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吉林医药学院
  • 主办单位: 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7629
  • 国内刊号: 22-140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12-3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欣格(执行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宁小华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此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这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的变量是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存在意识障碍、肌力水平<III级、脑脊液氯化物水平<120mmol/L等因素的危险度分别为1.545(95%置信区间为1.150~4.039)、6.964(95%置信区间为4.291~22.706)、1.119(95%置信区间为1.030~3.528)和3.176(95%置信区间为1.832~9.407),P值分别为0.035、0.002、0.011、0.047。结论:年龄>60岁、存在意识障碍、肌力水平<III级、脑脊液氯化物水平<120mmol/L等因素是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

  •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作者:戚学荣

    目的:分析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7.81%(25/32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发生化脓性穿孔的情况、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此类患者的年龄、发生化脓性穿孔的情况、体质量指数、阑尾切除方法及手术时间是导致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针对此类因素对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分析

    作者:徐光顺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8%,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和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3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杰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情况,旨在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胃镜检测其出血的原因,并对其临床体征进行实行监测,同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将检测与治疗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36例患者中,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诱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门静脉高压(PHG)、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溃疡、肝源性溃疡、胃炎等。经检查,在这36例患者中,伴有门静脉直径增宽的患者有11例,伴有肝脏质地不平整、比例不正常的患者有17例,伴有脾大、腹水的患者有12例。经过1个小时的积极治疗,有11例患者停止活动性出血;经过2个小时的积极治疗,有27例患者停止活动性出血;经过3个小时的积极治疗,有35例患者停止活动性出血。结论:积极预防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对患者的病因进行确诊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 用超声药物透入法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春艳

    目的:分析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法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加用泼尼松和地塞米松进行超声透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1周、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有40例(占100%)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有19例(占47.5%)患者治疗有效。在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贝尔麻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超声透入泼尼松和地塞米松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改善其面神经水肿的症状,迅速缓解其急性期病情,促进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为所有孕妇均进行GDM筛查,并密切监测其围生期的胎儿变化和终的分娩情况。结果:①在这50例孕妇中,GDM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有20例,阳性率为40%。为其中的10例孕妇进行OGTT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有6例孕妇存在OGTT异常的现象:4例被确诊患有GDM,2例被确诊发生了GIGT(糖耐量受损)。②在6例OGTT异常的孕妇中,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有4例,存在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有2例;发生胎儿窘迫的孕妇有1例,发生胎盘早剥的孕妇有1例,发生妊高症的孕妇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有1例,娩出巨大胎儿的孕妇有2例;通过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孕妇有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有2例。结论:为孕妇进行GDM筛查能够有效避免其因糖尿病而导致的产科并发症,从而确保母婴的安全。

  • 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军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0例患 s 者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和抑制消化液分泌治疗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在这30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70例(占90%),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7例(占9%),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占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在治疗前,这300例患者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445.8±34.1 U/L、50.5±8.1 mg/L、122.7±20.4 U/L和2.5±0.3 g/L,其APACHE-II评分为13.2±5.0分。在治疗后,这300例患者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241.3±30.9 U/L、7.7±2.9 mg/L、153.1±23.7 U/L和4.2±1.2 g/L,其APACHE-II评分为7.8±1.2分。这30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白蛋白水平及APACHE-I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各项生理指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浅谈腹腔镜妇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作者:高琳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转开腹手术的情况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66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0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9%,其中进行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有5例,中转开腹手术率为25.0%。此外,不同手术方法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实施中转开腹手术的机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不断提高手术医生的操作能力是降低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国雄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每个月硝酸甘油的用量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大体相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每个月硝酸甘油的用量和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每个月硝酸甘油的用量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固定法和生物固定法的疗效对比

    作者:池晓文

    目的:对比分析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固定法和生物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骨水泥固定法,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固定法。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结束一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有1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良者有1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可者有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差者有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69.8%。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有10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良者有11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可者有1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为差者有9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48.8%。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固定法的效果更好,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其出现术后并发症和假体松动下沉的几率。此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翠琴;由姗姗

    目的:对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卡托普利组,为联合用药组患者联合应用伲福达与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为卡托普利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单用卡托普利相比,联合应用伲福达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更优,降压效果更显著,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结论:与单用一种降压药相比,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更好,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浅谈用雷尼替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戴向阳

    目的:探讨分析用雷尼替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联合西沙必利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1%,差异显著(P<0.05,t=15.07),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差异显著(P<0.05,t=16.4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雷尼替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枝华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应用一期 VPS 联合颅骨修补术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分期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39例治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在39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3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虽然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39例治疗组患者中,出现分流过度的患者有3例,发生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患者有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有2例,形成切口脑脊液漏的患者有1例;在39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分流过度的患者有15例,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16例,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例,形成切口脑脊液漏的患者有2例,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感染及切口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预防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及血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用乙肝患者谷丙转氨酶的指标诊断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闫家平;李振厂;郑衍伟

    目的:探究用慢性乙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指标诊断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血清ALT指标与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关联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 ALT 指标伴随着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只在重度(G4)和中度(G3)时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其血清ALT的水平随着其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的升高而上升,但同时也只在 S4、S3时其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分级结果可知其血清ALT的指标只在其乙肝的炎症属于轻度分级时对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具有指导意义。结论:临床上乙肝患者血清 ALT 的指标可为其肝组织的炎性活动度提供诊断依据,其临床使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 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敏

    目的:对比分析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与单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左旋多巴组,分别为其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单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为42.05±6.91,左旋多巴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为53.76±5.87。与左旋多巴组患者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世满

    目的:分析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2年内我院儿科收治的152例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按照小儿肠炎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采取此病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9%,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此病的首选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浅谈在眼科手术前用安多福0.1%PVP-I消毒液冲眼对泪膜的影响

    作者:陈洁;玉莹莹

    目的:探讨在眼科手术前用安多福0.1%PVP-I消毒液冲眼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手术的顺序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使用浓度为0.5%的碘伏消毒液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术前冲眼,使用安多福0.1%PVP-I 消毒液为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术前冲眼。在进行眼科手术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与泪膜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冲眼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证明用安多福0.1%PVP-I 消毒液进行冲眼的抗菌效果良好。不过,观察组患者泪膜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其 BUT 缩短,其角膜荧光素的染色程度和泪液分泌量则明显升高。在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进行染色时出现了点状着色,有4例患者出现了自觉症状,如眼睛干涩、眼痒,眼部有异物感及烧灼感。这一结果表明,用安多福0.1%PVP-I消毒液冲眼可对患者的泪膜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在眼科手术中,使用安多福0.1%PVP-I消毒液的抗菌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一般的碘伏消毒液,但应注意控制其用量,以减轻其对泪膜的影响。

  • 浅谈PPH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作者:黄海义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度痔疮的新手段,此手术耗时较短,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较轻微,创口的康复速度也比常规手术快。然而,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PPH手术的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出来,那就是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制定一系列防治PPH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对提高此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杰

    目的:对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入院顺序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为实验组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的患者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开腹手术所致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

    作者:李思伟;王素彬;张志华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所致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32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情况的统计,对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在532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约为6%。在32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9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过多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2例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8例患者因切口缝合不到位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其中手术时间大于120min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6.16%,年龄为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5.31%,住院时间在10天以上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9.83%,在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6.34%。结论: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我们在为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时应针对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使其在术后更快地康复。

  • 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孝宽

    目的:探讨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咳、退热、啰音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1%(6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69%(5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止咳、退热、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此病患者止咳、退热、啰音消失的时间,加快其康复的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

    作者:梁杰;秦风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124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的64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的6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剜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至排气的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排气的时间、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微创、安全、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疤痕等优点,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联合应用喉咽清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文华

    目的:观察对急性咽炎患者联合应用喉咽清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09月至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喉咽清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改善的时间及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退烧时间、咽喉疼痛减轻的时间及黏膜充血减轻的时间均较早,其治疗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喉咽清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咽炎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其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联合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付全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和血液灌流(HP)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1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HVHF治疗,为21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CHVHF的基础上进行HP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肌酐、尿素氮、APACHE Ⅱ的评分均较低,平均动脉压较高,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净化患者的血液,稳定其机体内环境,保护其脏器的功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呼吸内科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进行药物治疗的对比分析

    作者:陶健钊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并探究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佳药物。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并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100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感染的主要真菌。与此同时,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内科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基础疾病。②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呼吸内科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③呼吸内科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类型为白色念珠菌。④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患者(78.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疾病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呼吸内科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另外,如果呼吸内科患者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可为其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

  • 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健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评分与其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诊治急性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胃肠道功能不良程度评分较高的患者,其罹患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及CTSI评分也较高(r=0.634,P=0.015;r=0.388,P=0.007),其发生中度及重度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时间与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呈正相关(r=0.590,P=0.029;r=0.801,P=0.019)。与胃肠道功能评分较低的患者相比,胃肠道功能评分较高的患者发生重度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明显偏高(X2=4.402,P=0.04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与其所患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病情的进展及预后状况。

  • 用臭氧雾化治疗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云香

    目的:探讨用臭氧雾化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012年期间我站收治的365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65例患者均进行臭氧雾化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这36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1%,其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用臭氧雾化治疗阴道炎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等优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阴道炎 臭氧 雾化 效果
  • 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翠;李琴

    目的:对应用微生物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颗粒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微生态制剂美常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8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组织学炎症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梓力;吴松

    目的:探讨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共37个患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这3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在这37例患者中,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有28例,膝关节功能恢复为良者有7例,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一般者有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4.59%。在进行手术前,这37例患者的H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45.3±6.7分。在手术后,这37例患者的HSS评分为88.6±6.1分。这37例患者手术后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48.12, P<0.05)。结论: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膝关节的活动度。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用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汤太勇

    目的:探讨用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氟伏沙明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氟伏沙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和CGI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HAMD和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48%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阿立哌唑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与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情特点的对比分析

    作者:贾彤

    目的:对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146例肺结核患者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6-59岁)与研究组(60-89岁),比较两组患者痰结核菌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临床症状、治疗结果及发生合并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痰结核菌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临床症状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合并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临床医生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应采取“早期、联合、适量、规律”的综合措施。

  • 浅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冯宝莹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 B 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发生应激反应的情况。结果:A 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占85.0%),B组患者全部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B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2例患者(占55%)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B 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占2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中和手术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B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老年骨科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 为45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取石的临床探讨

    作者:侯军

    目的:探讨为鹿角状肾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取石的术式选择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鹿角状肾结石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石的形态、结石与肾脏的解剖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选择手术方式,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15例)、B组(20例)和C组(10例)。应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为A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肾后下段弧形切开取石术为B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为C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将观察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肾脏出血量较少,结石均成功取出,肾蒂均保留完整。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8±2.2)天,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对这3组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随访,并对其进行B超或KUB+IVP复查,结果显示,有3例患者的体内存在残留结石,其中接受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的患者有2例,接受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患者有1例。结论:三种取石手术各有优点。对于结石较大的患者而言,接受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手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若辅助肾后下段弧形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则效果更佳。而对于肾实质皮质较薄、肾积水较为明显、肾盂切开较为困难的鹿角状铸型肾结石患者,可应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为其进行治疗,以避免暴力操作对肾盂造成撕裂伤。

  • 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业鹏

    目的:比较分析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9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为Ⅰ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为Ⅱ组患者使用托吡酯进行治疗,为Ⅲ组患者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Ⅱ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8%,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8%,三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39.4%,Ⅱ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9.1%,Ⅲ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4.2%,三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在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方面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托吡酯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用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2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海清;曹军胜;周业正

    目的:探讨用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腔内激光治疗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大隐静脉主干手术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病情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8.1%与33.3%,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使用常规大隐静脉主干手术疗法相比,使用EVLT治疗静脉曲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患者发生术中疼痛及术后病情复发的几率,而且不会增加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电视监视经鼻内镜下电动切割系统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作者:郁丽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电视监视经鼻内镜下电动切割系统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视监视经鼻内镜下电动切割系统为其进行腺样体切除,以治疗由腺样体肥大而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症,并对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54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无出血、粘连、咽鼓管口损伤、瘢痕、开放性鼻音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纤维鼻咽喉镜复查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咽鼓管口区均无瘢痕、无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鼻塞、耳闷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均恢复正常呼吸,夜间睡眠时无张口呼吸等情况出现,鼾声消失。其中12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病情未再复发,听力恢复正常;19例伴有鼻窦炎的患儿经保守治疗后也全部治愈。结论:应用电视监视经鼻内镜下电动切割系统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术野清晰、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采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突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清煌

    目的:对采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性突眼症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对32例(46眼)TAO突眼症患者采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用药后眼征及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的大部分眼征与自觉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眼球的突出度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病情的复发率为12.5%,再次用药的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球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方法治疗TAO突眼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浅析姑息性化疗对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程英俊

    目的:分析研究姑息性化疗对肺癌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实施化疗治疗的4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姑息性化疗,然后分析姑息性化疗对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这40例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为77.5%,其中生存大于12个月的生存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GOL)、KPS和AIb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均优于生存小于12个月的死亡组患者,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姑息性化疗有助提高其近期的生存率,此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 用蓝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疗法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梅

    目的:探讨用蓝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疗法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2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在这420例阴道炎患者中,有27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和1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我们将27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1组、A2组和A3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我们将1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B1组、B2组和B3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们给A1组和B1组患者使用蓝氧妇科治疗仪进行治疗,给A2组和B2组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给A3组和B3组患者联合使用蓝氧妇科治疗仪和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结果:A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A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7%,A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A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1组和A2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B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B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B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1组和B2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蓝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廖振臣

    目的:对比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间收治的4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A组(20例)和B组(21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以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①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这三个方面,A组患者优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的优良率方面,B组患者优于A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74,p=0.070,p>0.05)。结论: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都具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临床医生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决定为患者选用哪种术式。

  • 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丽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晨峰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比较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我们给比较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给临床组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方法与比较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的下降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临床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和清晨脉压差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比较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比较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临床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清晨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而且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探讨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

    作者:蒙显科;覃同昌;韦海宜

    目的:探讨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的26例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患者有14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有12例,然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治愈,有2例患者未愈,有2例患者死亡。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治愈,有1例患者未愈,有1例患者死亡。本文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优于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因此,在治疗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佳的治疗方案,采用手术的方法更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

    作者:喻流芳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某社区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6例患者的合并症、临床表现、血压情况、血压的达标情况、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在这5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年龄在63~79岁之间,我们将他们作为80岁以下组。
      他们的收缩压为135.4±11.2mmhg,其舒张压为84.6±15.7 mmhg,其脉压差为50.8±13.9 mmhg。有18例患者的年龄在80岁或80岁以上,我们将他们作为80岁以上组。他们的收缩压为142.3±12.1mmhg,其舒张压为76.8±16.6 mmhg,其脉压差为65.5±14.6。此外,在这56例患者中,有16例(占25.8)患者存在头痛、头晕、气短和胸闷等临床症状,有51例(占87.93%)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有32例(占57.1%)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好,有18例(32.1%)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有45例(占80.3%)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掌握高血压的基本常识。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收缩压高、脉压差大、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服药依从性差、血压控制情况不好以及对高血压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特点。临床医生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情况,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 试论尺骨撞击综合征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后遗留腕部功能受限的关系

    作者:刘丁凯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尺骨撞击综合症与遗留腕部功能受限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遗留腕尺侧疼痛、握力下降的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并结合Tomainio和Cerezal 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其中其病情被确诊为尺骨撞击综合症的患者有28例,并探讨其腕关节功能评分与尺骨变异程度的关系.结果:这些患者中出现尺骨阳性变异的患者为26例(92.8%),其中变异范围超过10mm的患者为20例(76.9%),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组患者的平均尺骨变异范围为(1.5±0.35)和(3.5±1.8)mm,腕关节功能评分为差组患者的平均尺骨变异范围为(8.5±3.5)mm,其腕部症状与尺骨变异程度关系密切(P〈0.01)。经 MRI 检查的患者发现其腕骨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号改变,腕骨坏死处位于月骨尺侧部分的近端和三角骨腰部及底部。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尺骨撞击综合症,遗留腕尺侧疼痛、握力下降等症状,其病理过程是腕骨及TFCC损伤的表现,而并非是单纯软组织损伤的表现。

  • 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银娟

    目的:分析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讨论将此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参照组患者采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临床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参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显效,21例患者有效,11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在临床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显效,19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临床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复发的原因分析

    作者:蒋华军

    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79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统计其术后腹股沟疝的复发情况、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治疗的结局,并将统计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79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病情复发的患者有41例,占患者总数的5.2%。经统计,导致病情复发的因素共有87个,其中以腹压增高、补片失当、疝囊处置失当等因素为常见。年龄大于55岁,行填充式修补术的Ⅲ型腹股沟疝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它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行再次手术后,在这41例病情复发的患者中,15个月内病情未复发的患者有39例,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例,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的复发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及病情有关,其中手术处置失当、腹压增高是导致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对腹股沟疝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小肠破裂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作者:邓周云

    目的:探讨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小肠破裂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发生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小肠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从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未达到12h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该时间超过12h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的时间及下床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是治疗闭合性损伤合并小肠破裂取得成功的关键,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治疗面部外伤的效果观察

    作者:卓钊禹;吴桂滨;徐隹华

    目的:探讨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由上海诺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注册证号为:沪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859号)治疗面部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0例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600例患者中,有单纯性皮肤擦伤患者181例,单纯性皮肤挫裂伤患者336例,皮肤擦伤合并挫裂伤患者83例。我们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伤口清创治疗,并对存在皮肤挫裂伤的患者进行伤口缝合治疗。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我们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这600例患者的伤口均为一期愈合,且均未出现创面感染或伤口崩裂的情况。其中,单纯性面部擦伤患者经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治疗后,其创面在伤后5~7日开始结痂,在伤后14天内完成脱痂,其伤口仅出现轻微的局部炎症反应。单纯性皮肤挫裂伤患者和皮肤擦伤合并挫裂伤患者经缝合治疗和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治疗后,其伤口处没有血痂形成,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和渗出液,仅存在轻微的红肿。在手术第7天给其拆线时可见其伤口愈合良好,皮缘对合处仅有很浅的线状瘢痕。治疗结束后,我们使用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治疗效果满意的患者有542例(占90.3%),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的患者有56例(占9.3%),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0.3%)。结论:用生物活性玻璃凝胶治疗面部外伤疗效确切,患者的伤口仅会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而且愈后仅会留下很浅的瘢痕。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兰英

    目的:探讨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我们给对照组患儿联合使用维生素 C 和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溴己新和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7.5%,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0%。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基本相同,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创伤性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柏明;谭宇顺;何子豪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虎口挛缩(CA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收治的46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C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46例皮瓣中,质优皮瓣有22例,质良皮瓣有16例,质中皮瓣有6例,质差皮瓣有2例,皮瓣的优良率为82.61%。②在46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远端浅表坏死的现象,有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下积血的现象。发生远端浅表坏死的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治愈。发生皮瓣下积血的患者经拆线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治愈。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CAT 虽然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但也应积极防治术后感染和皮瓣下出血等并发症。

  • 联合应用紫杉醇和氯化锶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祝加慧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紫杉醇和氯化锶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5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紫杉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紫杉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化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镇痛效果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有效镇痛率为92.00%(23例),对照组患者的有效镇痛率为72.00%(18例),观察组患者的有效镇痛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镇痛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紫杉醇和氯化锶治疗肿瘤骨转移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和理想的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综合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何洪淑

    目的:对为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施行术后综合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康复情况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10%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中度以上的疼痛,有90%的患者在术后未发生疼痛或仅出现轻微的疼痛。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5%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中度以上的疼痛,有55%的患者在术后未发生疼痛或出现轻微的疼痛。两组患者发生疼痛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中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心理护理在未婚早孕女大学生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小虹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未婚早孕女大学生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女大学生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30例女大学生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过程中均表现良好,能够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治疗操作,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紧张的情况,所有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均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未婚早孕女大学生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癌转移伴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林爱武

    目的:探讨对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癌转移伴有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癌转移伴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4例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2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2例患者死亡(这两例患者分别存在脑转移和骨髓重度抑制的情况),对此病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率高达91.67%。结论:对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癌转移伴有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病情的控制率和生存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浅谈对行冠心病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治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方法

    作者:周志云

    目的:探讨对行冠心病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治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术的4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为这425例患者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术后止血期间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这425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大出血和伤口继发性出血的情况,仅有16例患者出现了伤口少量渗血的情况,止血的有效率为100%。同时,这425例患者在压迫止血结束时,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为正常,而且没有出现桡动脉急性闭塞、皮肤局部坏死、血管迷走反射消失和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情况。所有患者均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结论:对进行冠心病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治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止血的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减轻其痛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浅谈为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桂清

    目的:探讨分析为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30例)和健康教育组(30例),为传统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健康教育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止血成功率等方面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健康教育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其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其接受健康教育后(P<0.05)。而且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其SDS、SA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同时,健康教育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并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浅谈离退休老干部的焦虑心理特征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

    作者:孙晓运;李辉

    目的:探讨分析离退休老干部的焦虑心理特征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离退休老干部设为离退休老干部组,将40例普通老年人设为普通老人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观察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调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40例离退休老干部组患者中,焦虑自评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5例,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分为(45.09±3.70)。在40例普通老人组患者中,焦虑自评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3例,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分为(28.99±3.32)。离退休老干部在心理焦虑反应及焦虑自评结果阳性率等方面均明显差于普通老年患者,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老年患者相比,离退休老干部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悲观沮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应对离退休老干部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为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梅芳

    目的:探讨分析为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51例观察组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出血的患者有3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有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0%;在51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出血的患者有9例,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有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4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明显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还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浅谈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

    作者:曾萍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为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柔性管理,评价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能力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患者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均较进行柔性管理前有了显著的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柔性管理的理念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浅谈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

    作者:张乐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能使产妇在分娩后的短时间内康复出院,产后恢复也较为理想。本文对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护理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水平,为产妇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 探析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作者:吕红英;孙许平;李晓琼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急诊内科工作的在职护理人员8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总结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将其施行于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施行防范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良状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40例护理人员中,出现高血压的护理人员有3例,发生呼吸道、皮肤组织刺激反应的护理人员有6例,发生皮肤组织感染或感染肝炎的护理人员有4例,发生锐器损伤的护理人员有7例,不良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50.0%(20/40)。在观察组40例护理人员中,出现高血压的护理人员有0例,发生呼吸道、皮肤组织刺激反应的护理人员有2例,发生皮肤组织感染或感染肝炎的护理人员有1例,发生锐器损伤的护理人员有1例,不良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0.0%(4/40)。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状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浅谈妇产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作者:冯玫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发生的42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查找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结果:工作年限为1~2年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为42.86%,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为23.81%,工作年限在3~10年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为9.52%~11.9%。前2者发生的护理风险均明显高于工作年限为3~10年的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风险,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关键。

  • 浅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的方法

    作者:兰丽

    目的:探讨分析在妇科临床上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抢救、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并将抢救与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及早发现、严密监测、抗休克治疗、补液输血治疗、加强心理护理等急救及护理手段,这3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患者的体征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伤口逐渐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结论:应用及时有效的抢救、基本护理和心理护理措施救治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7例合并艾滋病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浅析

    作者:顾勤华;许湘华

    目的:探讨对合并艾滋病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对7例合并艾滋病的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的过程,做好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工作,强化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杜绝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在医务人员及病友间未造成恐慌,同时也确保了医务人员的自身职业安全,稳定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没有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职业暴露,防止医源性感染,是护理合并艾滋病的骨科患者的关键。同时,要加强与艾滋病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抵触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关键词: 艾滋病 骨科 护理
  •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体会

    作者:陆华

    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其髋关节感染、假肢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玲

    目的:探讨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50例患儿进行了常规治疗和综合性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这150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他们平均的住院时间仅为6d。结论: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赵凤;侯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段真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得分为1分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8%),治疗依从性得分为2分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总数的32%),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分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24%),治疗依从性得分为4分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36%),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共有30例(占患者总数的60%)。在50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得分为1分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6%),治疗依从性得分为2分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0%),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分的患者有22例(占患者总数的44%),治疗依从性得分为4分的患者有20例(占患者总数的40%),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共有42例(占患者总数的84%)。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作者:陆丽珍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9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其发病率,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36例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产褥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静

    目的:探讨对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产褥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正常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6例产妇均进行了产褥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这36例产妇的住院时间在3~7d之间。在住院期间,无1例产妇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在产褥期内,仅1例产妇发生会阴感染,1例产妇发生乳头皲裂,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对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系统、科学、高质量的产褥期综合护理,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减少其发生会阴感染、乳头皲裂等并发症的几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允亚

    目的:探讨分析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5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5例)和观察组(30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观察对比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耳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林莉娜

    目的:探讨对耳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颈科收治的220例耳鸣患者进行关于耳鸣情况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对220例耳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8l 例(占82.3%)患者感到耳鸣影响其生活质量。在为本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仅有73例患者感到耳鸣影响其生活质量(占33.2%)。与进行护理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耳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岑应碧

    目的:探讨对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在这40例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我们对他们实施了手术配合护理。结果:这40例患者手术的时间在3~5个小时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4个小时。他们手术中的出血量在200~570ml 之间,平均出血量为250ml。在手术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的出血量超过500ml,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结论:对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ICU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作者:陆萍

    目的:对ICU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我院ICU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本院ICU护理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护理防范措施实施前(2012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ICU的护理差错率为1.796%,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6.67%(260/300)。护理防范措施实施后(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ICU的护理差错率下降为0.52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为96.87%(310/320)。比较护理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我院ICU的护理差错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正视ICU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有力的防范措施,进而纠正ICU存在的护理缺陷,才能提高ICU救治危重病人的治护水平。

  • 浅谈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侯静;唐小红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护患纠纷问题,并总结归纳有效的预防及应对方法。结果: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提升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随之提高。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及风险意识、积极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应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关键。

  • 在骨科康复工作中引发投诉的原因分析

    作者:宿力元

    骨科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进展迅速。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为骨科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危险因素,骨科康复工作的投诉率也居高不下。在本文中,笔者根据本院康复科的实际情况,对骨科患者发起投诉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可有效降低骨科康复工作投诉率的一些措施。

  • 浅谈产后排尿性晕厥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

    作者:梁清兰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排尿性晕厥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后排尿性晕厥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将这些患者的发病原因、护理效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这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围产期产妇进行人文关怀、预见性护理等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其发生产后排尿性晕厥的几率,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爱静

    目的:探讨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30例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其保持正确的体位、指导其进行坐起、行走功能锻炼、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和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3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在出院时,所有患者足下垂挛缩和肢体痉挛的症状均明显减轻。在接受护理前,这30例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得分、生活能力得分和吞咽能力得分分别为12.5±2.1分、13.7±2.6分和11.9±1.7分。在接受护理后,这30例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得分、生活能力得分和吞咽能力得分分别为19.4±1.1分、20.6±2.2分和21.3±1.3分。这30例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得分、生活能力得分和吞咽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接受护理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其足下垂挛缩和肢体痉挛的症状,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吞咽能力。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瞿雯

    目的:探讨对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及对护理满的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分析

    作者:高燕;钟长娥

    目的:分析改变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作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御性办法对其压疮进行护理,每2-3个小时为其翻身一次。为观察组患者在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翻身循环卧位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及两组患者受到护理后发生压疮的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压疮,其压疮为骶尾部I期,其压疮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压疮,其中有1例髋尾部的I期压疮患者,有2例骶尾部I期的压疮患者,有2例足跟部I期压疮患者,有4例骶尾部Ⅱ期压疮患者,其压疮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压疮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翻身间隔的时间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伟霞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有患者23例,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有20例患者,对其仅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观察组仅有5例(21.7%)患者有焦虑情绪,对照组有7例(35.0%)患者有焦虑情绪;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级别和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0%。两组在焦虑程度、疼痛级别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内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舒缓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降低其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浅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谷春丽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60例老年患者中,有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我们将其作为观察组,有80例慢性胃炎患者,我们将其作为对照组。我们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HP感染史、用药史、饮酒史及吸烟史等,探讨观察组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存在HP感染,有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的用药史及饮酒史、吸烟史等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存在HP感染史,有非甾体类消炎药服用史、饮酒史及吸烟史是导致老年人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该对该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 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尹静

    目的:探讨分析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第1d和第7d),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第7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试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国彬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观察组(94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85%(76/94),事故风险率为12.77%(1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7%(92/94),事故风险率为4.26%(4/9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心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 浅谈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

    作者:邹莉群

    目的:探讨分析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并将其治疗情况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段统计,同时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法,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护理级别的高低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用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作者:潘丽琴

    目的:探讨用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6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有63例患者。我们使用腹腔镜开窗取胚手术配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腹腔镜开窗取胚手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及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其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下降速度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快,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垂体后叶素与甲氨蝶呤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防止手术失败。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呼吸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孙桂莉;浦铁鑫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比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9%,用药疗程平均为12天,使用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抑制剂类药物,其病原学送检率为80.3%。结论:我院呼吸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抗菌药物缺乏针对性、用药量过大等。将来,我们应多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对医生用药的监管,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 浅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胡秀娟

    糖皮质激素又叫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作用。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生理及药理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该类甾体激素也经常被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血液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 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邓粤贤

    目的:探讨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例及 PANSS 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t=6.89,7.54,7.82,9.66,6.70,7.33,8.13,9.25,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8.21,P<0.05);观察组患者的 TE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6.74,P<0.05)。结论: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 对近期我院抗菌药使用研究

    作者:赵锐

    目的:分析我院进行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等信息,比较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后,我院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从54种降到33种,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4.09%降至25.7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85.02%降至50.94%,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从136降至40.27,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75%降至24.5%,Ⅰ类手术切口在术后24个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率从46.5%升至90%,Ⅰ类手术切口在术后0.5-2个小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率从25.03%升至97.67%,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期间的微生物送检率从35.6%升至95.6%。结论:在医院内积极开展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活动可优化抗菌药物的品种结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复杂、全面、系统的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积极作用,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和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项整治活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 浅谈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产生原因

    作者:焦文斌

    目的:探讨分析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产生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使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使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其年龄和性别,以及药物成分和使用剂量有关。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生脉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 关于氯胺酮药理和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芹

    氯胺酮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麻醉、镇痛、抗炎等方面的治疗,其在医疗事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此药还具有抗抑郁及对肝、脑等器官的保护作用。但氯胺酮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致精神分裂、致幻和降低认知、学习、记忆功能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就近年来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 应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乔妍

    目的:探究应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络活喜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伦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依伦平相比,应用络活喜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血清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振华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有48例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有28例患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为3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前进行PCT、CRP等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与支原体肺炎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相比,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支原体肺炎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较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683)。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相比较有所不同(F=13.89,P=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患者、支原体肺炎组患者血清 CRP 的水平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与支原肺炎组患者相比较,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较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511)。结论:PCT可作为区别细菌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指标。血清PCT测定在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早期病原学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关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罗红霉素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申倩倩

    为了筛选出罗红霉素胶囊的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笔者在实验室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验证了不同辅料和制备工艺对罗红霉素胶囊质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改进处方工艺后制备的罗红霉素胶囊溶出度大为提高,45分钟溶出度大于90%。而且本实验法使工艺更加简单、处方更加合理、适用于此药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左坤

    目的:分析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0例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为35例A组患者静脉注射阿奇霉素马来酸盐进行治疗,为35例B组患者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进行治疗,用药一个星期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临床疗效相似,其细菌学疗效也相近。使用阿奇霉素的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9,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54,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不但有效而且不良反应更低。

  • 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作者:颜冬梅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资料,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100/同期收治患者的人天数为公式,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结果:我院2013年第一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2.41,第二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8.03,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3.19。我院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强度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仍超过卫生部规定的40DDD。结论:我院应就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用药过度、用药集中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过高等问题加强监管,从而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 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韦贞伟;刘燕芬

    目的:探讨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5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我们对A组的24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B组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C组的2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对D组的22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我们对这95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波检查以及肝功能监测,治疗结束后,比较这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在进行了24周的治疗后,A、B、C、D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50.00%、69.57%、69.23%及81.82%。A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低于其他三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延缓其肿瘤的生长速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在用药过程中应用处方点评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相炎

    目的:探讨在用药过程中应用处方点评法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7月期间和2013年1月~7月期间我院各科室开具的100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2012年1月~7月期间我院各科室开具的500张处方作为A组处方,对2013年1月~7月期间我院各科室开具的500张处方作为B组处方。我们对B组处方进行点评,然后比较两组处方的基本指标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果:B组处方中每份处方用药的品种数、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注射剂的使用率和金额均明显低于A组处方,其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和基本药物占处方总用药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 A 组处方,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 组处方中存在的用药不对症、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方法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用法、用量不正确、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均明显少于 A组处方,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用药过程中应用处方点评法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患者治疗的费用。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莉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伴有休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重型颅脑外伤伴有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按照损失控制外科的原则进行抢救,全部患者均在重症病房接受抢救,医护人员对其生命体征进行重点监护,对其各个脏器的功能进行保护,防治感染,注意在早期为其进行肠道营养治疗。结果通过治疗,被治愈者有44例,轻残者12例,重残者30例,植物生存者10例,死亡者28例,其死亡的原因为中枢神经衰竭或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重症颅脑外伤伴有休克患者多出现颅内血肿、脑瘫、休克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其进行治疗要严谨,必要时可同时为其进行多个手术。

  • 同伴教育对高文化程度癌症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

    作者:李胜超;周烨;赵翠霞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高文化程度癌症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对2013年0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乳腺中心、肝胆外科和头颈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高文化程度癌症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测评。同时,在我院已确诊的癌症患者中筛选并培训2-3名治疗有效的同类癌症患者作为同伴教育者。根据这154例患者术前焦虑测评的评分情况,由医务人员与同伴教育者为每例患者制订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和同伴教育方式。之后由同伴教育者为这154例患者进行同伴教育,并于术前一天再次为所有患者进行焦虑评估。结果:未进行同伴教育前,这154例患者的焦虑程度为:重度焦虑的患者有8例,中度焦虑的患者有38例,轻度焦虑的患者有108例。SAS标准分平均为56.43±5.32分。进行同伴教育后,这154例患者的焦虑程度为:重度焦虑的患者有0例,中度焦虑的患者有10例,轻度焦虑的患者有88例,未达焦虑评分的患者有56例。SAS标准分平均为50.29土5.38分。这154例患者接受同伴教育前后的 SAS 标准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6.9,P=0.001)。结论:为高文化程度癌症患者进行同伴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其术前的焦虑状态。

  • 分析施行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红霞;候代亮;陈传玉

    目的:分析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88例需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手术麻醉,为观察组患儿进行心脏超快通道手术麻醉,对比分析其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围术期的MAP、CVP、HR指标在T0~T5时间点的变化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麻醉围术期的MAP、CVP、HR指标在T0~T5时间点的变化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实施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可确保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作者:赵茜;赵权萍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患者的上肢静脉、门静脉、内脏及脑部血管、颈部静脉等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均是较典型的深静脉血栓。本文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 浅论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影响

    作者:李雅娟;李铁英;孙国根;陈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利用链脲菌素诱导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个月。随后,为正常对照组大鼠和糖尿病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为糖尿病治疗组大鼠注射青蒿琥酯。连续注射10天后,分别摘取各组大鼠的眼球并分离视网膜,进行HE染色,以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优于糖尿病组大鼠。结论:青蒿琥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应用重建型钛质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祖领

    目的:探究应用重建型钛质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中,为所有患者应用重建型钛质接骨板进行治疗,并注意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的愈合情况。结果:①这60例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5ml,平均手术时间为63min。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但经及时治疗后,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②在这6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41例,痊愈率为68.33%,治疗有效的有17例,治疗的有效率为28.33%,未愈的有2例,未愈率为3.34%,治疗相对有效的有58例,治疗的相对有效率为96.67%。结论:应用重建型钛质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锁骨骨折治疗法。

  • 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分析

    作者:余新明;唐雄驰

    目的:探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患者(84%),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保守疗法治疗胃溃疡穿孔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相较于手术疗法而言,其治疗的有效率稍逊一筹。

  •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秦顺华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分析发现RA患者与未发生RA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易患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6h的患者其R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为6--12h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5.30)。③RCA梗死患者的RA发生率高于LCX梗死患者和LAD梗死患者,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9、4.56,P<0.05)。另外,RCA梗死患者缓慢性RA的发生率高于LCX梗死患者和LAD梗死患者,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0,5.81,P<0.05)。结论:血管再通距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和梗死部位是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 探讨NR2B受体参与拮抗水杨酸钠引起离体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mRNA上调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渊;尹时华;周琦;黄训健

    目的:探讨NR2B受体参与拮抗水杨酸钠引起离体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mRNA上调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谷氨酸组:培养液中仅加入1mm谷氨酸,水杨酸钠组:培养液中加入1mm谷氨酸和5mm水杨酸钠,艾芬地尔组:培养液中加入10μm艾芬地尔、1mm谷氨酸和5mm水杨酸钠。上述三组细胞需培养24h后,再加药物干预3h。收集细胞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spase-3mRNA的转录情况,以研究应用艾芬地尔特异性阻断NR2B受体对水杨酸钠引起离体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基因上调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艾芬地尔组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Caspase-3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谷氨酸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和水杨酸钠组螺旋神经节细胞(P值均<0.01),而水杨酸钠组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的Caspase-3mRNA转录水平又显著高于较谷氨酸组螺旋神经节细胞(P<0.01)。结论:NR2B受体能够拮抗水杨酸钠引起的离体培养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mRNA的上调。

  • 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杰

    目的:探讨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进行治疗,给治疗组患者在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中的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小儿进行静脉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张玲英;彭琼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研究中随机抽取90例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组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方面长于吸入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性;麻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儿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经临床对照分析,在小儿外科手术中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方式,患儿术中呼吸循环平稳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小儿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属于是比较理想的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方案。

  • 胸腺五肽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情况和心功能水平。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PFV、E/A和APF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EPFV、E/A及APFV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胸腺五肽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逆转患者发生心室重构和心脏缩小的趋势,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浅谈用不同的细菌鉴定法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莉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细菌鉴定法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常规药敏法与直接药敏法对这400例患者的4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比较用这两种细菌鉴定方法检验血液标本的符合率。结果:在这400份血液标本中,用常规药敏法共检出326份阳性血液标本,其中,有266份G-杆菌,60份G+球菌;用直接药敏法共检出273份阳性血液标本,其中,有227份G-杆菌,46份G+球菌。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5.34%和76.66%,总的符合率为83.74%。这两种检测方法的药物敏感度、耐药性等符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常规药敏法和直接药敏法都可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用常规药敏法进行检验时,其结果的符合率相对较高。不过,用直接药敏法进行检验时,其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能够有效地节约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二者相比,后者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乌头类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文东

    目的:分析乌头类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发生的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中因药物超剂量使用,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5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26.19%。因药物服用方法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3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23.21%。因药物配伍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为8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4.29%。因药物煎煮方法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为8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4.29%。因药物炮制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8.9%。因自身体质因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7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12.5%。结论:临床上导致乌头类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因此,只有加强用药的监督管理,才能科学地使用乌头类中药,从而进一步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胃癌发展中p16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冀军;刘扬

    目的:探讨p16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45例胃癌标本及45例正常组织标本的 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者的标本中,有29例患者标本的p16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64.44%;对照组患者的标本均未发生甲基化,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6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在胃癌的发生、发展阶段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对pl6基因高甲基化的研究和检测在预防、诊断及治疗肿瘤性疾病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细胞分析仪的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作者:金蓉英

    目的:探究使用 BC-18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全血模式与采用稀释模式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检验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这112例患者的2mL静脉血和20μL无名指末梢血。将行全血模式检测的静脉血标本设置为研究组,将行稀释模式检测的末梢血标本设置为对照组。检测结果出来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五项测定结果与WBC、RBC、Hb和PLT四项参数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结果:两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五项测定结果与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在标准数值内,但研究组血液标本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记数的测定结果与高中低三种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均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但使用全血模式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其精密度变异系数更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贻强

    目的:探讨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奥美拉唑(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芨芍愈疡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的效果和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胀气、恶心、腹痛、黑便等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2年内出现病情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胀气、恶心、腹痛、黑便等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应用改良式冲洗液预防持续负压引流管道堵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毛春华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式冲洗液预防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管道堵塞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开放性骨折并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式冲洗液冲洗引流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堵管率(25%)高于实验组患者(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冲洗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预防堵管现象的发生,延长患者进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时间,从而达到较好的引流效果。

  • 胶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泊;孙文萍;刘惠民

    目的:探讨胶原基因(COL3A1、COLA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28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样标本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样本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基因DNA提取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COL3A1基因rs1800255位点、COLA2基因rs42524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①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COL3A1基因rs1800255位点上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携带A等位基因(AA+AG)与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COLA2基因rs42524位点上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L3A1基因rs1800255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病可能与rs1800255位点基因型AA/AG有一定的关系。COLA2基因rs42524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无相关性。基因COL3A1多态性分布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性。

  • 浅谈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帅;徐林蓉

    目的:探讨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我社区>20岁的564例常住居民。我们使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这564例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及相关理论,探讨在社区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在我社区的居民中,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较多,其就医费用、保健费用相对较高,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也较高。结论:我们要重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社区这一综合性的平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体系。

  • 浅论核医学科医护人员受到的职业性损伤与进行自我防护的措施

    作者:王玲

    核医学科室是临床上比较特殊的科室。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核医学科室的医护人员更容易受到职业性损伤。核医学科室的医护人员受到的职业性损伤主要包括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事故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核医学科室的医护人员只有加强自我防护,才能减少受到的伤害,维护自身的健康。

  • 浅论进行药物流产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作者:皇甫俊惠

    进行药物流产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意外妊娠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流产方法主要是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临床研究发现,意外妊娠的女性进行药物流产具有痛苦小、对子宫损害小、恢复快等优点。不过,也有研究发现,进行药物流产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严重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笔者现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一下进行药物流产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 浅论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作者:谢文丽;章德本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98例患者的病情将他们分为MAP(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和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其中MAP组有54例患者,SAP组有44例患者。我们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健康人,将他们作为对照组。我们对这三组人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淀粉酶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而且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MA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人血淀粉酶的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比。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其病情的轻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浅谈妊娠期皮肤病的特点及用药的注意事项

    作者:吴玉秀

    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功能发生了改变,加之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身体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皮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出现病变。妊娠期女性一旦患上皮肤病,不仅可影响其自身的健康,还可对其胎儿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危害。对此,临床上应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诊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本文根据笔者长期在医院工作的经验,简单介绍了女性在妊娠期间常出现的几种皮肤病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

  • RNA干扰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森;陈荏槐;郑晓璇;朱伟;姚运红;胡新荣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STAT3的基因表达,检测其对Hela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将其分组为Normal Control 组(NC组)及siSTAT3组两组。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STAT3,用Real time PCR检测STAT3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CCK-8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结果: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对转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siSTAT3组中的STAT3 mRNA 表达较NC组中的STAT3 mRNA 表达下降显著,其下降水平约为70%;对蛋白表达结果进行对比发现,siSTAT3组中的STAT3蛋白表达较NC组中的STAT3蛋白表达下降显著,其下降水平约为53%,上述数据显示,利用RNA干扰技术可成功地干扰了STAT3的基因表达。而siSTAT3组在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面与NC组相比,其在24h,48h,72h,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约分别为15.5%,29.4%,30.4%。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STAT3的基因表达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STAT3 Hela RNA干扰
  • 浅谈进行药学指导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

    作者:谭国平

    目的:探讨进行药学指导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例患者,对照组有32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即由药师采用定期电话指导、上门访视及门诊咨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在进行药学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其用药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药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可显著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探讨用超声诊断肝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凡蓉

    目的:探讨用超声诊断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疑难型肝病患者用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肝病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病的患者有35例,使用超声检查确诊为肝病的患者有42例,经超声检查被误诊的患者有7例(16.7%)。结论:用超声诊断肝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378例人乳头瘤病毒16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理分析

    作者:张楠;何莲芝

    目的:回顾性分析HPV16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HPV检测的378例患者经门诊或住院行病理学诊断,分析两者关系。结果:①:HPV16组、HPV16合并多重感染组及非HPV16多重感染组宫颈病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HPV16组与 HPV16合并多重感染组子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联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下对HPV16及多重感染宫颈病变诊断率无差异;多重感染并未增加宫颈病变的升级;CIN到子宫颈癌的转化过程中,有HPV16多重感染向单一HPV16感染变化趋势。

  • 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眼底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燕

    目的:分析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眼底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其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二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和眼底硬化的发生情况、发生几率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比非冠心病组患者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其病变的程度越严重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联合眼底检查对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价值,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和眼底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应用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与非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效果分析

    作者:姜敏

    目的:对比分析为早孕女性应用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及非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8例拟接受人流术的早孕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超声可视下人流术终止妊娠,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的时间、术后恢复月经的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出血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0.36%,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4.69%,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月经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非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相比,为早孕女性采用超声可视下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路翠霞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进行乳腺常规检查,然后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乳腺肿块的内部血流及其边缘的血流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患者乳腺癌术后的病理诊断作对比,进而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由于其癌肿的边缘和(或)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根据此特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出乳腺癌。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其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诊断乳腺癌具有简便、安全无创,重复性较强,图像直观、清晰及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X线平片检查在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汪朝廷

    目的:分析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肘关节轻微骨折患儿进行X线正位片和侧位片拍片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本组61例肘关节轻微骨折患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91.8%,误诊率为8.2%。在61例患儿中,有56例患儿的病情被确诊,其中包括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0例、肱骨外髁骨骺骨折患儿8例、肱骨内上髁骨骺骨折患儿6例、其他骨折患儿12例;有5例患儿的病情被误诊或漏诊,其中有4(6.6%)例患儿终被确诊患有无移位肱骨外髁骨折,有1(1.6%)例患儿终被确诊患有尺骨冠突骨折。结论:X线片检查在诊断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方面的准确率较高。在肘关节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肱骨外髁骺板骨折中的无移位骨折易被漏诊。熟悉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常见部位及X线平片上的相关征象可提高诊断此病的准确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熊彦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经手术证实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这些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并与手术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有30例患者的睾丸发生了扭转,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30/32),误诊率为6.25%(2/32);其中睾丸完全扭转者有11例,不完全扭转者有17例,自行复位者有2例。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睾丸扭转的程度及病情的发展阶段,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睾丸扭转 彩超 诊断
  • 导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作者:黄萍

    目的:探讨导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送检的血常规标本2000例,使用迈瑞BC-5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查,将经临床判断为不可信的检验结果或错误的结果判定为不合格的检验结果。分析比较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各类因素。结果:造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出现错误主要的原因为患者的生理因素,其次为环境及仪器因素,再次为人为因素,后为试剂因素。结论:环境及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人为因素、患者的生理因素是导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使检验结果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对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行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陈卉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方法:由同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医师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春季植物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7.14%,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花生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3.57%,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食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有15例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大于90IU/ml,其中多数为荨麻疹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过敏原,以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

  • 浅谈用多层螺旋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铁坤

    目的:探讨分析用多层螺旋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 对其进行诊断,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有35例患者被检测出肺部呈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有33例患者被检测出有小支气管扩张,有14例患者被检测出肺部有炎性斑片状实变影,有17例患者被检测出有肺间质纤维化,有21例患者被检测出小支气管壁增厚,有20例患者被检测出其肺部合并有粘液栓,有10例患者被检测出肺部合并有小空洞。此外,通过对其进行副鼻窦多层螺旋检查,有25例患者被检测出患有急性副鼻窦炎,有10例患者被检测出副鼻窦有慢性炎症。结论:用多层螺旋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对267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的结果分析

    作者:周小艺

    目的:对腹腔镜检查在筛查女性不孕症病因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267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对其中19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探查,分析其进行腹腔镜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在导致女性不孕症的病因中,盆腔炎是常见的病因,所占比例为61.80%;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多囊卵巢综合症,所占比例分别为19.85%与14.60%。结论:不孕症患者大多存在盆腔病变,盆腔炎是导致不孕症主要的病因。进行腹腔镜检查是确认女性不孕症病因的重要手段。

  • 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娟娟;何莲芝

    目的:探讨在不同HPV感染下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差异。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门诊就诊的80例可疑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检查前先进行宫颈HPV检测并分型,然后行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的多点活检,比较阴道镜对 HPV16(+)和高危非 HPV16(+)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阴道镜对于 HPV16(+)CINII-III 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非 HPV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道镜对于诊断 HPV16(+)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也明显高于高危非 HPV16(+)宫颈病变(P<0.05)。结论阴道镜对于HPV16(+)的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高危非HPV16(+)。

  • 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卫青;王改青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其发生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和 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个小时内,其体内血肿体积的平均值为(27.6±9.6)cm3,病灶体积的平均值为(60.1±11.2)cm3,相对水肿体积为(1.4±0.8),其发病24个小时内的统计数据与发病第三天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在发病24个小时内测得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与水肿大小的相关系数为r=0.14,而发病第三天的相关系数为r=0.82,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迟发型脑出血(发病时间超过3天)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与其脑水肿的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核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上的应用

    作者:高海燕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核磁共振(MRI)检查进行诊断的结果。方法:将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的100位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膝关节损伤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以条状低信号变粗或者是边缘模糊为主要表现。经核磁共振检查,在100位关节损伤患者中,有84位患者存在关节腔积液的情况,有39位患者发生了骨质改变,总共有200条韧带和158个半月板受损。这些结果通过做手术以及关节镜检查后均得到了证实。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不仅无创伤,而且能使膝关节的病理改变与病变组织显示出来,诊断结果通常都能与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分析

    作者:周沙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进行测定和分析,了解其血脂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9例健康自愿者分别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对照组自愿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其甘油三酯(TG)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愿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T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 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曛

    目的:探讨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配合CnT1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肝脏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同时使用常规超声对其进行检查。结果: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进行检查的检出率均高于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脏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注射造影剂后其检出率低于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定性检查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探析我院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

    作者:张玉雁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接收的送检血液标本10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法对其进行抗体筛选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的具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075例免疫学标本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09例,检出率为10.14%,产前检查标本、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标本及行Coomb’s试验标本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各不相同。结论: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在产妇及新生儿溶血病、Coob’s实验标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测得的抗体类型与国外相关报道不尽相同,说明不规则抗体与人种、居住地区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血型 不规则抗体
  • 用B超检查和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效果对比

    作者:李云芳

    目的:对比分析用B超检查和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6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们对第一组患者进行钼靶检查,对第二组患者进行B 超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进行钼靶检查和B 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认,第一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为90.9%,第二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为81.8%。第一组患者检查的准确明显高于第二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钼靶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因此,进行钼靶检查可作为临床上诊断乳腺癌的优选方法。

  • 用针药结合法治疗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红梅

    目的:探讨用针药结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针药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变化(STRE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较低,STREAM/ADL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针药结合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快其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对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方案的分析

    作者:王永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发的一类新型药剂,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的特点,在治疗危重症、疑难重症方面应用广泛。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相关的用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研究主要根据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经验,结合关于此类药物应用安全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在临床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可靠方案及注意事项。

  • 脂洗方治疗面游风5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巧利

    目的观察脂洗方治疗面游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面游风患者给予脂洗方外洗,疗程3周。结果痊愈28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28%。结论脂洗方外洗治疗面游风起效快,疗效确切。

    关键词: 面游风 中药 洗剂
  •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敏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患者,分别为其采取常规西药疗法和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IgM指标及ALT、AST、ALP、TBA 等肝功能指标改善较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指标,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秋燥感冒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缪家林;肖春莹;由东;王志刚

    目的:分析秋燥感冒颗粒的抗病毒、解热和止咳化痰等作用。方法:使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在其感染流感病毒后96h 对其进行解剖及进行取肺称重,计算其肺的指数值。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的鲜啤酒酵母悬浮液,并测量给药后大鼠的肛温。将小鼠置于喷雾装置中,观察自喷氢氧化铵水雾开始至动物出现咳嗽的时间(咳嗽潜伏期)及咳嗽的次数。在小鼠腹腔注射酚红,在30min 后将动物处死,测量其气管碳酸氢钠冲洗液的OD值。结果:为实验鼠应用秋燥感冒颗粒后可明显减少其肺的指数值,降低其肛温,延长其咳嗽潜伏期,减少其咳嗽次数,增加其气管中酚红的含量。结论:秋燥感冒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解热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联合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滋成;郑学聚

    目的:对联合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χ2=5.38,p=0.0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颈椎病
  • 应用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建广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应用川芎嗪针注射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康复综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5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康复综合疗法是一种客观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用夏枯草汤治疗66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蔡冬梅;施海峰

    目的:分析用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3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夏枯草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其血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患者中,有54例患者显效,显效率为81.82%;有8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2.12%;有4例患者无效,无效率为6.0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4%。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9例患者显效,显效率为74.24%;有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7.56%;有12例患者无效,无效率为18.1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用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加减定喘汤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史金美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加减定喘汤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加减定喘汤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15例实验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66.67%),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26.67%),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6.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在15例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13.33%),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33.33%),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53.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67%。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加减定喘汤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黄芩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与价值分析

    作者:臧玉豹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黄芩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对中药材黄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纯化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黄芩进行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后,所得有效成分为黄芩苷与汉黄芩苷,二者的纯度分别为99.20%与99.00%。结论: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对黄芩进行分离纯化的效率较高,分离纯化后所得有效成分的纯度也较高,该技术值得在对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中推广应用。

  • 用中药治疗68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颜小珍

    目的:研究用中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痊愈,有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治愈,有1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女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立;李建文;刘子玉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为中医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6%。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FPG、P2hPG、H bAlc水平下降的幅度较明显,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西医疗法相比,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可取得更优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用消炎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倪小如

    目的:探讨用消炎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软组织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消炎止痛膏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使用消炎散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挫伤部位消肿的时间和止痛的时间分别为4.83±1.10d和3.64±0.98d,对照组患者挫伤部位消肿的时间和止痛的时间分别为6.87±1.42d和5.75±1.22d。观察组患者挫伤部位消肿的时间和止痛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消炎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挫伤部位肿胀、疼痛的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应用祛银汤治疗血热性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成燕芬

    目的:探究应用袪银汤治疗血热性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血热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为所有患者应用袪银汤进行治疗,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严重性指数(PASI)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这25例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6,p<0.05;t=3.247, p<0.05)。结论:应用袪银汤治疗血热性寻常型银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探讨不同的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作者:蒋小峰

    目的:分析不同的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方法:联系资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实际,选取黄连解毒汤作为研究方剂,分别使用煎药机与传统中医煎药法进行煎煮,然后对比其煎煮汤剂的煎出率及疗效。结果:用传统的中药煎药法煎煮的汤剂,其煎出率更高,药效更好。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重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只有确保中医煎药法的优良,才能减少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煎煮环节中流失,使中药汤剂的疗效更优。

  • 浅谈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材真伪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辉

    目的:探讨分析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材真伪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鹤虱、蛇床子、虞美人种子及罂粟这四种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将鹤虱与蛇床子设为研究组,将虞美人种子与罂粟设为对照组,分别应用放大镜、扫描仪及体视显微镜对这两组中药材进行观察与鉴别,总结对比鉴别的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这三种不同观察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放大镜鉴定法虽然操作方便且应用广泛,但是观察效果不佳,扫描仪鉴定法的观察效果较为准确,体视显微镜鉴定法的观察效果为清晰。结论:在中药材的真伪鉴定中应用半显微性状鉴定法的鉴别结果十分准确,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观察清晰等特点,是对传统鉴定法的一个主要补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用疏筋逐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巍

    目的:用中药疏筋逐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疏筋逐湿汤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8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纯中药疏筋逐湿汤进行治疗,对照组联合采用纯西药西乐葆和留普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均为4周,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对膝关节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和按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的数值,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6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例,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3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5例,有效率为86.8%,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 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疏筋逐湿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治疗的有效率高,同时采用中药治疗能从根本上消除膝骨性关节炎的炎症、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内皮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效应述要

    作者:金树琦;郭晓玲

    在临床上,内皮素是一种高分子血管活性肽,其生物学活性广泛,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病理学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内皮素的基本理化特性、生理学作用,以及内皮素在心血管系统中起到的理化调节作用和内皮素诱发冠心病的病理学机制进行系统论述。

  • 对我院使用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作者:李琼霞

    目的:对我院使用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30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用药途径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在这2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07例。他们中有70%的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这230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占74.7%。这230例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共有9大类28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所占的比例高,分别为31.3%和27.0%。在这23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所占的比例为高,分别为37.4%和20.4%。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我院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主要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其性别无关。导致他们出现不良反应的抗生素主要为喹诺酮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其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他们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临床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要对上述情况加以注意,并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发生。

  • 对杭州地区女性感染支原体和发生耐药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宋新华

    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地区女性感染支原体(Mg)的情况和发生耐药性的情况。方法:对2012年11月3日~2013年12月14日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家住杭州地区的156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56例患者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检测了她们发生耐药性的情况。结果:在这156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的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5.6%(118/156)。在这118例支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有解脲支原体感染者89例,占支原体感染患者总数的75.4%,有人型支原体感染者3例,占支原体感染患者总数的2.6%,有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26例,占支原体感染患者总数的22%。我们在对118例感染支原体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发现,这118例患者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为高(93.2%~98.3%),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性次之(45.8%~72%),对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低(6.8%~21.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混合感染两种支原体的26例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只感染一种支原体的患者,其中有2例混合感染两种支原体的患者对12种抗生素全部耐药。结论:杭州地区的育龄女性感染支原体的几率较高,而且感染支原体的女性存在着较高的耐药性,其中以混合感染两种支原体的女性存在的耐药性为高。临床医生在给杭州地区感染支原体的女性使用抗生素时要对这一情况加以注意。

  • 对低剂量CT脑血管造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玲玲

    CT 脑血管造影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层螺旋 CT 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吸收的辐射剂量是 CT 脑血管造影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就低剂量 CT技术在脑血管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浅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德勇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考虑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差、病死率较高,在骨科临床上常以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疗法治疗此种骨折。然而,此种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且并发症较多。外固定支架疗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微创手术方法,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术处组织、减轻其围手术期的痛苦、加快伤处的愈合速度,还能降低感染、关节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3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救治的体会

    作者:王世海

    目的:探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1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采集与整理。结果:这31例患者中有6例治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1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45.2%。于中毒6小时内入院者有2l例,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33.3%;于中毒6~12小时入院者有6例,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66.7%;于中毒12小时后入院者有4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为75.0%。14例死亡患者中有9例死于呼吸衰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针对百草枯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对于中毒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为其进行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对40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对策的分析

    作者:索亚宁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救治措施。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l2月间发生产后出血的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导致其产后出血的根本原因及临床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妇科疾病等。4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经过紧急救治后,其抢救成功率为100%,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和产后监护,对其产后出血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其出院指导,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析

    作者:梁丽芳

    目的:分析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VBAC)组(10例)、再次剖宫产(RCS)组(58例),将1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结果:VBAC 组产妇的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平均分娩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均优于RCS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VBNC组产妇的相应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新生儿的Apger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分娩可有效降低其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量,缩短其分娩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其治疗费用,而且不会增加其发生分娩并发症的几率,不会影响其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性较高。在此类产妇分娩前一个月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进行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其剖宫产率。

  • 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法与常规阴道分娩法对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月明

    目的:探讨是否采取保护会阴技术对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并发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产妇),为研究组产妇采用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法进行协助分娩,为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阴道分娩法进行协助分娩,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出血量、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及其新生儿受到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的会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裂伤,均未达Ⅲ度会阴裂伤,其发生Ⅰ度裂伤、Ⅱ度裂伤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会阴完整率及侧切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在术后均发生了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其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并发症总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u=7.07,P <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骨折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常规阴道分娩法相比,为产妇采用无保护会阴自然阴道分娩法的优点较多,在将来必然会取代常规阴道分娩法,成为临床上为产妇进行协助分娩的首选方法。

  • 探析孕前检查对优生优育的意义

    作者:陈调英

    目的:探讨分析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镇计生服务站进行孕前检查的1357对受检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在这1357对受检者中,有317对受检者被检测出存在异常或各类疾病,阳性检出率为23.36%。(2)在这1357对受检者中,一般性疾病的检出率为26.17%(83/317),生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为33.13%(105/317),传染性疾病的检出率为36.91%(117/317),TORCH的检出率为6.31%(20/317)。结论:在育龄人群中大力开展免费孕前医学检查,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缺陷的发生,对优生优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 对异位妊娠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

    作者:吴联芬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进行临床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这些患者按照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患者50例)和手术治疗组(患者36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药物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4.0%;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血β-HCG 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其治疗的成功率与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差异不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异位妊娠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生育要求等。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实施个性化的治疗,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成功率。

  • 探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作者:代书玉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
      析总结。结果:在这10例产妇中,有7例产妇痊愈出院,有3例产妇因病情严重给予转院治疗。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损伤等是引起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于高危产妇应做好预防其产后出血的工作,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则应尽早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使产妇得到及时的救治。

  • 浅论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瑞丽

    药房在医院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高效、合理、严格/规范化的药房管理,有助于提高药房从业人员的素质,继而提高药房的运作质量,同时也能在临床药学服务中为患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满足药房临床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药房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院药房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 浅谈对县级疾控中心的管理

    作者:徐丽萍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支配能力、对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实际能力都是衡量疾控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笔者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目标的有效管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快速构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以及协调疾控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对县级疾控中心的管理方法。

  • 浅谈加强对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张玲

    目的:探讨加强对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我县育龄流动人口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675人,女性325人。通过问卷[2]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避孕药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县的流动人口存在基数大、滞留时间长、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其中有53.4%的流动人口采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有37.7%的流动人口采用避孕药具进行避孕,有6.2%的流动人口采用结扎术进行避孕,有2.7%的流动人口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或为无采用避孕措施的对象。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避孕药具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发放避孕药具,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可有效提高避孕药具发放的覆盖率及流动人口正确使用避孕药具常识的知晓率。

  • 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漆小勤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实施改良护理方案前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实施改良护理方案后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事件、护理差错事件的几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为0.40%,护理差错率为0.20%,对照组患者护理缺陷率为0.80%,护理差错率为0.6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和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1.4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2.4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回顾性分析过往案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改进措施能够提升我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倩;沈国;张玉侠;胡菲

    目的:找出引起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主--因,针对主--因提出相应对策并进行实施与检讨,然后比较改善措施实施前后急诊输液几近差错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实施对策。结果: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7.2‰降至活动后的8.3‰。结论:品管圈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急诊输液几近差错的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 浅析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策略

    作者:贾颖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策略。方法:结合我市医院的实际,对医院内科护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制约医院内科护理水平的症结和改进此项工作的措施。结果:在我院内科采取新的护理措施后,我市某医院内科的护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所调查的某医院心脑血管专科采取新的护理措施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未发生一例因安全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医疗事故,避免了相关医疗事故对患者生命健康所造成的损害。结论:加强对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医院心内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护理安全工作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实现对心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的必要条件。

  • 浅谈在医院中开展新时期干部保健工作的方法

    作者:李媛;王瑜

    做好新时期的干部保健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稳定,还是提高我国干部身体素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我地区自从开展和实施干部保健工作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主要论述和总结了做好新时期干部保健工作的方法。

  • 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萍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医院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大学生无偿献血恐惧心理研究及应对措施分析--以德州市为例

    作者:郑辉;董玲

    目的:了解大学生不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为扩大大学生献血队伍、改进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德州市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结果:2013年德州市未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占德州市大学生总人数的99.21%。在被调查的未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中,有67.4%的人对无偿献血存在恐惧心理。结论:大学生是进行无偿献血的优质人群,血站应全面了解大学生未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此项公益事业。

  • 门诊分诊护士的素质培养与护理纠纷的防范

    作者:鲁凤英

    门诊分诊护士的素质与护理纠纷的数量密切相关。门诊分诊护士良好的素质对于避免护理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加强分诊护士素质培养的方式、门诊候诊环境和门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医生专业特长及坐诊时间的重要性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 浅谈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谢世莲

    目的:对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冷藏药品的质量及药品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结果: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药品运输企业对相关运输设施及设备投入不足、运输设备温度控制不达标、运输途中对药品的温度监测不及时。结论:药品运输企业应降低运输的成本、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重视对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监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提高药品运输工作的有效性。

  • 浅谈我院中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娜

    对我院中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在我院中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化程度差、储藏管理不科学、入库管理不科学及人员管理松散等。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使我院中药房的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中药房 问题 对策
  • 关于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探讨

    作者:李炳东;阚丽丽;胡松

    医院的药事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药品流通和药品的使用与管理以及对药学技术工作管理的方法先进与否的标志,它包括了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规范医院的药事管理。本文就现阶段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观点,以适应医院药事改革工作发展的需要。

  • 对大新县桃城镇成年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作者:韦冰

    目的:调查分析大新县桃城镇成年居民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大新县桃城镇开展成年居民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年龄在18~79岁的大新县桃城镇成年居民47259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大新县桃城镇成年居民慢性疾病调查表》对其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表47259份,回收47147份,调查表的回收率为99.76%。大新县桃城镇成年居民主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总患病率为13.18%,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为7.02%,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低,为1.31%。男性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依次为5.67%、1.71%、1.26%)明显低于女性居民(依次为8.57%、2.16%、1.59%),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居民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1.31%、1.46%)与女性居民(依次为1.30%、1.55%)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居民的总患病率(11.43%)明显低于女性居民的总患病率(15.18%),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慢性疾病的普查研究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是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 探析护理系本科在校生就业主观诉求与临床岗位价值观的关系

    作者:赵美花;商临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系本科在校生就业主观诉求与临床岗位价值观的关系。方法:选取截至2012年我院定点合作医学高校护理学院的女性本科护生419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放设计问卷(设计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数据表及临床岗位价值观量表),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所有护生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护理系本科在校生临床岗位价值观量表的总分为(91.36±15.87)分,条目综合平均分为(3.57±0.61)分。具有不同职业取向与城乡取向诉求的护生,其临床岗位价值观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不同就业省份、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单位类别及不同岗位取向诉求的护生,其临床岗位价值观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系本科在校生的就业主观诉求普遍模糊,应加强其临床岗位价值观教育,纠正其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使其投身于护理事业当中,从而提升我国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稳定护理队伍。

  • 本社区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现状的调查

    作者:袁雅兰;杨利霞

    目的:调查本社区居民掌握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的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采样的方法,在本社区居民中抽取644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其健康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被调查者的健康知识问卷得分高为57分,低为20分,平均得分为44.91分。不同性别(t=2.06,P<0.05)、职业(F=3.229,P<0.05)被调查者的健康知识得分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被调查者的健康知识得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被调查者的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28.25分,不同职业(F=2.79,P<0.05)的被调查者获得的健康行为得分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的被调查者获得的健康行为得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被调查者掌握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存在弱正相关(r=0.23,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本组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并不是其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北京市政府提出的“2018年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的目标相距甚远,我们必须加大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 为230例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观察

    作者:农景红;方玉莹;农婷婷

    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及再免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镇中心卫生院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23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 HBsAb 检查,观察接种效果、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无应答、低应答的发生情况,对发生无应答、低应答的新生儿进行再免疫,并观察再免疫的效果。结果:这230例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均未出现任何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通过HBsAg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其无应答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应答率、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C)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8例发生无应答的新生儿及11例发生低应答的新生儿进行再免疫接种,并对其进行为期7个月的随访,除2例新生儿发生低应答以外,其余新生儿均接种成功。结论:本地区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令人满意,但仍有极少数低应答或无应答的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及再免疫方案是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关键。

  • 一起炭疽病疫情爆发的调查报告

    作者:吴健

    目的:分析一起炭疽病疫情爆发的调查报告,明确疫源地,查明传播链,制定防治措施,为今后此类疫情的处理总结经验。方法:对本次爆发的炭疽病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人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结论:本次爆发炭疽病疫情的疫源地和传播链均被查明,其中有10例病人出现典型的炭疽样皮肤病变,对其皮损内容物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均检出了生物学形状典型的炭疽芽孢杆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相关控制措施的成果,可判定本次疫情为一起在人畜间发生的炭疽疫情,其传染源是病死的黄牛,患者因其破损的皮肤接触牛尸而发生感染;其疫源地是该村附近曾发生炭疽疫情的荒坡地;疫情经采取控制措施后没有发生扩散。本次人畜共患炭疽病疫情的疫源地明确,传播链清晰,患者的症状典型,经采取有效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炭疽 疫情 调查 控制
当代医药论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