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

时间:2019-10-08 09:21:12 来源:未知 浏览:321

  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

  范艳丽①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由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患者给予精心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均获成功,72 h内均顺利启用了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41例患者均无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心衰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行血管内瘘修复术后精心而全面的护理工作,并依据血管条件和手术方式采用合适的穿刺方法和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能够早期启用内瘘进行透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管内瘘; 修复; 护理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8.20.0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0-0108-02

  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之一,也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净化血液,维持酸碱平衡,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血管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能够帮助血液透析患者取得理想的透析效果。但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血管内瘘会出现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或阻塞,导致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91。血液透析患者不得不插管透析,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故及时有效的修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并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患者41例,在后期进行精心的护理工作,取得不错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由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临床资料完整;(2)MMSE总分≥27分;(3)能配合医护人员。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活动性感染;(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合并肝炎;(5)药物过敏。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5土4.5)岁;血液透析年限0.5~3.5年,平均(1.6±0.3)年,住院时间1~6 d,平均(2.5±0.5)d;血管内瘘功能丧失或下降原因:血栓形成10例(24.4qo),内瘘狭窄或阻塞31例(75.60/0),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方法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共使用2种修复方法,即,(1)经皮血管成形术:在彩超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经皮穿刺,使用球囊、导管、导丝等材料等对病变出内瘘修复治疗;(2)手术重建:根据透析患者内瘘侧患肢的血管情况,选取情况良好的动静脉通过手术重建内瘘。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修复中,经皮血管成形术修复16例,其中内瘘血栓5例,内瘘狭窄或阻塞11例;手术重建25例,其中内瘘血栓5例,内瘘狭窄或阻塞20例。

  1.2.2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1)在患者行血管内瘘修复术后,要依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适当补液处理,尤其是具有残余肾功能患者,若不能饮水,为了避免发生脱水,应当及时给予静脉补液。(2)为了防止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内凝血,术后使用抗凝剂2~4 d,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5 d,必要时可以延长至拆线10~14 d。(3)患者术后体位可以是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并抬高术侧手臂;同时应尽早给患者换上袖口宽松的病服,且切忌将瘘口部位进行包扎过紧或环形包扎,以能够避免术侧肢体受压,减轻肢体肿胀,促进血液回流及伤口的早期愈合。(4)为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术后3d便可开始指导其术侧肢体手部锻炼,锻炼要遵循;力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的原则,具体锻炼方法为:①术侧手握橡皮圈,35次ld,10 min/次;②使用止血带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轻度扩张,同时反复做握拳运动。㈥为预防伤口感染,避免伤口潮湿,患者术后5N7 d要经常观察并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干净;若伤口处疼痛、流血、渗血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配合医师及时处理。(6)认真观察观察可能出现的血管杂音或震颤,以及伤口四周有无分泌物、渗液、渗血,有无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情况;每日检查患者内瘘处的血流情况,并按时换药,动作轻柔;指导患者检查内瘘是否通畅,具体检查方法是:即用健侧手指触摸术侧肢体静脉,若感到有振动感,或者使用听珍器听,可听到明显的流水声或沙沙声,提示内瘘处血流通畅,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进一步检查。(7)术后并发症的护理。①出血。出血常常表现为吻合口周围皮下血肿或渗血,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循环,因此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②血栓。为血栓的再次形成,要穿刺操作规范,避免过早使用内瘘,避免术侧手臂负荷过重,必要时可以适当给予抗凝治疗。③若发现内瘘处出现感染并出现一定血肿,若为早期血肿(24 h内),给予患者患侧血肿处冰敷,若为24 h后血肿,要给予患者患侧血肿处热敷,以促进吸收,同时尽快告知医师,要及时切开引流,并反复冲洗,遵医嘱加强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④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形成后,为避免其进一步扩大,可先用弹性绷带轻轻加压包扎,若为大的假性动脉瘤或者小假性动脉瘤逐渐增大,要在认真观察保护的同时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2结果

  本研究中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均获成功,在术后启用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术后1~24 h启用30例(73.20),术后2448 h启用9例(22.00/0),术后48~72 h启用2例(4.9 01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术后进行的内瘘穿刺和透析治疗;修复后首次穿刺时间:在血管内瘘侧肢体行动静脉针穿刺透析36例(87.80'/0),在下肢或对侧肢体穿刺静脉回血5例(12.2%);此外,所有患者共出现血肿5例,占12.2u/o,其

  中由于拔针后压迫不当引起血肿3例,由于穿刺渗血引起血肿2例;41例患者均无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心衰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陋1。大量研究显示,血管内瘘在临床上被看作是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维持性透析至关重要[7-8]。

  但随着血液透析次数和时间的增多,导致血管内瘘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研究发现,血管内瘘失功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或阻塞。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丧失功能,要及时联系临床医师进行修复治疗,同时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并及时进行透析,以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修复术后,对其进行积极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均获成功,72 h内均顺利启用了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41例患者均无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心衰等并发症出现。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内瘘修复术后及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提高内瘘功能,保障透析效果的关键。

  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保护术侧肢体血管的认识度,指导患者术后抬高术侧肢体,避免手臂及吻合口被压,告知患者术后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肢体苍白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叫。研究证实,修复术后正确的穿刺方法对修复后内瘘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穿刺前可通过指压穿刺点内瘘近端,触摸内瘘走向、深浅和管壁厚度,感觉内瘘震颤强弱,确定穿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要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每个步骤,动作要迅速、准确,防止压扎时间过长以损伤内瘘。通过需根据患者的内瘘修复术治疗情况、血管条件选择使用的穿刺方法,延长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以保证内瘘修复后血液透析可顺利进行。术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术侧手握橡皮圈,促进血液循环[4]。修复术后内瘘管壁较薄、较脆,容易发生血肿,应及时予以患者患侧血肿处冰敷,24 h血肿未消散,需予以热敷。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加强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发生并解除诱发因素,避免血栓形成,延长修复术后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能。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进行血管内瘘修复术后要注重术后的护理工作,并依据血管条件和手术方式采用合适的穿刺方法和护理措施,这对于患者能够早期启用内瘘进行透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春燕,王文娟,应迎娟,等.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 992-994.

  [2]赵春慧,李平,孔庆华,等,细节优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8): 499-502.

  [3]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 96-99.

  [4]赵翠云,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 69-70.

  [5]赖碧红,叶水英,陈引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5):48-50.

  [6]吴风金,卓少贤,王小宏,等,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 144-145, 148.

  [7]陈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0): 576-578.

  [8]黎鸫鸫,应王静,徐丽云,等,细节优化护理联合定期维护对人造血管内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6): 2557-2560.

  [9]吴顺秀,熊佳静,文玲莉,等.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1): 91-95.

  [10]张英,韩咏梅,李小萌,等.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廊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 1721-1723.

  [11]郝思琴,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 194-195.

  [12]黄少平,洪国保,黄胜,等.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 75-76.

  [13]童仙女,金笑丹,盛香君,等.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2): 350-351.

  [14]郗永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5): 2009-2010.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