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

国际病毒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국제병독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8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8-223
  • 国内刊号: 1673-4092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13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 主编: 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冠心病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刘淑红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治疗冠心病患者发生病毒感染提供相应临床依据.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均分别进行巨细胞病毒(HCMV)、流感病毒(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柯萨奇病毒(CoxV)的感染率检测,并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病毒感染类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的HCMV-IgM阳性率以及Ⅳ-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冠心病患者与慢性冠心病患者的HCM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有34.5%的患者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且大多数为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其中急性冠心病更易发生HCMV感染.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苏博;王湛

    目的 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炎琥宁及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及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抗原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以上观察指标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5.3957,P=0.0000;t 17.5852,P=0.0000;t=10.5886,P=0.0000;=6.3800,P=0.0000;t=6.9887,P=0.0000).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3天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x2=10.3127,P =0.0013).此外两组在住院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 =0.7207,P=0.3959),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改变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t=0.5678,P=0.2858;t=1.3600,P=0.0888;t =0.4065,P=0.3427;t-0.3257,P=0.3727).结论 炎琥宁、蒙脱石散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 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污水中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作者:尉秀霞;张勇;秦萌;孟志明;祝双利;李晓嫘;杨军勇;武晶;董晓根

    目的 监测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污水中的肠道病毒的血清型分布及流行情况,为北京市丰台区肠道病毒相关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 选择吴家村污水处理厂为监测点,2012年每月采集污水(共12份),用阴离子膜-碱洗脱法进行病毒浓缩,然后进行病毒分离,并对阳性分离物进行肠道病毒血清型鉴定.结果 北京市丰台区环境监测污水标本中共分离到60株肠道病毒、6株腺病毒;病毒分离以B组肠道病毒为主;夏季(5-9月)的病毒分离率较高;部分环境中分离的肠道病毒与手足口患者体内标本有同源性.结论 环境监测可以为北京市丰台区肠道病毒病例监测系统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本研究可以为丰台区乃至北京市的EV研究提供背景信息.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毒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国昌;杨官征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52例,分析其病毒分型和临床特点.结果 36名患者为EV71阳性,占总数的69.23%.有1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疹症状,有80.77%(42例)病例出现肢体抖动或无力,44.23%(23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80.77%(42例)患者白细胞(WBC)水平超过15 × 109/L.结论 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患者多出现发热、肢体抖动或无力,白细胞水平升高.

  • 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锡太;李婧楠;贾蕾;钱海坤;孙瑛;李洁;高志勇;王全意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降低死亡病例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作为病例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作为对照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初诊医院类型、初诊是否正确诊断为手足口病、发病前一个月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前是否接触患病儿童、病原学类型这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散居儿童、初诊未正确诊断为手足口病、发病前接触过患病儿童和感染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52(1.02 ~2.45)、11.49(5.05 ~ 26.32)、1.75(1.07 ~2.84)和2.87(1.42~5.85).结论 加强对散居儿童疾病监测,对发病儿童及时进行隔离,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医师的诊治水平,提高病原学检测、监测水平是防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有效措施.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与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李容文;赖钰明

    目的 比较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与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接受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儿腹泻、发热、呕吐消失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发热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呕吐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临床治疗费用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病程,减少患儿住院时间.

  • 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锡岭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AV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 (P <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I、cTnT以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88%,与对照组的3.9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AVM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酶谱,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利可君改善α干扰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少华;应军;谢晓霞;赵静;黄江华;朱琳;唐春雪;杨涛;王英

    目的 探讨利可君(LCG)对因干扰素(IFN)所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改善作用.方法 将30例IFN所致CHB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IFN组、IFN协同LCG组和LCG组,另将10例CHB患者设为对照组,给药治疗后观察利可君对CHB患者外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 在给药治疗后第8周,对照组、IFN组、IFN协同LCG组和LCG组的血小板数量分别为184.81±34.92、34.65±12.26、126.15±24.98、157.24 ±31.92,IFN组、IFN协同LCG组和LCG组的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INF组的血小板数量逐渐降低,而IFN协同LCG组和LCG组的血小板数量则逐渐增多.结论 对因干扰素所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小板减少,利可君具有明显的临床改善作用.

  • ICU院内病毒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戴景存;杨雁北;董潇

    目的 分析ICU病房并发院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例于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未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未感染组(患者92例)和住院期间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感染组(患者10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住院时间>14d、插管时间>7d、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为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者居多.结论 导致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注意以上危险因素的防范.

  • HBV感染者HLA-Ⅰ类和HLA-Ⅱ类基因单倍型分析

    作者:王洪岩;程梅;刘宇;李兴库;张淑云

    目的 本研究对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行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和Ⅱ类基因单倍型分析,并结合HBV-C2亚型探讨其与HBV感染者终清除病毒和慢性持续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230个HBV感染者与210个健康无血缘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HLA等位基因分型和单倍型的连锁分析.结果 本地区常见的单倍型是A*02-B*40.A*02-DRB1*08,A*02-DRB1*09,A*02-DRB1*12,A术11-DRB1*15,A*24-DRB1*09,A*33-DRB1*07,B*13-DRB1*12,B*15-DRB1*15,B*40-DRB1*08,B*40-DRB1* 09,B*51-DRB1* 09,B*51-DRB1*15,和A*02-B* 15-DRB1* 09携带者可能更易于感染HBV,而A*24-B*13,B*13-DRB1*09,A*02-DRB1*07,A*33-DRB1*13,A*33-DRB1*15,和A* 02-B* 40-DRB1* 15可能保护机体免受HBV感染.另外A*02-DRB1* 12可能还与病毒持续慢性感染相关.感染HBV C2亚型病毒后,A*24-DRB1* 14,B*15-DRB1* 04,A*02-B* 15,A*02-DRB1* 15和A*02-B15-DRB1* 09携带者可能伴有急性的临床发作过程并终清除病毒.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HLA单倍型与HBV感染亚型与感染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对HBV的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云南省西部边境新分离蚊媒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冯云;付士红;杨卫红;章域震;杨捷;刘永华;董朝良;李轼;高晓艳

    目的 分析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新分离蚊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2010年1-12月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和瑞丽市监测点每月一次用诱蚊器采集蚊虫,用BHK-21和C6/36细胞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用RT-PCR法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采获的7属42种69 209只蚊虫中分离到13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4株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1株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7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ulex pipiens pallens densovirus,CppDNV).JEV E基因进化分析证实,新分离的13株JEV均属基因Ⅰ型,与云南其它地区和邻近省份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且抗原和毒力位点未发生明显改变.4株GETVE2基因与云南其它地区分离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新分离环状病毒的VP1基因与TIBOV亲缘关系近,而与云南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存在明显差异.7株CppDNV的NS1基因与以往云南及其他省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结论 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基因Ⅰ型JEV、GETV、TIBOV和CppDNV流行,这些流行株均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和地域特征.

  • HIV感染的免疫治疗

    作者:赵伟;叶景荣;白立石

    由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dficiency virus,HIV)能够直接感染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主要调节细胞CD4'T细胞),从而导致CD4+T细胞的数量不断减少,终导致感染者因免疫系统崩溃而死亡.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效抗病毒治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鸡尾酒疗法)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且存在明显的耐药性,由于抗病毒药物存在副作用等原因,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1],而免疫治疗如抗体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是通过增强或恢复HIV感染者/AIDS患者免疫功能来抑制病毒复制或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它们能够克服现有治疗方法耐药性问题,且不需要经常服药从而解决了依从性等问题.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近10年左右以来免疫治疗作为对HAART的补充进展更加迅速,有些已经成为当前治疗研究方面的热点,将来有可能会减少甚至取代HAART,给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 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末端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媛;普雄明

    人类疱疹病毒8(human herpes virus,HHV-8)是1994年美国学者Chang等[1]在艾滋病(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肿瘤病毒,属于γ-2疱疹病毒亚科,与猴疱疹病毒(herpers viruss simiae,HVS)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序列有很高同源性,被公认为KS致病因子.之后,HHV-8不仅发现在艾滋病相关KS中,在KS 其他三种类型(经典型、非洲地方型、器官移植后相关型)中均有发现,并出现在B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如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s,PEL)及多中心卡斯特莱曼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sdisease,MCD)两种肿瘤关系密切.HHV-8基因组为170 kb线性双链DNA.

国际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