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药杂志

解放军医药

解放军医药杂志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약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140X
  • 国内刊号: 13-140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32
  • 曾用名: 华北国防医药;北京军区医药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药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赵会懂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祥骞;孙岩;金星;董典宁;袁海;周华;吴学君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兔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其中8只作为干细胞供体,余32只建立血栓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A、C组分别于建模3、10 d后,将含有107个BMSCs的DMEM悬液移植于股静脉中;B、D组分别于建模3、10 d后,将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股静脉内.移植后14、28 d对病变段下腔静脉行HE染色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移植后14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后14、28 d计算每5个高倍视野新生毛细血管数,A、C组多于B、D组(P<0.05),C组多于A组(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bFGF蛋白均有表达,A组VEGF、bFGF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C组高于D组(P<0.05),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能明显增加兔下腔深静脉血栓段中新生毛细血管数,改善血栓机化再通情况,同时能明显增加VEGF、bFGF的分泌,两者的正反馈作用能更好地促进血栓的机化和再通.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GRP94和caspase-12的表达影响

    作者:卢凡;赵连友;张志敏;邹青;玉小路;卫聪颖;李雪;丁璐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和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变化的影响及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其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H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即对照组、蛋氨酸组和依叶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组,每组12只.喂养8周后检测血清Hcy浓度,测定平均动脉压(MAP),测量主动脉中层的厚度;检测CRP94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 蛋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MAP无差异(P>0.05),血清Hcy浓度明显增高(P<0.01),主动脉中层厚度、CRP94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依叶片组与蛋氨酸组相比,血清Hcy明显降低(P<0.01),MAP、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CRP94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Hcy可加重高血压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CRP94表达增加及caspase-12的活化增高,从而加重血管损伤,导致血管重构;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能通过下调血浆Hcy浓度和降低血压来抑制内质网应激,从而逆转Hcy对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 来氟米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时间治疗学初步观察

    作者:李振彬;张英杰;齐静;焦爱军;刘文萍;马旭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EF)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9时和21时两个昼夜不同时间应用LEF 18 d,对比观察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炎症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褪黑素(MLT)水平的变化.结果 LEF两个时间用药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和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肿胀抑制率方面显示LEF21时给药优于9时给药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应用LEF均可显著下调外周血TNF-α、IL-1β、MIF、MLT表达(P<0.05);LEF21时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LEF9时组(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两个时间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LEF不同时间给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其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模拟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高荣敏;马慧萍;李倩;李琳;贾正平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模拟高原缺氧小鼠脑和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000 m高原缺氧环境,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6 h组、9 h组、12 h组、24 h组、2 d组、3 d组,每组10只.HE染色切片观察缺氧不同时间小鼠脑组织和心肌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和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规律.结果 缺氧各组脑组织血管周、神经细胞周和胶质细胞周间隙扩大,细胞核染色质不均匀,呈空泡状或网状,脑组织间质内空泡状结构增多;心肌组织轻度血管扩张充血,细胞轻度肿胀,横纹消失结构不清呈均质状,少量肌细胞核固缩深染.缺氧各组脑、心肌组织VEGF阳性表达强度半定量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随缺氧时间延长表达增加.结论 缺氧能造成小鼠脑和心肌组织损伤,呈现水肿病理表现,并刺激VEGF分泌,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 蜂毒多肽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强;刘艳如;陈宇东;王领军;刘同伟;李春吾;苑海波

    目的 观察蜂毒多肽对T24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1、10、100 mg/ml的蜂毒多肽分别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12、24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蜂毒多肽作用48 h时T24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侵袭力.将T24膀胱癌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分为对照组、蜂毒多肽低剂量组[1 mg/(kg·d)]、中剂量组[5 mg/(kg·d)]和高剂量组[25 mg/kg·d)],检测5、10和15 d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及15 d时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结果 随蜂毒多肽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T24细胞生长及凋亡发生受到显著影响(P<0.05,P<0.01),100 mg/ml 蜂毒多肽作用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侵袭力显著下降(P<0.01).蜂毒多肽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15 d时蜂毒多肽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各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蜂毒多肽可引起体外T24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率增加及细胞侵袭力下降,可显著抑制裸鼠膀胱癌细胞移植瘤生长.

  • 不同潮气量、通气时间对家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模型的影响

    作者:张群英;丰浩荣;葛伟;许鹏程

    目的 探索不同潮气量、通气时间对制作家兔呼吸机肺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5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常规潮气量组(VT10组,VT10 ml/kg)、中潮气量组(VT20组,VT20 ml/kg) 、大潮气量组(VT40组,VT40 ml/kg);各组内再根据通气时间分别分为2 h、4 h和6 h 3个亚组.监测通气过程中的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肺组织大体标本及HE染色观察肺损伤情况,测定肺湿干比、BALF蛋白浓度,计数BALF中有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结果 VT10组在各时间点PaO2/FiO2保持稳定,VT20和VT40两组PaO2/FiO2随通气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其中VT20组通气4 h、6 h后PaO2/FiO2均<300 mmHg,VT40组通气后2 h、4 h、6 h的PaO2/FiO2值均<300 mmHg.VT10组肺组织肉眼及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改变.VT20组随着通气时间延长,可见一定程度的肺损伤,至通气6 h时,大体标本肉眼可见散在出血点,而VT40组通气2 h后肺组织就出现轻度损伤改变,通气4 h损伤显著.各组家兔的肺湿干比、BALF蛋白含量、有核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随通气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以VT40 ml/kg通气4 h为成功复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家兔模型的理想条件.

  • 常规皮瓣移植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对比研究

    作者:修一平;孟庆延;李万同;张丽艳;钱学义;曹志强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应用VSD联合皮瓣修复136例骶尾部压疮(VSD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皮瓣修复的100例(非VSD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修复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应用皮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修复术后VSD组2例、非VSD组12例皮瓣远端出现皮缘部分坏死,清创植皮或直接缝合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VSD联合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骶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愈合有显著作用.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作者:耿江桥;王其敏;马丽霞;王霞;张少宁;李晓明;杨树华;许尧生;白秀清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72例中-重度持续性AR,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在鼻内镜下分别行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总有效率92.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于伴有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大的持续性AR,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观察

    作者:王茂华;孙岩;吴学君;金星;张精勇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9条患肢)于缺血肢体行自体骨髓干细胞肌内注射移植,移植治疗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肢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和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移植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8例,9例VAS评分由术前(7.89±1.36)分降至(2.11±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间歇性跛行距离明显延长、ABI明显升高(P<0.05);2例足部溃疡1例痊愈,1例溃疡面积明显缩小.随访6~24个月,患者症状及ABI均无恶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安全性好,近、中期疗效确切.

  • 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对骨及内固定外露创面的修复

    作者:崔春杰;程树杰;胡长青

    目的 评价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对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创面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 对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四肢不同部位经过一期手术发生骨及内固定外露的创面采用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行二次手术覆盖创面.结果 58例手术均完成,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6例不同程度出现血管危象,经过处理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结论 穿支皮瓣及筋膜蒂皮瓣用于修复骨及内固定外露创面时安全、可靠.

  • 飞行员中医痰湿体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马建伟;董静;黄薇;徐丽梅;徐先荣;王玉;魏汉林

    目的 了解中国飞行员痰湿体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009年1-12月在空军某医院健康体检的200例中国飞行员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调查,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痰湿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飞行员中平和质110例(55.0%),偏颇体质90例(45.0%).痰湿体质是飞行员主要的偏颇体质之一,其与飞行员年龄、飞行时间、饮酒嗜好、睡眠状况、运动习惯、既往代谢性疾病病史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 飞行员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多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体化的辨证调护将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健康素质和飞行保障能力.

  • 耳穴治疗对失眠症飞行人员睡眠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宋晓琳;崔丽;胡海翔

    目的 对比耳穴治疗前后失眠症飞行人员的睡眠脑电图记录,评价耳穴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8月就诊于空军总医院患失眠症的飞行人员21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一疗程的耳穴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睡眠脑电图,以观察耳穴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睡眠脑电图各个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效率增高.结论耳穴治疗飞行人员失眠症安全有效.

  • Fractalkine/CX3CR1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脑组织定向迁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洁;周华东

    目的 观察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是否参与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缺血脑组织的定向迁移.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BMSCs.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SCs对CX3CR1的表达.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体外趋化迁移模型,观察fractalkine和缺血脑组织萃取液是否诱导BMSCs定向迁移,以及阻断CX3CR1对BMSCs向缺血脑组织萃取液迁移的影响.结果 获得了纯化的BMSCs;BMSCs均一地表达CD44、CD90和CD71,在重组fractalkine浓度为200 ng/ml和500 ng/ml实现迁移的BMSCs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以CX3CR1抗体阻断BMSCs向缺血脑组织迁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fractalkine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R1参与介导BMSCs向缺血脑组织的定向迁移.

  • PAS疗法对老年血脂紊乱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涛;周华东;蒋晓江;王延江;许志强;曹红元;钟婷婷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PAS疗法)对于老年血脂紊乱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171例血脂紊乱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AS组57例、AS组58例、A组56例进行比较研究.PAS组予普罗布考(0.5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AS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A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结果 PAS组、AS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PAS组TC、LDL-C、TNF-α水平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血脂紊乱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他汀类药物结合抗血小板类药物通过调节血脂、抗炎,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以发挥更显著的疗效.

  • 脑出血与脑微出血关系的研究

    作者:石倩千;曹红元;陈东万;易旭;李惠允;杨珩;梅晶;王琳;严家川;周华东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组及对照组之间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明确微出血是否为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住院的305例急性脑出血(脑出血组)以及与之在一般资料方面相匹配的415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脑微出血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研究.结果 对照组脑微出血发生率16.6%,脑出血组脑微出血发生率44.6%,脑出血组发生微出血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出血不同部位之间的脑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高,对其进行二级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 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

    作者:符晓艳

    目的 探讨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行脑血管介入手术120例,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后1 h进食水;观察组术前无需禁食禁饮,若为接台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2 h进食50%左右的半流质的饮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观察组只有2例出现血压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方法可减少围手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周华东

    随着影像学、导管技术及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还将不断扩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和取栓技术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技术[1-3].该项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曹红元;石倩千;陈东万;易旭;李惠允;杨珩;李玮;严家川;张猛;周华东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住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82例按自愿原则,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51例,评估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Ⅱ~Ⅲ级闭塞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率、3个月较好转归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与之相似的安全性,且动静脉联合溶栓拥有更好的疗效,但该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 缺血性脑血管病115例大脑动脉环完整性的研究

    作者:刘成惠;杨珩;王鑫;邓波;梁春荣;王叶冉;刘雨辉;曾凡;曹红元;严家川;王琳;周华东;王延江

    目的 分析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完整性及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3月行头颈CT动脉成像(CTA)115例,比较男女间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变异分型差异.结果 Willis环前部完整型占41.74%,不完整型占58.26%;Willis环后部完整型占15.65%,不完整型占84.35%.Willis环前部和后部完整性无性别差异.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Willis环解剖变异多见,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重视侧支循环的建立.

  •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红元;刘雨辉;李惠允;石倩千;易旭;陈东万;王鑫;胥娟;姚秀卿;严家川;王琳;许志强;周华东;王延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 颈内动脉迂曲研究进展

    作者:周华东;李惠允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迂曲为神经科常见的血管形态学异常现象.随着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颈内动脉迂曲在临床上被发现.颈内动脉迂曲指颈内动脉颅外段过长、扩张,以致有扭曲、打圈、成襻等血管形态异常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可发生于一侧,也可为双侧.但是,在临床中此现象尚未被人们重视,本文就颈内动脉迂曲的研究新进展进行讨论,综述如下.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涛;周华东;王延江;蒋晓江;许志强;易旭

    目的 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疾病特点及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性质及相应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且左侧较右侧多发;硬斑较多,其中,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较多,软斑以颈动脉窦部多;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中,动脉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起重要作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对控制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防止腔隙性脑梗死起积极作用.

  •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三方调查可行性研究

    作者:宋树玺;朴瑛;刘兆喆;丁震宇;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研究主治医生、配偶两个角色测评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EORTC QLQ-BR53(三方角色版)分别由患者本人、主治医生、患者配偶对患者QOL进行测评,分为患者-医生、患者-配偶两组.分析测评结果均数的差异,领域间完全一致率(EA)、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 共有61例患者入组.患者-医生组总体一致率50.00%,患者-配偶组总体一致率60.87%,患者-医生组平均EA 42.78%,平均ICC 0.34;患者-配偶组平均EA 45.26%,平均ICC 0.45.结论 医生和配偶的QOL测评均与患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比配偶的可信度更高.以配偶角色为主导的QOL测评模式更加可靠.

  • SBEM基因在三阴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表位的筛选

    作者:刘兆喆;郝辉;郭放;韩涛;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探讨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基因在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筛选出蛋白的保护性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BEM mRNA和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SYFPEITHI和ProPred-I表位预测数据库,预测乳腺癌中SBEM蛋白的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结果 SBEM mRNA在MDA-MB-231细胞中呈阳性表达,SBEM蛋白在MDA-MB-231细胞膜上呈高表达.对候选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和分析,获得两条九肽作为SBEM的候选HLA-A*0201限制性抗原肽.结论 SBEM基因在恶性程度较高的MDA-MB-231细胞中呈高表达,筛选出的SBEM蛋白保护性抗原表位为个体化治疗乳腺癌转移提供理想的干预靶点及新的治疗思路.

  • 乳腺癌转化医学新理念——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作者:谢晓冬;郭放;韩雅玲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2014年新统计,其发病人数为232 670例,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人数为40 000例,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次席[1].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女性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位居第二位[2].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城市人口死亡率增长快的癌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医学基因检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研制新药并探索新方法,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因而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性研究新理念"应运而生,在近年学术年会上多次成为研究和谈论的热点[3].

  • 对比三阴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病理完全缓解率的荟萃分析

    作者:章国晶;刘兆喆;徐龙;郭放;张冠中;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对比三阴乳腺癌(TNB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NAC)中获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循证医学提供更为确切的数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Cochrane Collaboration Library数据库,纳入乳腺癌NAC中包含TNBC和HER-2阳性病例的文献,应用相对危险度(RR)对比TNBC和HER-2阳性两组患者获得的pCR率.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量为1076,其中TNBC组获得28.2%的pCR率,HER-2阳性组为20.0%,两组RR为1.6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0~2.03,无明显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论 TNBC较HER-2阳性乳腺癌在NAC中获得更高pCR率.

  • 细胞周期素G1与三阴乳腺癌不良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韩涛;刘兆喆;郭放;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1)在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探讨cyclin G1与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的78例女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定.在这78例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2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RNA,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 cyclin 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G1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cyclin G1高表达的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乳腺癌中cyclin G1表达相对于总体生存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cyclin G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 乳腺癌多线与一线内科解救治疗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明波;刘军灵;郭放;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全程合理有效实施方法.方法 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中接受四线及四线以上内科解救治疗56例(多线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时期接受一线解救治疗的56例为一线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线组与一线组比较,≥60岁、单纯化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淋巴结转移数、病理分级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线组在疾病自然进展、随意更换方案、擅自减少剂量方面,明显高于一线组(P<0.05).结论 对一般状况较好、预期生存较长,能从多种治疗方案中获益的乳腺癌患者,应该尽量高效、合理、有序的实施数量有限的治疗方案.

  • 帕洛诺司琼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屈淑贤;郑振东;刘兆喆;张淼;刘良;张冠中;韩雅玲;谢晓冬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乳腺癌77例,其中帕洛诺司琼组(A组)38例和托烷司琼组(B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分别观察两组化疗后0~5 d内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和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0~24 h两组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5 d A组对恶心、呕吐控制率明显优于B组(P<0.05),食欲不振控制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中,帕洛诺司琼防治表柔比星引起迟发性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解放军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