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传染病信息杂志

传染病信息

传染病信息杂志

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 전염병신식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34
  • 国内刊号: 11-388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西四环中路100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传染病信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菊梅 张玲霞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检测HIV-1耐药株的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姚均;张福杰;赵红心;潘品良;冯鑫;刘志英;蒋岩

    目的 探讨利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技术(HMA)检测HIV-1耐药株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 从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异源双链泳动分析.结果 本方法对血清中HIV-1 RNA含量2 000 copies/ml以上的样本都能有效扩增.在18例参加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17例的HMA结果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上,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异源双链泳动带.1例发现有异源双链二聚体,这1例后经序列测定证实,确定有耐药位点的基因变异.结论 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技术能够及时、间接地反映HIV-1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株的存在.该方法的建立能在临床上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保森;邹正升;孙颖;张伟;赵军;常彬霞;尚丽丹;陈菊梅

    目的 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 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 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及功能测定

    作者:王莹;张先杰;宋茂民;孙家邦;段钟平;陈煜;乔欣

    目的 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改良原位两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定期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检测所培养肝细胞的分泌及生物转化功能,并与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比较.结果 平均每个鼠肝可获取(2~3)×108个肝细胞,存活率为(93±3)%;体外肝细胞培养第3天,细胞活力、清蛋白分泌功能恢复到佳状态;三明治构型培养第7天,地西泮24 h代谢量达到高峰.三明治构型培养的肝细胞形成肝索样结构,并逐渐形成胆小管网络;在培养的21 d内,清蛋白分泌、地西泮代谢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肝细胞形态维持可达28 d以上.结论 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肝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明治构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肝细胞的基础研究,而且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猪急性肝衰竭的作用

    作者:乔玲;任锋;张培豪;丁美;赵军;陈煜;武志明;段钟平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动物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中国实验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6头)和治疗组(8头),应用D-氨基半乳糖1.2 g/kg,静脉滴注,诱导制备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NAC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比较2组动物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某些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较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他生化指标,如血氨和内毒素水平有一定下降;在组织病理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症有所减轻.结论 NAC治疗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仍然可以改善肝功能和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得到一定改善.

  • 多重PCR HC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陈玮;谢祥红;周建丽;王海滨

    目的 建立多重PCR HCV RNA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建立单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管引物特异性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分别对72例HCV RNA阳性的标本,设计HCV的C区特异性引物,采用Trizol提取RNA进行单管巢式PCR分型,1a、1b、2a、2b和3a在一管内扩增.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丙型肝炎流行主要以1b(Ⅱ)和2a(Ⅲ)2种基因型为主,但有部分1a、2b、3a的HCV感染者检出,其中1a占1.4%(1/72),1b占68.1%(49/72),2a占13.9%(10/72),3a占1.4%(1/72),1b/2a型混合占11.1%(8/72),未分出型或其他型者为4.2%(3/72).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省时、省力,方便检测,可同时区分5种HCV基因型;我国北方地区发现有1a和3a基因型感染病例.

  •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及诊治

    作者:陈成伟

    进入21世纪,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各种肝脏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

  • 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作者:郑欢伟;贾继东

    肝衰竭因其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和并发症严重而极具挑战性,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患者将丧失救治的机会.以下主要根据近年国内外的有关指南或共识及其他相关文献,介绍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实验与临床研究的部分进展

    作者:段钟平

    200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提出了急性肝衰竭处理推荐意见,对各种原因的急性肝衰竭从定义、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1].我国2006年也发布了肝衰竭诊疗指南(指南),其中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较以往的重型肝炎(重肝)有了较大变化.

  •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温度控制问题研究

    作者:周晓峰;李明;刘剑峰;楼晗芬

    1 引言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十分常见,尽管内科支持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急、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仍高达80%.我国是肝病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左右,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 000万人,我国每年因肝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近50万.

  • 生物人工肝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朱冰;游绍莉;辛绍杰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肝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功能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

  • 人工肝技术的进展

    作者:段钟平;陈煜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

  •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诊断标准与分类上一些不同意见探讨的结果

    作者:陈菊梅;邹正升;陈黎明;曾珍;刘志国

    我国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经多次全国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讨论及深入认识过程,终于在2000年西安会议上明确修定.之后,一些专家根据国外资料,提出我国的重型肝炎(重肝)的诊断标准及分类与国外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 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旭红;赖江琼;缪松毅;王崇国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 088例HBV前S1抗原阳性结果与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和HBV DNA结果的关系.结果 前S1抗原阳性的乙肝5项病毒学指标结果出现6种模式,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74%;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为41.32%,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HBsAg及抗HBc阳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介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之间.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率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增加(各组间P<0.05).HBeAg、前S1抗原与HBV DNA三者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检测前S1抗原是对HBsAg、HBeAg及HBV DNA检测的重要补充.在防止乙肝漏诊、误诊及了解疾病的转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

    作者:梁玉国;李凤霞;吕开雪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疑有拉米夫定临床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治疗组,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48周;联合治疗组在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48周.观察2组患者的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eAg阴转率及HBe转换率.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为53%,生化应答率为53%,HBeAg阴转率为15%,HBe转换率为6%;48周时病毒应答率为59%,生化应答率为68%,HBeAg阴转率为26%,HBe转换率为12%.联合治疗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为68%,生化应答率为74%,HBeAg阴转率为38%,HBe转换率为21%;48周时病毒应答率为85%,生化应答率为91%,HBeAg阴转率为56%,HBe转换率为38%.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且随时间延长而疗效提高;与胸腺肽α1联合,其疗效更加显著.

  • 3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叶西明;郑瑞丹;孟家榕;徐成润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3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分级,并比较其与体重指数和B超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在3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Ⅰ度肥胖患者24例(75.0%),Ⅱ度肥胖患者6例(18.6%),体重正常者2例(6.2%);肝活体穿刺组织学检查(肝活检)前B超提示肝脏脂肪肝改变者18例(56.3%),肝活检前,B超未能提示脂肪肝者14例(43.7%);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位于腺泡Ⅲ带,以大泡型为主,无腺泡内和汇管区内炎症和腺泡内和汇管区纤维化.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由肥胖症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位于腺泡Ⅲ带,以大泡型为主,B超是诊断脂肪肝的主要方法,选择性的肝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 广西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及防控特征分析

    作者:蒋新权;伍桂丽;王焰

    目的 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 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 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特征
  • HBsAg与抗HBs共存4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瑛;赵勤;李梅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HBsAg与抗HBs共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荧光偏振及离子捕捉技术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直线相关或等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9例患者的HBsAg均数为245.949±83.065(329.014~162.884)S/N,抗HBs均数为34.390±31.815(66.205~2.575)mIU;HBVDNA均数为2.691×106±9.581×106(12.272~6.89)copies/ml.抗HBs分别与HBeAg、HBV DNA之间均P>0.05,即抗HBs与HBeAg、HBV DNA之间没有直线相关关系.在此组病例中,TBIL、ALT、AST、GGT、GLB各项指标分别与HBeAg、HBV DNA之间均P>0.05,即TBIL、ALT、AST、GGT、GLB分别与HBeAg、HBV DNA之间没有直线相关关系.HBeAg与HBV DNA之间的P<0.05,有统计学意义,rs=0.624,即HBeAg与HBV DNA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HBsAg与抗HBs共存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在抗HBs>10.0 mIU时,HBsAg仍高滴度存在;此组患者的HBeAg与HBV DNA间仍保持很好的正相关性,且抗HBs的存在并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的大量复制;同时此组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较轻.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作者:姜兆金;雷明君;赵艳洪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均为2003年4月-2006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经2次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排除酗酒史(每日饮酒量<20 g),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病等所致脂肪肝.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0.5 g,3/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C、TG、ALT、AST及肝脏B超影像图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TC、TG、ALT、AST及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著异,P<0.001.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TC、TG、ALT、AST,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能对已破坏的肝细胞膜进行生理性修复,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而且又无毒性,所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某部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

    作者:杜凯音;周国胜;王宗贤

    目的 通过对某部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分析,探讨在新的后勤体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疾病监控工作.方法 对2002年7月-2006年6月期间,某部疾病监测中心收到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卡数量与全军疾病监测中心汇总后的数量进行对比,进行χ2检验并判定检验结果.结果 2002年与2003年收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4,P=0.05;2004年收卡率与2002、2003年同期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99.02,P<0.005;2004年7月-2005年6月收卡率与2002、2003年同期比下降明显;2005年收卡率与2004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1.98,P<0.005.结论 从以上结果看出,自2004年下半年随着时间的延长,该中心收卡率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进一步完善全军疾病预防工作,更好的保障官兵健康,在网络建设、制订各项规定等方面尚须加强.

  •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脂肪肝疗效初探

    作者:全冰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对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门诊非病毒性脂肪肝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予硫普罗宁片治疗.在相同运动疗法和要求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复常率、复常时间及疗效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则以观察组为少(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病毒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相对较好,且安全.

  • 滁州地区戊型肝炎分析

    作者:曹文生;汪幸生;沈庆雷;姚祖辉

    目的 总结分析戊型肝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滁州地区戊型肝炎全年散发,春季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患病后病情较重.结论 应重视戊型肝炎的预防及临床诊治.

    关键词: 戊型肝炎 临床分析
  • 2007年亚太肝病学会有关丙型肝炎诊断、处理和治疗的共识

    作者:罗生强;吉英杰

    1 HCV感染与实验室检测1.1 抗HCV检测应由获准的第三代或第四代酶联免疫试验(EIA)进行(Ⅱ-2).1.2 标本经获准EIA方法检测阴性者可报告为抗HCV阴性,但须注意,血液透析或重叠感染HIV的患者可出现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Ⅱ-2).

  • 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作者:徐道振;郭雁冰;陈菊梅

    1 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佳策略中应关注患者的免疫调控1.1 免疫机制在CHB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患者感染HBV后,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并且激活多种细胞因子抑制病毒复制,如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特异性CD4、CD8细胞水平升高,而CHB患者的CD4、CD8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急性乙肝[1];又如2003年Lau等进行的研究表明,8例CHB患者通过骨髓移植传递HBV特异性免疫治疗后,6例患者获得HBsAg清除.

  • 胃癌术后合并AIDS 1例

    作者:韩海涛;盛慧球

    1 病例报告1.1 一般资料患者,男,52岁,因间断发热、消瘦半年就诊.1997年患者发现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并输血.2001年无明显原因发生急性肾衰竭并血透治疗1次.2005年感上腹饱胀不适,伴纳差、乏力.近半年来,患者间断发热,明显消瘦、乏力,体重下降约10余斤.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多诊断为胃癌术后状态,血液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等,疗效不佳.

  •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重点

    作者:鲍鹤玫;陈文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P),又称肝性昏迷,是肝衰竭终末表现,是严重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近年来我院通过对其早期症状的临床观察,消除诱因,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肝性脑病的护理水平,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AIDS防治实验研究的新动向

    作者:王永怡;王六娣

    1 抗AIDS新药的研究已可采用大鼠模型[1]由于种属的特异性,一般实验大鼠根本不易感染HIV.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培育出可以感染HIV的啮齿动物.2007年1月10日文章报道: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大鼠很容易感染HIV,能为治疗AIDS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帮助[1].

传染病信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z1
2004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