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157
  • 国内刊号: 11-3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4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舒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冼慧;唐启盛;赵晶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选取符合轻、中度抑郁症及中医肝郁脾虚型证候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法(口服逍遥散)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西汀胶囊,疗程均为6周.结果 ①按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按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③治疗组在食欲下降、腹胀、入睡难、口干口苦及多梦等症状的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④应用逍遥散治疗,未见到不良反应.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AI、D-二聚体、TM与痰证、血瘀证的线性回归分析

    作者:朱宏勋;曹锐;胡文忠;李京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TM)变化与中医痰证、血瘀证变化的关系.方法 观察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第14天测定患者血浆PAI、D-二聚体、TM的含量,并记录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对化验指标的前后差值及证候积分的前后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AI变化与痰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1),D-二聚体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8),TM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4).结论 PAI、D-二聚体、TM与痰证、血瘀证有相关性,中医痰证、血瘀证的证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纤溶失衡时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

  • 中医治疗肿瘤化疗消化道副反应临证思路

    作者:袁尚华;曹阳;周尔富;裴桂芳

    肿瘤化疗消化道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腔溃疡、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化疗效果及耐受性.

  • 清热解毒药物配伍桔梗对COPD大鼠模型病理形态的影响

    作者:李宇航;黄颖;郭明章;钟相根;贾旭;吴宜芬;刘晓辉;王蔚;田彦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桔梗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 建立COP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及5个中药组(桔梗组、桔甘组、银翘组、桔银翘组、桔甘银翘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28天.在光镜、电镜下分别观察不同组大鼠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并对病理切片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各组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变化.结果 病理结果 显示COP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肺组织结构严重受损,炎症细胞增多.桔梗组、桔甘组、银翘组对COPD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桔银翘组、桔甘银翘组与COPD模型组相比病理改变具有明显改善.半定量分析显示桔银翘组MLI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桔甘银翘组MAN较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清热解毒药物配伍桔梗,在COPD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增效(引经)作用,增加甘草具有协同增效(引经)作用.

  • 冠心病血瘀证ApoE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作者:袁肇凯;黄献平;谭光波;李杰;胡志希;孙贵香;陈清华;莫莉;简维雄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及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ApoE基因型(E2/E3、E2/FA、E3/E3、E3/E4、E4/E4)和等位基因(ε2、ε3、ε4)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结果 冠心病心血瘀证组的ε4等位基因和E3/F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均P<0.05和<0.01);而冠心病非心血瘀证组、非冠心病心血瘀证组在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上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C、LDL-C两项指标均呈冠心病心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递减的趋势,而HDL-C相反,则呈递升的趋势;TC、TG、LDL-C等3项指标与ApoE-E3/E4都存在着相关关系(均P<0.01),但ApoE-E3/FA与这4项指标都有差异,其阳性率不同(均P<0.01).结论 提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ε4等位基因和E3/E4基因型及血脂异常均有一定关系;TC、TG、LDL-C等3项指标与ApoE-E3/E4都存在着相关关系(均P<0.01).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促使冠心病和血瘀证发生的遗传因素.

  • 薤白对气滞型血管损伤COX-2和iNOS含量及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冀召帅;吴以岭;贾振华;齐锦生

    目的 探讨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水平及相互作用,以及薤白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实验模型.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内皮损伤相关关键蛋白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COX-2和iNOS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管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P<0.05或P<0.01),且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薤白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 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ACTH、NE和5-HT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何玉伟;徐莉莉;宋晓琳;郑玲

    目的 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14、16月龄组,逆灸12、14、16月龄组,逆针12、14、16月龄组.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0只为年轻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在10月龄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影响.结果 自然更年期大鼠随着月龄的增长血浆ACTH、皮层NE、5-HT的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针12月龄组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逆灸、逆针14月龄组显著降低(均P<0.01);逆针12月龄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5);逆灸、逆针12月龄组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同月龄逆灸、逆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逆针灸关元穴可能通过调节应激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水平,对改善更年期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具有一定作用.

  • ox-LDL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海艳;朱陵群;王硕仁;张允岭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xo-LDL)对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毒损脑络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X-LDL(0、5、10、25、50、75、100、150 mg/L)培养24、48、72 h,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以MTT测得的实验结果 为基础选取ox-LDL浓度组(0、50、75、100 mg/L)和时间点(24、72 h),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观察ICAM-1和VCAM-1的变化.结果 ox-LDL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统计学差异显著.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显示ox-LDL各组(50、75、100 mg/L)OD值在24、72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同浓度组在24、72 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浓度的ox-LDL能改变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提高ICAM-1和VCAM-1的表达,构成了内毒损伤络脉的部分生物学基础.

  • 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

    作者:贺娟

    <周易>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它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经典的代表之作.<周易>所呈现的自然哲学、人文哲学等思想,所开创的象数思维模式与内涵等,亦无不延伸至<黄帝内经>之中,可以说<黄帝内经>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均未脱离<易经>之圭臬,研究二者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黄帝内经>基础的哲学思想阴阳理论更是秉承于<周易>.从<周易>阴阳思想人手研究<内经>阴阳理论,对准确把握<内经>阴阳理论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 从中医络病与病络理论认识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奚胜艳;高学敏;张建军;张前

    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及络病相关理论的阐释,说明西医学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肿瘤血管生成与中医学络病、病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血管生成是一种病理机制,相当于中医学的"络道亢进",归属"病络";指出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诸多借鉴作用,如针对"久病入络""新病入络"的中医治则与治法可为各种实体肿瘤所用,发挥阻抑络脉生成、清除络脉癌毒效能;并探讨了病络、络病理论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筛选与研究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中医学对肿瘤的深入认识以及从络病、病络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 中风病化痰通腑治疗后的病证转归与相应治疗

    作者:谢颖桢;王永炎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是由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热壅结阻遏中焦的病理机转所致.化痰通腑法为其主要治法.化痰通腑治疗后,中风病势总体向愈,但不同患者病状有别,呈现不同的病证转归.经过长期大量的化痰通腑临床应用、反复验证的观察研究,总结并形成化痰通腑法治疗后证候演变与不同转归的系统认识及应对措施.

  • 《伤寒杂病论》五苓散方证辨析

    作者:赵国平;陈佳

    对<伤寒杂病论>五苓散的方证特征、病机、功效、配伍进行探讨.认为五苓散的方证特征是蓄水与脱水并存;表里证不解的病机均缘于气不化水;五苓散通过化气利水作用调节水液代谢,不仅可治疗蓄水与脱水并存的里证,且可解除水液不能外应皮毛作汗的表证;五苓散中白术的应用在于恢复脾气散精的功能,生津止渴.

  • HPLC-ELSD法测定雪抑乐中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含量

    作者:张开莲;邵晓丽

    目的 建立雪抑乐中主要有效成分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HPLC-ELSD法,Kromasil 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流速0.8 mL/min,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90℃,空气流速2.1 L/min.结果 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55-12.40μg和1.68~13.40μg;积雪草苷回收率为98.35%,RSD为2.33%;羟基积雪草苷回收率99.23%,RSD 2.1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快速、准确,可作为雪抑乐的质量控制方法 .

  • 文冠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董玉;王宏伟;陈朝军;赵国丁;关海滨

    目的 对文冠木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文冠木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豆甾醇(4)、大黄素(5)、2,5-二甲氧基苯醌(6)、槲皮素(7).结论 化合物1、2和5为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并且是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蒽醌类成分,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文冠木中分离得到.

  •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MMP-9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如锋

    目的 探讨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8 g/kg).各组分别给药12周后,显微镜观察其心肌结构,采用苦味酸-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和明胶酶图的方法 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CL)含量、MMP-9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局灶性坏死、细胞外基质堆积,心肌CL含量、MMP-9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黄芪治疗组以上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黄芪可通过改善全身代谢及降低心肌MMP-9的蛋白表达、活性水平和CL含量等途径来发挥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心脏保护作用.

  • 晋唐时期的温病理论创新研究

    作者:张志斌

    晋唐时期,伤寒温病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医家开始试图从病因与治疗上对伤寒与温热做出某种区别,比较突出的是对疫病病因及其传染性方面的认识,并提出了"伏气""戾气""时行"等新概念.在温病治疗方面,主张在治温病初起时应加入寒凉药.医家们在原<伤寒论>方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将原本辛温发汗的方子,转化为辛凉或辛寒发汗的方子,为后世温病治疗开创了思路.

  • 盐酸小檗碱酶触型结肠定位片的制备

    作者:肖尧;王玉蓉;马劲;宋延青

    目的 用体外溶出度测定评价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将盐酸小檗碱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以及果胶和瓜耳豆胶酶触骨架材料压制成骨架片芯,再包肠溶衣制成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以topsis法综合评定筛选工艺,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骨架包衣片释药特性.结果 当果胶与瓜耳豆胶比例为1:1、肠溶衣增重3.8%时,可使药物在人工肠液中5 h释药低于20%,在模拟结肠环境下6 h释放接近80%.结论 体外溶出度初步表明,该包衣骨架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

  • 离子交换纤维对生物碱静态吸附的研究

    作者:刘丽;刘廷岳

    目的 为了规范生物碱中药的生产,提高其纯度和疗效,开展了用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生物碱的研究,探讨用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生物碱的方法 及工艺.方法 在静态条件下,分别考察了温度、pH值和生物碱溶液浓度等因素对离子交换纤维吸附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确定了离子交换纤维静态吸附生物碱的佳工艺参数:吸附的佳温度为40℃,吸附的佳pH为6.40,在此条件下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911.47 mg/g.吸附速率快,在40℃条件下,58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具有实用开发价值.结论 自制的强酸性离子交换纤维对生物碱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利用离子交换纤维提纯分离生物碱的方法 是可行的.

  •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

    作者:李赛美

    寒热并用法是<伤寒论>重要治法特色和组方原则.从外感病、慢性病、脾胃病、危急重症等方面探讨了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途径;列举验案二则以示范寒热并用法思路方法 ;对寒热并用法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提出了个人见解,具有一定临床启示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