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국제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81
  • 国内刊号: 12-138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8-86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李迎新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锌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吕阳;吕昭;吕经海;张静莹

    锌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的作用,调节DNA的合成和有丝分裂.在分子水平上,锌是很多蛋白质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生化酶和转录因子的组成结构.锌可以调节细胞信号的识别、第2信使的代谢、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的活性,刺激或抑制转录因子的兴奋性,同时锌还可能作为第2信使参与细胞的信号调节.

  • 模拟微重力对机体内皮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霞;郑磊;王前

    重力状态的改变将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中血液的重新分布、骨骼系统中骨质破坏的增加、造血系统中造血组织的减少等.人类登月计划的顺利实现以及空间站的成功建立,为研究微重力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模拟微重力仪的研发更是使这一领域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但关于微重力状态下机体凝血功能的改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对于当今这个出血和血栓性疾病高发的时代更是刻不容缓.这将为预防航天员出血疾病的发生或血栓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人胚胎干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马晓荣;周君梅;陈方

    人胚胎干细胞(hES细胞)来源于着床前人囊胚内细胞团(ICM),由于具有体外无限增殖和分化成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的潜能,使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建立一个理想的hES细胞培养体系是利用它的前提.目前,常用的hES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是将其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细胞用于hES细胞的体外培养.饲养层的存在不仅为hES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外环境,同时也维持了hES细胞无限增殖与分化的特性;然而衰老的、不合适的饲养层会对hES细胞产生负面影响.对不同来源的饲养层细胞作一综述,比较不同种类的饲养层细胞的优缺点,旨在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 钛基植人物生物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将明;叶晓健;万俊明;宋玉林

    医用钛合金材料属于生物惰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硬组织的替换与修复领域.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在钛基材料表面制成生物陶瓷涂层可改善钛基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羟基磷灰石涂层已在临床上获得应用,但使用效果仍然受其较低的结合强度和结晶度所制约.为了获得综合性能更好的植入材料,制备了多种新型生物陶瓷涂层,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较好的结合强度及与骨组织能有效结合的能力.综述了钛及钛合金材料表面的生物陶瓷涂层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 我国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宇晶;刘志成;付前杰;孙志勇

    目的 由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企业已经开始生产人工耳蜗系统这种长期植入人体的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由于该种类产品有较高的安装和使用风险,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没有转化论证的国际标准,各公司提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差异很大,与现有的技术审评要求有较大差异.旨在对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进行初步探讨,为建立国家及行业标准从而客观地评价人工耳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系统地分析国外人工耳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指出目前国内人工耳蜗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参比同类可借鉴的产品标准.结果 提出了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制定的系统性建议.结论 从医疗器械监管角度来说,制定人工耳蜗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势在必行,组织专家、企业和用户共同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 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肝向分化研究

    作者:朱争艳;杜智;骆莹;黎娇;孙琳琳;王鹏;刘彤;高英堂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长期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试图建立此种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探讨其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从人胎上臂取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34、CD90、CD105等细胞表型;染色体分析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OSM)等细胞因子对第3~30代细胞进行肝细胞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8、CK19等免疫学检测,PAS法糖原染色,RT-PCR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mRNA表达.结果 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CD29、CD49f、HLA-Ⅰ、CD105等间充质细胞标志,几乎不表达CD90.在肝细胞诱导条件培养基中培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类肝细胞的比例约为5%.此种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传50余代,保持正常核型,无致瘤性.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

  • 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马信龙;李海涛;马剑雄;王志彬;杨阳;骆巍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8个正常国人(45 ~60岁)尸体股骨,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从外侧到内侧分成3个区,在每个区内沿主张力小梁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切取骨小梁试件,并分别在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系统上进行拉伸、压缩实验,经过数据处理得出了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3个区在主张力小梁系统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的压缩、拉伸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测试指标.结果 外侧区在主张力及主压力方向的拉伸性能要高于压缩性能,并且主张力方向的拉伸生物力学性能要明显高于其在主压力方向的压缩性能.中间区在主压力及主张力方向的压缩性能都要高于拉伸性能,内侧区主张力方向拉伸性能高于压缩性能,而主压力方向上压缩性能高于拉伸性能.结论 股骨颈部位的骨小梁主要功能是承受张应力,主压力与主张力小梁交界处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应力,再靠近内侧的骨小梁在主压力方向主要功能是承受压应力,在主张力方向主要功能是承受张应力.提示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并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 多孔TCP陶瓷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郑卫

    目的 生物陶瓷作为骨修复材料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研究多孔磷酸三钙(TCP)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 以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通过加入钙磷生物玻璃调节钙磷比,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实现多孔TCP陶瓷支架的制备.结果 经测试用这种方法制得的TCP支架比单纯用TCP粉末制得的TCP支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其强度可达9.11 MPa.结论 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生理环境中可被逐步分解、吸收,诱发骨的生长,终使骨缺损部位完全被新生的骨组织所取代.

  • 辐射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仲蕾蕾;杨冰;王双林;樊体强;韩英;杨福军;孙元明

    目的 肿瘤放射治疗诱发骨组织损伤,辐射后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分析揭示辐射对早期和晚期的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生成成骨细胞,对其特性进行确定.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析了1~4 Gy照射的早期和晚期成骨细胞的Ⅰ型胶原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1~3 Gy剂量照射后的早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强(P<0.05),但随后即培养10d后的晚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降低;而在4Gy剂量照射下,晚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成骨细胞的表达(P<0.01).结论 在1~3 Gy辐射后,早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强,成骨能力增强;晚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降低,成骨能力减弱.而4 Gy辐射后,晚期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强,有可能是其代偿功能表现.

  • 基于头部组织不同电导率特性的阻抗成像正问题仿真研究

    作者:吴伟娟;章健伟;应小艳;闫丹丹

    目的 通过建立5层有限元真实头模型,研究了各层组织非均质和颅骨、脑白质各向异性电特性对电阻抗成像问题中电磁场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头部各组织建立4种电导率分布模型:均质分布、非均质分布以及颅骨和脑白质各向异性电导率模型;通过正问题数值求解得到不同模型下的磁场分布和电场分布,并通过定量的统计分析研究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电导率特性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 表明电磁场分布对头部组织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电导率分布是敏感的.结论 此研究为基于核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技术对头部组织各向异性和非均质电导率进行重构奠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 纳米银溶胶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杨桂利;李俊杰;林秋霞;邱丽媛;周瑾;郝彤;段翠密;王常勇

    目的 对纳米银溶胶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初步探讨纳米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对其物理特性进行检测;以小鼠纤维肉瘤细胞( L929)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形态观察、LIVE/DEAD染色分析和MTT检测来评价纳米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银在细胞中的分布,探讨纳米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 当纳米银质量浓度大于10 mg/L时会对L929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纳米银可以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多种细胞器相互作用而造成细胞损伤.结论 纳米银会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存活产生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因此在纳米银的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其毒副作用.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