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杂志

Hebei Medical Journal 하북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7386
  • 国内刊号: 13-109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18-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河北医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狄岩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对患者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建伟;张文生;刘世平;庞军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术中给予闭合复位治疗,闭合复位组患者术中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其中依据闭合复位方法分为传统闭合组和改良闭合组,每组50例,传统闭合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法牵引闭合复位治疗,改良闭合组患者给予改良微创撬拨闭合复位治疗,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治疗疗效、术中出血量、负重功能锻炼、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治疗前、治疗后3、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传统闭合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闭合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负重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愈合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开复位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传统闭合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ADL得分和Harris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开复位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治疗后治疗优良率、治疗后12个月的ADL得分和Harris得分明显高于传统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开复位组和改良闭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治疗优良率、ADL得分和Harris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中创伤及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对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但传统手法牵引闭合复位治疗会降低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而通过改良微创撬拨闭合复位治疗,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法牵引闭合复位治疗中的不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微酸性电解水与强酸性电解水消毒能力比较及分析

    作者:牛会平;李慧颖;吴彤娇;郝建雄;高梦颖

    目的 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和强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为消毒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稀释倍数法,比较两种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结果 在起始有效氯浓度相同的前提下,稀释了35倍的微酸性电解水对于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依旧可以达到100%,而稀释了16倍的强酸性电解水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只能达到59%.同种电解水不同处理时间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了45倍的微酸性电解水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依旧可以达到100%,而稀释了11倍的强酸性电解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只能达到60%.同种电解水不同处理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茵杀茵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酸性电解水和强酸性电解水均有着很强的杀菌能力,在相同的有效氯浓度下,前者的杀菌能力更强.有效氯浓度并不是酸性电解水杀菌能力的主要因素,推断其杀菌能力主要来自于其有效氯(Cl2、HClO、ClO-)的存在形式.

  • 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对缺血性中风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春艳;韩广香;杨亚峰;姜菊;郑辉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图像的风险分级对缺血性中风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内科住院并接受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9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形态、回声、表面是否有溃疡或血栓等特征对斑块进行分级,随访1年后观察缺血性中风复发情况.结果 69例患者的颈动脉检查结果:单发斑块6例,双侧多发斑块63例.1年内再发缺血性中风32例,其中18例患者为双侧再发者.缺血性中风再发侧的颈动脉斑决风险分级主要为2级和3级,而未再发侧主要为1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风险分级简单全面地评估了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在预测缺血性中风再发的风险中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应重视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筛查,及时对高风险的斑块进行处理.

  • 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孙月玲

    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短期强化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收治的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强化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0 ~ 6.1 mmol/L,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0 ~ 10.0 mmol/L,比较2组患者免疫系统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K4+、CK8+和CK4+/CK8+)、血清炎性指标(CRP、IL-6、TNF-α)及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病死率及低血糖事件情况.结果 强化组患者的CK4+、CK4+/CK8+水平高于对照组,CK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患者的CRP、IL-6、TNF-α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强化组患者入院第3、7天的F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糖达标时间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死亡组患者FPG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生存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OR =2.214)和血糖变异性(OR=1.375)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短期强化血糖控制,FPG水平明显下降,并可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反应,利于预后.

  • 早期BIS和凝血功能监测对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芳;王军;徐鹏;范国峰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凝血功能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神志恢复或中重度神经功能缺失;B组为预后不良组,CPC 4~5分,植物状态或死亡.分析2组患者T1(ROSC后24h)、T2(ROSC后48 h)、T3(ROSC后72 h)时间点的BI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结果 T1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I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I、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I、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BIS、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大程;张春雨;鹿梦溪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参附注射液.2组均治疗7d,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素(R)、内皮素(ET)、去甲肾上腺素(N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K+、血Na+、心率(HR)及Killip分级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K+、血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R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illip分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治疗前NT-proBNP、NE、R、E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T-proBNPNE、R、ET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NE、R、ET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八字微创切口治疗闭合跟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昌俊;毕若杰;杨春燕;李力更;安娜;周俊莲

    目的 探究闭合跟骨骨折八字微创切开内固定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跟骨骨折八字微创切开内固定手术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术后并发症等级≥2分为观察组,<2分为对照组,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的年龄因素、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后时机、术中皮瓣的牵拉方式、引流方式的选择,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d、存在长期吸烟史未戒烟(术后吸烟史或被动吸烟史)、糖尿病史、跟骨外侧皮瓣没有采用无接触牵拉技术的、术后伤足没有放置引流装置,是八字微创切开内固定跟骨闭合骨折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闭合跟骨骨折八字微创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而言,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术后跟骨外侧皮瓣放置引流装置、术中减少对跟骨外侧皮瓣的牵拉保护软组织血运、围手术期患者严禁吸烟,规律治疗糖尿病,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CT导向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在诊断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涛;李宇鸣;刘阳勇

    目的 分析CT导向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在鉴别诊断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肺肿瘤患者56例,先采用CT导向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获取患者病理标本,然后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肺内结节获取患者病理标本,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不同方式诊断支气管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采用三种不同方法(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对CT引导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治疗的病理标本和手术治疗的病理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学涂片中,鳞癌6例,腺癌8例,腺鳞癌4例;活检组织学中,鳞癌7例,腺癌10例,腺鳞癌1例;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中,鳞癌9例,腺癌8例,腺鳞癌3例.CT引导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的单独细胞涂片学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结果一致的病例数有10例(55.6%),单独活检组织学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结果一致的病例数有14例(58.3%),细胞涂片学+活检组织学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例结果一致的病例数有8例(51.7%);肺内结节穿刺活检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的鳞癌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一致的病例数有12例(60.0%),腺癌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一致的病例数有8例(33.3%),腺鳞癌病理标本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一致的病例数有6例(50.0%);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术鉴别诊断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体外心肺复苏术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

    作者:李红梅;李勇新;张万玲;向海溶

    目的 探讨体外心肺复苏术联合急诊PCI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方法 接受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接受急诊膜肺PCI治疗和体外心肺复苏术的40例患者.根据是否停用体外心肺复苏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撤机失败组(n=24)和撤机成功组(n =16);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n=28)和存活组(n=12).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撤机成功和存活出院的相关因素以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传统心肺复苏时间为(45.2±24.7) min,体外心肺复苏术的使用时间为(103.2±59.5)h,其复苏成功率为100% (40/40).撤机失败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比撤机成功组长(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撤机成功组短(P<0.01),且2组间罪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 =0.778,P<0.01)、罪犯血管分布(右冠状动脉r=0.609,P<0.05;左前降支r=-0.609,P<0.05)与成功撤机相关.死亡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比存活组长(P<0.01),撤机比例比存活组低(P<0.01)、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存活组短(P<0.01).体外心肺复苏术辅助后48 h平均动脉压较存活组低(P<0.01),动脉乳酸水平明显比存活组高(P<0.01),且2组间罪犯血管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时间(r =0.709,P<0.01)、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成功撤除体外心肺复苏术、体外心肺复苏术辅助后48 h平均动脉压与存活出院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5、0.832、0.593,P<0.05).结论 体外心肺复苏术联合急诊PCI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威

    目的 探讨胆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胆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试验组5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胆结石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2组胆结石患者手术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 h、24 h的炎性因子指标(IL-6、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状态、主观症状、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状态、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胆结石患者并发症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均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以将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缩短其康复的时间,临床为胆结石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其具体的情况,为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

  • 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清IL-6、CRP和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欣

    目的 探讨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外伤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阶梯控制组和标准减压组,每组50例,标准减压组患者给予标准骨瓣减压术治疗,阶梯控制组患者给予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评估治疗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CRP和NSE水平,采用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生存质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并发症、死亡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IL-6、CRP和NSE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4、7d的脑氧摄取率(CE02)、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阶梯控制组患者治疗后NFD得分明显低于标准减压组,前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控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病死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控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和NSE水平明显低于标准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控制组患者治疗后4、7d的CEO2水平明显高于标准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控制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ADL得分明显高于标准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瓣阶梯减压控制术治疗可有效提高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疗效、脑氧摄取能力及挽救其生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IL-6、CRP和NSE水平有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丽;房倩;刘淑荣;王丽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HSP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00 U·kg-1·d-1及泼尼松1 mg· kg-1·d-1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肾损害的程度(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l-MG)、血清肌酐浓度、血清胱抑素C含量(cystatin,Cys)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HSPN的患儿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尿α1-MG血清肌酐浓度、CysC含量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HSP患儿肾损害,改善HSP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晓雯;汪晓莺;戴世荣

    目的 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住院治疗的重症腹腔感染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常规抗感染等),试验组采用综合治疗+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2组免疫功能[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表达、CD4+]、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乳酸及氧合指数(PO2/FIO2)]变化,比较2组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CD4+、IL-6、IL-10水平及HR、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低,PO2/FIO2较对照组高,住ICU、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LA-DR表达、MAP、28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于重症腹腔感染中疗效确切,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利于预后.

  • FibroScan 502受控衰减参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耿华;赵崇山;高美丽;董波;何文艳

    目的 通过2年对体检人群使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 502检测受控衰减参数(CAP)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危险因素指标的监测,明确CAP对NAFLD监测疾病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体检人群528例,应用FibroScan 502检测CAP确定肝脏脂肪度,调查受检者病史、饮酒史、体重、身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S)、尿酸(UA)、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生长激素水平(GH),以体重变化进行分组,组间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 根据受检者第2年体重的变化分为7组,体重下降≥12.5%为-3组,7.5%≤体重下降<12.5%为-2组,2.5%≤体重下降<7.5%为-1组,体重增高或下降<2.5%为0组,2.5%≤体重增加<7.5%为+1组,7.5%≤体重增加<12.5%为+2组,体重增加≥12.5%为+3组.CAP、FBS、UA、ALT均随体重变化而变化(P<0.05),而AST、CHO、TG、甲状腺激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未随体重变化而有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 肥胖与NAFLD密切相关,CAP、FBS、UA、ALT随体重改变而出现显著变化,通过FibroScan 502检测到的CAP结合生化学指标可以动态监测NAFLD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

  • 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艳芬;刘欣;冯志刚;訾建杰;张成侠

    目的 探讨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HAG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HAG组采用高三尖杉酯碱静脉滴注,1 mg/d,1次/d;阿糖胞苷静脉滴注.,2 mg/kg,1次/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 d.联合组在HAG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静脉滴注15 mg/m2,连续输注3h以上,每8小时1次,连用3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中原始细胞水平、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预后(MDACC)评分、EORTC QLQ2C30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主要症状、伴随情况、情绪功能、认知程度、满意程度),采用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第1、3、7、14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呈逐渐下降趋势,联合组低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髓中原始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且HAG组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PSS评分中极低危+低危比例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G组0~6分所占比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后0~6分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且高于H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伴随情况、情绪功能、认知程度、满意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伴随情况、情绪功能、认知程度均低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H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骨髓中原始细胞所占比例,改善患者预后评分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疼痛术后缓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一雪;赵红伟;谢佳佳;赵书娥;孟宪中

    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所致疼痛的形成、疼痛的常用测量工具、术后疼痛缓解现状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求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指导作用,大程度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延伸性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复检依从性和健康的影响

    作者:曾彩虹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随访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复检依从性和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基本情况匹配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出院后常规护理和延伸性护理的随访干预,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3次随访,比较2组患者复检依从性、依从性具体内容实施现状、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3个月(x2=6.00,P=0.01)、6个月(x2=8.16,P=0.00)、12个月(x2 =19.29,P=0.00)复检依从性的差异显著;干预12个月后,2组患者在遵医嘱服药(x2=24.42,P=0.01)、适度运动(x2=6.26,P=0.01)、合理饮食(x2=27.69,P=0.00)、心电图监测(x2=641.48,P=0.00)的差异显著;干预12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绞痛次数(t =318.82,P=0.00)、血浆B型钠尿肽(t=6.95,P=0.00)、QRS波时限(t=2.22,P=0.03)、EF(t=2.89,P=0.01)、心功能分级对比(x2 =7.03,P=0.03)的差异显著;干预12个月后,2组患者在生理(t=6.07,P=0.00)、角色(t=7.87,P=0.00)、情绪(t=2.71,P=0.01)、认知(t=14.58,P=0.00)、社会(t=5.69,P=0.00)、心理(t=8.24,P=0.00)、总分(=7.05,P=0.00)上的差异显著.结论 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提高出院后的复检依从性,提升其健康自我关注行为,进而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及护理

    作者:赵凤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择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6%与观察组的96.66%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不良反应小.

  • 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高雅杰

    目的 探讨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确诊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多元化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多元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自制《胫骨平台骨折疾病及其康复知识问卷》评估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疼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 多元化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l、3、6个月的Lysholm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ADL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是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多元化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其独立影响因素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美荣;王秋玲;赵伟;李宝丽;张为

    目的 观察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选择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2组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8.31%,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9.6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栓发生率、VAS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措施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临床治疗成效确切,患者及其家属均认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李秀萍

    目的 探讨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入院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知识问卷》评估预防感染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肠梗阻患者遵医行为问卷》评估遵医行为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独立影响因素,分析2组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前后及干预后3、6、10d的焦虑状态、术后3、7、14、21 d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感染预防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护理组干预后3d、6d、10 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术后切口总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焦虑状态及遵医行为依从性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肠梗阻术后患者实施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和预防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某高校本科新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作者:张伟;陈建杰;苏娟

    目的 了解高校本科新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分析本科新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本科新生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的本科1 15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中某高校本科新生中14.8%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素养者的比例依次为19.7%、11.3%和12.5%.具备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6类素养者的比例依次为29.1%、32.5%、34.3%、12.6%、15.8%和12.2%.健康素养得分与3个维度得分显示各维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科新生掌握健康知识对慢性病、传染病等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较低.结论 高校本科新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健康素养3个维度水平不均衡.高校本科新生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高校应加强本科新生健康教育,改革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与评价体系,定期检测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河北医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