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ABCB11基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研究进展

    作者:杜永江;吕时铭;姚琦玮

    ABCB11基因,也称BSEP基因,其编码的蛋白称为ABCB11蛋白,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B族成员之一.ABCB11基因的表达主要受法尼醇X受体(F3(R)调控.近年研究发现,一些药物或体内的代谢产物等对ABCB11基因的调控及由基因变异等因素引起的相关蛋白功能障碍,可能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ABCB11基因有可能成为靶基因而作为ICP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性心脏病

    作者:朱启英;王冬梅

    子痫前期性心脏病是在重度子痫前期的病理基础上发生的心功能衰竭和心肌损害,对母婴危害很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及心脏病关系密切,AT1R表达异常将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AT1R基因多态性表现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如果能确定两者相关,可将其作为子痫前期性心脏病病情预测和监测的新指标,有助于对子痫前期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估.就其在子痫前期及心脏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进一步阐述其与子痫前期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 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刘海燕;顾蔚蓉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1分子,特异性高表达于绒毛外滋养细胞,其初级转录产物经过不同的剪接可形成至少7种亚型.组织特异性和低多态性的HLA-G,协同妊娠子宫主要的免疫细胞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诱导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促进滋养细胞和胎盘的生长发育.HLA-G在滋养细胞的正常表达,是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其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病理妊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 胎儿巨膀胱的产前诊断及预后

    作者:吴婷;刘秀凤;乔宠

    胎儿巨膀胱大多数是由于尿道梗阻引起的,包括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少数为神经源性,通常与遗传及染色体等因素有关.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巨膀胱的重要手段,通常在妊娠20周以后进行此项检查,如探测到胎儿腹部一巨大无回声区,动态观察,大小无明显变化即应考虑胎儿巨膀胱的可能.此外还可通过胎儿尿的生化检查、核磁共振、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进行诊断.大多数胎儿巨膀胱常伴随进行性肾功不全,羊水过少及肺发育不全,所以预后不良,少数可通过膀胱羊膜腔分流术进行官内治疗.

  • 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生化标志物的应用进展

    作者:程礼君;祝亚平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可明显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有效增加保留生育功能的几率.随着对与异位妊娠相关的生化标志物,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肌酸激酶(C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D、CA125,某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和-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激活素A等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检测结果配合阴道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可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上升.

  • 子痫前期与sEng及sFlt-1的关系

    作者:张东妹;颜建英

    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来研究发现,血液循环中过量的可溶性Endoglin(sEng)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是导致子痫前期患者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的两种重要的抗血管形成因子.sEng和sFlt-1由胎盘分泌后释放入血,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子痫前期发生.sEng和sFlt-1不仅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妊娠妇女血清浓度就已明显升高.可作为筛选、预测及诊断子痫前期的重要指标.

  • 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抗原筛选中SEREX技术的应用

    作者:阳志军;李力

    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SEREX)技术是用自身或异体血清筛选肿瘤抗原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所筛选的肿瘤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些抗原既有可能用于疫苗的研制又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的靶向,而且所筛选到的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还可作为诊断和疾病监测的血清标志物.用SEREX技术已筛选到HOXA7,HOXB7和HSP90等多个卵巢癌相关抗原,其中有的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有的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靶点.故SEREX技术在筛查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抗原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

    作者:张秀艳;瞿全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 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卫;陈春林;肖露露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近年研究提出,宿主自身免疫遗传背景不仅参与病毒感染,而且参与肿瘤免疫,并在介导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探讨HPV病毒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宫颈癌类型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及其配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易感性成为医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现对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的新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 DNA修复相关基因与卵巢癌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刘国艳;糜若然;袁碧波

    DNA修复能力增强是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DNA修复存在5种途径,包括同源重组修复、非同源末端连结、核苷酸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研究显示,DNA修复相关基因蛋白如BRCA1,ERCC1,XPD,XRCC1和hMLH1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联.DNA修复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和预后有关,有助于预测化疗反应性.

  • Toll样受体及其在卵巢肿瘤相关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张婷;汪希鹏;李卫平

    先天性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这一识别主要由Toll样受体(TLRs)完成,TLRs是近年免疫学研究的焦点,其不仅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还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上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为获得性免疫的启动提供必要的活化信号,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TLRs在卵巢肿瘤中的相关研究已逐步展开,对其深入认识和研究将为卵巢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 线粒体膜间蛋白Smac和卵巢癌

    作者:李丹;张虹

    Smac是存在于线粒体并调节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其促凋亡作用是通过逆转凋亡抑制蛋白(IAPs)尤其是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作用实现的.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线粒体释放Smac蛋白到细胞质中,后者与IAPs结合,使其丧失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减少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Smac蛋白分别是caspase凋亡依赖途径和非caspase凋亡依赖途径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释放及调节成为研究热点.通过调控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胞内调控因子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因此Smac在卵巢肿瘤耐药性机制中的作用也受到关注.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彩荣;凌斌

    转化生长因子β(TGF-B)是一类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功能调节肽,广泛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组织修复、免疫反应等.研究发现,TGF-β是与子宫肌瘤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生长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在组织局部发挥作用.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子宫平滑肌的基因表达、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调节芳香化酶的活性等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深入研究TGF-β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对寻找生物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TGF-β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综述.

  • 芳香化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裘琳;张信美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已证明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有芳香化酶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无该酶的表达,其表达受到类固醇合成因子(SF-1)、小鸡卵白蛋白上游启动转录因子(COUP-TF)、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1等多种因素调控.近年来,芳香化酶作为EMs临床诊断的研究增多,将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临床EMs的治疗,证明异位病灶内芳香化酶表达紊乱对EMs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大志;祝亚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功能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盆腔粘连,破坏卵巢正常解剖结构,影响卵巢排卵,并通过改变盆腔环境,释放大量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影响卵子发育.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盆腔积液中巨噬细胞增多.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损伤卵巢功能.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治疗也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损伤,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本身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两方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加以综述.

  • 钙蛋白酶-10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作者:刁兴华;石玉华;陈子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以胰岛素抵抗(IR)为特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远期易并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PCO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钙蛋白酶-10(CAPN-10)基因是第一个被定位克隆的糖尿病易感基因.因为PCOS和2型糖尿病有共同的IR病理生理,所以CAPN-10基因也成为PCOS IR的重要侯选基因.就CAPN-10基因与PCOS的研究现状综述.

  • 核转录因子κ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作者:张喜;吴瑞瑾;林俊

    已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细胞凋亡、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相关.核转录因子kB(NF-κB)在正常情况下与其负调控蛋白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细胞接受外来刺激后这种结合被破坏,活化的NF-κB与其靶基因启动子结合后促进基因表达.NF-kB的靶基因产物中有许多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激素合成相关分子,并且部分靶基因产物可以激活NF-κB,从而形成一条正反馈途径,使NF-κB及其靶基因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得到放大.#NF-kB可能通过其靶基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EMs发病.

  •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赵瑾;林俊;吴瑞瑾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疾患,有一定的恶变率,而且治疗后复发者相当多.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和宫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发病机制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内在关系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细胞凋亡调控失常有关.细胞凋亡不仅与有机体的生殖发育、免疫老化等生理过程有关,还与许多增殖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分子水平受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调控.综述不同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p63,PTEN,ras等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恶变及治疗中的作用,指导临床合理诊治子宫内膜息肉.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血管新生治疗进展

    作者:张红霞;王宁宁;庄广伦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灶有着类似恶性肿瘤种植生长和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点,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案存在着不良反应大及复发率高等缺陷.近年研究表明,血管新生在EMs的种植、生长与播散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从动物模型子宫内膜异位样病灶和人体EMs病灶的血管新生角度阐述血管新生在EMs发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总结体外、在体的血管抑制治疗的方法与进展,同时展望将来对EMs患者的治疗.为阐述EMs病灶的血管新生分子机制和今后EM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Th1/Th2漂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张蕾;吴瑞瑾;林俊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机体的免疫状态与其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Th1/Th2细胞功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证实,EMs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漂移,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继而种植生长.通过追溯Th1/Th2概念并分析Th1/Th2漂移对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揭示了Th1/Th2细胞功能失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纠正机体免疫失调、恢复Th1/Th2平衡成为治疗EMs的可能手段.

  • 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研究

    作者:徐燕颖;尹利荣

    目的:本研究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表达,探讨免疫细胞在EMs中的作用,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45RO,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特点并计数其密度,并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照.结果:EM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存在CD45RO,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EMs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5RO,CD8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阳性细胞较对照组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D4/CD8的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和异位内膜之间比较CD4阳性细胞、CD4/CD8的比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的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表现为由增殖期到分泌期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CD45RO,CD4及CD8阳性细胞无明显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改变(P>0.05);对照组中CD45RO及CD4阳性细胞从增殖期到分泌期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异位和在位内膜Ⅰ~Ⅱ期病例和Ⅲ~Ⅳ期病例之间CD45RO,CD4和CD8阳性细胞未发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为EMs的发生提供条件,并对EMs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 VEGF,β-连环素及u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淑敏;程建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连环素(β-caten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β-catenin和uPA在49例子宫内膜癌和1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β-catenin和uP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61.2%和77.6%.VEGF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的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β-caten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6);uPA表达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38).三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VEGF,β-catenin及uP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侵袭相关.三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

  • 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高永良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单纯放疗效果也不理想.根据文献报道,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迄今仍较差,长期生存率不超过40%,无复发的生存率则更低,不超过30%.

  • FIGO/IGCS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四):子宫内膜癌

    作者:林仲秋

    在发达国家.由于筛查的应用,宫颈癌的死亡率已减少了50%,但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还不清楚,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出现症状之后,超声是首选的有效检查方法.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