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157
  • 国内刊号: 11-3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4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231例开颅患者术后发热的成因探讨

    作者:樊永平;李艳;胡以明;张庆

    为了探讨开颅患者手术后发热、尤其是湿热发热的成因.在记录手术前3 d、术后1~7 d症状、舌脉的同时,着重观察术后用药及输液量.比较术后发热分别与季节、年龄、性别、原发病之间的关系;比较春、夏、秋冬季湿热发热所占比例以及湿热发热与非湿热发热的体温和补液量的差异.结果各季节术后发热均超过50%,季节之间发热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0岁以下开颅患者发热率高(P<0.05);男女性别发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原发病中胶质瘤术后发热多于脑膜瘤(P<0.05).湿热发热占发热总数的75%,四季中秋冬季略少于春夏季,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发热较非湿热发热补液偏多,有差异趋势(P<0.2);体温明显高于非湿热发热(P<0.05).发热是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季节、性别无关,与年龄、原发病有显著关系.湿热是术后发热的主要证型,湿热的形成与术后脾胃功能低下、用药及补液有一定关系.

  •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头痛58例疗效分析

    作者:郜志广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病人多数求诊于神经内科,随着对颈椎所致疾病认识的提高,已发现有不少反复发作的头痛系由颈椎的病理改变所致,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头痛5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消癜益肾饮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燕;陈芳;杨燕

    观察消癜益肾饮治疗67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 治疗组分为毒热内蕴、脾肾两虚2个证型,应用消癜益肾饮1号、2号治疗,并设立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检测,病人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循环免疫复合物异常,提示本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经过治疗免疫功能获得改善.说明中药消癜益肾饮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中医药治疗遗传过敏性皮炎近况(综述)

    作者:张晓红

    遗传过敏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亦称为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变应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生理药理等诸多方面有关,具有产生高IgE倾向,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有年龄阶段性及一定的好发部位.近年来认为,本病与过敏源过敏有关,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 活血化瘀法对脑梗塞患者血粘度及血脂的作用

    作者:翁超明

    为了观察活血化瘀法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作用,选择120例脑梗塞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血府逐瘀胶囊及辛伐他丁,对照组仅使用辛伐他丁,疗程均为3周.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物与降脂药物合用,与单纯降脂药相比,在降脂及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表明,将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降脂药物的开发研究中,将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坏疽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唐英

    糖尿病坏疽,是一种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初起以肢体末端麻木、疼痛、苍白、怕冷、感觉迟钝,继则出现浅表性溃疡,甚则深达肌肉、肌腱、形成大的脓疡,终则患肢(趾)坏死,尸干脱落为临床特征.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采用中医治疗,使本病截肢率由过去的38.1%~75.0%降至4.2%,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本文就目前常用治法及临床应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谈谈治疗糖尿病坏疽中医药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 从<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

    作者:刘健;郑志坚;韩明向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1],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均有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内经>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性的医学典籍,而且为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痹病类疾病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并单列了两篇有关的"痹证”专论(<痹论>、<周痹>).早提出了风寒湿邪与机体"外内相合”致痹的观点,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阴气少,阳气多,故为病热;阳气少,阴气多,故为病寒”等,指出痹证的发生除了风寒湿外邪的侵袭外,还由于机体内部脏腑经络阴阳失调逆乱,"两气相感”而生病,强调先由脏腑内伤,阴阳失调以及营卫不和,然后风寒湿邪乘虚内侵而致病.本文将以<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成果,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学病机.1 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现在尚未知的环境中某抗原,对具有敏感性的某些遗传背景的人,刺激产生免疫反应而发病[2].在其发病过程中主要发生T细胞免疫反应、滑膜细胞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的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等.RA除了关节肿胀、疼痛等局部症状以外,贫血很常见,其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关节炎症程度相关连.中医学认为气血不足,营卫失调可致免疫功能失调和贫血.<内经>在论述痹证的发病机制时指出:"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灵枢*阴阳十五人篇>”、"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坚,善病痹”(<灵枢*五变>).这些皆说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致皮肉不坚而病痹[3].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濡养四肢百骸、经络关节.营卫和调,卫外御邪,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营卫之气的濡养、调节、卫外固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在气血充沛,正常循行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气血不足、营卫不和不但是本病的重要内因,而且是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机制.从病因上看,素体气血亏虚,或后天失养气血两虚,或大病重病之后气血虚弱,或素体虚弱,并劳倦思虑过度,均可导致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流注筋骨血脉,搏结于关节而发生关节痹痛.所以,风寒湿热之邪只是本病发生的外部条件或因素,而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才是本病的重要内部原因或根本因素.从病程上看,本病迁延日久,耗伤正气,气血衰少,正虚邪恋,肌肤失养,筋骨失充,后期可致关节疼痛无力,或肢体麻木,形体消瘦,肌肉萎缩等.从临床表现上看,气虚则少气乏力,心悸自汗或易感冒;血虚则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也是本病常见的舌脉象.所以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而致的症状也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本病中晚期除四肢小关节疼痛胀肿、关节肿大变形、骨质改变以外,常伴有关节肌肉疼痛无力,少气乏力,心悸、头晕、面黄少华等气血亏虚的证候表现.

  • 喘证古文献研究概述

    作者:马军光;崔军;武维屏

    喘证是临床常见难治与危重病之一,故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历代古文献对该病论述丰富而详实,为进一步研究喘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将清代以前历代对喘证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以期提高喘证的临床疗效.1 喘证的概念及其与肺系其他病证的关系喘证是以喘息、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早记载于<内经>,其中有"喘咳”、"喘喝”、"喘逆”、"上气”、"气满”、"肩息”等多种别名与描述,其临床特征,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喘>描述为"喘息,促促气急,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喘证与哮病有一定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哮病是以"反复突然发作的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哮必兼喘,元代朱丹溪正式将哮以"具有发作性”为特征而区别于一般喘证.其他如肺胀、肺痈、肺痨等肺系疾病,以及鼓胀、水肿等疾病,在其疾病的其一阶段中,均可出现喘的病症表现,有相当的重叠与关联性,故相关的部分在此也作了探讨与介绍.

    关键词: 喘证 古文献 概述
  •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家旭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方法体系等的研究.1 研究现状1.1 证候的规范化辨证是中医学中富有特色的科学精华,也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辨证标准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理论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中心,对脏腑辨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不仅可为制订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辨证标准奠定基础,而且可为中医脏象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近20年以来,我国从文献、临床及实验诸方面,对脏腑辨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为:根据中医文献及临床资料,明确病、证、症的关系,制订某些证的诊断标准,使辨证达到规范化,并将现代医学的实验指征结合到证的研究标准之中;由传统的对临床病人的研究,发展为结合证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人的辨证研究对照.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脏腑病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自80年代中期有组织地开展证候规范化工作,在此期间曾开展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统一(如寒温辨证)的探讨.赵金铎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收录311个证,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辨治轨范>收录308个证.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起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 对于建立统一、科学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起到了积极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八五”中风病证研究期间,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结合数学模型方法, 建立了中风病始发状态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在脾虚证的计量诊断方面亦进行了探索.此外,国外在气虚、瘀血等方面研究较多,提出了较详细的诊断标准.在证及辨证规范化研究方面,自"七五”以来,为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资助领域,其中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关于肾的证候研究,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关于肝的证候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对脾、肝证候的研究,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 王冰史事二则

    作者:钱超尘

    1 王冰、王NFDA1(li)、王NFDA3(pīng)辨王冰是唐中期著名医家,<旧唐书>、<新唐书>无传,生平里贯无考.<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子部<素问王冰注>条下附<著者小传>云:"王冰唐人,自号启玄子,宝应中为太仆令,笃好医方,得玄珠所藏<太素>及全元起书,加以编次,注<素问问答>八十一篇.又有<玄和纪用经>、<玄珠密语>、<昭明隐旨>、<玄秘>等书.”按,自"自号启玄子”句下,多悬揣意必之文,不足据也.据<唐人物志>,王冰确为太仆令,但不确知官于宝应年间也."玄珠”者,黑色之珠,<庄子>以喻道真,非人名也;有谓"玄珠”为王冰师者,亦无据.亦未闻有名玄珠者藏有<太素>及全元起书,<素问>亦非名<素问问答>.清代程永培<六醴斋医书>收有<玄和纪用经>,谓王冰撰;清末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有题记,亦称王冰撰,皆失考之过也.王冰<素问序>"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此书北宋以前亡,与今传之<玄珠密语>为两书.北宋林亿云:"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

  • 中医治则治法体系再构建的探讨

    作者:张大明;杨建宇

    历代的治则治法体系多存在着内容与逻辑缺陷.有必要在<内经>疾病论、治则论的指导下,运用形式逻辑再构建新的治则治法体系.新体系以"以平为期”这个治疗目的作为上层,结合"知常达变,因异而异”的运用原则,向下层层推演,共推得治疗目的、治疗大法、治法、具体治法、选方遣药五个层次,而构成新的治则治法体系.1 历代治则治法体系及其缺陷<内经>中提出了许多治则治法,后世医家总结为种种治则治法系统.金代张子和主张以汗、吐、下三法赅众法;明代张介宾提出补、和、攻、散、寒、热、因、固八略;清代程国彭总结为汗、吐、下、温、清、和、补、消八法.另有其他医家分别提出汗、吐、下、温、和解、调六法及汗、吐、下、温四法.此外还有部分治法体系体现于方剂分类中.

    关键词: 中医 治则 治法 再构建
  • 蒲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刘斌;石任兵;王伟

    在比较芦丁、香蒲新苷和蒲黄总黄酮(TYTF)经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试液及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础上,建立了TYTF的含量测定方法:以香蒲新苷为对照品,蒲黄样品经聚酰胺柱分离净化,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05 nm波长处测定TYTF含量.该方法较以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试液或三氯化铝试剂为显色剂测定TYTF含量更为合理.

  • 葛根提取工艺的考察

    作者:李琰;范璐;孙秀华

    为优选葛根素的提取工艺,本实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以葛根素为指标,筛选影响葛根醇提工艺的因素.结果表明实验设计4因素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葛根佳提取条件是:加入1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8,6,4),提取5 h(2,2,1).

  • 小鼠免疫抑制模型60Coγ射线照射效应及机理的研究近况(综述)

    作者:祝红焰;谭允育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效应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记载于放射医学书中,在80年代刘树铮著有<辐射免疫学>,总结了80年代以前的辐射免疫学成果,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辐射免疫学也获得了许多新认识.由于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电离辐射又被作为剖析免疫调节各环节的一种手段,成为研究一些基本生命现象的十分方便的实验模型.从中药中寻找免疫增强剂,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模型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低剂量辐射对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中等以上剂量全身照射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本文着重概述近十几年来关于中等以上剂量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时效、量效关系,对免疫系统的辐射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资料,为中药体内实验研究造模及其免疫调节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生药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坤;李家实

    生药学科自19世纪诞生开始就以研究生药的基源和质量问题为其基本内容,在我国生药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药和少数民族药物,主要的研究对象还是中药.中药的鉴定和质量评价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体现中医用药特色.由于生药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一种中医理论中的特殊对象(不是动植物而是中药),在我国生药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从建国到80年代,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药的本草考证及药材的鉴定,以原植物形状、显微和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定,确立了各类中药正品和伪品的鉴别特征;80年代以来,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现代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中药鉴定研究有进一步发展,理化鉴定从定性为主转入定量为主.国家继"七五”、"八五”期间的"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评价”系统研究之后,"九五”开始进行"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材标准品研究”,探索用确切的有效成分和特征成分进行定量、质控.

  • 中药复方肠安泰胶囊对大肠癌肺转移模型小鼠肠粘膜T细胞及NK细胞的诱导

    作者:王文萍;姜良铎;王垂杰;饭乡正明

    为了观察肠安泰胶囊对肠管粘膜免疫系统T细胞及NK细胞的诱导,建立了大肠癌肺转移小鼠动物模型,采用ABC免疫染色方法对小肠,大肠免疫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荷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细胞及NK细胞在小肠,大肠均有增加趋势.荷瘤治疗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T细胞及NK细胞在小肠有显著性增加(P<0.01).提示肠安泰胶囊预防大肠癌肺转移的机理,与其诱导肠管粘膜免疫系统T细胞及NK细胞有关.

  • 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敏;王硕仁;赵明镜;王振涛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分别应用活血、益气、气血注射液早期给药4周及8周、晚期给药4周,以西药卡托普利作为对照药物.应用阻抗法观察给药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早期给药组中均以活血组疗效好,给药4周与假手术组无差异,给药8周与其余同期各给药组比较P<0.01或P<0.05.晚期给药组中益气组改善明显,但同期各治疗组间无差异.说明活血法则治疗心衰以及早期给药对逆转心衰的发生和恶化有更好的作用,推测其在改善心梗后左室重塑和细胞坏死、凋亡的病理过程有积极作用.

  • 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内生致热原性发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IL-1β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丹卉;蒋玉凤;黄启福;贾旭;严京;路雪雅

    建立家兔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模型,观察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发热动物的体温及下丘脑cAMP 、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解热醒神注射液组的体温变化曲线、大体温上升高度(ΔT)、体温反应指数(TRI3)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P>0.05),表明解热醒神注射液对正常体温影响不大.而解热醒神注射液+内生致热原组的ΔT、TRI3及下丘脑cAMP 、IL-1β含量明显低于内生致热原组(P<0.01),4组家兔的体温变化与cAMP及IL-1β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说明解热醒神注射液不但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而且抑制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下丘脑cAMP 及IL-1β含量的增多.

  • 开心散对记忆障碍小鼠脑组织一氧化氮、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玉芳;卞慧敏;刘涛;刘学凤

    研究中药开心散增强记忆、益智健脑的作用机理.复制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 NOS)和胆碱酯酶(ChE)含量.结果东莨菪碱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NO、NOS含量和ChE活性均较对照组升高.应用开心散后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NO和NOS含量,抑制ChE活性.说明开心散可能具有调节胆碱能神经系统活动的功能,并通过降低NOS活性和抑制NO生成起到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记忆的作用.

  • 观察补益药酒对血液凝固活性的作用

    作者:孙丽萍;孙承琳;田考道;崎宣久;陈文为

    为了观察补益药酒对小鼠和大鼠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稳态作用.利用小鼠体内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t_PA与PAI-1含量和大鼠体内实验性血栓形成3个环节实验.结果显示补益药酒可缓解ADP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缩短自主活动障碍时间;升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中t-PA含量,降低PAI-1含量, 使t-PA与PAI-1比值恢复近于对照组水平, 延长大鼠体内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证实补益药酒有缓解血液凝固和增加纤溶活性的作用, 符合中医活血化瘀治则原理.

  • 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糖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高彦彬;唐代屹;吕仁和;黄启福;李德昌

    观察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的影响.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止消通脉宁治疗12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GE mRNA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含量、RAGE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大鼠(P<0.01),止消通脉宁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含量,下调肾皮质RAGE mRNA过度表达(P<0.01).说明止消通脉宁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GE mRNA的异常表达.

  • 复圣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研究

    作者:王蕴红;马贵宝;王燕萍;李澎;贾旭;严京;黄启福

    以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采用放免测定及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复圣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提示大鼠缺血再灌注后,cNOS mRNA、ET mRNA高表达引起NOS、ET含量增高,复圣散能够降低NOS、ET含量起到保护作用.

  • 针灸治疗面瘫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作者:李宁;张俊;彭先镜;徐珂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用于面瘫的临床治疗已有数百年历史,并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定本病为43种针灸适宜治疗的疾病之一,长期的经验使人们认为针灸治疗本病是有效的.但目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依据支持,故其使用如今还存在较大差异.本次研究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含传统针刺、艾灸、针灸合治、电针、针灸药物合治等)临床随机对照(RCT)研究文献,按临床科研设计要求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的标准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期了解我国针灸防治面瘫研究现状及得到临床证据的可信度.

  • 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

    作者:吕慧青;遇永琴;李秀珍

    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大多数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为大脑休克恢复后的表现[1].自1995年5月~1999年2月,我们对收治住院的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病人采用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进行治疗,并随机设立对照组以手足三阳经穴位针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实验性脑缺血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作者:任秀君;图娅;郭义;徐汤苹

    采用凝结大脑中动脉的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大鼠脑缺血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缺血10 min后,刺络组、凝结组NO2-浓度均上升,30 min时,凝结组继续上升,与自身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刺络组,NO2-浓度下降,与自身对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具有降低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升高的NO2-浓度,从而可起到减轻NO神经毒性,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

  • 柴芩温胆汤治验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

    作者:解朴

    安某,女,42岁.主诉:"持续性右上腹痛20 h.患者1天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右上腹胀痛,有牵拉感,自行热敷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晚餐食少,餐后腹胀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未排气排便.自服胃气止痛冲剂,不仅未缓解,还有加重趋势,遂入院治疗.查体:全腹微凸,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存在,肝脾触诊不满意,腹部叩鼓,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增强,每分钟7~8次.X线检查结果:右上腹横结肠内存在大量气液平;腹部B超提示肠腔积液.入院后,确诊为结肠位不完全性肠梗阻,选择保守治疗.予凯福隆、甲硝唑抗感染,并调整电解质平衡作为支持治疗.患者住院接受治疗1周后,有少量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未见明显好转,并有纳差、大便粘滞不爽、胸中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观其舌脉,舌质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遂拟用柴芩温胆汤主之.方药为:柴胡10 g, 黄芩15 g, 陈皮10 g, 半夏10 g, 枳实10 g, 竹茹6 g, 茯神木6 g, 甘草6 g.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及饮食情况均好转,仍略有腹胀、腹痛.令患者继服原方1周,并嘱患者饮食清淡,畅达情志.2周后,腹胀、腹痛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及睡眠状况均恢复正常,大便亦通畅.观其舌脉,腻苔已消,脉仍显弦滑.复查X线报告腹部无明显异常,患者痊愈出院.

  • 地坛牌清开灵治疗中风病疗效观察

    作者:叶靖

    我院心脑血管科系福建省重点中风病专科,近年来,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1 165例中风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均于入院后第2天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脑出血,且开始治疗不超过发病14 d.

  • 王绵之教授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经验

    作者:晏军;王煦

    王绵之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6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博采众长而不囿于一家一派之言,思求经旨,演其所知,对现代医学,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他擅长多种疑难病证的诊治,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不但对肝硬化的认识具有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肝硬化的经验.现撷王老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1 辨证论治,人病兼顾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