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方法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从对照的设置开始、盲法的设计,到近代的RCT设计,已经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学,至今仍在发展。

  在设计临床试验时,选择对照组一直是一个关键性决定,会影响试验的许多方面,包括:

  实验产生的结论、实验伦理的可接受性、研究实施和分析过程中把偏倚减至小的程度、受试者类型和招募速度、研究终点的选择、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度,以及研究实施和解读的各个方面。

医学SCI科研写作:如何设计临床对照研究

  01对照研究的目的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在于把试验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结果(如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病情况的改变)与其他因素(如疾病的自然进展、观察者和病人的期望或其他治疗措施)造成的结果区分开来。对照组结果提示我们假如患者未接受治疗或者接受另一种已知疗效的治疗会发生什么后果。

  假设特定患者人群的疾病进程是相同的,或是根据患者特征就可预测出任何结果,那么治疗结果就可以简单地与未治疗结果比较。事实上,少数情况下,疾病进展在特定人群中是可预测的。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平行对照组。

  02平行对照组

       平行对照是从与试验组相同的人群中选出来的,并且作为研究治疗的同一试验的一部分,在相同时间段,按规定方法接受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数据以及除了试验治疗以外的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有关变量都应相似。若达不到较高的相似度就会在研究中引入偏倚(bias)。

  偏倚主要包括:selection bias(选择性偏倚)、procedure bias(过程偏倚)、observational bias(观察偏倚)、confounders(混淆因素)、数据丢失(患者退出失访、或者中间不按时随访等)、事后(方案未规定的)亚组分析、因为获得阳性/阴性结果提前终止研究以及可能出现统计学的偏倚(对疗效的估计发生偏差)。

  随机性和盲法是减少bias的常见方法。比如,充分的随机可以消除selection bias。Block和分层随机有助于消除confounders的影响,尽可能确保两组在已知confounders因素上具有可比性。好的盲法是可以消除observational bias的。

  03随机化

       将单一样本人群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能好地确保两组的受试人群相似。随机化可以避免那些可能影响结果的组间已知或未知基线变量的系统差异。不能消除组间系统差异是没有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04盲法

       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是指受试者、研究者以及申办者或参与治疗或临床评估的其他临床试验人员都不清楚每个受试者的分配和治疗。盲法可以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受试者或研究人员了解分配和治疗后引起的在管理、治疗、对患者的评估或解释结果时出现的偏倚。

  05对照治疗类型

       根据所接受治疗的类型和决定谁将进入对照组,将对照组进行分类。对照治疗类型可以包括:安慰剂、无治疗、不同剂量或方案的治疗、不同活性药物;决定谁进入对照组的方法是随即化或选择一个有别于治疗人群的对照人群(外部的或历史对照)。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选用多于一种的对照组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每一种对照适用于一种情况,不存在一种对照适合多种情况。

  06对照研究类型

       安慰剂平行对照: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试验治疗组或者不含试验药物组。几乎全是双盲实验,目的是控制“安慰剂”效应。

  空白平行对照:在无治疗的对照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试验治疗组或无治疗组。如外科手术处理、试验药物不良反应非常特殊,安慰剂设置困难或盲法设置困难,我们认为采用安慰剂对照没有意义,不给予任何药物。

  剂量-效应平行对照:随机化的、固定剂量的剂量-效应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几个固定剂量组中。受试者可能一开始就接受其固定剂量,或逐渐增加到这一剂量,而要进行的组间比较是终剂量基础上的。剂量-效应试验通常是双盲的。试验可能包括一个安慰剂(零剂量)和/或活性对照。

  活性(阳性)阳性平行对照:在活性对照(或阳性对照)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试验治疗组或活性对照组。这种试验通常是双盲的,不过有时不可能做到双盲;例如,许多肿瘤学研究,由于存在不同给药方案、不同给药途径以及不同的毒性。

  外部对照(包括历史对照):外部对照试验是将接受试验治疗的一组对象与本研究以外的一组患者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分配到不同治疗组的相同人群病人组成的内部对照组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