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分娩疼痛机制与常用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李媚娟;徐琼

    分娩疼痛是妇女分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疼痛级别高、持续时间长,对分娩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用以应对的办法是分娩镇痛,即设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或消失,其包括药物性镇痛和非药物性镇痛.药物性镇痛是指应用麻醉药或镇痛、镇静药来达到镇痛效果,是分娩镇痛的主要措施;非药物性镇痛则是通过心理支持、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是分娩镇痛的研究热点.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可明显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并确保母婴安全.综述分娩疼痛的机制及其对分娩造成的影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及其利弊,了解分娩镇痛特点,以探索高效且易于被接受的分娩镇痛措施.

    关键词: 分娩 疼痛 机制 镇痛
  • 影响产程图临床应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耿昊;常颖

    产程图作为描述产程进展的标准化图形,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其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医务人员识别产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临床管理方案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但产程图是复杂多变的,理论上的佳实践干预措施与临床实际操作存在差距.通过对产程图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综述,探讨产程图自身因素、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孕妇、社会环境、组织背景、经济和政治背景等因素对产程图在临床中有效应用的影响.医务人员应准确识别这些影响因素,正确评估产程图在产科中的地位,并依赖新兴技术将产程图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使产程图得到更好的应用并服务于临床工作.

  • 妊娠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一例分析

    作者:李文静;姚广;王晓慧

    孕妇的肝硬化发病率很低,约为1/5 950[1].肝硬化患者的生育率降低,并伴有并发症的高风险.母体并发症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肝硬化与子痫前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死亡也有一定关系.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肝硬化失代偿2年余,停经8个月余,腹胀6个月”,于2017年9月11日收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7年1月15日,月经量正常,偶有痛经、血块史,孕妇自诉于孕8周开始出现腹胀,未做特殊处理,孕24周腹胀加重,并出现脐疝.

  • 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在子痫前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霞;王伟

    子痫前期是妊娠中晚期常见的一种特发疾病,其病情变化快,发生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子痫、早产、胎儿窘迫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高,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子痫前期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致滋养细胞受损、侵蚀不良,胎盘浅着床,合体滋养细胞缺血、缺氧,炎性因子、促凝物质释放,使血压升高、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血液早期处于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和阿司匹林是产科常用的两种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由于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的凝血状态存在差异,这两种药物在子痫前期中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其在子痫前期防治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定点吸胚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5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燕捷;翟妍;张震宇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预处理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超声引导下定点吸胚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和佳给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采用MTX预处理联合UAE后超声引导下定点吸胚术治疗的51例CSP患者资料,按MTX不同给药方式分为3组.A组(23例):MTX全身用药后行UAE,然后行定点吸胚术;B组(11例):MTX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UACE)后行定点吸胚术;C组(17例):MTX全身用药联合UACE,再行定点吸胚术.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前情况和术中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指标.结果:3组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需腹腔镜手术等二次处理,无膀胱损伤、子宫穿孔和子宫切除等并发症发生.3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转阴时间、包块吸收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另2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囊或包块大直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OR=1.094,95%CI:1.012~1.183,P=0.024).结论:MTX预处理联合UAE后定点吸胚术疗效确切、手术难度小、创伤小且花费少,可广泛用于治疗内生型和外生型CSP,推荐UACE作为术前预处理的首选方式,该方法对于病灶大直径<4.3 cm的患者更安全.

  • 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倪艳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60例子痫前期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比较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2h和手术结束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剖宫产前后血清Ca2+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h和24 h,研究组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15.00%(12/80),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36.25%(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7,P=0.002).剖宫产后,2组产妇血清Ca“浓度均比剖宫产前升高(均P<0.05),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剖宫产前降低(均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6.25%)和对照组(1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6,P=0.658).结论: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1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保留子宫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武海英;王秋明;王冉;刘侃;王焕萍;闫珺

    目的:探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出血风险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178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包括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宫颈提拉式缝合、子宫下段前壁部分切除、子宫下段双切口、宫腔球囊填塞以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结果:17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 500(1 421.5,1 757.7)mL,其中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156例,术中出血量为1 600(1 461.3,1 707.2)mL;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22例,术中出血量为1 800(1 761.9,1 912.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3,P=0.98);92例行Bakri球囊填塞术和86例未行宫腔填塞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9%(22/92)和18.6%(1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P=0.39).1例患者因胎盘广泛植入切除子宫,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采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多数子宫得以保留,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作者:李莉;吕艳;翟翔隽;崔洪艳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100)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阻滞全产程镇痛组(C组,n=100).记录各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并于临产后(T0)、宫口开全时(T1)取静脉血测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浓度.结果:B、C2组产妇潜伏期(宫口≤3 cm)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3组产妇T1时血β-EP、NE、E和血糖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T1时β-EP浓度较A、B2组升高,B、C2组NE、E和血糖浓度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在保证产妇镇痛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催产素使用率且不影响产程及围生儿结局,对母婴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 微小RNA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娇;韩莹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对母儿造成不良结局.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编码.妊娠期间可在母体血液里检测到大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miRNA,其由胎盘分泌,并在母亲血液里稳定存在.随着妊娠期胎盘的生长,胎盘中分泌的miRNA可调控细胞的分化、黏附、代谢、迁移、生长、凋亡、血管的再生及糖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不同的miRNA检测方法,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人群中异常表达的miRNA,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筛查特异性指标的生物学标记.综述妊娠期糖尿病中不同miRNA的表达及对新生儿影响的作用机制.

  • 地诺前列酮栓和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引产作用的研究

    作者:武文娟;武海英;王瑜;梁菲;刘利

    目的:研究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羊水偏少[50 mm<羊水指数(AFI)≤80 mm]的足月孕产妇90例,宫颈Bishop评分≤4分.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使用欣普贝生或双球囊引产(欣普贝生组和双球囊组).记录2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从引产到分娩时间欣普贝生组比双球囊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4,P=0.003).2组产妇24 h阴道分娩率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欣普贝生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双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vs.68.9%,x2=4.555,P=0.033).欣普贝生组产妇出现发热、严重恶心呕吐、子宫过度刺激及胎心率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双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欣普贝生和阴道放置双球囊导管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初探

    作者:罗莉;孙秋蕾;吴晓华;应德美;陈正琼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OCS)于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571例患者,观察组(264例)同意并接受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照组(307例)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必要时进行异体血输注.比较2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和输血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93,P=0.000).观察组输血总量≥2000 mL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也高于对照组,但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运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行.

  • 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兰

    产后出血(PPH)是导致孕产妇患病及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定义为阴道分娩后24 h累计失血量≥500 mL,剖宫产术后累计失血量≥1 000mL.但PPH的诊断不仅要以失血量为依据,也要重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缩宫素作为预防和治疗PPH的一线药物已成为共识,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米索前列醇等亦可应用.具有PPH高危因素的孕妇,剖宫产术中除预防使用缩宫素之外,还可考虑静脉使用氨甲环酸以减少出血.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手术治疗方式更佳,常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发生PPH时,凝血功能异常是大量输血和子宫切除的预测指标,当出血难以控制时,早期输注纤维蛋白原是安全和有效的.早期识别,综合处理,建立团队,总结和模拟演练都是PPH处置不可或缺的环节.

  • 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小丹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转移途径,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但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通过术前、术中相关方法进行预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尚无预测方法的统一标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理、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决策,避免不必要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手术费用以及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动脉栓塞治疗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婷婷;乐晓妮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具有侵袭及破坏周围血管的特性,以血行转移为主,易出现子宫肌层及转移病灶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不断进展,动脉栓塞治疗越来越多地用于GTN,并作为急诊手术的替代方法治疗子宫病灶及转移病灶的出血,同时保留生育功能.GTN中子宫动静脉瘘存在重度出血的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查子宫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选择性盆腔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良好的插管技术、精准的定位、栓塞剂的合理选用、剂量及速度的控制均不影响卵巢及生育功能,动脉栓塞为GTN患者尽早全身化疗提供时机.综述动脉栓塞治疗在GTN急性大出血和动静脉瘘的应用、栓塞剂的选择、栓塞术后对化疗和生育功能的影响及其并发症.

  • 42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治分析

    作者:余贵媛;李秋霞;张蕾;曹冠姝;金平

    目的:探究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病理和诊治特点,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25例妊娠期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发现时间、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妊娠期卵巢肿瘤患者中,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黏液性囊腺瘤;妊娠期有30例(7.10%)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蒂扭转常见,其次是恶变及破裂出血;妊娠期卵巢肿瘤手术主要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2种,腹腔镜组的失血量[(39.62±28.25)mL vs.(68.50±33.60)mL,t=2.563,P=0.015]、住院时间[(6.46±2.03)d vs.(9.90±1.92)d,t=4.925,P<0.001]均小于开腹组.此外,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孕周也小于开腹组[(12.71±3.71)周vs.(16.71±4.89)周,t=2.490,P=0.018].而2组之间的剖宫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恶性肿瘤在及时且个体化的处理后预后较好.结论:妊娠期卵巢肿瘤需首先排除恶性可能,早发现、早处理预后较好.妊娠期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推荐有手术指征者选择手术干预.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妊娠结局影响均较小,可以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 新辅助化疗加腹腔镜手术治疗晚期阴道残端癌一例

    作者:袁倩倩;刘畅;葛艳;杨永秀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为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2%,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阴道肿瘤的90%[1].阴道残端癌是指全子宫切除后发生于阴道残端的恶性肿瘤[2].因“子宫脱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10年发生的阴道残端癌更为少见,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晚期阴道残端癌报告如下.

  • 局部晚期宫颈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分析

    作者:曹颖;袁琳;傅士龙;程文俊;韩素萍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 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 抑制长链非编码RNA FAL1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王晓彤;谭文华;刘巍

    目的:探索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与正常人卵巢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FAL1的表达差异及沉默卵巢癌细胞株SKVO3中lncRNA FAL1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lncRNA FAL1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FAL1-siRNA引物序列转染SKVO3,通过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2(p-ME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ncRNA FAL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5.04±2.24) vs.(2.93±0.39),P<0.05].沉默lncRNA FAL1的表达后,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能力显著增强[(18.38±0.73)% vs.(2.86±0.09)%,P<0.05],而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6.68±1.49)μm vs.(12.85±2.56)μm,(25.80±2.59)个vs.(145.6±5.23)个,均P<0.05],MEK/ERK通路MEK1/2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lncRNA FAL1通过激活MEK/ERK通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凋亡,其表达异常增高可能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

  • 极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万齐鸿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类对化疗极敏感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全身化疗和对转移瘤的处理.低危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接近100%,而高危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80%~90%.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预后评分≥12分或存在肝、脑转移或广泛转移的患者被定义为极高危患者.极高危患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有广泛的耐药病灶,肺部病灶进展导致呼吸衰竭以及脑、肝转移灶出血.极高危GTN患者的治疗策略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放疗或介入治疗等.当遇到病情严重的极高危患者时,应尽早诊断,稳定患者病情,并建议转诊至有综合诊治能力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心.现就极高危GTN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雅琴;张宁宁;梁小青;张少静;魏永志

    目的:分析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013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病例资料,筛选出药物治疗者共109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卡麦角林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溴隐亭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变化情况、不孕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PRL下降值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成功妊娠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8,P=0.024).观察组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麦角林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降PRL效果较溴隐亭更好,成功妊娠率也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益生菌补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陈烨;朱明慧;王婵妮

    目的:探讨益生菌补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SI)、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FBS、FSI、HOMA-IR、TG和V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H和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PCOS患者补充益生菌,其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标有所改善,对PCOS及其合并症的发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易感基因遗传相关性及检测技术在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

    作者:张立芳;段爱红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产生严重并发症.随着社会老龄化,POP患者逐渐增多,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POP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性的多因素疾病,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分娩损伤、绝经、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而对于遗传因素及遗传倾向性尚不明确.分析归纳盆底支持结构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基因突变和(或)多态性等因素,同时对相关遗传基因的前沿技术和相关信号通路等分别进行概述.

  • 棕色脂肪组织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子涵;张宁;武志娟;周冠伦;李晓霞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常见生殖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以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多毛、不孕为主要表现,后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卵巢癌等远期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人体产热的主要组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AT与PCOS的形成关系密切,一方面BAT代谢障碍引发的肥胖进一步加速了IR、排卵异常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BAT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减轻IR,并降低PCOS炎症状态的关键.与此同时,针对BAT与PCOS的关系研究而衍生了包括外源性BAT移植、鸢尾素因子补充、药物诱导脂肪组织棕色化等治疗方法,使PCOS治疗手段多样化.现就BAT及其与PCO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白细胞介素16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靖然;王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组织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移位到子宫外,包括盆腔腹膜、卵巢和肠等.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导致的个体和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显著.腹腔镜检查仍然是诊断病情的金标准.然而,手术的侵入性,加上缺乏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导致从症状发作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潜伏期为7~11年.而且,诊断的延迟可能会对疾病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检测,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害后遗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重点.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免疫因素及炎症反应被报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IL-16是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由CD4介导其信号转导过程.综述IL-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肥胖和代谢功能障碍

    作者:张多加;常惠;沈文娟;吴效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与代谢紊乱性疾病,如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PCOS常见的两种症状.PCOS患者肥胖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即使在非肥胖的患者中亦存在腹部脂肪堆积的现象.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是代谢紊乱的高风险因素.PCOS患者的脂肪组织存在明显的功能异常,包括脂解作用的受损、胰岛素作用的削弱,脂肪因子分泌的异常等,而PCOS脂肪功能的异常加速了胰岛素抵抗的发展.总结PCOS脂肪组织功能异常的特点及其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 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阳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在某些方面可表现出恶性肿瘤特征,如血管生成与侵袭行为,具有恶变潜能.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腺癌居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异常、高雌激素状态、雌孕激素受体、代谢酶的异常、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及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更为困难,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术后病理可诊断此病.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预后尚不清楚,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现就子宫腺肌病恶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 子宫内膜结核的宫腔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作者:刘琳琳;黄晓武;夏恩兰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符合率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就诊的有结核病史的99例不孕女性的病历资料,调取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例女性均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两者诊断符合率为46.7%,其中7例为宫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致检出子宫内膜结核,1例增殖期子宫内膜经宫腔镜识别存在结核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证实,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存在子宫内膜结核但宫腔镜下未检出;宫腔镜下检出不同程度宫腔粘连68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识别检出的子宫内膜结核必须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方可诊断,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宫腔粘连.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恶变的研究近况

    作者:景兰凯;尼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为6%~10%.虽然为良性疾病,但有恶变风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率约为1%.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恶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提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初诊年龄大、囊肿直径大、不孕及肥胖等会增加其恶变风险,生育次数多、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术、患侧附件切除术以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可降低此风险.基础研究显示,氧化应激与抗氧化防御、炎症反应、激素作用、环境因素及基因突变等因素与其恶变机制关系密切.此文主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恶变的发病风险、高危因素、保护因素和发病机制4方面的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疾病.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