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呼吸

国际呼吸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piration 국제호흡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6X
  • 国内刊号: 13-1368/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12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白春学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敏;刘荣玉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似已达到平台,而分子靶向治疗以其符合生理、低毒和理论上高效的特点,越来越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热点.文章就分子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因子受体,还有近发现的EML4-ALK等进行综述,以展示分子靶向药物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良好前景.

  • 甘露糖受体生物学功能的新进展

    作者:李园园;谢敏;刘先胜

    甘露糖受体为甘露糖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C型凝集素受体,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多表达于巨噬细胞和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既往研究表明它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清除.然而,新的进展证实它还介入生殖、细胞的黏附、迁移以及细胞活化等多种功能.它在肿瘤的转移、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急性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磊;李代波;曹佳

    烟雾吸入是火灾中受害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烟雾中的颗粒物、有毒气体、刺激剂以及窒息剂的共同作用,使肺部发生急剧的病理生理反应,造成急性肺损伤,进而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近20年来,对烟雾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及逆转

    作者:王笑影;张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开始对此药敏感的患者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多数会出现获得性耐药,成为其持续用药难以回避的治疗瓶颈.本文主要阐述T790M突变和MET扩增等非小细胞肺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及逆转耐药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其他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测细菌性肺炎常见致病菌中的应用

    作者:戴然然;刘嘉琳;万欢英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对肺炎患者痰液常见致病菌进行核酸检测,研究LAMP方法在细菌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抽提75例肺炎患者痰液细菌DNA,根据肺炎常见8种致病细菌设计引物,应用LAMP技术扩增DNA,实时检测样本荧光信号,对定量结果应用不同界值进行定性分析,并分别与痰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LAMP技术扩增的细菌核酸产物,以细菌浓度>1×104为界值,阳性率为68.0%,与痰培养结果符合率为56.0%;以细菌浓度>1×105为界值,阳性率为50.7%,与痰培养结果符合率为58.7%;以细菌浓度>1×106为界值,阳性率为30.7%,与痰培养结果符合率为53.3%.上述三组阳性率与痰培养阳性率比较,以细菌浓度>1×105为界值组阳性率与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在以>1×105为界值时LAMP和痰培养方法对8种细菌的检出率,LAMP方法对部分细菌检出率高于痰培养方法,尤其对于苛养菌.结论 LAMP方法可以简便迅速扩增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常见致病菌核酸,从而明确感染病原菌类型.LAMP扩增产物以细菌浓度>1×105为界值,与痰培养方法比较,细菌检出率高.尤其对于苛养菌,LAMP方法有显著优势.

  •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训超;董德琼;杨渝浩;潘磊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颐性分析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各60例及4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清中IP-10和MIP-1α的水平.根据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组IP-10和MIP-1α的检测值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P-10和MIP-1α判断肺结核活动性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P-10和MIP-1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值均<0.01),对照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之间IP-10和MIP-1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10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3%、90.0%;MIP-1α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3.3%;IP-10联合MIP-1α并列试验敏感性为93.3%.结论 IP-10和MIP-1α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显著增高,提示IP-10和MIP-1α可能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病,可望作为判断肺结核活动的临床参考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P-10和MIP-1α对肺结核是否活动的判断均具较高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艳敏;姜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住院的135例RA病例.以患者首次出现RA症状为研究起点,以肺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ILD为研究终点.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类风湿结节、发热、口干及眼干、雷诺现象、皮疹等)、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治疗措施等40个变量.经后退法建立Loge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 ①135例RA患者中48例发生ILD,占35.6%.其中40例(83.3%)诊断RA平均(85±75)个月后确诊合并ILD;其中29例(60.4%)在检出ILD时无呼吸系统症状.②单因素分析显示RA-ILD组年龄、病程、咳嗽、呼吸困难、Velcro音、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3、γ-球蛋白高于RA无ILD组(P<0.05或P<0.01).③经后退法建立Logestic回归分析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咳嗽(OR=4.387,95%CI:1.143~16.831,P<0.05)、Velcro音(OR=6.727,95%CI:2.220~20.378,P <0.01)、RF(OR=3.522,95%CI:1.304~9.512,P <0.05)是RA-ILD的危险因素.④多因素分析发现的3个危险因素中,RF预测RA-ILD的敏感性高(79.2%),咳嗽的阳性预测值高(73.3%).结论 大多数患者RA的诊断先于ILD.部分RA患者的肺问质病变为亚临床型.咳嗽、Velcro音及RF阳性是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异常时应该高度警惕发生肺间质病变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 凝血酶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活性氧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分泌的改变

    作者:曹守冬;肖伟

    目的 探讨凝血酶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PDGF-AB)分泌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凝血酶刺激指数生长期的BEP2D细胞,通过检测氧化型氢化乙啶及二氯荧光素荧光强度测定活性氧簇含量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BEP2D细胞分泌PDGF-AB的变化.结果 随着凝血酶浓度增加,反应体系中活性氧明显升高,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凝血酶处理组BEP2D细胞上清液中PDGF-AB含量较对照组上清液显著升高[(770.33+24.29)ng/L vs(117.42±10.85)ng/L,P<0.01].凝血酶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反应关系.10 U/ml凝血酶刺激48 h后BEP2D细胞分泌PDGF-AB量大[(817.63+22.53)ng/L].结论 凝血酶既可以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导致基因毒性,又可以通过刺激BEP2D细胞分泌PDGF-AB发挥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

  • 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凝胶肺内应用的免疫效应研究

    作者:杨楠;张广宇;黎立;史迎昌;李洪敏;王巍;陈志

    目的 观察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凝胶在肺部介入应用后产生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60只日本长耳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第1组为对照组,气管插管至末梢支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 ml;第2组为单纯凝胶组,肺部注入卡波姆凝胶3 ml;第3、4、5组为微卡凝胶组,分别注入含3.75、7.50、9.37 mg/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的卡波姆凝胶3 ml.持续观察4周,期间检测首次注入后与处死解剖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γ-干扰素含量.结果 处死解剖前第4、5组外周血CD3+百分比[(55.8±9.7)%、(54.5±11.8)%]高于第1组[(43.1±3.0)%](P值均<0.05);第4、5组外周血CD4+百分比[(44.1±5.8)%、(43.3±6.2)%]高于第1组[(33.5±3.1)%](P值均<0.05);第3、4、5组外周血CD8+百分比[(21.3±3.3)%、(21.1±4.5)%、(20.5±4.1)%]低于第1组[(28.2±1.7)%](P值均<0.05).第4、5组检测微卡凝胶注入侧肺组织研磨混浆内γ-干扰素水平为阳性.结论 以健康日本长耳兔为模型局部免疫刺激可以引起全身免疫应答反应.

  • 不同感染途径对建立SD大鼠结核杆菌感染模型的影响

    作者:黄超文;冯起校;王发辉;李志波;林淑媚;张朝顺

    目的 探讨SD大鼠结核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比较不同感染途径对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使用标准人型H37Rv结核杆菌菌株0.01 mg,分别从右侧胸腔、腹腔、尾静脉、尾部皮内注入,注菌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大鼠肺、肝、脾大体病变及病理改变,注射部位迟发超敏反应情况,取肺组织匀浆作抗酸染色涂片并培养观察有无结核杆菌生长.结果 HE染色下肺、肝、脾可见不同程度的结核性炎症改变,肺组织匀浆抗酸染色可见不同数量的短小、红染分枝杆菌.胸腔、尾静脉注菌组胸部脏器病理改变较腹腔、尾部皮内注菌组改变典型,组织匀浆培养阳性率高,腹腔注菌组腹腔肝、脾结核改变较其余组明显.结论 SD大鼠对结核杆菌敏感,胸腔、腹腔、尾静脉注入结核杆菌均可建立大鼠结核杆菌感染模型,另外,胸腔、腹腔、尾静脉途径分别适用于建立结核性胸膜炎、腹腔结核、肺结核模型,尾部皮内注射途径一般仅应用于制造免疫.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结节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嵩;马卫霞;姜淑娟;李元堂;王永康

    目的 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不同取材对结节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采用肺内活检(包括经支气管黏膜活检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经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和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方法获取标本,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结节病的患者,比较不同取材及联合取材检测结节病的阳性率.结果 经EBUS-TBNA和TBNA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6.7%和82.5%,与肺内活检检查的阳性率(66.7%)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结节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BUS-TBNA和TBNA检查创伤性小,安全性好,准确率高,在结节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癌胚抗原和C-反应蛋白在平阳霉素胸膜固定术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鹏;孙耕耘;周群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注射平阳霉素(PYM)后胸腔积液(胸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PYM胸膜固定术的机制.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对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膜腔内注射PYM,检测注药前及注药后6 h、24 h、48 h胸水中MCP-1、CEA和CRP的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4周后18例恶性胸腔积液得以控制,有效率为58.1%.注药后48 h,胸水MCP-1和CEA水平均低于注药前(P值均<0.05).其中有效组中MCP-1和CEA水平从6 h开始下降(P值均<0.05).无效组中MCP-1水平于注药后48 h出现下降(P<0.05),CEA水平在不同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胸水CRP水平和WBC计数随注药后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其中有效组和无效组均于注药后24 h出现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注药后6 h,有效组胸水CRP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注药后48 h,有效组胸水MCP-1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CEA水平及WBC计数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膜腔内注射PYM后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和发挥抗肿瘤作用达到胸膜固定的效果.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气道功能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叶新民;钟南山;刘春丽;陈如冲;赵谨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豚鼠咳嗽相关的气道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SPF级豚鼠60只,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和哮喘组,病毒感染组按病毒感染后天数分为6、12、28和42 d四个组,每组10只.通过滴鼻方法接种RSV.Buxco肺功能仪测定咳嗽反射敏感性(CRS)及气道反应性(AR).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辣椒素受体亚型1(VR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VR1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蛋白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6、12、28、42 d组豚鼠CRS[(8.00±3.86)、(8.70±6.20)、(7.60±4.40)和(6.70±3.71)CCnt]均较正常对照组[(2.50±1.43)CCnt]升高(P值均<0.05),并在12 d组达到高峰(P<0.01).感染后12 d组豚鼠AR对2个高浓度乙酰甲胆碱刺激结果为(1 069±156)%和(1 846±28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感染后6、12和28 d组VR1的mRNA水平分别为1.57±0.43、1.61±0.47和1.68±0.56,均较正常对照组(1.00±0.34)升高(P值均<0.05),而以28 d组为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8 d组VR1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感染后12 d组PGP-9.5表达增强(P<0.05).结论 CRS增高伴随一定程度的AR增高是RSV引起咳嗽的特点,感染引起VR1和PGP-9.5的时空变化可能与病毒感染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有关.

  • 支架置入治疗48例良性气管狭窄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李亚强;陈如华;李强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架置人治疗良性气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9年至2007年良性气管狭窄患者48例,观察支气管镜下支架置入前后气管直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气促评分的变化.结果 狭窄段气管直径由术前的(5.15士1.96)mm增加到(10.60±2.88)mm(P<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由术前的(1.45±0.51)L增加到(2.46±0.48)L(P<0.01).气促评分由术前的3.06±0.85减少到0.88±0.33(P<0.01).结论 支气管镜下支架置人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近期疗效明确,但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4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雄;杨仕芳;高兴林

    目的 通过分析肺隐球菌病(PC)病例,提高PC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PC患者的宿主因素、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微生物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 大部分PC患者有相关的宿主因素和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多样,多为单肺叶发病,以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肺实变为主,此外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小泡征、空洞、晕征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阳性率较低(18.2%),大部分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64.3%),肺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100%,氟康唑初始治疗有效(57.1%).结论 PC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晕征"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无创,阳性率较高,确诊主要靠病理.氟康唑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 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呼吸及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指南简介

    作者:王汉萍;张弘;蔡柏蔷

    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诊断率及临床严重程度近年来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原因与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增加有关,也和器官移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从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的上升.

国际呼吸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