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流行广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患病人数约有6OO一700万人,其中有75%残废,40%重残。据2010年;世界卒中日”

  相关报道,卒中已成为60岁以上人群的第二大死因,1559岁人群的第五大死因,全球每6人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因此预防中风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医疗工作的重点。中医药在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多集中在治疗;瘀血内阻”或;气虚血瘀”方面,却忽视了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发病情况 J,据此刘淑霞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在黄连温胆汤的基础上自拟;黄竹清脑颗粒”用于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可靠。本研究采用客观的量表对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均选自2009年1O月一2011年1O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二科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078岁,平均(60.89±11.21)岁;平均病程2.6d。对照组6o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477岁,平均(58.64±10.17)岁;平均病程2.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2)次症:头痛,眩晕,耳鸣,发热,咯痰,腹胀不欲食,便干、便秘或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或先兆症状;(3)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以上次症,结合诱因、先兆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或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6)2448h内CT或MRI检查发现梗塞灶。

  1.3 纳入标准(1)年龄在3O一80岁,男女均可;(2)符合中医中风中经络痰热腑实证诊断辨证标准;(3)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4)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异常血管网患者;(2)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者;(3)有过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者;(4)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5)发病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预计不能完成随访3个月者。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次0.1g,每日1次。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lOOmL,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5OraL,每日1次。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口服氯吡格雷(泰嘉,深圳信立泰药业),每次75mg,每日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黄竹清脑颗粒(院内制剂,由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药厂提供)口服,每次lOg,每日3次。疗程均为21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级占1分。主症:半身不遂6分,口舌歪斜3分,言语謇涩或不语3分,偏身麻木3分;次症:头痛、眩晕、咯痰、舌象、脉象均3分,腹部不适、小便、大便均2分。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I>70% ,<95% ;有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3O% ,<70% ;无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分,比较两次评分的变化,以总积分下降值评价疗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bel指数):比较两次评分的变化,以总积分上升值评价改善情况。

  3.2 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3.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积分比较:见表3

  3.2.4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4。

  4 讨论

  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临床症状除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感觉麻木外,常伴有头痛、头晕、咯痰、腹胀、不欲饮食、便干或大便排出困难、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等症状,且可见于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关系密切。对于缺血性中风病,其致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瘀,可兼有本虚,使疾病表现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实并见的病机特点,下既有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也有阳明之实,邪无出路。且痰、瘀常互结为病,《杂病源流犀烛》日:;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痰瘀内阻,郁而化热,故形成痰、瘀、热邪互结的情况,热结阳明则腑气不通,脾胃升降失常,气机不利,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疾病缠绵难治,预后不良。其腑实证可见于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六腑,而以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主。辨证时以痰、热为中心,不一定要有腑实证的表现,因为痰、瘀留于体内,久而不去,可致三焦不利,气机不畅,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况且六腑以通为用,积滞内结,腑气不通则为之实。

  黄竹清脑颗粒既可以治疗痰热腑实证也可以预防痰热腑实证,在疾病的早期运用可更好地发挥预防作用。疾病早期通过健脾燥湿化痰使脾胃健运,水谷运化正常,痰不能生,湿不可聚,且可使已生之痰得消,通过清热通便使积滞、郁热随大便而去,通过养血活血使营血畅通、瘀血得祛,痰消瘀祛热清,则腑实症不会出现,如此则三焦气机通畅,脾胃运化正常,气血化源充足,五脏六腑得到充分的滋养,脏腑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正如<景岳全书·血证》日:;血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予 ,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从而达到预防痰热腑实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黄竹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可通过健脾化痰、养血活血、通腑祛瘀、通腑泄热打破;痰、瘀、热”三者的相互联系,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