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传染病信息杂志

传染病信息

传染病信息杂志

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 전염병신식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34
  • 国内刊号: 11-388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西四环中路100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传染病信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菊梅 张玲霞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我国南方媒介蜱中首次检出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ii)及马赛立克次体(R.massilliae)近缘菌

    作者:张丽娟;张景山;付秀萍;孪明春

    目的 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蜱携带黑龙江立克次体及马赛立克次体近缘菌.结论 我国南方地区除已证实的北亚蜱传斑点热外,还应加强当地其他斑点热的监测及临床鉴别诊断.

  • RFLP法检测PBMCs和血浆中HCV基因型的相关性与慢性化的关系

    作者:孙亚臣;岳希全;孟晓明;巩向诺

    目的 检测HCV感染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CV基因型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不同型的HCV与丙型肝炎复发及慢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酶切分型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2例血浆HCV RNA阳性的病例中1b(Ⅱ)型为37例(45.1%),2a(Ⅲ)型为34例(41.5%),1b/2a(Ⅱ/Ⅲ)型为11例(13.4%).PBMCs中HCV RNA阳性的为54例(65.85%),其中1b型为38例,2a型为12例,1b/2a型为4例.结论 HCV感染人体后,不但在血浆中可以检测到HCV RNA,而且也可以在PBMCs中检测到HCV RNA.同时HCV 1b型比2a型更易感染PBMCs,HCV 1b型感染者易出现慢性持续性感染,以至于发展为肝硬化.

  • 一种简便、实用的铜染色法在Wilson病肝穿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建法;潘登;赵雨来;孙艳玲;赵景民

    目的 探讨红氨酸铜染色法(rubeanic acid copper staining)的关键技术环节、注意事宜及在Wilson病肝穿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红氨酸铜染色法对58例Wilson病肝穿组织作铜染色,并进行效果评价,以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例其他胆汁淤积性肝病、1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5例健康肝移植供体肝组织作对照.结果 红氨酸溶液配制、恒温过夜及防组织脱片等是保证红氨酸铜染色效果的关键环节;本文58例Wilson病穿刺肝组织中87.3%铜染色阳性,表现为肝细胞内较弥漫性粗大铜颗粒沉积,而对照组PBC、其他胆汁淤积性肝病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内仅有少数肝实质细胞内检出疏细铜颗粒,5例健康肝移植供体肝组织内均未见红氨酸铜染色阳性着色.结论 红氨酸铜染色法是一种用于遗传代谢性肝病组织铜显示与评价的简便、实用性染色方法 .

  • 左旋氧氟沙星单体与左旋氧氟沙星凝胶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作者:李洪敏;王巍;冯端浩;王安生;林明贵;陈家贵;张涛

    目的 观察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左旋氧氟沙星的卡波姆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5 mg/L、0.5 mg/L、1.0 mg/L,MBC值分别为1.0 mg/L、1.0 mg/L和1.5 mg/L;左旋氧氟沙星的卡波姆凝胶与左旋氧氟沙星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家兔动物实验表明该药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凝胶具有与左旋氧氟沙星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左旋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左旋氧氟沙星凝胶应用安全.

  •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111例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飞燕

    目的 提高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 以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腹部症状、体征、血象、腹水中多核细胞数和腹水培养情况.在输注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观察患者的体温、腹部症状和体征的转归情况.结果 近7年半收治各类肝硬化患者299例,确诊或疑诊为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共11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和张力增高等症状和体征,感染发生率37.12%(111/299).体温高于37.4℃ 75例;外周血WBC计数>10×109/L 35例;中性粒细胞分类>80%34例;腹水中多核细胞计数>0.25 × 109/L 33例.腹水培养结果 仅1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Child-pugh B和C级人数明显多于Child-pugh A级者.治愈、好转61例(55.0%),无效、恶化26例(23.4%),死亡24例(21.6%).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不够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及时有效的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炎 治疗
  • 河北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抽样分析

    作者:梁勇;刘兰芳;柳絮婷;孙印旗;张富斌;张振国

    目的 研究河北省首次实施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catch-up)血清学效果.方法 通过抽样,对同一人群采集强化免疫前后双份血清以及对不同人群分别于强化免疫前后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强化免疫接种11 920 936人,接种率为92.30%;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从90%上升至99.7%以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从小于1 000上升至2 000以上,平均增长3倍以上;人群麻疹抗体滴度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低抗体人群比例下降,高抗体人群比例上升;强化免疫后3年内,抗体水平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MV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非常显著,极大提高了人群抗体水平,减少了易感人群的积累,使麻疹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 埃立克体病

    作者:赫兢;辛绍杰

    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是埃立克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新发现传染病,由蜱叮咬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人埃立克体病(HE)分腺热埃立克体病(Sennetsu 热)、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tyic ehrlichiosis,HME)和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3种.至2000年,全球确诊病例超过1 000例[1].本文对该病作一综述.

  • HIV感染合并结核病临床进展

    作者:赵敏

    2000年全球约9%(非洲31%)新感染结核的成人病例是由于HIV/AIDS引起的,而12%结核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HIV/AIDS.一些国家的结核年发病率由于HIV/AIDS上升到6%以上[1].HIV/AIDS合并结核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艾滋病诊疗中的重要问题.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志海

    2005年6月,四川省资阳、内江、成都等8个地市陆续发生了生猪猪链球菌病疫情,随后出现人猪链球菌感染病例.2个月内,累计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死亡38例.这一疫情引起了人们对此病的高度重视.回顾以前各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发生情况,1960年丹麦报告3例,1968-1984年荷兰30例,1987年英国9例,1998年8月我国江苏省25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在全球既有散发病例存在,又有疫情暴发流行.临床上有表现为一般败血症的普通型患者,也有表现为休克或脑膜炎的严重患者.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减少重症病例出现、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金迪普拉脑炎

    作者:孙颖;辛绍杰;貌盼勇

    金迪普拉病毒(Chandipura virus,CHPV)初被认为是一种孤儿病毒,后来报道它可引起少数患者发热[1]、关节痛、Reye综合征[2].CHPV在印度、斯里兰卡[3]、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4,5]普遍存在,能够感染许多哺乳动物;而感染人类并导致发病的情况却仅在印度发现.

  • 人疱疹病毒流行现状

    作者:董时军

    1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疱疹病毒人们根据出疹性疾病的常见程度和皮疹表现,曾有6种经典的儿童出疹性疾病.前3种出疹性疾病分别是麻疹、出疹性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和风疹,而第4种儿童经典疾病是Dukes'病,但存有争论,有一些人认为可能是某些风疹或猩红热的误诊,或是另种病毒引发的皮疹表现,并不是同一种疾病.

  • 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再认识

    作者:张丽娟

    在历史上立克次体(Rickettsia)病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战争、灾荒及社会经济发生变化时.目前立克次体病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疾病[1,2].近来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中药抗纤维化刍议

    作者:王津生

    损伤的肝细胞在修复时,常与肝细胞的再生和间质胶原组织的增生同时并进的,若纤维组织增生超过肝细胞的再生,则易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结局.因此,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也是慢性肝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1].

  • 炭疽免疫预防研究的现状及动向

    作者:庄汉澜;董梅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草食家畜是主要易感动物,人对炭疽中等易感.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炭疽多由屠宰病畜、接触污染皮、毛、骨粉、尘土和误食病畜肉引起,是典型畜源性传染病.根据感染途径,人炭疽临床分为3型,其中吸入性炭疽(肺炭疽)易误诊,病死率高达50%~100%.

  •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作者:寇毅;李彤;庄辉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人类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约1.7亿人感染HCV.HCV感染易慢性化,其慢性化率可高达85%,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终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主要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型肝炎,但并非对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

  • 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袁喆

    目的 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慢性肝炎患者分为安络化纤丸治疗组(治疗组)和一般保肝治疗组(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安络化纤丸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诊断价值的验证研究

    作者:盖洪鹏;纪民;王汝刚

    目的 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及层粘连蛋白(L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验证其在肝病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7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IVC及LN水平,同时做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A、LN、PCⅢ、IVC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 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作者:董俊;高亚维;杜秀菊;曹玉芝

    目的 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口服安络化纤丸,每次6 g,2/d,复方丹参滴丸,每次0.27 g,3/d,疗程6个月;对照组42例,口服一般保肝药物,如护肝片等,疗程6个月.结果 腹胀、乏力、纳差、肝区隐痛、口干苦等症状缓解,治疗组70.1%(29/41),对照组16.7%(7/42),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ALT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P<0.05;影像学检查,治疗组较对照组脾脏明显缩小,门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转,P<0.01.结论 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肝硬化效果佳.

  • 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茹;唐学兰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服用百赛诺治疗的疗效及停药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CHB患者50例,口服百赛诺25 mg,3/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停药后情况.结果 ①服药后肝功能复常率ALT 21/50例(42%),AST 29/50例(58%),转阴率HBeAg 8/50例(16%),HBV DNA 7/50例(14%);②停药3个月后,复常率ALT 21/50例(42%),AST 19/50例(38%),HBeAg转阳2例,HBV DNA转阴2例.结论 百赛诺治疗CHB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的效果,并有一定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孟宪峰;王正非;王安;张月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91例CHB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和甘草酸二铵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项目,随访12个月.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甘草酸二铵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和80.85%,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AST复常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效率为72.23%,甘草酸二铵组显效率为57.45%,2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CHB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前者在AST复常方面效果更佳.

  • 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57例临床分析

    作者:牛英;晁春梅;李鲜丽

    目的 探讨HBV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7例HBV 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HBV发生YMDD变异的肝炎患者中,42例(73.7%)使用过拉米夫定,3例(5.3%)使用过干扰素,12例(21.0%)从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HBVYMDD变异的肝炎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HBV发生YMDD变异主要与使用拉米夫定有关,亦存在自然变异.因此,使用拉米夫定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抗病毒治疗前应检测YMDD变异,指导选择使用抗病毒药物.

  • 佛山7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华

    目的 观察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联合应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间日疟疟疾患者,应用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疟疾患者.结果 间日疟疟疾对氯喹仍敏感,恶性疟疟疾用氯喹治疗后短期内均复发.结论 对于输入性恶性疟疟疾患者,应考虑出现耐氯喹病例,尽早应用蒿甲醚进行治疗.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 百赛诺序贯治疗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反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传琳;陈菊梅;皇甫玉珊;张玲霞

    目的 探讨百赛诺序贯治疗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反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并因各种原因准备停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拉米夫定均采用减量停药法,治疗组在拉米夫定减量同时加用百赛诺50mg,3/d,口服,对照组给一般保肝药治疗.结果 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ALT复常率58.8%,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ALT上升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3.3%与50.0%),P<0.01.总体效果,治疗组稳定或好于入组前状态者(85.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0.01.结论 百赛诺组在稳定肝功能、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复发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 呋塞米、丹参联合应用预防性治少尿期流行性出血热2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君

    目的 本文通过对2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病早期及早应用呋塞米、丹参,预防少尿期的发生,寻找和摸索缩短少尿期病程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发热期末期预防性给予呋塞米、丹参,可重复给药,直到进入多尿期.对照组在患者出现少尿倾向时开始给药.结果 治疗组大多数患者直接越期进入多尿期,两者合用能够预防少尿期移行阶段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呋塞米扩张全身小血管和改善肾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丹参具有解除肾血管痉挛,防止肾小管内血细胞聚集,改善肾微循环的血液流变性,使尿量增加.两者合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干扰素α-2b治疗48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作者:韩秀华;张安国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利巴韦林为对照药,对96例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7病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及对照组(n=48).治疗组予干扰素α-2b 3MU肌内注射,1/d,治疗4 d;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0.8~1.0g/次,静脉滴注,1/12h,治疗7d.结果 治疗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临床越期、并发症、透析情况及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扰素α-2b对7病日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安全有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 黑热病74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桂华;王文靓;戚峰;牛亚莉

    目的 观察本地区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4例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男女发病差别不大,近来小儿及老年患者有上升趋势,起病缓慢隐匿,病初表现无特异性,易致误诊,对来自疫区出现发热、脾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结论 黑热病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好.

  • 核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肝炎35例

    作者:华忠;姚上志

    目的 观察核糖核酸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住院的重度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做对比观察.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前后TBIL的变化及临床显效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糖核酸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 187例院内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作者:王建奎;毕建英;张梅;陈玮;谢祥红

    目的 探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近5年院内感染患者的深部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对药敏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7%,23.5%,24.1%,25.7%,26.7%,主要感染菌为白色念珠菌.耐药分析显示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依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8.7%、96.2%、98.7%、90.7%、92.4%、91.9%.结论 真菌感染近年有上升趋势,这与基础疾病及抗生素的滥用有关,控制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真菌
  • 肝硬化晚期心前区出现血管性杂音1例

    作者:刘秀其;何剑平;严军;陈根林;杜明;郑小龙;范振新

    1病例报告朱某,女,77岁,退休工人,住院号2003122.患者于20年前发现乙型肝炎(乙肝),6年前发展至肝硬化腹水.2004年CT显示:肝占位.行介入治疗2次.2005年上半年因肝硬化腹水、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次入院,经治疗,感染控制,腹水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出院.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专家讨论会纪要

    作者:张文宏;翁心华;庄辉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4年6月10 日正式启动编写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先后多次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易稿100余次,后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定稿发布.2006年3月,由2个学会主办的<指南>专家讨论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病学、肝病学和预防医学界100余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对指南进行了解读和讨论.

传染病信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z1
2004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