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评估

时间:2019-10-11 09:29:39 来源:未知 浏览:397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评估

  廖文静①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评估。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救治的68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规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f对照组34例)及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TEC评分为(81.3±11.6)分、ABC评分为(72.3土10.4)分、重度孤独症患儿l2例(35.3%),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孤独症患儿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家庭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行为量表

  doi:10.14033/j.cnki.cfmr.201 8.20.0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20-0120-02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类型,患儿表现出明显的沟通交流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对患儿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1-2]。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与临床护理干预有诸多不同之处的护理模式,其护理主体仍然为患儿,但护理人员为家长,能凭借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亲密联系有效达到某些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将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患儿的治疗进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68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有关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2)患儿听力正常且均无外周、中枢听力疾病或者功能障碍症状;(3)本次研究事前告知患儿家长,征得其签订同意证明。排除标准:(1)患儿合并有呼吸机发音系统病变或者功能障碍症状;(2)患儿合并有严重缄默及其他类型的行为障碍疾病;(3)患儿合并有抽动症、抑郁症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疾病。依据随机双盲法规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12岁,平均(6.4±1.1)岁,孤独症程度:轻中度孤独4例,重度孤独30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6.2±1.4)岁,孤独症程度:轻中度孤独8例,重度孤独26例。两组患儿上述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评估患儿当前疾病发展及病情严重程度,由护理人员统筹记录患儿现有技能及兴趣方向,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引导患儿在家长和护理人员监护下接受行为锻炼和兴趣锻炼,通过平衡木训练、脚步器训练、语言训练、感知训练等诸多方式锻炼患儿心理兴趣及日常行为。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儿护理效果,根据患儿病情发展及护理效果对护理计划进行优化调整。

  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护理措施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家长护理讲解。护理人员首先应对患儿家长详细说明患儿当前疾病原因、病情发展、生活影响、成长影响、护理措施等多项内容,使患儿家长对当前患儿病情、治疗、护理、监护等多项内容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而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家长心理进行积极引导,指导患儿家长了解自身一言一行对患儿病情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小讲课、座谈会等诸多方式为患儿家长引见其他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进而通过互相交流督促家长对患儿的积极锻炼,教导患儿家长儿童孤独痒治疗期间相关护理措施,指导患儿家长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完成患儿的各项护理内容。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家长患儿治疗护理期间相关注意事项。(2)人际关系训练。护理人员应联合患儿家长涉及多种多样的家庭游戏,游戏难度宜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为患儿创建不同游戏情景并有意识的引导患儿加入到家庭游戏中,通过患儿与家长的良好的互动提高患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家长与患儿的交流能力,使患儿家长能够与患儿有更多的交流,更加了解患儿内心思考内容。而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长尽量带领患儿参加户外活动,结识更多的新鲜事物,以此激发患儿的认知兴趣,鼓励患儿与其他人物握手交流,通过对简单社交行为的模仿引导患儿提升自我社交能力。(3)行为动作训练。护理人员应联合患儿家长评估当前患儿病情发展及实际生活状况,由此制定患儿的行为动作训练计划和行为动作训练目标。本次研究中行为动作训练计划内容以简单的生活内容为主,包括洗漱、穿衣、如厕等。患儿家长可以先在患儿面前进行亲身示范,持续一段时间后帮助患儿先完成一部分动作,让患儿独立完成另一部分动作,从而形成患儿的行为发射,同时借助奖励措施积极吸引患儿兴趣,更有利于提升患儿的配合程度,由此达到提升患儿行为动作熟练性的效果。(4)语言交流训练。孤独症患儿注意力较为分散且集中时间较短,护理人员应联合患儿家长加强患儿注意力集中能力,通过吹口哨、拍双手等方式吸引患儿注意力,并以此为由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患儿家长可为患儿播放电视视频,通过读书、音乐等多种方式吸引患儿注意力,引导患儿一同拍手活动,使患儿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练习唱跳,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多种方法吸引患儿注意力,提升患儿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患儿接触外来事物。(5)听觉干预训练。由于孤独症患儿日常生活中极容易沉浸在个人世界中,面对外界刺激时反应能力较差。对此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家长购买具备一定声音播放能力的玩具,通过玩具声音的刺激使患儿从自我世界中脱离出来,参与到患儿家长提前准备好的各项游戏中。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对声音玩具的利用,引导患儿寻找玩具,以此锻炼患儿的行为能力和思考能力。

  两组患儿均持续护理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使用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内容包括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行为能力等,评分范围0179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孤独症程度越严重。使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改善程度,评分内容包括躯体运动能力、视觉反应能力、听觉反应能力、情感反应能力等,评分范围0~156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孤独症行为越严重41。统计两组护理实施后患儿孤独症程度,评定内容包括听觉反应、视觉反应、躯体运动能力、情感反应、模仿等,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总分1560分,3036分为轻中度孤独症,3660分且超过5项以上评分>3分,则判定为重度孤独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t。)表示j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ATEC评分、ABC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TEC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ATEC评分、ABC评分对比f分,(i±s)]

      ATEC 评分     ABC 评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m=34) 106.3士12.2  81.3±11.6  102.1±9.9  72.3±10.4
对照组(n=34) 107.2±12.5  92.3士14.5  102.5±9.6  87.3士11.6
    £值     0.300     3.454     0.169     5.614
    P值     0.382     0.000     0.433     0.000

  2.2两组孤独症预后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轻中度孤独症11例(32.4%),重度孤独症23例(67.6qo),观察组轻中度孤独症22例(64.7%),重度孤独症12例(35.3%),观察组孤独症预后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0,P<0.05)。

  3讨论

  当前临床针对孤独症患儿的病发原因仍然缺乏清晰统一的结论,但认为其可能与患儿的家庭遗传、围生期各种因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息息相关。同时大部分儿童孤独症患儿均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现象,对患儿个体成长及家庭幸福均造成严重损害。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其用药剂量难以把控,同时患儿用药后常见多种不良反应,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引导护理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越来越重要。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孤独症患儿早期家庭干预护理,凭借患儿家长与患儿天生的亲密关系,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的人际关系、行为动作、语言交流、听觉思维等展开积极训练,通过对患儿听觉、思维、感觉、语言等多项内容的刺激性训练,引导患儿积极参与各项家庭活动,锻炼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交际能力,终有效达到改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的效果[9-10]。患儿家长在开展上述训练内容的同时也需要掌握好训练力度,避免对患儿刺激过度而产生不利影响,必须注意循循诱导,严禁较为严重的外界刺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对降低孤独症患儿病情等级、提升患儿行为交流能力等均有显著效果[11-12]。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TEC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孤独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对提升患儿语言、行为等各项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秀云,杨峰,崔丽霞.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 2645-2646.

  [2]张绍彩,仇爱珍,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 3786-3788.

  [3]岑秀娴,儿童孤独症家庭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 6214-6214.

  [4]徐国玉,小儿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 244-246.

  [5]任丽,李云建,李军,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现状及早期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8): 78-79.

  [6]陈凤兰,邓丽,谭琼,等.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2): 331-333.

  [7]方秀春,丁燕婷,丁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非重症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7,15(12): 1489-1491.

  [8]黄培红.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自闭症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6): 126-128.

  [9]徐娜,张令霞,李春玉,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6): 827-830.

  [10]王慧明,孙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0): 1375-1377.

  [11]庄妙红,张英娣,杜荣荣,等.孤独症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7,16(6): 611-614.

  [12]罗明,覃洪金,黄美貌,等,口部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9): 11-14.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