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头癌手术切缘研究进展

    作者:张冬红;李玉民;焦作义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极其重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切缘组成的正确认识,是对标本进行规范化标记以及标准化检测的关键.取材的标准化和切缘状态的准确判断对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目前,不同医疗中心对胰头癌手术切缘有不同界定.本文就目前胰头癌手术切缘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琪;戈小虎;马志刚;朱兵

    多数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儿以上消化道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为临床表现.目前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通过门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来确诊.手术治疗多采取改良Rex术、Hassab术或断流术加分流术联合手术等.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有关文献,对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男性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与精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作者:仇鹏;朱化刚;查斌山;谢文涛

    下肢静脉曲张和精索静脉曲张均表现为不同部位静脉的迂曲、扩张,在静脉解剖结构上存在联系.两者发病机制虽未阐明,但都涉及静脉壁结构改变、静脉高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变化、细胞凋亡机制,有一定相似性.现复习相关文献,探讨两者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结果的分析

    作者:郭伟;刘杰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关于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结果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来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综述.对于大多数患者,腔内治疗优于外科手术;支架置入在技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等方面优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直接支架置入和选择性支架置入孰优孰劣存在争议;覆膜支架就其远期通畅性、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优于裸支架;复杂主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值得肯定.因此,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结果令人满意,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予以支持.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周贤;吴文良;张应天

    对于继发感染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治疗策略应该是保证患者治愈的同时,把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控制到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仍然是开腹行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或引流术,近来有文献报道了经皮穿刺引流术、内镜治疗、腹腔镜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本文就各种微创治疗方法的作用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作一综述.

  • 盆腔手术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宋邕;郑永绵;刘明辉;陈浩洋;马小川

    目的 探讨盆腔手术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鞍山市中心医院普外科1998年1月-2013年1月发生的8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8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全部止血成功,出血量为1 000 ~4 000 mL,平均2 600 mL.结论 熟悉盆腔解剖结构,并按解剖层次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发生大出血时可用直接电凝法止血,方法简便易行.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世英;魏光武;毕光焰;肖骏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协会分级Ⅰ~Ⅲ级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按均衡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3例)术后仅行芬太尼静脉镇痛,研究组(63例)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及48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病率.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第7天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和IL-2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各时间点,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研究组与对照组CD4+、CD8+T细胞、CD4+/CD8+、IL-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CD4+、CD4+/CD8+、IL-2分别为(45.68±5.82)%、(1.45±0.25)、(1.51±0.37)μg/L,研究组CD4+、CD4+/CD8+、IL-2分别为(52.35±6.34)%、(1.82±0.31)、(1.75±0.48)μg/L,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CD4+/CD8+、IL-2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研究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6.25 ±3.37)%、(21.23±2.78)%,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可以提高静脉镇痛的效果,减少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的作用.

  •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初探

    作者:邵永胜;金太欣;肖新波;邹积骏;吴之坤;莫涛;高红章;周姣军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其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3年8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36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数目,计算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分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 36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 401枚(16 ~107枚/例),平均(38.92±21.56)枚/例.36例中,淋巴结转移26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2%;其中,Nos.8p和Nos.12p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11%.远端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7%,Nos.1淋巴结无转移(0),Nos.3 ~9和Nos.11~ 12淋巴结转移率为8% ~42%;全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3%,Nos.1~11淋巴结转移率为17% ~58%,Nos.12淋巴结转移率为8%(1/12).结论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规律,有助于指导淋巴结切除范围.

  •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舒畅;王暾

    目的 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急诊救治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5月-2013年7月救治的36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合并高血压病,2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采取急诊开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采取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33例存活,另外3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1例失血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1例术中心跳骤停,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3%.术后随访3 ~61个月,未发生人工血管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早期明确诊断,手术中快速有效控制近端瘤颈血流,完善围手术期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 TEVAR手术支架直径选择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戈小虎;管圣;方青波;任昊;阿力木江;赛力木;田广磊

    目的 探讨腔内胸主动脉修复(TEVAR)手术支架直径选择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3年4月218例接受TEVAR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178例术后患者进行中期随访.结果 178例患者中,18例在腔内治疗后支架远端及近端出现新破口或内漏.1例“逆撕”患者曾拟行封堵器封堵,但因破口较大,未能成功,目前该患者随访至今;12例出现支架尾部破口的患者采用覆膜支架对接,其中10例患者使用了限制性支架;近端内漏5例患者,其中2例再次随访时内漏消失,3例患者采用直径较大覆膜支架再次封堵,内漏消失.术后围手术期无死亡,17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 ~ 36个月,平均随访(25.6±8.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术前准确测量主动脉弓直径对选择合适直径的支架和提高支架的稳定性、降低内漏的发病率很重要,远端限制性支架对于真腔狭小及预防远端支架相关的破口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防治作用.

  • 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治疗后腹膜感染的疗效评估

    作者:冯全新;王士祺;李树钧;冯向英;张许杰;王常青;李芝帆;吕艳香;赵青川

    目的 比较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手术方式与常规上腹入路的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膜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既往无基础脏器功能障碍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40例行传统上腹入路.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后并发症、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结果 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传统上腹部入路组与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率(3/36 vs 11/40,P=0.031)、再次手术干预率(10/36 vs 22/40,P=0.016)和病死率(4/36 vs 12/40,P=0.044)均低于传统上腹部入路组.结论 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胰腺炎引起的后腹膜感染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时复杂入路血管的处理

    作者:常光其;招扬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以腹主动脉壁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发病率高,后果严重的疾病[1].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能在直视下治疗腹主动脉瘤病变,但其手术风险及创伤较大、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较高且术后恢复较慢,对于年老体弱或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来讲无疑不是佳选择.自1991年Parodi等[2]报道了通过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EVAR以其创伤小、风险低等优势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同时,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复杂入路血管的处理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随着腔内技术及材料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处理该类问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
  • 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作者:陈锦程;王烈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局部压力增高,引起化疗性静脉炎.国内外报道化疗性静脉炎发病率差异很大.一项研究表明,在确保药液无外渗和未应用预防药物的情况下,去甲长春碱通过外周静脉引起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病率高达93.33%[1].肿瘤患者是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药量较大、药物在静脉内停留时间较长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2].队列研究显示,静脉炎发生的预测因素是患者的年龄、有无其他并发症、刺激性药物和多次应用[3].近些年,国内外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左健;李凯;杨剑;郭坚;王少玮;孙子兰;俞世强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壁的中层弹力纤维与平滑肌变性,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下出现裂缝,强大的血液冲击局部撕裂的内膜而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分离并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状态,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1].AD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为5 ~10/10万,病死率约为1.5/10万[2].该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资料少有报道,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13年5月14日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伴假性动脉瘤形成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赛力克·马高维亚;巴合提·卡力甫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rtaing aortic ulcer,PAU)是主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引发弹力层的断裂并主动脉内膜及中层的溃疡形成,主要发生于全身性动脉硬化的老年人.PAU 1934年由Shennan首次报道,但是它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并在治疗方案上仍存在争议.PAU主要发生于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升主动脉则少见.PAU主要并发症是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等.本文主要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回顾来总结腹PAU的发生、临床表现、自然病程、治疗方案并总结所引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 胰肠单层缝合联合肠内减压管对胰瘘的影响

    作者:刘喜财;马明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在大的医疗中心,胰瘘的发病率为20%.如何降低胰瘘的发病率是外科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溪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胰肠单层缝合联合肠内减压管方法预防胰瘘32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颈动脉体瘤的诊疗进展

    作者:戈小虎;阿力木江·沙吾提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CBT生长较为缓慢,发病率约为0.012%[1],无年龄差异,大多数为良性,但有2%~9%会发生恶变[2],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3],家族史患者约占10%.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线粒体敏感基因的突变和慢性组织缺氧有关[4].根据CB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误诊率[5],而且CBT周围有丰富的血管,手术中不易控制出血,致使其手术病死率较高.因此,为了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利新;符伟国;王玉琦

    腔内微创修复技术是目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和胸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两类主要方式[1-2].无论是EVAR还是TE-VAR,都需要在病变的两端有足够的锚定区(Landing zone,LZ),LZ的距离至少需要大于1.5 cm以保证充分的修复效果.临床中有较大一部分患者的病变存在LZ不足或者根本没有LZ的情况,为使得这部分患者能够获得微创治疗,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或者创造LZ,烟囱技术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3].

    关键词:
  • 肾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化召辉;李震;丁鹏绪;王志伟;张文广;徐鹏;刘仕睿;吴智慧;汪忠镐

    对于各种终末期肾病,肾移植是好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肾移植数量累计已超过10万例,每年约超过6 000例.随着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免疫抑制药物的进步,肾移植手术远期疗效及患者生存期均得到了极大改善.文献报道,肾移植患者人/肾1年存活率达到95%以上,10年存活率也已超过60%.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 15%,其中,动脉病变发病率较高[1].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将面临移植肾失功甚或死亡.既往外科手术处理常因患者身体原因、技术困难等使患者面临较大手术风险,且效果并不理想.因血管腔内技术展现出的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其已成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经血管腔内治疗的移植肾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张福先;张欢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及介入器械的发展,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治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长期通畅率不劣于搭桥手术[1],但越来越多的介入操作所引起的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综述如下.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大体可以分为3类:穿刺部位并发症;靶血管并发症;远端并发症.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