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剑刃;王驰;傅西安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病死率。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本文就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性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常见腹部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秀秀;黄宝俊;徐亮

    胸腔积液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术后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暂无研究明确揭示腹部手术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胸腔积液的关系。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腹部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 减重代谢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张弘玮;张频;狄建忠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迅速开展的同时,应预防及时处理手术相关病发症。肥胖导致的肺栓塞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吻合口瘘与营养不良分别是术后早期与远期常见的并发症,总体而言减重代谢手术是非常安全的,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测,多学科协作积极处理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保障。

  •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刚;史良会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的提高,胃间质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胃间质瘤的诊断仍然依赖内镜及医学影像学检查,治疗上除了强调手术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胃间质瘤的诊断技术在传统检查基础上有所更新,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实践初见成效,但其耐药情况及二、三线靶向药物治疗仍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就目前胃间质瘤的诊疗及治疗进行综述。

  • 经肛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亮;张义胜

    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的提出是直肠癌外科治疗一项重要的变革,伴随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得腹腔镜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越来越被外科医师关注。对于肿瘤较大、骨盆狭小的男性肥胖患者,中低位直肠的暴露和分离仍然是个问题,而腹腔镜下完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解决途径,在达到直肠癌根治切除要求的同时又尽可能保留肛门、避免腹部切口,患者不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美观。随着操作器械、手术平台的不断完善及经验总结后,该术式将有望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 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17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张子龙;曾放;庞典付;张克难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170例,女性119例,其中272例(94.1%)为单发胃肠道间质瘤(单发组),17例(5.9%)并发消化道癌(合并组)。采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直径、有丝分裂指数和风险评估,并采用Kaplaln-Meier方法和Log-rank方法分析其预后。结果单发组和合并组在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单发组相比,合并组在肿瘤直径(P<0.001)、有丝分裂指数(P<0.05)和NIH危险分级(P<0.05)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个月(8~50个月),单发组为36个月(12~60个月),两组间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发病率低,较单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GIST合并消化道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三维形态学评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强敏菲;陈雁西;张坤;李浩博;姜雨晨;张毅杰;贾小阳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三维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5年6月期间18例19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2例13足,女6例6足;年龄23~62岁,平均43.3岁;按Stephens-Sanders跟骨畸形愈合分型:Ⅰ型3足,Ⅱ型7足,Ⅲ型9足。根据跟骨畸形愈合类型,结合术前三维形态学评估,选择相应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采用表面重建法重建出跟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将图像中各构成骨分离,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组合式跟骨三维测量体系进行跟骨形态学评估。参数指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就诊的方式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获得平均19.1个月随访,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1.4±6.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7.4±7.6)分。术前B?hler角、Gissane角平均分别为(17.5°±5.6°)、(96.6°±9.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4.2°±3.2°)、(124.1°±8.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末次随访的跟骨轴长、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跟骨三维形态学评估是评判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后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结果可为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

  • 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对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谦;薛汉中;李忠;任程;马腾;李明;张聪明;张堃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研究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4年3月 Schatz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7例,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2~63岁,平均(43.6±3.2)岁;采用 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其中Ⅳ型16例,Ⅴ型43例,Ⅵ型28例。手术入路采用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前外侧入路。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 x-± s)表示,3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均数多重比较方法(LSD)。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患者门诊随访,术后1、2、3、6、9、12个月门诊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复查并随访,之后每年复查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2.3±2.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优58例,良16例,中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5%。16例 Schatzker Ⅳ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 HSS 评分(87.87±10.55)分,43例SchatzkerⅤ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SS评分(87.23±10.79)分,28例Schatzker Ⅵ型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SS评分(86.17±9.89)分。三组间患者末次随访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859),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Ⅵ、Ⅴ组间P=0.835,Ⅴ、Ⅵ组间P=0.680,Ⅳ、Ⅵ组间P=0.606)。末次随访时87例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8°,平均115.5°,无屈曲挛缩畸形。本组患者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对于治疗Schatzker 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充分显露,良好复位,有效固定的目的,且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该入路对膝关节稳定性未造成明显影响。

  • VSD结合外固定支架在西藏高原地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应用

    作者:冯祥;李坛珠;唐纪良;次仁南加;白玛多吉;施忠民;黄骏;莫小联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敷料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西藏高原地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16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4岁(19~66岁);胫腓骨中上段骨折4例,下段骨折12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无继发性损伤,予行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端,并采用负压吸引敷料覆盖创面或创腔。7 d后更换VSD或予行二期缝合或软组织覆盖。 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16例创面均二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或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本组共随访患者12例(电话通知来院复诊),4例失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5个月(3~7个月),其中骨折一期临床愈合9例(75%),延迟愈合3例(25%)。随访期间除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患者未见深部感染、植皮或皮瓣坏死、畸形愈合、骨不连或骨髓炎发生。结论负压吸引敷料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西藏高原地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 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修复KuwadⅢ型慢性跟腱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国栋;朱永展;吴峰;彭智浩;邹运璇;张宏宁;李雪;杨康勇

    目的:探讨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修复Kuwad Ⅲ型慢性跟腱损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6例慢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6岁,术中跟腱清创后腱缺损为3~5 cm。采用有限切开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进行治疗,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定标准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16.4个月)门诊随访,5例失访。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MRI示跟腱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挤压螺钉骨化时间平均为18个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中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2.6±15.4)分上升至(96.8±2.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由术前平均(5.71±1.56)分降低至(1.24±0.44)分;依据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68.56±7.43)分提高到术后(92.58±5.1)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跟腱损伤较适合断端缺损在3~5 cm间的患者,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陈旧性Lisfranc损伤分期治疗的短期随访结果

    作者:冯品;李嘉;欧阳翔宇;高峰;张晖

    目的:分析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分期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15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16足)采用阶段性治疗,损伤后治疗的平均时间为4.8个月(3~8个月)。第一阶段采用外支架以1~2 mm/d的速度撑开Lisfranc关节,第二阶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能够复位所有的骨折脱位,并行关节外钢板螺钉内固定。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比较分类变量以及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连续变量。结果15例患者均获门诊随访,随访的平均期限为2.2年(1.0~3.0年),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平均为3.1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55.8分(43~98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01)。两阶段手术治疗的平均间隔为3.2周(2.5~4.5周),15例患者全部获得解剖复位。在终的随访中,有2例患者出现复位丢失。有5例患者发生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由于持续性疼痛终都行了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陈旧性Lisfranc损伤,分期复位和关节外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坚强的稳定,降低术中骨折风险,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在主动脉缩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章旭;张超纪;刘兴荣;李晓凤;苗齐

    目的:分析总结使用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型主动脉缩窄10例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临床中治疗主动脉缩窄的意义。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10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14~35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及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余均为单纯主动脉缩窄。10例患者静息情况下测量上下肢压差均大于20 mmHg (1 mmHg=0.133 kPa),术前评估无明确手术禁忌。10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至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及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患者,同时行Bentall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及大出血、脊髓缺血性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嘱托患者出院后3~6个月门诊复查,复测上下肢压差均小于20 mmHg,CTA结果提示未见动脉瘤、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等表现。结论利用人工血管从升主动脉转流至降主动脉是治疗胸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

  • 毕Ⅰ式与Roux-en-Y在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Meta分析

    作者:管连敏;蒋志龙;程志荣;周斌;季涛;徐建峰

    目的:对比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毕I和Roux-en-Y两种重建方式的疗效。方法中文以“毕I”“Roux-en-Y”“远端胃癌根治术”“重建”为关键词,英文以“Billroth-I”“Roux-en-Y”“distal gastrectomy”“reconstruction”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Pubmed、Embase,纳入对比毕I和Roux-en-Y两种重建方式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术后体重变化、残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和胃排空障碍做为评价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6篇,病例总数60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Roux-en-Y重建方式较毕Ⅰ相比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WMD=-30.82,95%CI(-55.37,-6.26),P=0.01]。 Roux-en-Y组在减少胆汁反流[OR=30.31,95%CI(8.74,105.15),P<0.00001]和残胃炎[OR=2.73,95%CI(1.86,4.00),P<0.00001]的发生上明显优于毕Ⅰ组。结论荟萃研究结果显示Roux-en-Y较毕Ⅰ的一些优点,但是对于Roux-en-Y和毕Ⅰ这两种重建方式的哪一种更适合远端胃癌根治术仍需更科学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后P 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张浩通;施忠民

    1后Pilon骨折的概述后Pilon骨折这一概念初是由Hansen[1]提出,指胫骨远端受到压缩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转暴力时导致的关节内骨折。关于后Pilon骨折的分型,目前还没有一种分型可以归纳后Pilon骨折的所有特点,如骨块的数量、骨折块的大小、骨折线的走形及延伸范围等,已经达成共识的部分是后Pilon骨折的骨折线累及整个后踝冠状面[2-6]。后Pilon骨折往往在胫骨后方形成后外侧和后内侧两大骨折块[7]。Klammer等[8]为指导入路及固定方案,将后Pilon骨折分为3种类型:Ⅰ型骨块为一块,为后内侧骨折块;Ⅱ型骨块为二块,分别为后内侧和后外侧骨块;Ⅲ型骨折线延伸至内踝,前内侧存在骨块。俞光荣等[9]分析了后Pilon骨折的CT横断面影像学差异,将后Pilon骨折分为三型:1型为后外侧斜型;2型为骨折线延伸至内踝,存在后外侧骨块;3型为骨折线延伸至内踝,骨折块分为后内和后外侧两部分。 Wang等[10]据内踝后侧骨块的骨折范围将其分为两型:Ⅰ型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以上,骨块分为后外侧和后内侧两块,后内侧骨块累及内踝后丘,后内侧骨块与内踝前丘骨折不相连。Ⅱ型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后内侧骨块累及内踝前丘,后内侧骨块与内踝前丘骨折相连,同时伴有胫骨远端后内侧关节面的压缩以及嵌插的骨软骨。

    关键词:
  • 血吸虫病引发肠系膜静脉血栓致肠坏死一例

    作者:蒋玉良;徐志华;韩野;任睿;赵宏;陈少骥;匡玉庭;支巧明

    血吸虫病引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因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极易误诊。当出现肠坏死、急性腹膜炎体征时,病死率极高。本文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血吸虫病引发肠系膜静脉血栓致肠坏死1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如下。

    关键词: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郭艾;马立峰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据统计1990年全球约有166万人罹患股骨颈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每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年罹患该疾病人数将上升至626万人[1]。老年股骨颈骨折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该部位骨折1年内的病死率可高达36%[2]。一部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关节置换手术而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并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3]。如何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快速康复、尽量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是每位骨科医师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和其在骨科中的应用,使该目标大限度的成为可能[4]。现将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创面修复研究进展

    作者:徐佳;柴益民

    创伤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均是导致创面形成,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每年数百万计的手术创面使得修复外观、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成为国内众多医疗机构骨科医师面临的难题。尽管对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大部分的微小创面都能顺利闭合,但对于创伤面积大、局部感染、年老体弱或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肿瘤等患者,创面修复困难重重,其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明。

    关键词:
  • 氨甲蝶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一例

    作者:高建;张再重;王冰;林亿阳;王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62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乏力、易汗、食量增加及四肢震颤,伴双足背散在皮肤轻微隆起增厚,当时外院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予他巴唑治疗后四肢震颤缓解,但双足背部皮肤隆起增厚无改善。近2年来,双足背部皮肤增厚、隆起加重,并蔓延至胫前侧,久站、寒冷等刺激后双小腿酸胀感明显,碰水后双下肢瘙痒。患者口服他巴唑治疗5年余,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未能完全缓解,于2014年10月在外院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后3 d双下肢肿物缩小、质地变软,术后1个月余双小腿肿物症状反弹,并较前增大。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血丝虫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2015年3月,患者因双下肢肿物肿大速度明显加快,夜间肿胀感加剧,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

    关键词: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曾佳;柏斗胜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由 Martel 等在2004年根据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首次报道并命名[1]。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对SANT的报道不多。近期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现报道如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对SANT的认识并为诊治方案的改进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
  • 创伤手术治疗进展(摘译)

    作者:谷俊朝

    目的对于某些指定的全面部创伤手术而言,颏下动脉插管被建议为经典气管切开术的备选。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气管处理方面,医师可以具有多种选择。大多数颌面损伤涉及咬合紊乱,这可能需要进行术中咬合校正。因此,经口气管插管并不理想。颌面外科医师一般选择经鼻气管插管。然而,如果发生了颅底骨折、鼻骨骨折,经鼻气管插管可能并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进行气管切开。然而,气管切开手术的并发症是众所周知的。鉴于外伤情况,并且出于尽量避免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的考虑,在选定的颌面外伤手术患者中,颏下动脉插管将是理想的备选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全面部外伤手术下颏插管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此外,我们希望分享我们有关颏下插管技术的经验,并推荐这种可用于全面部创伤手术的简单且安全的方法。材料和方法在5例全面部创伤患者中,我们进行了颏下动脉插管;该方法的所需平均时间为仅8 min。结果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全地完成这项技术,并没有任何术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指定的全面部创伤患者中,颏下动脉插管可作为气管处理的一种安全且简单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 更正说明

    作者: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