 d每组各取3只大鼠麻醉后处死,观察中耳有渗液的听泡数量,同时HE染色观察中耳黏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Ⅰ组大鼠鼓膜未见异常,Ⅱ和Ⅲ组大鼠在听泡内注药后可见鼓膜混浊、光锥消失等改变,Ⅲ组鼓膜形态有改变的耳数多于Ⅱ组(P<0.05);ABR检测结果显示:Ⅱ和Ⅲ组的听阈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Ⅲ组的听阈又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有渗液的听泡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HE染色示,术后7和14 dⅢ组听泡黏膜的炎症反应比Ⅱ组重.结论:制作大鼠的SOM模型时,使用听泡内先注入纤维蛋白封闭剂再注入LPS的方法较单纯听泡内注入LPS的方法成功率高,SOM的病程迁延时间长.

  • 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玉成;杜珍武;王雅丽;卜丽莎;吕俊峰;张桂珍

    目的:构建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DC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DCN全长基因c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进行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应用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此重组载体.结果:获得了约1080 bp大小的特异性DNA片段;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连接,经过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证实分泌型DCN 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论:成功克隆了分泌型DCN cDNA,并且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N.

  • 人高转移性和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

    作者:李群;李一雷;常明;杨新宇;王志新;梅红;夏阳;李玉林

    目的:比较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拟发现早期诊断和逆转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离PC-3M和PC-3细胞株的总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并识别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应用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地获得了蛋白质组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11种蛋白质,其中9个蛋白质点仅在PC-3中有表达,2个蛋白质点仅在PC-3M中有表达.结论:人高、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分子和阐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