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 길림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587X
  • 国内刊号: 22-134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2-23
  • 曾用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医科大学学报;长春医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玉林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冰;吴江;周春奎;房绍宽

    目的:通过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月和2月模型对照组及给药组(步长脑心通),另设1月和2月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评定不同时期大鼠认知功能;通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表明,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游迷宫平均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观察发现,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锥体细胞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较模型对照组改变轻,2月较1月给药组缺血改变明显;TUNEL染色观察发现,1月和2月给药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给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灰度平均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明显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用于治疗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 PSI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中ERp29蛋白表达

    作者:张瑜;徐卉;张颖;韩威;胡轶虹;胡林森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功能障碍诱发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P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PSI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加入PSI和DMSO(终浓度为10μmol·L-1)孵育36 h后提取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系统获得差异蛋白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Pro MS)鉴定出差异蛋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36 h可见细胞内嗜酸性类Lewy小体形成及细胞凋亡(细胞核呈固缩状或碎裂状),凋亡百分率为25.53%.实验组内质网蛋白ERp29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内质网应激(ERS)在UPS功能障碍引起P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微乳丹参酮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作者:刘长剑;刘建国;于铁成;罗宗键

    目的:观察中药新剂型微乳丹参酮对人白血病敏感细胞株(sensitive K562 cell line,KS)及其阿霉素(ADM)耐药株(ADM resistant K562 cell line,KA)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中药制剂微乳丹参酮作为逆转剂,丹参酮和空白微乳体系作为对照,作用于耐药株,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强度法检测逆转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微乳丹参酮、空白微乳体系及丹参酮均可显著降低KA的耐药性,微乳丹参酮的作用强,逆转倍数显著高于空白微乳体系和丹参酮两组(P<0.05).微乳丹参酮、空白微乳体系及丹参酮均可降低KA的P-gp和Bcl-2表达水平,使肿瘤细胞凋亡比率上升,微乳丹参酮的作用强,使肿瘤细胞在ADM作用下的凋亡比率增加(P<0.05).三者均可使细胞内ADM药物浓度升高,微乳丹参酮作用后的KA细胞中ADM的浓度高,与空白微乳体系和丹参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p药物外排和Bcl-2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是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之一.微乳丹参酮有很强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可显著增加KA细胞内ADM药物浓度.

  • PTEN基因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对肿瘤细胞周期进程及G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梅;吴丛梅;刘林林;朴春姬;李修义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进程及G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体外转染肿瘤细胞并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稳定转染细胞形态,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稳定转染联合0~10 Gy X-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进程及P27kip1的表达.结果: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SHG-44细胞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被辐射诱导增强,5Gy以内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稳定转染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可见核内染色质趋边的类似早期凋亡的改变;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上调.结论:PTEN基因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可诱导肿瘤细胞G1期阻滞,并与P27kip1表达上调有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作者:杨丽娜;龙毅;李鸿雁;刘娅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1994年1月-2006年5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对照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相关文献96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0篇;20项研究总有效例数合并OR值为4.26[95% CI 3.42~5.32],空腹血糖(FBG)合并标准化差值(WMD)为-1.16 mmol·L-1[95% CI -1.36~-0.96],血清总胆固醇(TG)合并WMD值为-0.27 mmol·L-1[95% CI-0.41~-0.12],甘油三酯(TC)合并WMD值为-0.71 mmol·L-1[95% CI-0.98~-0.44].结论: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

  •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立民;孔祥波;常喜华;那万里;张茁;卜丽莎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调控的作用.方法:按姜黄素浓度分为10、20、30和40 μmol·L-14个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姜黄素),处理PC-3M细胞不同时间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可使细胞明显变圆、体积缩小、脱壁细胞增多;MTT法检测显示,姜黄素处理组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对PC-3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荧光显微镜下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对照组和4个姜黄素不同浓度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9.83±1.53)%、(19.50士1.00)%、(24.83±2.52)%、(30.17±2.08)%和(38.50±2.65)%;流式细胞术显示,停滞在S、G2/M期细胞增加,而G0/G1期细胞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姜黄素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植入大鼠拔牙创对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吴哲;刘畅;郭雷;陈远;孙宏晨

    目的探讨多孔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大鼠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PLGA支架材料,自然愈合拔牙创作为对照组,于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4、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剩余牙槽嵴长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和8周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拔牙窝内可见极少量的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对照组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但有间隙存在;术后12周,支架材料完全降解,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牙窝内均可见编织状骨,实验组骨沉积线明显.结论:PLGA生物材料在不影响牙槽窝骨组织愈合过程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持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宽度.该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骨引导的效应.

  • 一种新的沙蚕纤溶酶的纯化、活性鉴定及部分分子特性

    作者:张云龙;洪敏;王艳萍;石立红;李奇;黄浩刚

    目的:从沙蚕Nereis virens的体腔液中纯化、鉴定出一种新的纤溶酶,并对其进行分子表征.方法:运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常规色谱方法纯化蛋白酶,采用纤维蛋白板检测法鉴定纤溶活性及活性分布曲线,利用2D-电泳方法检测此纤溶酶的表观分子量和等电点,并检测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对其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此蛋白酶的类型.结果:获取一种新的具有极强纤维蛋白水解活性的单链蛋白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0,等电点为4.5,其蛋白水解活性在pH7.8和45℃时表现为高,并能被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和甲苯磺酚氟(PMSF)完全性抑制,确证其为一种典型的丝氨酸内肽酶.结论:Nereis virens的体腔液中存在一种纤溶活性极强的单链丝氨酸内肽酶,该纤溶酶对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氯化甲基汞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琨;蒋春晓;洪伟;毕晓颖;李志超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MMC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2.0%和70.0%,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14);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ATO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4.4%和52.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荧光镜检呈现明显的凋亡图像.MMC与ATO对NB4、K562细胞诱导凋亡及抑制增殖作用相似.结论:MMC能诱导NB4和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 雪旺氏细胞凋亡在TNFRⅠ-/-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金涛;祝捷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Ⅰ(TNFRⅠ)基因敲除鼠(TNFRⅠ-/-)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雪旺氏细胞凋亡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周围神经P0蛋白180-199肽段皮下免疫方法分别在TNFRⅠ-/-及野生鼠C57BL/6上制备EAN动物模型;连续观察EAN的发病过程、疾病严重程度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后第22天取2组动物雪旺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Fas及Annexin-Ⅴ(Annexin-Ⅴ+/PI-)在雪旺氏细胞的表达.结果:TNFRⅠ-/-组EAN症状高峰临床评分(1.50±0.19)较野生型组(1.90±0.16)明显减低;TNFRⅠ-/-EAN组雪旺氏细胞Fas阳性表达率为(88.03±1.40)%,野生型组为(94.70±1.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nnexin-Ⅴ(Annexin-Ⅴ+/PI-)在TNFRⅠ-/-组雪旺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8.78±0.94)%,野生型组为(13.03±4.15)%,TNFRⅠ-/-组呈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FRⅠ可能通过增加雪旺氏细胞的凋亡进而引起周围神经损伤而加重EAN的临床症状.

  • 携强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杨宇;吴江;杨欣;孙欣;吴昊;王全颖;杨广笑

    目的:构建携带强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Lent/EGFP),感染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观察其感染能力及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EGFP cDNA将EGFP基因片段亚克隆到慢病毒穿梭质粒多克隆位点内;用4质粒共转染系统在293ET细胞中包装出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ent/EGFP;重组病毒感染NIH 3T3细胞,FACS检测重组病毒滴度;Lent/EGFP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共聚焦荧光纤维镜观察原代神经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测序证明克隆的EGFP cDNA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实EGFP正确插入pLenti6/V5TOPO;FACS检测病毒滴度为2×106;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重组病毒感染72 h后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采用改良的4质粒共转染方法成功构建了携EGF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EGFP对非分裂的神经细胞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且携带的EGFP基因可以在神经细胞内有效表达.

  •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王艳姝;田亚萍;万敏;于永利;王丽颖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疫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多轮PCR的方法合成CTL表位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采用计算机表位预测的方法选取HPV6、11、16型的CTL表位,通过5轮PCR人工合成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基因片段HPVepi,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at-HPVepi,并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了该重组蛋白质,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出特异性条带.结论:结合计算机表位预测和PCR的方法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一种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

  • 担载阿霉素的可降解静电纺丝纤维毡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博;刘铜军;梁显军;景遐斌;陈学思;徐效义;李建国;李鹏飞;杨子军

    目的:探讨担载阿霉素的可降解左旋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毡(简称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植入性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C-57BL小鼠和H22肝癌瘤株建立肝癌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缓释剂瘤内植入组)、对照1组(阿霉素瘤内注射组)、对照2组(阿霉素静脉注射组)和对照3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3、6、9和13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并计算肿瘤体积,第14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标本,计算抑瘤率;同时对瘤体进行HE染色,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给药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1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大速度小于其他组(P<0.05);给药后第9和13天,实验组肿瘤的体积增大速度明显小于对照1、2和3组(P<0.05),第14天实验组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和2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瘤体组织坏死程度较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植入的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能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

  •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人胚胎生殖细胞体外生长所需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英;何津;李玉林

    目的:从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中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s),检测hEFs表达人胚胎生殖细胞(hEG)体外生长所需的重要细胞因子.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孕5~9周龄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中分离培养hEFs,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细胞形态、细胞生长特点、细胞周期).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Fs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脯氨酰4-羟化酶β亚单位)和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角蛋白4)的情况,对该细胞进行鉴定.应用RT-PCR检测hEG生长所需的重要细胞因子的表达,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结果:从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中成功地分离培养出hEFs,该细胞可传25代以上,且经过传代及冻存复苏后生物学特性无改变;hEFs表达脯氨酰4-羟化酶β亚单位,不表达细胞角蛋白4,确定其为成纤维细胞;该成纤维细胞表达bFGF和LIF.结论:成功地分离和培养了人胚胎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证明其表达对于hEG体外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 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丽萍;王苹;杜波;杜宝东

    目的:建立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内毛细胞(IHC)及外毛细胞(OHC)的影响.方法:分离生后3 d 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平铺在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基内(每盘6条基底膜),2盘为1组,随机分为8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培养,其中7组作为实验组,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缺氧(37C、90%N2、5%CO2、5%O2)培养;1组作为对照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采用Phalloidin荧光标记观察耳蜗中IHC及OHC形态变化并计数单位面积(24 mm×36 mm)细胞数即细胞密度.结果:在缺氧早期(0.5 h)IHC形态及密度无明显变化;1 h细胞轻度肿胀,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数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 h时IHC散在缺失,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 h时IHC缺失增多,并可见毛细胞坏死后遗留的"空神经杯"现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缺氧时间延长,IHC缺失逐渐加重.OHC在缺氧早期(0.5 h、1 h)形态学改变不明显,2 h偶见细胞缺失,随缺氧时间延长,6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列拥挤、紊乱及缺失,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48 h严重.结论:缺氧造成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缺失,以IHC为重.

  •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儇;范茹军;毕晓颖;李志超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 μmol·L-1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 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 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 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 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潜在价值.

  • 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杀伤细胞高效扩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

    作者:张赢予;张馨本;王建秋;张磊;焦平;王丁丁;王文加;马杰;颜炜群

    目的:建立从20mL外周血中高效扩增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的培养体系,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 mAb)激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的协同活化下,获得CD3AK.对CD3AK进行长期体外培养,进行增殖动力学、免疫表型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分析.结果:在培养第7~22天,CD3AK增殖倍数明显提高,高可达317倍;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3+细胞从活化前的51.9%增加至94.6%,CD4+细胞从19.5%增加至51.1%,CD8+细胞从22.1%增加至52.1%;效靶比20∶1组和40∶1组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明显高于10∶1组(P<0.05和P<0.01);在7~19 d的培养天数之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强.结论:从外周血中高效扩增的CD3AK是以CD3+、CD4+和CD8+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在体外有明显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

  • ERαAF-1区磷酸化位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对ERα活性的影响

    作者:宁康;刘雅娟;杨怀宁;范洪学;杨智洪;李熔;叶棋浓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ERα)AF1区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104、106、118和167位氨基酸的4个突变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293T中检测突变后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pcDNA3-ERα为模板,用重组PCR的方法扩增出编码这4种突变体的基因片段,再将这些片段以正确相位与peDNA3-FLAG载体中的FLAG编码序列融合.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在哺乳动物细胞293T中检测这些突变体突变后对ERα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ERα AF1区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04、106、118和167位氨基酸的4个突变体,并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加雌激素(E2)的情况下,ERα及其突变体的转录活性分别是空载体pcDNA3的3.40、3.21、3.02、3.00和3.54倍;在雌激素的作用下,104、106位氨基酸的突变体对ERα的活性无影响,而118和167位氨基酸的突变体的活性值是ERα的50%.结论:在104、106、118和167这4个ERα AF1区磷酸化位点中,只有118和167位点的丝氨酸的磷酸化是雌激素调节靶基因转录过程中所必需的.

  • 大鼠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IGF-Ⅰ和TGF-β1的表达

    作者:孙文铸;毕黎琦

    目的:研究大鼠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肺组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模型组4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博莱霉素(5 mg·kg-1)气管内灌注,于第7、14、21和28天处死,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GF-Ⅰ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经博莱霉素诱导4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病理符合肺纤维化改变;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可见肺间质胶原纤维生成,证实肺纤维化模型形成.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肺组织中表达IGF-Ⅰ、TGF-β1阳性细胞分布于肺间质,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第1、2和3周IGF-Ⅰ的表达逐渐增强,第4周出现下降,但第1周分别与第3周和第4周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TGF-β1的表达高峰出现在第2周,第3周开始出现下降,但至第4周时,TGF-β1的表达水平仍高于第1周,第1周分别与第2、3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Ⅰ和TGF-β1的高水平表达,促进了肺纤维化的形成;IGF-Ⅰ和TGF-β1共同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形成,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氯化镉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华;黄渭;孙磊;郭彩霞;金明华;刘晓梅;王雯;孙志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引起大鼠心肌细胞H9c2凋亡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镉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为DMEM培养液,镉处理组分别暴露于5、10、30、50和80μmol·L-1 CdCl2作用6、12和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Ⅴ-FITC/propidiumiodide(PI)流式细胞技术(FCM)、丫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镉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随着剂量的加大及时间延长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CdCl2可引起H9c2细胞凋亡,各剂量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各剂量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AO/EB染色镜下可见H9c2细胞呈典型早期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H9c2细胞对CdCl2的作用较敏感,低剂量、短时间作用即可引起细胞凋亡,但H9c2细胞对CdCl2有一定耐受性.

  • 黄芪甲苷对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关凤英;李红;孙巍;杨世杰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0.1%二甲基亚枫(DMSO)溶剂组、H2O2损伤组(0.2 mmol·L-1)、阳性药黄芪注射液组及ASⅣ小、中、大(3、10及30 mg·L-1)剂量组.药物预先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后,加入H2O2损伤心肌细胞24 h,观察ASⅣ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力以及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H2O2损伤组心肌细胞部分皱缩,细胞核暗淡,伪足消失;ASⅣ各剂量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细胞核折光性较H2O2损伤组好,伪足略变细;ASⅣ各剂量组细胞存活力均高于H2O2损伤组(P<0.05或P<0.01);ASⅣ10及30 mg·L-1剂量组LDH、MDA含量低于H2O2损伤组(P<0.05或P<0.01),SOD、NO含量高于H2O2损伤组(P<0.05或P<0.01).结论:ASⅣ可对抗H2O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诱导NO生成有关.

  • 胡桃楸提取物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郭建华;崔黎明;李淑红;刘利;赫荣华;刘冰

    目的:研究胡桃楸提取物(JMME)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对3组荷瘤鼠(每组10只)用0.023、0.045和0.090 g·kg-1·d-1JMME灌胃给药,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JMME对小鼠体内移植性肿瘤S180肉瘤的抑瘤率;以细胞培养观察JMME对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MTT法观察JMME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水平的影响.结果:JMME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的作用,不同浓度的抑瘤率分别为32%、43%和5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可高达6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活性及IL-2诱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JMME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 糖基化终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郦琳琳;刘乃丰;张丽容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NIH 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氨基胍(AG)、葛根素(Pue)对NIH/3T3中CTGF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孵育制备AGEs,运用荧光法测定AGEs水平.用不同浓度葡萄糖(20、50和80 mmol·L-1)制备的AGEs培养NIH/3T3细胞24 h;用5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NIH/3T3细胞0、6、12、24和48 h.观察AG和不同浓度Pue(0.25、0.5、1.0和1.5g·L-1)的干预作用.应用RT-PCR检测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BSA对照组比较,用20、50和8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24 h后,NIH/3T3中CTGF mRNA表达增高(P<0.01),以50 mmol·L-1明显.与0 h比较,同一浓度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6、12、24及48 h后,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增高(P<0.01),以24 h明显.与50 mmol·L-1葡萄糖制备的AGEs培养24 h比较,AG和不同浓度的Pue干预后NIH/3T3中CTGF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AGEs能增强NIH/3T3中CTGF基因表达,且与孵育AGEs的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提示AGEs可能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纤维化的发展,AG和Pue可抑制AGEs促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 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邓方阁;张秀英;王心蕊;马英智;李玉林

    目的:研究在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细胞(CM)的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其免疫学表型CD34、CD44和CD45,以未加一抗只加二抗的hMSCs作为平行对照组;同时原代培养SD乳鼠的CM以模拟体外心肌微环境.选用生长良好、纯度达到95%的第5代hMSCs,与乳鼠原代培养的CM共培养,并进行心肌特异性标志cTnI的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出的hMSCs,不表达CD34及CD45,高表达CD44,其CD44阳性率平均为(93.26±2.48)%,与平行对照组[(3.42±1.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MSCs与CM共培养后,其形态逐渐向CM形态过渡,并表达心肌特异性抗体cTnI.结论:hMSCs在体外模拟的心肌微环境中可分化为CM,干细胞的分化具有环境依赖性.

  •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丝裂作用

    作者:陈素贤;李才;苗春生;张秀云;范哲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促丝裂作用.方法:采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法获取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DNA内;用MTT和Brd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0、10-10、10-9、10-8、10-7和10-6 mol·L-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以确定其促丝裂作用.结果:培养的细胞经Cytokeratin-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强度不一和不均匀分布的棕黄色颗粒定位于大部分细胞的胞核周围和胞浆内.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经BrdU掺入和免疫细胞化学显色后,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10-10 mol·L-1 UⅡ组的MTT值、BrdU掺入量与对照组(0 mol·L-1 U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9和10-8 mol·L-1 UⅡ组的MTT值、BrdU掺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10-7和10-6 mol·L-1 UⅡ组的MTT值明显增加(P<0.05),但增加的幅度较10-9和10-8 mol·L-1UⅡ组低,而BrdU掺入量无明显改变.结论:U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促丝裂作用.

  • 两种根管充填材料在乳牙根管充填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红;孙超;张冬玲

    1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年龄4~8岁,146例187颗乳牙,其中男性82例97颗,女性64例90颗.乳前牙50颗,乳磨牙137颗.患牙均为深龋已穿髓、牙髓炎和急慢性根尖周炎.将187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A组73例97颗,用Vitapex糊剂(日本森田株式会社)充填根管;B组73例90颗,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上海齿科材料厂)充填根管.术前拍X线片,排除乳牙根管治疗术的禁忌证,同时了解乳牙根管的长短及形态、根尖周病变程度、乳牙根吸收情况、有无恒牙及发育情况.2组均常规操作并行根管治疗,根管内无明显渗出后可行根管充填.A组: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将Vitapex糊剂的输送器尖端插入根管内,尽量接近根尖,均匀加压,使糊剂充盈根管.边加压注射糊剂,边缓慢抽提输送器,当根管口处有黄色糊剂溢出时,在继续注射糊剂的同时,逐渐移去输送器,去除根管口处多余的糊剂.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玻璃离子或银汞充填.B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根管,用根管充填器将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反复导入根管内.尽量参考牙根工作长度,不要超出根尖孔.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玻璃离子或银汞充填.2组根管充填后均拍x线片,以留做临床追踪观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2例

    作者:魏建华;王淑荣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2岁.因自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伴尿黄如浓茶色于1993年5月入院.

  • 口服舒络宁致低血糖昏迷4例报告

    作者:高洪丽;王春晓;马克光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84岁,因神志不清4 h入院.1月前因进食少致低血糖昏迷,在本院治愈出院.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未服用降糖药,胰腺CT及胰岛素释放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时查体:血压140/80 mmHg,深昏迷状态,压眶反射消失,呼吸表浅,有间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四肢肌张力减弱,余未见异常.急检血糖1.0 mmol·L-1,经补糖、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病例2]患者,女,57岁,因反复神志不清、失语1月余,加重3 h入院.急检血糖1.8 mmol·L-1.查体:浅昏迷,余未见异常.推注葡萄糖后清醒.[病例3]患者,女,54岁,因阵发性意识障碍伴抽搐2 d入院.急检血糖1.1 mmol·L-1.查体:浅昏迷,余未见异常.推注葡萄糖后清醒.[病例4]患者,女,53岁,因阵发性意识障碍伴抽搐1 d入院.急检血糖1.8 mmol·L-1.查体:浅昏迷,余未见异常.推注葡萄糖后清醒.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与多次法桩核冠修复疗效比较

    作者:刘启成;牛卫东

    自2000年以来本文作者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即时螺纹桩核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并与多次法根管治疗延时铸造桩核冠修复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应用超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附41例报告)

    作者:兰珊珊;赵自然;张可佳

    1999年4月-2006年7月本科应用超薄真皮下血管网法手术治疗腋臭41例,现报道如下.

  • 电凝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0例

    作者:张再夫;宫文武

    2003年6月-2006年6月本文作者采用电凝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脊髓前动脉血栓破裂1例报告

    作者:张信花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早晨起床后突然自觉胸背部剧痛,并向前胸放射,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15 min后双下肢逐渐无力,30 min后双下肢完全性瘫痪,大小便潴留而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05/75 mmHg.神清,语言流利,呼吸平稳,颅神经检查正常,项强阳性.双上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力0级.胸4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深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反射阴性.腰穿检查脑脊液呈均匀血性,脑脊液奎肯试验示椎管不完全通畅;镜下见大量红细胞,蛋白0.34 g·L-1.胸椎脊髓MRI示胸1~9椎管内脊髓前方可见长索条状影;T1加权像高信号影,T2加权像脊髓前方物影为低信号,T3~9脊髓前方呈长条状轮廓不清的高信号,横轴为上界显示脊髓受压.脊髓造影示T12椎管内部分充盈缺损.诊断:脊髓前动脉血栓破裂出血.给予脱水、止血剂等药物治疗,并绝对安静卧床30 d,患者感觉障碍下降至T6水平面以下.复查MRI,T4~5椎体与入院时比较病变明显吸收,范围缩小.双下肢肌力恢复2级,尿便障碍逐渐消除.

  •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东岩;李崇敏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禁食时间较长,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长期应用肠外营养可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道免疫功能障碍、肠道细菌易位,因此当肠道功能允许时,应首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EN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本院对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同时行鼻饲空肠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常青;张柳;付秀梅

    1998年1月-2004年11月本院通过超声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年龄20~45岁,平均30岁.采用LOG400BW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待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对卵巢体行纵、横、斜向扫查,观测肿瘤内回声特征.

  • 甲状腺癌局部切除后再次功能性颈清扫术(附1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冯野;丁大勇;张德恒;周春健;邹庆柱

    1986年1月-1998年10月本院共收治甲状腺癌350例,其中110例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由其他医院转入,为探讨其再手术的必要性与操作技术以及如何避免此类误诊,现报道如下.

  • Zevalin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ⅣB期1例

    作者:张爽;王杨;孙雪飞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4年10月入本院普外科住院.腹部超声及CT均提示腹腔肿物,行剖腹探查术.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变型),转入本科化疗.查体:双侧胸腔积液,肝脾多个实质性回声光团,腹腔积液,腹膜后多处淋巴结肿大.诊断:非霍奇金恶性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ⅣB期.给予R-CHOP方案3疗程,R-CHEP方案3疗程,2疗程后达完全缓解.于2005年5月复发,再次给予R-CHEP方案1疗程,DICE方案2疗程.2005年11月于中科院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再次复发,2006年5月于香港玛丽医院接受Zevalin治疗,治疗后半个月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2006年6月患者明显消瘦、盗汗、贫血进行性加重,肝脏肿物增多增大,右腹部包块增大,伴腹水.虽经支持治疗,但病情继续进展,于2006年8月死亡,生存46个月.

  • 下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俊刚

    1 临床资料下颌骨骨折患者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6~52岁.左侧11例,右侧7例;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并发对侧下颌角骨折2例,单纯颏部正中骨折1例,颏孔骨折3例,下颌角骨折8例.其中咬(牙合)关系正常3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前牙开(牙合)、偏(牙合)畸形及开口受限.采用的钛板及钛钉为西安中邦商贸公司生产的口腔颅颌面外科专用的坚固钛板系列.

  • 双胎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及缺铁性贫血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作者:刘贤英;林杨;石月娥

    产后出血病因很多,如子宫收缩乏力、重度妊高征并发重型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双胎妊娠并发妊高征等.而双胎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致产后出血的病例较为少见,且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临床上救治成功的病例鲜有报道,现将本科成功救治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妊娠并发肺炎导致左心衰致死1例报告

    作者:向梅;杨秀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2006年2月23日就诊于双辽市中心医院内科.患者为3胎2产,停经约40 d出现早孕反应,持续月余后自行消失,停经20周左右胎动活跃.

  • 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逄培华;梁保中;张国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常用穿刺方法为双针单间隙针内穿刺法,由于腰麻开始至硬膜外置管结束有一段时间,易使腰麻平面不易控制.本院自2005年起,采用双针双间隙穿刺,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老年女性陈旧嵌顿性股疝误诊1例报告

    作者:纪柏;杜晓宏;王广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左侧腹股沟肿物3年、加重1周入院.该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腹股沟一个黄豆大小肿物,3年间肿物呈渐进性生长,无疼痛.1周前约为鸡蛋大小,近1周肿物增大明显并伴轻微疼痛.既往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鹅蛋大小肿物,呈卵圆形,无明显压痛,质地坚硬,无搏动,基底部固定,活动度差,按压不消失或减小,仰卧位不可还纳,咳嗽冲击感不明显.彩超检查: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左腹股沟区可见一囊袋样回声,范围49 mm×36 mm,壁厚3 mm,囊腔内见强回声,周围少许无回声.该强回声似与腹腔内组织相延续,延续处口径11.5 mm.CDFI显示囊袋内未见血流信号.肿物穿刺:穿刺物为血性,镜下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及坏死物,未见异常细胞.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肿物(性质待定).于入院后2 d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探查术.术中诊断为左侧陈旧嵌顿性股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已坏死、钙化.行股疝高位结扎及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回报:网膜炎伴出血坏死.

  • 肾上腺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超声诊断

    作者:朱冬元;贾杰;石丽华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肾上腺腺瘤2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岁;肾上腺结节性增生2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14~50岁,平均32岁.主要临床表现:肾上腺腺瘤组中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1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例,无机能亢进3例;结节性增生组中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肾上腺性性征异常2例.使用美国SEQU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采用直接接触法在侧腰部及腹部做多切面反复扫查,以观察肾上腺组织及病灶大小、边界和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检测肾上腺病灶周边及内部彩色血流状况.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作者:于艳馥

    1,6-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细胞代谢激活剂,可通过加强细胞代谢、提供代谢底物及良好的抗自由基作用来改善脑梗塞的预后.2005年12月-2006年6月本院应用FDP辅佐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内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180例

    作者:赵伟;刘斯哲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成为内镜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目前,不仅限于小息肉(<1.0 cm)的切除,大息肉(>2.0 cm)也已成为内镜切除术的适应证.

  • 血塞通致血尿2例报告

    作者:王丽媛;周立臣;刘继斌

    近2年本院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出现不良反应数例,其中血尿2例,现报道如下.

  •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NCI-446、PLA-801C和PLA-801D的杀伤作用

    作者:钱东华;马忠森;孙晓峰;任锦;乔俊华

    目的: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HP)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NCI-446、PLA-801C和PLA-801D的杀伤效应及机制.方法:以HP二盐酸盐为光敏剂,对不同浓度(5、10和20 g·L-1)HP处理的人肺癌细胞NCI-446、PLA-801C和PLA-801D进行超声波声照(实验组),另设细胞对照组不进行HP处理及超声波声照,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492值),判断HP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选用10 g·L-1HP和NCI-446细胞株进行声动力疗法(SDT),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P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人肺癌细胞NCI-446、PLA-801C和PLA-801D各不同浓度HP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NCI-446与PLA-801C、PLA-801D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LA-801C与PLA-80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DT组发生了G0/G1期生长停顿,凋亡率为(19.224±6.552)%,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0.360)%](P<0.01).结论:超声激活HP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NCI-446、PLA-801C和PLA-801D有明确的杀伤效应,其发生机制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 COX-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与Fa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冯天达;于宏伟;刘云会;潘蔚然;刁宏宇;王成林

    目的:探讨COX-2 mRNA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Fas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非肿瘤组织中COX-2 mRNA和Fa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非肿瘤组织33.3%,肿瘤组织78.4%;Fas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非肿瘤组织8.3%,肿瘤组织74.5%;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有良好的相关性(r=0.525,P=0.008).结论:COX-2 mRNA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估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靠指标;COX-2 mRNA表达与Fas mRNA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构成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MTHFRC677T、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方乐;王田蔚;邵延坤;杨宏

    目的:研究人MTHFR、CBS基因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98例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116例健康人(对照组)MTHFRC677T及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MTHFR基因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09%和45.91%,对照组为37.93%和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型携带者与CC型携带者罹患脑卒中比较相对危险度为2.83,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脑卒中比较相对危险度为1.93.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D/I 2种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C677T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且吸烟及高血压也与之有关联(P<0.01).结论:汉族人群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CBS844ins68多态性位点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无关联.

  • 骨桥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水平检测

    作者:王斌;宋燕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结肠癌中的标志性作用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8例结肠癌患者(观察组)及22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组)血清中OPN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并观察术后1年复发病例(23例)和未复发病例(35例)结肠癌组织OPN mRNA表达及血清OPN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OPN水平及结肠癌组织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癌术后1年内复发者血清OPN水平及OP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1).结论:OPN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结肠癌患者中有标志性作用.可被用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估计.

  • CD4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光虎;吴勇;付彤;张彬;刘国津

    目的:探讨CD4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中CD44基因的表达,并进行3年随访.结果:36例NSCLC组织有21例CD44基因过量表达,过量表达率为58.3%.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787,P<0.01).③经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36例NSCLC组织中CD44过量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一般表达组(χ2=5.9116,P<0.05).结论:CD44基因过量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CD44基因的表达检测对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术后放疗及化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APC、bcl-2和c-me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陆以霞;祝喜萍;卢艳红;迟宝荣

    目的:探讨APC、bcl-2和c-met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bcl-2、c-met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10例胃腺瘤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APC阳性表达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及胃腺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6.7%、53.3%、53.3%和50.0%,与正常胃黏膜组织(90.0%)比较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表达率(47.1%)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61.5%)(P<0.05).APC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②bcl-2阳性表达率在胃癌(66.7%)、不典型增生(43.3%)、肠化(40.0%)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和胃腺瘤组(10.0%)(P<0.05);轻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30.8%)低于胃癌组(P<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52.9%)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高分化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者高于低分化者(P<0.05),Lauren分型肠型胃癌中表达率高于弥漫型(P<0.05).③c-met阳性表达率在胃癌(63.3%)、肠化(63.3%)和不典型增生组织(60.0%)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10.0%)和胃腺瘤组(10.0%)(P<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70.6%)明显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46.1%)(P<0.05);中重度肠化组阳性表达率(75.0%)明显高于轻度肠化组(55.6%)(P<0.05).中高分化胃癌c-met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APC基因的失活、bcl-2和c-met基因的过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进行APC、bcl-2和c-met基因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 AQP1、AQP2及AQP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魏巍;张刚;谷欣权;孔祥波;赵丽娟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切取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及周围正常膀胱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及AQP3的分布及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对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结果: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5.947;AQP2主要表达在炎性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4.644;AQP3则呈阴性表达.AQP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下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AQP2和AQP3表达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胞质中.AQP1、AQP2及AQP3在正常膀胱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分别为57.038、61.425及60.468,与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时AQPs的表达量明显减低,炎症病变影响AQPs在膀胱组织中的的表达.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色觉改变

    作者:刘姝;宋跃;王霁雪;吴雅臻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以及急性发作期行窦小梁切除术后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特点及色觉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35例(35只眼)、急性发作期术后眼32例(3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只眼),应用Optec3500视觉检查仪行对比敏感度和色觉检查,并于术后1个月(31例31只眼)及3个月(28例28只眼)时随访.结果:临床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比敏感度在18 c/d阈限升高(P<0.01),色觉功能异常(P<0.01);急性发作期术后15 d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12.0 c/d、18.0 c/d阈限升高(P<0.01),色觉功能异常(P<0.01).结论:对比敏感度和色觉功能检查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炎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徐建国;彭丽萍;吕晓红;华树成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PAP)对老年肺炎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平喘、祛痰、强心及利尿等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值、氧分压(PaO2)、血氧饱合度(SaO2)、呼吸(RR)、心率(HR)、心排血量(CO)、血压(Bp)、每搏射血量(SV)、系统循环阻力(TSR)的变化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R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H值及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R、Bp、CO、TS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V无明显变化.结论:BiPAP能明显改善肺炎并发心衰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通过改变胸内压力改变左心前、后负荷,增加冠脉供血、供氧而改善左心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降低死亡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韩丽丽;刘攀;耿显秋;李明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发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因打鼾5年以上就诊的患者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睡前、醒后血压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为OSAHS组(67例),无打鼾并且AHI<5为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和睡眠前、后血压变化.根据AHI和血氧饱和度(SaO2)将OSAHS组分为轻中度组(29例)及重度组(38例),比较其年龄、体重指数(BMI)、AHI及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的变化.结果:OSAHS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患者晨起血压明显高于睡前(P<0.05).高血压组BMI、AHI及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OSAHS患者血压增高的程度及高血压的发病率随OSAHS病情的加重和发病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

  •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IgG检测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杨清;刘志勇;刘杉珊;王世瑶;柳忠辉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放免法(RIA)测定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HA、PCⅢ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组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各指标水平均以肝硬化为高.肝硬化Ⅲ、Ⅳ期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0、Ⅰ、Ⅱ期(P<0.05或P<0.01),Ⅳ期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Ⅲ期(P<0.01),0~Ⅱ期各组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而增高(P<0.01或P<0.05).结论:IgG水平及HA、LN、PCⅢ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达昔单抗诱导治疗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铁石;周洪澜;王金国;王钢;张文岚;傅耀文

    目的:探讨达昔单抗诱导治疗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325例肾移植患者分为达昔单抗诱导组(180例)与对照组(145例),2组均常规应用环孢素A(CsA)、骁悉(MMF)和泼尼松(Pred),达昔单抗诱导组加用达昔单抗,分析2组患者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时间、强度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结果:达昔单抗诱导组术后1和6个月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和21.1%,平均发生时间为64 d;对照组术后1和6个月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和31.7%,平均发生时间为19 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达昔单抗诱导组发生排斥反应时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多以交界性改变为主.结论:达昔单抗可以明显降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延迟首次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减轻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强度,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有效率.

  • 早期应用纳络酮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及并发心力衰竭

    作者:刘延波;孙景辉;霍淑芳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及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入院后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点.结果:根据咳、喘及肺部体征评分,治疗组24 h、2 d、3 d及5 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其总有效率(85.9%)与对照组(51.0%)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χ2=15.26,P<0.01);纳络酮治疗组心衰发生率(15.8%)低于对照组(34.7%),且心衰程度积分在治疗早期(24 h、2 d、3 d)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纳洛酮早期应用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有助于迅速改善咳嗽、喘憋等症状,减少心衰发生率及早期纠正心衰.

  • 神经肽Y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立刚;迟宝荣;孙艳

    神经肽Y是一种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各个系统,与去甲肾上腺素一起释放,是调节血管收缩舒张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人体一些主要系统的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对神经肽Y(NPY)的生理作用以及与各个系统发病机制、疾病发展、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分析

    作者:李宏宇;王江滨;季尚玮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明确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6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 573例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危险性分析.结果:有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高于非糖尿病患者(OR=4.01,P<0.01);糖尿病病程<5年、5~10年及10年以上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OR值分别为2.20、3.14和7.20,P<0.05、P<0.01和P<0.0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高于无家族史者(OR=2.08,P<0.05),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高于无家族史者(OR=2.85,P<0.01);结直肠癌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危险性高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OR=2.26,P<0.01).结论: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病程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均增加;糖尿病家族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结直肠癌并发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 白色念珠菌总RNA的提取方法

    作者:张云峰;焦立新;贺丹;宋文刚;孙文通;横山耕治;王丽

    目的:探讨提取白色念珠菌总RNA的方法.方法: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经SDA培养基培养后,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以此为基础,进行反转录PCR反应.结果:得到的RNA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达到0.7g·L-1以上;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为完整、均一的总RNA;将此法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过PCR扩增,可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提取的总RNA可以用于进一步基因克隆、表达.

  • Flt3配体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作者:刘小林;段秀梅;方艳秋;谭岩;史宏博;车媛媛;刘力华

    目的:获得人Flt3配体(FL)cDNA胞外段序列,构建表达人FL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及鉴定目的蛋白.方法:提取K562细胞总RNA,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出目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M-FL,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将rhFL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rhFL,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用镍凝胶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Westren blotting杂交鉴定纯化蛋白,并用造血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FL基因序列100%一致.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rhFL在大肠杆菌M15中经1 mmol·L-1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蛋白,镍柱纯化后经抗组氨酸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re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处可见特异性着色带.结论: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0-rhFL,并成功诱导了rhFL蛋白的表达,通过镍凝胶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度较高的rhFL蛋白.

  • 复合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绿脓杆菌、肺炎支原体及白色念珠菌的效果评价

    作者:吕晓红;彭丽萍;华树成;卢连根

    目的:探讨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绿脓杆菌(PA)、白色念珠菌(CA)和肺炎支原体(MP)DNA的效果.方法:选择PA外膜蛋白基因(OprI)、MP 45 000蛋白基因、CA 5SrRNA区特异的非转录区设计合成3对引物,探索用复合PCR方法检测3种病原体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针对设计合成的每1对引物,对3种支原体、4种细菌及2种真菌的DNA进行PCR检测,观察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PA、MP和CA标准菌株提取的DNA为模板,检测该反应对每一种病原体DNA的敏感性.结果:通过上述3对引物及一定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所建立的复合PCR体系可以同时检测PA、CA及MP的DNA,分别出现275、684和144 bp的特异性扩增带,表明3对引物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PA可达1pg DNA,CA可达10pgDNA,MP可达100 fg DNA.结论:通过复合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PA-DNA、CA-DNA和MP-DNA,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简便及经济等优点.

  • 中国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及测量

    作者:曲德伟;李幼琼;郭京丽;田勇;刘敏

    目的:观测鼻旁窦三维重建图像及其容积和质心等数据,为临床鼻旁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具冰冻颅脑行间隔1 mm断层切片,数码摄影,用自制软件对含鼻旁窦的层面行轮廓线提取,并进行三维重建.各鼻旁窦的体积及质心坐标通过自制软件测得,大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则由人工测得,取其平均值.结果:在计算机上重建的鼻旁窦三维图像轮廓清晰,能旋转、剖割及拆分显示.3具头颅的鼻旁窦平均容积分别为:上颌窦1 7865.75 mm3,额窦5 810.4 mm3,蝶窦2 789.65 mm3,筛窦6 673.3 mm3.蝶窦质心坐标值左x、y、z分别为14.1957、38.4143和25.4751;右x、y、z分别为0.3047、-38.5268和-25.4656.结论:成功获得中国成年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图像及形态学数据,可为鼻旁窦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 人肌红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蛋白纯化

    作者:车媛媛;许淑芬;方艳秋;段秀梅;史宏博;刘晓林;刘力华;候巍;谭岩

    目的:构建人肌红蛋白(Mb)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及鉴定目的蛋白.pQE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人Mb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从人骨骼肌组织中获得肌红蛋白cDNA序列.将所得的PCR产物插入克隆载体pGEM-Teasy中,得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酶切目的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pQEE30中并转化大肠杆菌(E coli)M15,通过IPTG诱导表达出带有6个组氨酸的融合蛋白.经镍固定金属亲和层析纯化.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人Mb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465 bp,编码153个氨基酸;与GenBank(NM203378)中已报道的Mb核苷酸序列有98.50%同源性.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 700,并与商品化的人Mb单抗呈特异性反应.经Ni2+-NTA agarose纯化获得SDS-PAGE电泳下单一条带.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人Mb的高效表达.

  • 抗大肠癌siRNA载体上报告基因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张春福;宋燕;谭岩;刘力华;刘立民;陈丽;孙志奇

    目的:在siRNA载体上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报告基因,此重组质粒用于抗大肠癌的进一步研究.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的重组体(pSilencer3.1-H1/GFP),并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人人大肠癌细胞.结果:GFP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重组pGEM-GFP克隆插入序列经测序鉴定结果与GenBank报道一致.重组质粒pSilencer3.1-H1/GFP用NruⅠ和PstⅠ双酶切后可见2条电泳带,3 500 bp为pSilencer3.1-H1质粒片段,700 bp左右为GFP片段,以PCR分析此插入序列也获得约700 bp的泳带,与预期一致.此重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视野内发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Silencer3.1-H1/GFP,此重组质粒可进一步用于抗大肠癌的研究,方便转染效率的直观观察,有利于流式细胞仪的检测.

  • 人成体肝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吕国悦;张平;李红;李爽;王广义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成体肝脏干细胞,确定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寻找肝脏干细胞新的来源.方法:以肝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做为肝脏干细胞的来源,进行体外培养,摸索培养条件,待细胞稳定传代后,通过免疫磁珠法初步分离C-kit+细胞,对肝脏干细胞进行初步筛选,后对肝癌的癌旁组织及C-kit+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鉴定AFP+、CK19+双阳性表达,证实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HG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肝癌癌旁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非常重要,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细胞以便传代.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免疫磁珠初步分离C-kit+细胞后,获得小圆形细胞,此类细胞共同表达AFP及CK19.结论:人类肝癌的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可以联合其表面表达的标志物,将C-kit+/AFP+/CK19+做为鉴定分离肝脏干细胞的一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的小圆形细胞即卵圆细胞具备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

  • 构建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HCA661和mtHSP70刺激表位的融合基因疫苗

    作者:李玉琴;谭岩;李树蕾;刘力华;段秀梅;方艳秋;许淑芬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661(HCA661)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刺激表位的融合基因疫苗.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HCA661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后测序.通过PCR技术从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包含mtHSP70刺激表位的DNA片段,亚克隆至pGEM-T easy后测序.将该刺激表位片段插入pCI-HCA661中HCA661下游,利用PCR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HCA661-mtHSP70E.结果:HCA661 PCR扩增产物为1 040 bp,mtHSP70表位PCR产物为312 bp,测序结果均分别与GenBank登记的序列完全相同.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HCA661-mtHSP70刺激表位中含有正确编码的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HCA661-mtHSP70刺激表位的融合基因疫苗.

  • 重组PCA13-hBMP2质粒构建Ad5-hBMP2腺病毒载体

    作者:姜涛;李叔强;刘建国

    目的:通过重组PCA13-hBMP2质粒构建Ad5-hBMP2腺病毒载体,并将其扩增纯化.方法:通过PCR技术获得hBMP2基因,酶切PCA13-MCMV质粒,连接PCA13-MCMV/EcoR Ⅰ+HindⅢ与hBMP2,获得PCA13-hBMP2质粒.将质粒PCA13-hBMP2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通过脂质体共转染至293细胞,提取腺病毒DNA,应用PCR、双酶切进行鉴定,扩增Ad5-hBMP2腺病毒载体,测定病毒滴度.Adv-hBMP2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测定不同时间hBMP2蛋白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PCA13-hBMP2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成功获得Ad5-hBMP2腺病毒载体,扩增后测得病毒滴度为1.669×1010 pfu·mL-1.Adv-hBMP2转染大鼠BMSCs后hBMP2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获得可表达hBMP-2的Ad5-hBMP2腺病毒载体,为基因辅助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提供安全有效的转基因载体.

  • CEA迷你基因串联体肿瘤疫苗的构建

    作者:李丹;谭岩;刘力华;段秀梅;方艳秋;许淑芬;华树成

    目的:构建人癌胚抗原(CEA)的迷你基因串联体肿瘤疫苗.方法:通过PCR从人基因组中得到一段来源于CEA的DNA序列,其中包含两个编码辅助性T细胞(HTL)表位的迷你基因,插入pGEM-T easy载体后测序,再将目的基因以同尾酶连接的方式顺次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得到三串联体,以PCR和酶切方法鉴定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triCEA625-667.结果:PCR和酶切结果表明,获得的目的基因与所选的基因片段CEA625-667中包含的碱基数量吻合,且带有正确的酶切位点.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记完全相同.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中含有正确编码的经同尾酶连接的目的基因片段三倍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CEA625-667基因三串联体的DNA疫苗.

  • ProQuest-Health & Medical Complete网络数据库检索方法

    作者:沈秀丽;朱美英;邢宝山

    ProQues-Health & Medical Complete(医学健康大全)是由美国Bell & Howell Information andLearning公司(原为UMI公司)出版的众多医学全文网络数据库之一,涵盖护理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学、药理学、心脏病学、物理治疗以及新增的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等学科.本文作者介绍了ProQuest-Health & Medical Complete网络数据库的概况,详细剖析了其不同检索途径即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主题指南、出版物检索的使用方法及检索技巧,并就如何提高查全率及查准率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查找科研资料提供帮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