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杂志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환경여건강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1-5914
  • 国内刊号: 12-10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环境与健康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撷秀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北京市犬咬伤就诊人数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冀翠华;康延臻;尹岭;王式功;黎檀实

    目的 定量分析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北京市三所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犬咬伤急诊就诊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资料.定量评估日均气温、相对湿度与犬咬伤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 当平均气温>5.6℃时,每升高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2.46%(95%CI:2.36%~2.66%).当相对湿度<72%时,每增加1%,犬咬伤日均就诊人数增加0.58%(95%CI:0.57%~0.75%).广义相加模型对犬咬伤月均就诊人数的预报和逐步回归模型对日均人数的预报效果较好,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9.7%.结论 气象因素与犬咬伤就诊人数存在一定的统计关联.

  • 不同通勤方式下PM2.5个体暴露与固定站点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艳君;孙庆华;李湉湉

    目的 探讨PM2.5个体暴露数据与环境监测站点数据的关系,为指导雾霾天气公众交通出行提供建议,为未来大规模空气污染健康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北京市招募7名在职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真实通勤过程中不同通勤方式的PM2.5个体暴露水平进行监测,收集同期相关站点的PM2.5环境监测数据,建立PM2.5个体暴露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结果 通勤情况下人群PM2.5个体暴露水平较高;本研究调查的通勤方式中,除轻轨以外,PM2.5个体暴露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个体暴露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雾霾天气应尽可能地选择地铁和轻轨出行,利用环境监测站点PM2.5浓度数据可以较好地模拟通勤方式的PM2.5个体暴露水平.

  • 城市道路周边大气PM1.0对大鼠脑皮层组织及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克婷;李杰;冯德达;安丽红;张凤梅;史培堃;孙磐;李国珍

    目的 研究城市道路周边大气PM1.0对大鼠脑皮层组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低(1.5 mg/kg)、中(7.5 mg/kg)、高(37.5 mg/kg)剂量PM1.0染毒组.乙醚麻醉后,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染毒,隔天染毒1次,共染毒3次.于末次染毒7d后,每组动物取脑皮层组织进行观察,并测定大鼠脑皮层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各染毒组大鼠脑皮层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可见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核固缩、染色质溶解等现象;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病理改变更为严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高剂量PM1.0染毒组大鼠脑皮层T-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T-AOC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皮层GSH-Px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PM1.0染毒可引起大鼠脑皮层组织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其损伤可能与脑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有关.

  • 镧改性壳聚糖制备的优化及饮水除氟效果

    作者:陈红红;李晓华;何雪娟;黄丽玫

    目的 研究镧改性壳聚糖去除水中氟离子的性能.方法 取1.00 g壳聚糖,溶于60 ml 5%乙酸溶液,按镧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10加入硝酸镧溶液,用5%氨水调节至pH 5.0~6.0,搅拌反应60 min,然后滴加25%氨水使改性壳聚糖完全析出,过滤,洗涤,70℃烘干,制得镧改性壳聚糖吸附剂.采用该吸附剂对8.95 mg/L含氟水样进行静态除氟实验(适宜条件为:pH 4~8,140 r/min振荡速度下于室温吸附150 min).并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二级动力学方程.结果 吸附剂用量为0.4 g/L时,除氟率在90.9%,平衡吸附量为20.23 mg/g.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30℃)方程的R2=0.996,大吸附量为25.64 mg/g,吸附平衡常数为1.77 L/mg.拟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的R2值为l.结论 镧改性壳聚糖对高氟水吸附容量大,除氟效率高.

  • 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新型全自动比浊快速测定法

    作者:王丽;邢方潇;钱乐;于菲;岳银玲;高圣华;张岚

    目的 研究和评价一种新型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全自动比浊法.方法 基于氯化钡比浊法,该方法全自动取样、添加试剂、孵育、检测和处理数据.结果 该方法测定范围分别为2~20 mg/L和20~1 00 mg/L,相关系数≥0.999 4,检出限为0.10 mg/L,日内重复测量的RSD为0.79%~3.2%,自来水加标回收率为98.4%~ 107%.对硫酸盐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定值范围内,相对误差为-1.6%~ 1.8%.结论 新型全自动比浊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样品和试剂用量少,节约环保,适合大批量水样中硫酸盐的快速测定与筛查.

  • 两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人体尿液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王晶;杨杏芬;Ong Choon Nam;高亮;高燕红;梁旭霞;许瑛华;汤柳英;陈文才

    目的 对比研究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QTOF-MS)法与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法在人体尿液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将采集到的94份环境镉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尿液样品采用相同的前处理,通过两种气质联用技术采集质谱数据,比较两组人群尿液代谢组谱图差异,并利用质谱数据建立模式识别模型,考察建模效果.结果 GC/QTOF-MS技术采集到的尿液代谢组信息较GC/Q-MS技术更为丰富、全面;基于GC/QTOF-MS的数据建立的偏小二乘模型(R2Y=0.757,Q2=0.5)效果不及基于GC/Q-MS的数据建立的模型(R2Y=0.875,Q2=0.558).结论 GC/QTOF-MS法具有超高的分辨率与质量准确度,决定该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代谢产物识别与结构鉴定方面有着传统GC/Q-MS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该技术由于较传统GC/Q-MS技术能够采集更多的碎片离子,而显著加强了碎片子离子之间存在的共线性关系,导致模式识别建模效果有所下降,但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仍然充满应用前景.

  • 大气中9种阴阳离子质控滤膜的研制

    作者:方建龙;王红伟;吴亚西;林少彬

    目的 研制大气中9种阴阳离子质控滤膜,为准确分析大气颗粒物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检测能力提供质量控制保障.方法 使用石英滤膜(18 cm×25 cm)采集3种不同大气污染条件下的大气颗粒物,共获得3张滤膜,将每张滤膜冲成直径为22 mm的30个滤膜,从每张滤膜中选取15个滤膜采用离子色谱方法测定滤膜中的F-、、Cl、SO42-、NO3-、Na+、NH4+、K+、Mg2+和Ca2+的浓度,并每隔20 d从3种滤膜中分别选取1个滤膜测定其中的上述9种离子浓度,观察60 d内的稳定性.结果 F-、K+和Ca2+在3种不同浓度滤膜样品中的浓度分布是均匀的.Na+、Mg2+、NH4+、Cl、SO42-和NO3-在每张22mm滤膜中浓度的RSD为1.0%~6.2%.在-20 ℃冰箱保存条件下,滤膜中阴阳离子的稳定期≥60 d.结论 该质控滤膜可用于大气颗粒物样品中9种阴、阳离子整个测定过程的质量控制.

  • 纳米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凤霞;许恒毅;傅芬;张婉怡;叶称连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作为一种广谱性抗菌材料,在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纳米银暴露引发的潜在毒性问题不容忽视.纳米银易在免疫组织器官中蓄积,且可通过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双重效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笔者从纳米银在免疫组织器官的分布、纳米银对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等方面综述了纳米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进行纳米银的毒理学评价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第二讲危害识别(续一)

    作者:崔亮亮;杜艳君;李湉湉

    危害识别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四步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开展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的首要环节,通过危害识别,确认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与数量及其可能存在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为进一步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定义危害识别为识别能够导致不利健康影响的各种暴露,并描述不同暴露的浓度和强度特征[1],主要任务是识别环境污染物和评估其毒理学性质,若对人体具有危害,则需进一步估计其对人体健康危害可能产生的风险,开展定量评估.

  • 湖南省洪涝灾害事件对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

    作者:李宜霏;王浩;倪伟;丁国永;高璐;姜宝法

    目的 研究洪涝灾害对湖南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描述性分析比较洪涝暴露年(2010年)和非暴露年(2009、2011年)心血管类疾病死亡人数的差别,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病种,采用1∶2双向病例交叉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病例交叉分析结合分层Cox模型判断洪涝灾害对心血管类疾病死亡人数效应的滞后期及其风险比(HR),同时将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作为控制变量和待研究变量一起选入Cox模型,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描述性分析发现缺血性心脏病2010年死亡人数高于2009年和2011年;病例交叉分析中,心血管疾病总死亡在滞后17d时HR到达大值[1.584 (95%CI:1.389~1.807)],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在滞后20 d时HR到达大值[1.409(95%CI:1.122~1.769)].结论 洪涝灾害事件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大,值得关注.

  • 2005-2011年四川省洪涝事件敏感传染病的初步筛选

    作者:韩德彪;许新;刘志东;许意清;倪伟;姜宝法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四川省洪涝事件发生期间传染病发病情况,筛选洪涝敏感的传染性疾病,为洪涝多发时期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的记载,四川省2005-2011年共发生20次洪涝事件.基于39种法定传染病进行筛选,其中各地级市(州)每旬发病数≥20的有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7种,采用服从Poisson分布的两个样本均数的Z检验(正态近似法)比较洪涝事件暴露期及相应对照期传染病罹患率,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在各洪水暴露期罹患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洪水的对照期(P<0.05).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在暴露期与对照期罹患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2005-2011年四川省洪涝事件敏感的传染性疾病是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

  • 2007年湖南省洪涝事件相关敏感性法定传染病的筛选

    作者:许意清;丁国永;许新;刘志东;韩德彪;高璐;姜宝法

    目的 筛选出湖南省洪涝相关的敏感性法定传染病,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洪涝事件对我国人群的健康影响提供线索.方法 选定湖南省2007年6月上旬发生的洪涝事件进行分析,通过Poisson两样本率比较方法,在控制洪涝事件对传染病的季节效应和滞后效应基础上,以横断面分析比较暴露期洪涝区与非洪涝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纵向对比分析比较洪涝区洪涝期与其历史对照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选取横、纵向比较分析中发病风险均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的传染病为敏感性疾病.结果 人群在洪涝暴露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脑分别在旬滞后期lag2、lag3、1ag3、lag4达到大归因分值(AR%),分别为34.1%、17.0% 、59.8% 、95.6%.结论 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脑为湖南省洪涝相关的敏感性传染病,洪涝暴露导致前三者人群发病风险的增加可持续至洪涝后近1个月,对乙脑的影响持续时间更为长久.

  • 1975-2009年台风导致死亡的时间趋势分析

    作者:亓倩;荀换苗;王鑫;王宏;黄星荷;马伟

    目的 分析全国受台风影响省份1975-2009年台风导致死亡的时间趋势,为有效制定台风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台风灾害的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和《全国气候影响评价》,将受台风影响省份按台风(首次登陆为12~13级)频次分为高发(>10次)、中发(6~9次)和低发(<5次)共三类省份,5年为周期统计死亡率.采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对全国1975-2009年台风导致平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台风高发省份共6个,其中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广西台风导致平均死亡率的时间趋势为降低(P<0.05);台风中发和低发省份分别为3和7个,安徽省为上升,山东省下降(P<0.05),上海市的时间趋势不能确定.其他受台风影响地区由于死亡数据较少,时间趋势不能确定.全国台风所致死亡率也呈总体下降趋势(P<0.05).结论 全国1975-2009年台风导致死亡的时间趋势总体上是降低的,因个别年份发生强度相当大的台风故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时间趋势的波动.

  • 广西洪水事件与传染病关联性及脆弱人群分析

    作者:刘志东;丁国永;许新;韩德彪;许意清;刘雪娜;高璐;姜宝法

    目的 研究2006年广西洪水事件与传染病的关系,分析洪水事件敏感性传染病脆弱人群.方法 以2006年7月上旬为暴露期,以未发生洪水事件的2005年、2007年7月上旬为对照期,对洪水期间传染病的发生进行危险度分析及滞后效应分析,筛选脆弱人群.结果 洪水对甲肝、菌痢、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影响的RR值及95%CI分别为1.84(1.29~2.57)、1.24(1.07~1.43)、1.51(1.31~1.75)、10.01(7.03~14.2),相应滞后期分别为3、1、0、0旬;菌痢脆弱人群为0~5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脆弱人群为0~5岁男童,流感脆弱人群为0~5岁男童及15~34岁青年人群.结论 与该次洪水事件有关的传染病为甲肝、菌痢、流行性腮腺炎、流感,且不同传染病受洪水影响的脆弱人群有所不同.

  • 2008-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台风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及疾病负担研究

    作者:王鑫;荀换苗;康瑞华;王伟;马伟

    目的 分析广州市越秀区2008-2011年台风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及造成的疾病负担,估计台风对人群健康造成的损失.方法 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控制死亡率的时间趋势,调整其他气象因素,研究2008-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台风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并依据Poisson回归的结果计算归因于台风的疾病负担.结果 台风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居民全死因死亡率、女性全死因死亡率、婴幼儿全死因死亡率、老年人全死因死亡率及恶性肿瘤疾病死亡率的增加.归因于台风的每千人YLL男性为1.881,女性为1.346,总人群为1.609.结论 台风能够导致居民死亡率的升高,造成的疾病负担男性高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 加强极端气候风险评估和管理保护我国人群健康和安全

    作者:刘起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将继续加剧现有人群健康问题,可能造成新的健康风险.极端气候(extreme climate)是特定时间和空间出现的罕见天气或气候事件,包括洪水、台风、干旱、热浪、寒潮、沙尘暴、厄尔尼诺等.它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医疗体系以及水、食物和居住场所等生命必需品和生活基础设施,影响居民身心健康.

  • 2006-2010年浙江省热带气旋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康瑞华;姜宝法;荀换苗;王鑫;王伟;马伟

    目的 探讨2006-2010年热带气旋对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方法 用Mann-Whitney U检验的方法初步筛查热带气旋发生前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是否有差异,然后使用单向病例交叉设计分别分析热带风暴和台风与≤14岁全人群及该年龄组男女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关系.结果 热带气旋桑美、海鸥、莫拉克登陆浙江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下降(P<0.05).热带风暴对≤14岁全人群及男女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台风登陆后,≤14岁全人群及男童和女童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危险均下降,分别在滞后第16、16、14天降低多.与热带风暴相比,台风登陆市≤14岁全人群及男童、女童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危险降低,均在滞后第19天降低多.结论 经初步研究,热带气旋可降低≤14岁全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风险.

  • 济南市手足口病与极端降水事件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洁;朱麟;姜宝法;王显军;刘静

    目的 研究济南市极端降水事件对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济南市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手足口病发病的监测数据及同期济南市逐日气象监测资料,根据整个研究阶段的降水量分布情况,将日降水量>P90的日期定义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日.利用交叉相关确定各气象变量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的滞后期,然后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气温、相对湿度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2007-2012年间济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8 340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7月达到高峰.交叉相关结果显示,极端降水事件对手足口发病的影响滞后6d时效应大;Poisson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无降水事件(降水量为0 mm),极端降水事件造成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24.6% (RR=1.246,95%CI:1.212~1.281).结论 极端降水事件可导致手足口病发病数的增多,应密切监测气象因素,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 2006年辽宁省洪水事件对法定传染病的影响研究

    作者:许新;倪伟;刘志东;韩德彪;许意清;姜宝法

    目的 分析2006年辽宁省洪水事件对法定传染病的影响,筛选洪水事件的敏感性法定传染病.方法 根据2006年8月1-6日辽宁省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将2006年8月上旬定义为洪水暴露期,将2005、2007年8月上旬和2006年7月下旬定义为对照期,考虑到洪水对传染病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效应,本研究选择滞后期为1~4旬进行滞后效应分析.整理暴露期和对照期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相对危险度,根据相对危险度确定疾病的佳滞后期,并计算佳滞后期处的标化发病比.结果 经筛选确定此次洪水事件对灾后痢疾、猩红热的发生存在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均为2旬.痢疾、猩红热在各自佳滞后期处标化发病比及其95%CI分别为1.61 (95%CI:1.52~1.72)、0.67(95%CI:0.47~0.92).结论 痢疾、猩红热可能为2006年辽宁省洪水事件的敏感性疾病.

环境与健康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