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157
  • 国内刊号: 11-357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41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永炎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剂型中药镇痛膏外治癌性疼痛的临床对比观察研究

    作者:苏淑茵;李忠;何秀兰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难以解决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及精神折磨。如何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癌痛是临床工作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尽管推荐使用三阶梯药物疗法,旨在大限度地控制癌痛,直至病人生命终止,但由于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难以解决,严重影响止痛药的使用范围。因此探索新的止痛药,进行癌痛的研究为世人所瞩目,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系统研究、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即往研制治疗癌痛有效外用方剂镇痛油膏的经验,结合现代制剂工艺,改为临床使用方便、易于接受的橡皮膏剂型。并将其与镇痛油膏进行系统的临床对比观察,验证镇痛橡皮膏与镇痛油膏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以镇痛橡皮膏疗效更为显著。1 一般资料 共选择病例53例,所有患者均为通过B超、CT及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排除其他非癌性疼痛因素,心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无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自身判断疼痛无困难,能除外放、化疗影响者;进入研究前4 h未使用其他镇痛药者。随机分成橡皮膏组及油膏组,其中橡皮膏组 23例,油膏组30例。两组均以男性病人为多,其中橡皮膏组中年龄大的75岁,小的3 6岁,平均年龄为60.5岁。油膏组大年龄为76岁,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61.2 岁。病种分布:原发性肺癌18例,胃癌16例,肝癌6例,大肠癌4例,乳腺癌5例,胰腺癌2例,胆管癌2例。其中肝转移癌10例,胰腺转移3例,骨转移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 5例。疼痛程度均为中重度癌性疼痛,93.7%的患者即往有使用镇痛类药史。疼痛部位均以胸、腹部疼痛为多见,从中医辨证分型看,主要为气血双亏型、痰湿夹瘀型、气滞血瘀型三类,重在“瘀”。橡皮膏治疗组与油膏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病种分布、疼痛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急性白血病中医证候分型与P170表达及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苏伟;李伟

    为观察急性白血病中医证候分型与P170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对1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气血两虚型患者P170表达较低,临床缓解率较高,而气阴两虚型与温毒瘀血型患者P170表达较高,临床缓解率较差。此研究为今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与多药耐药相关的中医证候提供了理论依据。

  • 护肝汤防治恶性淋巴瘤伴HBV感染病人化疗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峰;杨丽丽;李文燕

    恶性淋巴瘤伴HBV感染病人化疗中常发生肝损害,影响化疗正常进行,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炎,导致病人死亡。我们在临床上自拟中药复方护肝汤与化疗同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42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HBSAg阳性而肝功能基本正常。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小的13岁,大的74岁;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33例;ⅠA期5例,ⅡA期17例,ⅡB期3例,ⅢA期9例,ⅢB期6例,ⅣA期1例,ⅣB 期1例。2 方法 分组与给药方法:根据化疗前HBV检查报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化疗合护肝汤组及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为恶性淋巴瘤常用方案,HD用COPP方案,NHL用CHOP方案。 COPP方案: CTX 500 mg/m2静脉注射,第1、 8天; VCR 1.4 mg/m2静脉注射,第1 、 8天; PCB 100 mg/m2 口服,第1~14天; PDN 40 mg/m2 口服,第1~14天; 28 天1个周期,共6周期。CHOP方案: CTX 500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ADM 4 0 mg/m2 静脉注射,第1天;VCR 1.4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PDN 100 mg/m 2 口服,第1~5天;或PDN 40 mg/m2口服,第1~14天;28天1个周期,共6周期。 护肝汤:山豆根12 g,虎杖12 g,紫草12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5 g,五味子12 g ,甘草10 g, 水煎服。每日1剂。自化疗当日开始,每周期连服15 d。如消化道反应重,可暂缓服用,但停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服护肝汤组不用其他保肝药。 观察方法:在化疗前常规查肝功1次,以后每周期结束时查1次。观察记录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坏死程度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变化。

  • 固本止咳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英杰;张洪春;晁恩祥

    对45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具有补肺益肾健脾化痰作用的固本止咳胶囊(治疗组,30例)和具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作用的固本咳喘片(对照组,15例)治疗。结果表明:固本止咳胶囊对咳嗽、咯痰、喘息和哮喘音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实验发现本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提示:固本止咳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韦企平;路明;张丽霞;杨薇

    回顾分析了24例(48眼)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患者年龄从12 岁到44岁,平均(20.3±7.2)岁,男性占83%。发病典型者多为1眼无痛性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程度从眼前手动到1.2,其中40眼(83%)≤0.1。视野缺损主要为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色觉障碍严重。本组部分病例发病早期有特征性眼底改变,包括视盘明显充血,视盘周围小血管扩张迂曲,神经纤维层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盘及盘缘血管无荧光素渗漏。

  • 养阴平肝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作者:刘巧平;刘建华;李玉兰;葛英华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身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科从1998 年1月至2000年8月用养阴平肝法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7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各记1分,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且与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 分。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和/或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得1分。得分6~8分可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5分为可疑变应性鼻炎,0~2分可能为非变应性 鼻炎。

  • 救脑宁注射液对缺氧/缺糖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何丽云;孙塑伦;范吉平;黄启福;王硕仁;朱陵群;张壮

    研究救脑宁注射液对缺氧/缺糖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H),建立缺氧/缺糖诱导凋亡模型,以流式细胞技术和活细胞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凋亡的发生及救脑宁注射液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缺氧/缺糖培养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峰前出现显著的凋亡峰,凋亡率42.99%±7.73%。荧光双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时细胞核染色质凝聚。中大剂量救脑宁注射液能降低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神经生长因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救脑宁注射液可抑制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 松针提取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王焰山;张自文;黄晓萍;蒋汝刚;罗德生;胡宗礼;郑红花;章春风

    经8周高脂乳剂饲养后,选高脂血症造模成功的家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松针提取液小剂量治疗组(实验Ⅰ组)、松针提取液大剂量治疗组(实验Ⅱ组)。取血测 TG、TC、MDA含量和SOD活性及总抗氧化活力。结果动物经松针提取液治疗后,血TC及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及总抗氧化活力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Ⅱ组的降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更显著。结论:松针提取液对高脂血症有较强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

  • 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患者舌苔厚度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刘文兰;梁嵘;陈家旭;张颖;刘晓兰

    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舌苔的形成机理,探讨舌苔厚度和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电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检测舌苔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表明:在舌苔细胞中存在具有典型凋亡形态特征的凋亡细胞。在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患者中,中度舌苔凋亡指数显著大于轻度舌苔和重度舌苔(P<0.05)。结论:舌丝状乳头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在终末分化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舌苔厚度与细胞凋亡指数有一定关系。

  • 中医“肾应冬”的实验研究

    作者:卢全生;郭霞珍;徐砚通;石琼

    “肾应冬”是中医四时应五脏理论的一部分。采用大鼠松果体摘除模型,探索了冬至、夏至SD雄性大鼠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T夏高冬低, LH夏至有升高趋势、 FSH季节变化不明显;松果体摘除组血清T、 LH、 FSH明显增高。结论:“肾应冬”的内涵之一是肾的生殖功能在冬季减弱,在夏季增强;松果体可能是季节与生殖联系的中介。

  • 冬夏不同光照下大白鼠松果体细胞结构变化的电镜观察

    作者:叶百宽;郭霞珍;杨美娟

    在短冬光照和长夏光照情况下,通过电镜观察大白鼠的松果体细胞结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与夏时比较,在冬时的松果体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以下的特征:①松果体细胞的核较大,其异染色质稀少;②细胞质内有许多高尔基复合体,其囊腔扩大;③高尔基复合体附近有许多膜包小泡;④糖原增加。以上结果提示大白鼠的松果体的功能活动呈现季节性节律。

  • 薏附冲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晏军;赵晶;尚炽昌;梁华龙

    薏附冲剂消化道给药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冠状动脉痉挛;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异常心电图的出现,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梗死大鼠血清SGOT、CKP、LDH的升高;显著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表明薏附冲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调节和维持心肌在缺血状态下氧代谢及能量的供需平衡有关。

  • 补肾通络疏肝方对衰老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海翔;刘占民;蔡庆;王

    观察补肾通络疏肝方对衰老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衰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地那非组、丙酸睾酮组、补肾通络疏肝方组与正常组(2 月龄大鼠),并应用PCR测定阴茎组织中NOSmRNA的表达,观察各组的变化。结果:补肾通络疏肝方组阴茎组织中NO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4组,由多到少排定以下顺序:西地那非组、正常组、丙酸睾酮组及模型组;补肾通络疏肝方组与西地那非组阴茎组织中NOSmRNA内控量较多,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疏肝方有提高衰老大鼠阴茎组织中NOSmRNA表达的作用。

  • 止消通脉宁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雁;王耀献;张绍霞;黄启福;吕仁和

    探讨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模型, 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并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 观察NOSmRNA在各组间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诱生型NOS(iNOS)表达明显增高,中药及西药均可使iNOS表达水平下调, 中药组下调更为明显。

  • 《内经》对脑的认识及现代诠释

    作者:商洪才;陈静

    中医对脑的认识应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管子*水地》就有了“脑”的记述,至《内经》成书后,对脑的解剖、生理功能及部分脑病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如《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素问*五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经脉》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在此基础上经后世不断发展,中医对脑的认识日趋完善,尤其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结合现代诊疗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又达成了一些共识。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综述。1 解剖定位 《灵枢*邪客》云:“田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通过取类比象,将人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强调人体的头是属天阳之位;《灵枢*骨度》记载成人头围为二尺六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为一尺二寸。据上海华山医院等编写的《实用神经病学》记载,河南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按照古人同身寸折算方法,分别测得成人头围为二尺五寸五分,前发际至后发际为一尺一寸七分。这说明古人对成人头围正常标准的研究是很符合实际的[1]。《灵枢* 经筋》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说明当时已做过人体胚胎学研究,观察到脑的生成较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为先。又云:“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这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神经系统“锥

  • 对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综述)

    作者:姚守志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证”的研究一向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点。历代医家对“证”的见解争议颇多。现就证的概念、实质和研究思路、方法综述如下。1 证的概念和实质中医学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证的概念和实质笼统而不确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有远近,证有中外”,“证”指的是症状。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对“证”存在两种认识,如第16条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里的证,前者为临床的表现即症状,后者指诊断的结论。50年代颜、任应秋、秦伯未三氏倡导辨证论治,虽都承认“证”区别于病症,但对证的确切理解也不尽相同。秦氏认为“证”是证据,是现象;

    关键词: 概念 思路 回顾 展望
  •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作者:王琦

    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6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和中医体质学、心身医学及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保健品开发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这不仅将对中医学术发展带来新的拓展空间,而且也必将对整个世界医学的进化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发掘经方,古为今用

    作者:王玉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主编的《经方方论荟要》一书,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它着力弘扬经方之奥旨,博采百家方论之精髓,结合作者近40年伏膺仲景学术之心得,博览广搜,历经20余年的潜心整理编写而成,并由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焦树德教授为其撰写序文,给予极高的评价。它是一部有关经方方论的历代名医名著、名论、名验总汇,可谓“名家验萃,集于一书”的力作。全书91万余言,内容丰富翔实,全面、系统、实用,理论结合实践,是一部难得的大型中医参考工具书,可供中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临床中医执业医师学习与研究之用。现将该书的学术特色简介如下:1 “两论”经方,汇于一体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论所载的方剂,是为经方。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药味精简,功专效宏,经数十代,屡复检验,卓效不衰,是故继承学习者,研究发扬者,名家众多。然而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融于一书,作系统阐发者,较为鲜见。作者为了继承发扬,更好的总结经方理论与效验,将两论所载之方,集于一书,阐发经方奥义,更触窥其全貌,查阅方便;联系对

  • 《素问》中一组形音相近词解诂

    作者:李具双

    传”、“抟”、“搏”、“揣”、“喘”在中医古籍中存在着形近互讹、音近通转的现象,如果不能辨本析源,就不能正确的解读古医文。下面从《素问》几则论述中看看它们的错讹通转情况。 《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这句话中有两处需提出讨论。 (1)“搏坚而长”之“搏”。“搏”字王冰注谓“搏谓搏击于手中也。”其后《素问》的各个注家,皆本王冰注谓“心脉象搏击应手,坚紧有力而长”。似乎对“搏”字没有什么疑议。可是,“搏”字,《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甲乙经》卷四第一中,《脉经》卷六第三皆作“揣”。《太素》、《甲乙经》和《素问》有着共同的来源,特别是《太素》,它是古的《黄帝内经》十八卷的另一类传本,它们在文字上的异同,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认为《太素》、《甲乙经》、《脉经》作“揣”是,《素问》的各家注本以“搏”为是不确。至于今著《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谓“搏、揣草书形近,搏误作揣”此说无据。古人刻书不用草书,连行书都少用,二字形体相差甚远,无形讹的例证。我们的看法是,“搏”是“抟”的形误,“抟”通“揣”。 搏、抟二字形体相近,古书多误。《太素》卷二“调食”云:“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太素》卷九“脉行异同”中杨上善注引此文“搏”作“抟”;《灵枢》卷八“五味”中“搏”也作“抟”。《甲乙经》卷六第九“搏而不行者”,有的版本作“抟”,有的版本作“揣”,日本嘉静堂文库藏“明蓝格抄本”中“搏”也作“揣”。《素问*大奇论》:

  • 酸味初探

    作者:郑虎占

    《尚书*洪范》曰:“曲直作酸”。曲属阴,直属阳,曲直作酸是说阴中有阳而后作酸。药性酸味,其功悉是若此,能曲能直,曲者收之义,直者散之义,故《汤液本草》谓:“酸能收能散也。”下面就酸味的作用做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同道斧正。1 收敛固涩 酸味能收能散,用之得当,可收敛正气,治正气耗散诸证。正气耗散,在上见久咳虚喘,在外见自汗盗汗,在下为久泻久痢,在男科则为遗精滑精,在女科则为崩漏带下等。酸味药如五味子、五倍子、乌贼骨、金樱子、罂粟壳、地榆等皆能收敛,分别治上述诸证。 酸味药用之不当,则收敛邪气,遗患种种。若痰热喘咳、热逼汗出、食滞泻痢、火动精流、血热妄行等实证、热证,误用酸味则闭门留寇,使变证叠出。2 生津 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谈说酢梅,口中津出,是知酸味能生津也。乌梅、木瓜、五倍子等药皆酸味之属,俱有生津之功,可治阴亏津伤口渴证。 酸味生津,可以单用,也可以与

    关键词: 中药 酸味 功用
  • 论督脉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作者:刘琴;郭书堂

    近年来,中医延缓衰老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虚损和瘀毒方面,而对督脉的作用较少论及。由于生命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所以衰老为有关的生理病理因素因果交替引发恶性循环而成,是综合性而非单一因素所致。有鉴于此,作为指导抗衰老治疗的整体调节理论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文献的记载和中医理论,提出在衰老过程中督脉的作用,以期指导临床对衰老的治疗。1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内容1.1 督脉循行部位 (1)起点:《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说明督脉脉气产生于小腹部,这是“丹田”和“脐下肾间动气”之所在。 (2)主干:《灵枢*营气》:“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表明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 (3)分支:据《素问*骨空论》记载,督脉循行有以下三分支。第一支“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骨内后廉,贯脊属肾。”此支说明督脉由下而上,贯脊属肾。第二支“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实际上这是任脉的通路。行于身前的“任脉"和行于身

  • 3,4-O-异亚丙基莽草酸晶体结构分析

    作者:王晓强;郭亚健;刘旭英;吕扬;郑启泰

    为确定多蕊红茴香的一个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该化合物为3,4-O-异亚丙基莽草酸,且相对构型为3α,4α,5β。

  • 蟾酥制剂的药效作用研究评述

    作者:苏永华;牛欣

    蟾酥为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 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蟾酥的药理活性较强,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蟾酥的化学、制剂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1 化学成分 各种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液主要含有多种强心甾体化合物,总称蟾蜍毒素(bufotoxin ),是未被分解的天然化合物。腺分泌液在加工干燥制备成蟾酥过程中发生分解,故蟾酥中所含的成分多系分解产物。按其结构分类如下: (1)具有醚键的甾体化合物:有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 RBG)、华蟾毒配基(又名华蟾毒精cinobufagin)、蟾毒它灵宁(bufotalinin)、去乙酰华蟾毒精醇(desacetylc inobufagin)及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等13种,其中脂蟾毒配基则是含量较多的主要活性成分。 (2)具有多羟基的甾体化合物:有日蟾毒它灵(gamabufotalin)、蟾毒灵(bufalin )、蟾毒它灵(bufotalin)、去乙酰蟾毒它灵(desacetylbufotalin)、3-蟾毒它灵辛二醇酯(3-bufotalyl-suberic acid)等14种成分。 (3)具有羧基或醛基的甾体化合物:有沙蟾毒素(arenobufagin)、蟾毒它酮(bufata lon)、嚏根草甙元(hellebrigenin)、3-沙蟾毒精辛二酸酯(3-arenobufagylsuberic acid)等。 (4)吲哚类化合物:如蟾酥碱以及甾醇类成分。如蟾蜍季铵(bufatenid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cinobufotenine)等。2 主要成分定量的测定方法2.1 分光光度法[1] 蟾酥氯仿提取物的乙醇溶液,含多种基本骨架相似的强心甾体化合物,经薄层层析,与脂蟾毒配基接近的两个斑点,为华蟾毒精和蟾毒灵,刮取斑点,以乙醇溶解,依法于紫外区扫描,两者于波长299 nm附近均有大吸收。在波长299 nm处测定脂蟾毒配基精制品各浓度吸收度,可知脂蟾毒配基乙醇溶液浓度在20~60 μg/mL符合比尔定律,其直线的回归方程为y =0.0048+0.0141x,相关系数r=0.99996。

    关键词: 蟾酥制剂 药效 评述
  • 聪圣胶囊的薄层鉴别

    作者:邓巧虹;陆蕴茹;邵爱新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聪圣胶囊中的制何首乌、荷叶、肉苁蓉、地龙。结果表明,色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可用于成品的定性鉴别。

  •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作者:石钺;石任兵;刘斌;陆蕴如

    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了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EFY)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对各单味药相应部位总黄酮的测定,探讨了各单味药对EFY的贡献。结果表明EFY总黄酮平均含量35.0%(n=3),加样回收率100.1%,RSD 1.54%(n=5)。9味药中连翘、薄荷、荆芥和金银花对其贡献较大,分别占有8.23%、7.39%、 6.82%和4 .48%。

  • HPLC法测定芩夏止哮颗粒中黄芩苷含量

    作者:张玉杰;邵爱馨;陆蕴茹

    建立了用HPLC测定芩夏止哮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YWG-C1 8(4.6 mm×250 mm;10μm);流动相:MeOH∶H2O∶THF∶H3PO4(200∶300∶50 ∶0.165);黄芩苷保留时间约9min;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2.03%。

  • 针刺增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早孕大鼠宫内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红;张露芬;李月玲;刘薇;朱江;王美卿

    对40只早孕大鼠在体子宫收缩幅度及频率进行观察,发现电针“合谷”和“三阴交”增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宫的无序收缩,增强子宫内压,提高子宫节律性收缩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早期妊娠的完全流产率、减少出血的目的。

  • 六叶汤加味治疗黄褐斑

    作者:郑爱义;苑文平;曾丽兰

    1 适应症 六叶汤适用于治疗女性黄褐斑。皮肤颜色可为深褐色、浅褐色、淡灰色不等;发病可因情志抑郁、更年期、妊娠、口服避孕药等不同;并可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口干津少,大便秘结,面红潮热,耳鸣失眠,急躁易怒等。 2 治疗方法 六叶汤组成:苏叶10 g、荷叶10 g、橘叶10 g、枇杷叶10 g、竹叶10 g、桑叶10 g。加减:月经不调加丹参、何首乌、当归、赤芍、益母草、女贞子、旱莲草;经前乳胀加柴胡、白芍、橘核、荔核、香附;口干津少加天花粉、天冬、麦冬;大便秘结加枳壳、麻仁、厚朴;面红潮热加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子、怀牛膝;耳鸣失眠加熟地、山萸肉、丹皮;急躁易怒加柴胡、香附、桑白皮。每日1剂,每剂药煎2次,分3次服,每日早、午、晚服用。 3 结果 共治疗38例,有4例色斑全部消失且无留痕亦;21例色斑消退但遗留浅淡痕迹;7例色斑较前变淡;6例无效。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57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薇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之为“口”、“口僻”等,西医学多称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57例均为确诊的门诊患者,根据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80 例,对照组77例。157例中,男性82例,女性75例;年龄大者76岁,小者1岁4个月;大于50岁者42例,18~50岁者81例;病程在1个月以内者123例,1个月以上者34例;单侧麻痹1 55例,双侧麻痹2例;不完全麻痹124例,完全麻痹33例。 2 治疗方法 157例均以针灸疗法为主,对照组佐以药物治疗。2.1 针灸组 治则:不完全麻痹者治以疏通经气、温经祛寒;完全麻痹者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取穴:主穴选风池、阳白、地仓、颊车、四白。配穴选下关、太阳、外关、合谷、足三里、人中、内庭、牵正、颧NFDA4、大迎、头维。每次治疗选主穴2~3穴,配穴4~5穴,交替使用。 针刺手法:常规消毒后,用快速捻转进针法进针,头面部腧穴浅刺、轻刺激;循经远端取穴则深刺、重刺激。不完全麻痹型:第一疗程单纯针刺治疗,第二疗程针刺辅以G6805电针治疗机,第三疗程针刺加艾灸。完全麻痹型:一般辅以G6805电针治疗机治疗,开始时弱刺激,逐步增加刺激量,留针60 min。 疗程:15天为一

  • 维脉、跷脉病辨证论治

    作者:汤立新;郑斌

    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是奇经八脉中的四条经脉。奇经八脉是与十二正经不同而别道奇行的经脉。奇经八脉多从正经分出,通过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联系,对十二正经各经间起着沟通、联络的作用。奇经八脉还将作用性质相同的经脉组合在一起,并起统率和主导作用。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奇经病候表现常与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相交织,临床应用时往往忽视了奇经病候本身的特点。如抓住奇经病候特点,选用与奇经相应的特定穴并与十二正经穴配伍应用,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以往文章对奇经八脉中任、督、冲、带病候的论述较多,我们在临床中对维脉、跷脉病辨证论治略有体会,现讨论如下:1 阴阳维脉病辨证论治 《难经*二十九难》云:“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相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素问*刺腰痛论》云:“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内、难经所述阴阳维脉之病证与阴阳维脉之功能相关,阳维维络诸阳经,蓄存阳经流溢之气血,阴维维络诸阴经,蓄存阴经流溢之气血,且阴阳维脉相互交会,使气血灌注周身且得以平衡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如阴阳不能自相维时,常会使人产生失意不痛快的症状。气血不能灌注周身,故全身疲乏无力而动作不能自主。阳维维系诸阳经,卫气行于阳,阳维为病则卫气不固,营卫不和则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阴维维系诸阴经,阴经主里,阴维为病在里出现苦于心痛等症。阳维脉主病还涉及到腰痛,而这种腰痛具有局部有肿胀且揉之感舒适的特点。除以上《内经》、《

  • 张吉教授学术经验述要

    作者:张军

    张吉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吉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4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其在学术上倡导要精究经典,博极医源,极为重视经络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研究。临证强调辨证审因,中西互参,注重针药并用,灸罐推按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痼疾,尤其擅长诊治风湿、类风湿、哮喘、面瘫、脑血管病、骨关节病、老年病及各种痛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现将其学术经验介绍如下。1 潜心研究经典 张吉教授从事经典医籍教学40载,潜心研究《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深得中医学之要旨。他常告诫学生:“中医学历史源远流长,祖国医学文献浩如烟海,要掌握中医的精髓,必须研读经典医籍,方能追本溯源。”张吉教授备加推崇明代医家杨继洲所述:“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究其流,则何知后世变法之弊。”他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对后世中医学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学习中医,首先要深钻《内经》等经典医籍。正是由于他对《内经》研究见解精深,故在他讲授医籍课时,总是能把深奥的《内经》讲得晓畅明白,兴味盎然,使学生深受启迪,更加发奋攻读经典,探索医源。张吉教授重视深究经典,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他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始终遵循《内经》要旨,从中医针灸辨证,到理法方药,循经取穴,针灸刺法,无不以《内经》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他根据多年来的经典医籍教学研究所得,并结合临床实践,编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