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국제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81
  • 国内刊号: 12-13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8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李迎新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曹凤强;闫梦梦;刘晓璇;张静;王海;刘兰霞;马桂蕾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相较于其他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或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纳米载体材料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纳米疫苗是基于纳米技术开发的治疗性或预防性疫苗,大多数肿瘤疫苗包括诱导免疫应答的外源性抗原、递送抗原的载体以及增强免疫原性并加速和延长肿瘤疫苗效果的佐剂.纳米递送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有效地递送各种抗原,通过调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呈递途径,在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激活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旨在对纳米递送体系在肿瘤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肿瘤化疗协同光动力疗法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樊帆;朱敦皖;张琳华

    近几十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肿瘤治疗方法,但单一治疗方法往往达不到佳治疗效果,因此常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联合治疗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且可减轻患者痛苦.化学治疗(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副作用较大,对肿瘤细胞造成损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光动力疗法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富集在肿瘤局部的光敏剂,光敏剂被活化,在组织内氧的存在下可发生光动力反应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化疗或光动力治疗肿瘤后会产生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化疗协同光动力疗法的同时联合免疫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能抑制肿瘤转移,并可诱导机体产生长期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大化的治疗效果.对近年来化疗、光动力疗法以及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药物靶向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若愚;李云涛;鲁翔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超顺磁性使其广泛用于疾病的靶向治疗.相比于其他纳米药物载体,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因其内在属性如固有磁性、良好的安全性及制备和表面修饰方法的可用性等在纳米药物领域中显示出巨大潜力,为其多样的生物医学应用铺平了道路.但研究人员对其不可预知的毒性、改变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仍有顾虑.对SPIONs在药物靶向递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一汀;杨文裕;李学敏;张其清

    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组织结构特殊,成熟关节软骨组织没有血供,一旦损伤难以自愈.临床上常用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手段有微骨裂术、关节软骨移植、关节置换术、软骨组织工程等,但这些方法的修复效果都不理想.生长因子是体内组织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软骨发育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参与,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研究显示,在关节软骨修复过程中加入外源性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对目前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中的生长因子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发育及其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作用,分析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修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细胞微囊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化江;李刚;王绍辉;杨悦;阴慧娟;李晓红;赵明亮;林凌

    细胞微囊化是将目的细胞包裹于一种或几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半透膜特性的材料内,既可实现免疫隔离、防止大分子免疫物质和免疫细胞攻击,又允许代谢产物、小分子营养物及细胞活性物质自由出入微囊.随着跨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微囊化技术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用于弥补器官移植的多种局限.同时随着细胞微囊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其在再生医学方面不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必将推动人工细胞和人工器官领域快速发展.对细胞微囊的制作、微囊外膜对免疫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微囊外膜的免疫原性及细胞微囊化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作一综述.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晓璇;张静;刘兰霞

    免疫检查点是人类进化出的控制免疫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大限度减少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机制.相比于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免疫疗法因其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小而在肿瘤治疗中日渐兴起.该疗法种类繁多,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通过解除肿瘤免疫耐受、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进而清除肿瘤细胞,治疗手段极具潜力,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热点.针对肿瘤免疫效应机制和逃逸机制进行了阐述,综述了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琪;于世利;王峻松

    一直以来,右心室被认为在心功能构成中并未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对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右心室形态与功能在临床与预后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各种用于整体评估右心室功能的成像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不同临床条件下右心室功能评估与研究,以及为与右心室功能相关的心肺疾病诊断与预后评价提供了简单且实用的新方法.对STI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作一综述.

  • 血必净注射液的功效安全性再评价

    作者:鲁卓林;沈秀;王浩;刘培勋;吴红英;周则卫

    目的 使用玉米低营养小鼠模型结合损益指数-累计积分(BDI-GS)体系评价生理剂量下中药血必净注射液的补益和健康效应,考察该体系在临床中药注射液功效及安全性再评价中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 将生长期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以玉米饲料喂养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0.4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注射0.2、0.4、0.6 ml血必净注射液,连续给药7d.第8天完整剖取心脏、肺脏、胸腺、脾脏、胰腺、肝脏、肾脏、性腺及股骨9种脏器,计算9种脏器的质量BDI、系数BDI及对应的质量BDI累计积分(GSw)、系数BDI累计积分(GSI),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在生理剂量下连续用药安全性良好,对小鼠脾脏及性腺具有一定的补益及健康效应,对其余脏器损害轻微,表现在9种脏器的质量和系数BDI值均>0.90,且GSw和GSI值均>9.0的基本值,并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此外,高剂量组总蛋白水平((47.6±4.30) g/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3.18±2.60)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正常用药风险低,在生理剂量下是安全的,且本研究设计的高剂量安全性更好.玉米低营养小鼠模型结合BDI-GS体系可用于临床中药注射剂功效及安全性再评价.

  • 基于自适应动态特征库的P300诱发脑电单次提取算法研究

    作者:李含磊;蒲江波;崔红岩;谢小波;徐圣普;胡勇

    目的 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技术一直是脑电信息处理领域的难题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单次提取算法的时间准确性和特征精度,针对体感诱发脑电数据信噪比低、试次间参数变化大的特点,研究诱发脑电参数单次提取新算法,保留试次间诱发脑电的动态特性,并提高估计准确率.方法 基于小波滤波和多元线性分析技术,加入自适应动态特征库并由此提出的诱发脑电P300参数单次提取新方法.随机选取4组小波滤波(WF)后诱发脑电数据,分别叠加平均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组成特征库.单次提取时,针对每试次数据从特征库中选择与当次诱发脑电信号相关系数高的成分作为自变量开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回归分析结构重构出单次诱发电位信号并自动提取潜伏期和幅值等关键特征.结果 与专家判定的基准数值相比,新算法预测的P300成分潜伏期与幅值参数更准确,两者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1.16±8.60) ms和(1.40±1.34)μV;与常用的叠加平均法结果亦更为接近,平均差值分别为(23.26±25.76) ms和(2.52±2.50) μV,新算法相比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算法具有显著优势.结论 将动态更新的诱发脑电数据主成分样本库应用于小波滤波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能有效保留单次诱发脑电数据中的动态特征,从而提升参数估计的准确率.

  • 不同工种石棉肺患者CT肺功能成像指标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梁崟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功能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工种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变及特点.方法 将30例石棉肺患者按工种分为压型组、梳纺组和原棉组,每组10例.分别于受试者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屏气行全肺扫描,测定肺容积指标(大吸气与呼气末肺容积、肺容积差、肺容积比)、平均肺密度指标(吸气与呼气末平均肺密度、肺密度差、肺密度比)和小气道指标(吸气与呼气末壁厚直径比率、吸气末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结果 压型组、梳纺组和原棉组在性别、年龄、接触史、分期(Ⅰ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容积、平均肺密度和小气道指标中,3组间呼气末平均肺密度、呼气末左肺平均肺密度、呼气末右肺平均肺密度、呼气末与吸气末平均肺密度比、吸气末壁厚直径比率、吸气末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呼气末壁厚直径比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梳纺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原棉组和压型组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原棉组和压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压型组和原棉组比较,梳纺组石棉肺患者的肺气肿及小气道壁和肺泡隔纤维性增厚更为明显,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的保护.

  • c-IAP1蛋白与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关系研究

    作者:姚明;杜亚南;路倩颖;王津晗;王彦;刘强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水平与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6种人肺癌细胞系(A549、H460、H1299、H358、HCC827、H1650)的存活率和增殖水平;彗星实验检测辐射对肺癌细胞的DNA损伤效应;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测定c-IAP1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结果 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肺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亦不同,其中H358和H460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强,H1650和HCC827细胞次之,而H1299和A549细胞弱.彗星实验结果显示,经辐射处理后,6种肺癌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DNA损伤,且H358细胞受损明显.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证明,c-IAP1蛋白水平与肺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呈负相关,c-IAP1蛋白水平越高,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越弱,且敏感性亦受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蛋白水平的影响.结论 c-IAP1是肺癌细胞保持高辐射抗性的原因之一,此结论对于肿瘤细胞的耐辐射机制和肿瘤辐射增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机器人辅助与常规徒手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杨硕;刘爱峰;王秋凤;蔚盼盼;魏振宇;危慕彬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16年12月1日前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分类数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效应差异.对连续型数据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效应差异.当P<0.05,95%CI不含数值1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266例患者,包括机器人辅助138例、常规徒手开放128例;共置人螺钉1 200枚,包括机器人辅助608枚、常规徒手开放592枚.结果显示,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A、B、C),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方法之间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RR=1.07,95%CI:0.82,1.39,I2=46%,P=0.62)、B(RR=1.56,95%CI:0.86,2.82,I2=0%,P=0.14)、C(RR=0.91,95%CI:0.32,2.55,I2=0%,P=0.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05,2.17,I2=0%,P=0.25).两组螺钉修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10,2.90,I2=0%,P=0.47).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90,95%CI:5.54,36.26,I2=15%,P=0.008).两组辐射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95%CI:-1.63,-0.75,I2=0%,P<0.000 01).两组螺钉与关节面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5%CI:0.79,1.51,I2=16%,P<0.000 01).结论 与常规徒手开放方法相比,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证实机器人辅助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精确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作为新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深入开发的潜能.

  • 成人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的超声表现

    作者:黄慧莲;刘娟;崔旭丹;朱强;赵汉学

    目的 分析及归纳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22灶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的超声表现,包括颌下腺尺寸、形态、病变范围、内部回声、血流、周围淋巴结.结果 19例22灶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局限性结节样改变、弥漫性结节样改变、类肿瘤样改变3种类型.局限性结节样改变(2例2灶),病侧腺体的浅侧、被膜下显示不均匀增粗的低回声区,内见条状强回声,血流偏多.弥漫性结节样改变(11例12灶),病侧腺体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具体表现为腺体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血流丰富,内见弥漫、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样低回声,其周围显示条状强回声.类肿瘤样改变(7例8灶),病侧腺体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减低、增粗,内夹杂多发条状强回声,并显示放射状丰富血流.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病超声影像呈局限性结节样改变、弥漫性结节样改变、类肿瘤样改变3种类型.当怀疑患IgG4相关性颌下腺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IgG4相关性疾病常累及的组织和器官,同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建立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总体设想

    作者:李迎新;刘鑫;黄河

    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各类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平台、数字化医疗仪器、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可穿戴个人健康设备、健康信息平台会生成海量的健康医疗信息,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可以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且可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带动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本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我国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出一个能够融合医疗与健康信息的、覆盖我国国民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医疗数据平台——国家卫生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对建立该平台的总体设想进行了描述,并对该平台的建设方式、运营方式、数据来源及平台功能进行了介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