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北京口腔医学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북경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673X
  • 国内刊号: 11-363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0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孙正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抗拉伸粘接性能的研究

    作者:范晓川;陈莉

    目的 研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C)在不同牙面处理条件下,其抗拉伸粘接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托槽提供参考.方法 取因正畸原因拔除的人前磨牙150颗,随机分为5组,树脂对照组,GC酸蚀+水润湿组,GC酸蚀+干燥组,GC不酸蚀+水润湿组,GC不酸蚀+干燥组.分别采用不同方式粘接托槽.检测其在粘接后30min、24h、30d的抗拉伸粘接强度及粘接剂残留指数.结果 除GC酸蚀+干燥组在粘接后30min外,两GC酸蚀组的抗拉伸粘接强度均高于同一时间任一GC不酸蚀组(P<0.01).各实验组在粘接后30d时的抗拉伸粘接强度均高于相同条件下30min时的抗拉伸粘接强度(P<0.01).GC酸蚀组粘接剂残留指数(ARI)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GC不酸蚀组AR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酸蚀处理有助于提升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GC的抗拉伸粘接强度,其强度基本可以达到传统树脂类粘接剂水平.湿润的粘接环境较干燥的粘接环境更有助于加快RMGIC抗拉伸粘接强度的上升.

  • 淫羊藿与nHAC/PLA促进兔颌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利娜;刘艳辉;张晓娟

    目的 动态观察补肾中药淫羊藿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mm×8mm贯穿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淫羊藿组,两组左侧缺损区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nHAC/PLA),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从大体、影像学、扫描电镜、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影像学观察淫羊藿组双侧、对照组右侧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左侧.电镜观察可见淫羊藿组右侧、对照组右侧各时间点骨缺损区边界新骨形成均优于左侧,淫羊藿组成骨量较对照组多.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组左侧、对照组右侧、淫羊藿组右侧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对照组左侧,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增多,骨成熟度高.随着时间延长,淫羊藿组右侧、对照组右侧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结论 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成骨作用,nHAC/PLA复合材料在体内试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作为框架材料可以引导再生骨向缺损内生长,两者复合有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

  • 不同相主牙胶尖对根尖区三维封闭的Micro CT观察

    作者:黄巍;张琛;侯本祥

    目的 观察α相与β相主牙胶尖在热垂直加压充填法中对根尖区的三维封闭作用.方法 实验筛选出根尖区4mm具有侧支根管或根尖分歧的下颌第一前磨牙20颗,以镍钛根管锉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至F3,将20例样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α相牙胶与β相牙胶,以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完成前、后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根尖区4mm容积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计算根尖区4mm充填程度即充填后容积与充填前容积之比,观察2种不同相的主牙胶尖对根尖区的封闭效果.结果 2种牙胶的根尖区充填程度均在81%以上,α相牙胶组在根尖区的充填程度与β相牙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α相牙胶组与β相牙胶组均对根尖区有良好的三维封闭效果,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 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前磨牙双根管的抗折力研究

    作者:张丹丹;白伟;田龙

    目的 比较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前磨牙双根管的抗折强度.方法 将36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冠方2mm水平切除牙冠,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金属全冠;B组给予MACROLOCKT石英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C组给予TENAX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应用力学试验机进行抗力性检测,记录试件破坏时施力的大小,观察试件破坏的形式及部位.结果 A组、B组、C组的离体牙桩核冠修复后牙体折断时的大载荷分别为(1059.11±123.54)N、(1075.17±64.37)N、(1341.81 ±128.11)N.三组抗折强度两两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可复性折断明显多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抗折强度、破坏性折断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前磨牙双根管的抗折强度无明显差异.玻璃纤维桩与石英纤维桩极大降低了根折率,有利于此类根管的保留和再修复.

  • 破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gamma敲除对腭中缝扩张后骨新生和骨重建的影响

    作者:吴晶

    目的 探讨破骨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gamma(PPAR-g)敲除对腭中缝扩张(MSE)后骨新生和骨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对照野生型小鼠(WT)和破骨细胞PPAR-g敲除小鼠(KO)分为如下4组,WT+假手术,WT+ MSE,KO+假手术,KO+ MSE.术后14天处死,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破骨细胞PPAR-g敲除对腭中缝扩张后骨新生和骨重建的影响.结果 KO+MSE组新骨形成面积较WT+ MSE组增加,细胞总数增多,但是破骨细胞计数较WT+ MSE组减少,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Fos,Calcr,Car2,Ctsk,和Mmp9)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破骨细胞PPAR-g敲除可以促进腭中缝扩张(MSE)后骨新生和骨重建.在腭中缝扩张后的骨重建过程中,PPAR-g是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骨新生的一个重要分子.

  • 北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上颌骨三维对称性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楠;梁舒然;高伟民;尹伟娇;张彦琦;白玉兴

    目的 对北京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面部对称性随生长发育变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观察上颌骨对称性随年龄的变化.方法 筛选正常(牙合)青少年36人(初始测量年龄为7~11岁),连续观察3年.用CBCT的检测方法,以S-N-Ba平面为正中矢状面(MSP),测量左右面部双侧上颌标志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14项双侧标志点测量项目).结果 第1次测量,左右侧眶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耳道上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Po-MSP)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3次测量,Po-MSP(P <0.01),左侧颧额缝点至正中矢状面距离(P<0.05),左右侧测量值有显著性差异.连续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骨性外耳道上缘的耳点(Po)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正常青少年人群的面部呈对称性生长,部分测量值的左右对称性在某一次测量中有显著性差异,但连续观察2年,除耳点外,其余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 Er∶YAG和Nd∶YAG激光在牙冠延长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群;王岷峰

    目的 探讨Er∶ YAG和Nd∶YAG激光在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牙冠延长术的32位患者的32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激光手术组采用Er∶ YAG和Nd∶YAG激光,不翻瓣进行牙冠延长术;传统牙冠延长术组采用传统牙周手术方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感染、龈缘位置、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结果 激光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牙冠延长术组,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牙冠延长术组.激光手术组在2周后龈缘位置即达到稳定,传统牙冠延长术组4周后达到稳定.2组均未发生术后感染.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Er∶ YAG和Nd∶YAG激光进行牙冠延长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较短时间获得稳定的龈缘位置等优点,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凡;蒋练;高思继;满城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患者18例,其中10例行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治疗,8例行外侧成形+颞肌筋膜瓣治疗.通过临床及CBCT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术后复发率、咬合、面型的影响以及大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24月,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术后复发患者2例(2/10),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患者咬合、面型及大开口度与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内侧残存的髁突及关节盘可保留的情况下,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是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理想术式.

  • 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秋锐;王孟武;苏波;李向明

    目的 探讨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13~ 16岁异常吞咽患者48名,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的牙根吸收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的影响更大.结论 异常吞咽对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 自然牙与种植联合修复体基牙的骨吸收临床观察

    作者:杨煦;王国云;徐天舒;陈玉荣

    目的 探讨自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位修复中自然牙根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方法 选取10例自然牙与种植体联合修复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选择15例单种植体修复和15例单冠修复固定义齿作为对照组.种植体均于术后3个月行冠部修复体修复.分别于术后第1、6、12、18个月进行X线检查,对所有自然牙及种植体的周围骨吸收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在18个月时自然牙与种植牙联合固位修复中组,自然牙根远中骨高度变化大于单冠组自然牙根(P<0.05),其余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修复的固位体及对照单颗天然牙和单颗种植体修复体均未出现修复体松动、折断.结论 自然牙与种植牙联合固位修复在短期内自然牙及种植体的周围骨吸收较少,可以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 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林;苏明;韩正学

    目的 评价腓骨折叠技术重建下颌骨的效果以及平行折叠的两段腓骨之间的愈合情况.方法 对11例采用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随访,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术后1个月和术后两年平行折叠的两段腓骨之间的间隙宽度,评价两段腓骨之间的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远中、正中、近中两段腓骨之间间隙宽度分别为3.82±1.83mm、3.82±1.89mm、4.55±1.21mm,术后2年三位点测量结果分别为2.45±1.86mm、3.18±1.83mm、2.18±1.47mm,远中位点和近中位点间隙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位点间隙宽度无显著差别(P =0.089).结论 采用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后,靠近自身下颌骨的截骨断端处骨改建明显,两段腓骨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

  • 颜面美观的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杨;柯杰;赵桂芝

    正畸治疗的目的早已不单纯的局限于(牙合)关系的稳定,而更多的转移到对患者面型的关注上,医生和患者更希望通过正畸治疗获得协调美观的软组织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研究颜面美观的方法也在增多.众多的研究方法对我们在临床中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也为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评价正畸治疗结果及疗效指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璐;赵桂芝;柯杰

    在正畸治疗中,关于疗效部分经常是直观观察、主观评价.随着正畸技术的发展,有更多复杂错(牙合)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在终结束病例阶段,如何检测正畸治疗的疗效缺乏规范的客观通用评价.本文对评价正畸治疗结果及疗效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口腔医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翠;郭希民;赵刚;朱彪;郭红延

    体细胞在特定因子作用下可重编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因其不受伦理学等方面的限制,成为干细胞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iPSCs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学者们展开了其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再造的应用探索.近年来发现iPSCs在口腔再生医学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iPSCs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实习前期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

    作者:李红;侯本祥;纪海;史瑞棠;翟菲

    情景模拟教学(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是在情境教育和模拟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和拓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力求模拟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2].

    关键词:
  • 循证医学在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仇玲玲;厉松;白玉兴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它提倡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师将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需求与当前佳科学证据结合起来,制定医疗决策[1].

    关键词:
  • 三颗第四磨牙及全口共36颗牙1例

    作者:陈丽辉;郭宏铭

    第四磨牙(fourth molar)是位于第三磨牙远中的额外牙,一般发育不完全且常常阻生,在现代人类中比较少见.以往文献报道中,同侧上、下颌或同侧左、右侧均有第四磨牙发生者极为罕见[1].作者经治1例三颗第四磨牙且正中额外牙1例(全口共36颗),报道如下.

    关键词:
北京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