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输尿管巨大血管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庆杰;刘贵中;孙光;徐勇

    患者,女,13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2年5月23日入院.1个月前于外院查体:尿道口左侧壁见一约2 cm×2 cm不规则肿物,质软,色粉红,未见新鲜出血,与尿道壁关系不清,阴道口正常.入院查体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RBC+++,WBC±.3次脱落细胞检查(-).B超检查示膀胱左侧壁中等回声肿物,大小4.8 cm×2.3 cm×2.2 cm.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软组织密度团块,直径约4.0 cm,考虑膀胱癌可能.膀胱镜检尿道(-),膀胱左侧壁见直径约4.0 cm不规则细长蒂肿物,质软,色粉红,表面为大滤泡状,未见新鲜出血;可见右输尿管口,未见左输尿管口,余处(-).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外院查体见尿道口肿物可能为膀胱内肿物突出至尿道口.全麻下行TURBT.术中切除肿物时见其基底自左输尿管口突出,输尿管镜检查见肿物位置较高,色青紫,局部黏膜隆起并可见曲张的静脉血管及散在出血点,由输尿管内突出入膀胱.

    关键词: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报告

    作者:祁秀敏;张熔熔

    患者,女,51岁.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d于2013年6月3日入院.疼痛呈绞痛,阵发性发作,程度较剧烈,向左下腹部放射,改变体位无缓解,伴恶心、呕吐,有尿频、尿急,无尿痛和血尿.查体:左肾区压痛、叩痛阳性.血常规:WBC13.1×109/L,RBC 4.56×1012/L,PLT180× 109/L.尿常规:RBC(+++),WBC7~9个/HP.B超检查:左肾中下极实质性占位,大小约11.8 cm×9.5 cm.CT检查:左肾实质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10.5 cm× 11.7 cm×8.0 cm,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左侧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约1.6 cm;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整,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泌尿系CT检查:左肾中下盏未见显影.全麻下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肾增大明显,约18 cm×10 cm×8 cm,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体检查:肾脏及肾周脂肪囊,大小25 cm× 12 cm×8 cm,切面见肾脏中下极一肿块,大小11 cm×9 cm×8 cm,中央大部分为暗红色坏死组织,边缘见灰黄色肿块,质地较软,部分向肾盂外压迫,肾盂黏膜光滑.

    关键词:
  • 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胸膜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杨文增;郭景阳;张彦桥;古德强;魏若晶

    患者,男,64岁.主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伴厌食15d于2012年3月8日入院.近期饮食差,无明显黄疸.既往无高血压病、心脏病史,无肝炎病史.入院查体无向心性肥胖、毛发增多、满月脸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右上腹可触及一肿物,按压肿物时无血压波动.实验室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皮质醇、儿茶酚胺均在正常范围内,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68.4 μmol/24 h.腹部超声检查:右肾上腺区实性肿物,大小约9.0 cm×7.6 cm,下腔静脉受压向前移位,肾受压向下移位.CT检查:右肾上腺区巨大实性肿物,密度不均匀,内部点片样钙化、囊变,考虑神经母细胞瘤;右侧胸膜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转移;未见明确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影.

    关键词:
  • 腹膜后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李智斌;张更;马帅军;刘克普;阮东丽;杨晓剑;秦卫军;王禾;袁建林

    患儿,女,6岁.主因左上腹痛1个月于2012年10月27日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腹可触及直径约15 cm质硬肿块,压痛(+),活动度差.血常规:白细胞57.9× 1012/L,中性粒细胞0.92.红细胞沉降率:106 mm/1 h.细菌培养阴性.B超检查:腹膜后巨大实性包块伴钙化,血供较多,考虑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检查:左上腹肝脾之间可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大小约7.8 cm×11.5 cm,轮廓不整,密度不均,内见大量条索样分隔及团状钙化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较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周围脏器受压,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左侧肾上腺)可能.临床诊断:左侧腹膜后肿瘤.全麻下手术,术中探查见左侧腹膜后直径约15 cm肿物,质硬,与左肾、脾脏、胰腺体尾部、后腹膜及部分胃底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行左侧腹膜后肿瘤、左肾、脾脏、胰腺体尾部、部分胃底切除术、胃修补术,术中清扫腹膜后淋巴结.

    关键词:
  •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血管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岳峰;张海梁;叶林;杨进益;王朝夫;施国海;朱耀;戴波;姚旭东

    患者,男,56岁.因CT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肿物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明显阳性体征,无肾上腺激素异常表现.无血尿及尿路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369 U/L.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检查示左肾上腺肿块10 cm×6 cm×5 cm,右肾上腺肿块3 cm×3 cm,密度欠均匀,包膜欠光滑.诊断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因左侧肿瘤体积较大,决定先切除左侧肾上腺肿瘤.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侧肾上腺肿瘤巨大,包膜欠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

    关键词:
  • 原发性尿道旁良性间叶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庆杰;刘贵中;孙光;徐勇

    患者,女,51岁.因体检B超发现尿道旁肿物6个月于2012年4月21日入院.患者自觉肿物明显增大,无疼痛感,小便尿流偏左,尿流急时不偏.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经阴道B超检查示尿道与阴道间可见一3.2 cm×1.5 cm实性低回声结构,内可探及血流反射,将尿道向前挤压.膀胱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盆腔内尿道阴道区可见略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约2.2 cm×2.0 cm,边界较清,密度较均匀,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妇科会诊查体外阴(-),阴道前壁中下段近尿道下段可及一约4 cm×3 cm×2 cm肿物,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边界较清,无压痛,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且无压痛.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呈前位且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经阴道尿道旁肿物切除术.先留置导尿管并向外牵拉,阴道内留置阴道窥器,便于解剖分离过程中了解尿道和阴道情况,以免损伤尿道壁和阴道后壁.经阴道前壁切口,紧贴肿物分离.术中见尿道与阴道之间一约3 cm×4 cm肿物,将尿道向前挤压成细缝状,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外周有包膜,将肿物完整切除.术后2~3d拔除导尿管.病理检查:肿物呈扁圆形,大小4.1 cm×2.7 cm×1.7 cm,质韧,外周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黏液样,具有光泽.肿物以分化良好结构疏松的胶原纤维、成簇增生的瘤样毛细血管及呈带状分布排列不规则的平滑肌为主要成分,其间混杂数量不等淋巴管、脂肪及神经组织,各种组织紊乱交错排列,细胞排列松散,未见核分裂象和异形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G(+),Masson(+),符合良性间叶瘤.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关键词:
  • 尿液细胞型纤维连接蛋白在膀胱癌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缪起龙;李忠义;邵法明;王卫华;许天源;屠凡倬;张敏光;沈周俊

    目的 探讨尿液中细胞型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浓度在膀胱癌诊断、预后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2例膀胱癌术前患者(术前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41~88岁,平均62岁.T1期28例,T2期18例,T3期5例,T4期1例.G1级30例,G2级5例,G3级17例.27例术后无肿瘤残余患者(无残余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8 ~ 83岁,平均66岁.其中初次手术行TURBT 2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12例,T2期11例,T3期4例;病理分级:G1级14例,G2级4例,G3级9例.8例术后肿瘤残余患者(残余组),男6例,女2例.年龄49 ~ 75岁,平均62岁.6例初次手术行TURBT,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期:T1期3例,T2期4例,T3期1例;病理分级:G1级3例,G2级1例、G3级4例.同期健康志愿者17例为对照组,男12例,女5例.年龄34~72岁,平均45岁.留取4组的尿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cFN浓度,比较各组尿cFN浓度的差异.将术前组患者根据肿瘤分期、分级和大小分别分为非肌层浸润组(T1期)和肌层浸润组(T2 ~T4期);低分级组(G1 ~ G2级)和高分级组(G3级);小肿瘤组(肿瘤直径<3 cm)和大肿瘤组(直径≥3 cm),分析肿瘤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与术前尿cFN浓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液cFN检测膀胱癌术后肿瘤残余的能力. 结果 术前组、无残余组、残余组和对照组尿cFN浓度分别为(1809.78±1657.39)、(878.71±355.68)、(1311.67±500.09)、(898.50±318.98) μg/L,术前组尿cFN浓度与无残余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组尿cFN浓度显著高于无残余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组尿cFN浓度为(2188.67±2048.93) μg/L,高于非肌层浸润组(1485.02±1150.69) μg/L;大肿瘤组为(3643.59±2673.89) μg/L,高于小肿瘤组(1373.16±876.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和术前尿cFN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471,P<0.05).ROC曲线显示,利用尿cFN预测术后膀胱肿瘤残余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7%. 结论 尿cFN是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在判断肿瘤残余的术后监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一例8年随访分析

    作者:张更;王禾;秦荣良;秦卫军;武国军;杨晓剑;于磊;于铭;康福霞

    目的 分析1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行肝、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后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特点. 方法 患者男性,43岁.进行性消瘦并尿量减少2个月,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11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13 U/L,白蛋白(ALB) 26.9 g/L,总胆红素(TBIL) 102 μmol/L,尿素氮(BUN) 23.6 mmol/L,血肌酐(CRE) 664 μmol/L,乙肝系列示小三阳,空腹血糖10.8 mmol/L,餐后血糖18.4 mmol/L.B超及CT检查示肝硬化,大量腹水,脾肿大,胰腺头部大,主胰管扩张,双肾萎缩;肾动态显像检查示双肾功能严重损害,近似无功能.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005年1月17日在全麻下行肝、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中采用原位背驮式方法进行肝移植,移植胰腺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移植肾脏置于左髂窝.应用巴昔利单抗进行免疫诱导,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出院后长期规律随访. 结果 术后1周复查ALT 57 U/L,AST43 U/L,ALB 36.9 g/L,TBIL 22 μmol/L,BUN 26.5 mmol/L,CRE 683.μmol/L,完全停用胰岛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术后第16天因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脏,于原移植部位进行第2次肾移植,术后第3天复查BUN 6.5 mmol/L,CRE 155 μmol/L.至今随访8年,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醋酸泼尼松(5 mg)的二联方案,他克莫司谷浓度维持3.0 ~ 4.5 μg/L,长期口服拉米夫定,0.1g,1次/d.移植肝、胰、肾功能均正常,乙肝病毒DNA定量<1000 U/ml,一般情况良好. 结论 原位背驮式肝移植及胰液空肠引流的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技术安全,个体化用药及规律随访是患者获得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 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尿液差异蛋白的初步研究

    作者:董德鑫;李汉忠;严维刚;纪志刚;张玉石;徐维锋

    目的 应用蛋白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尿液差异蛋白研究,寻找显著性表达的差异蛋白,以提高肾透明细胞癌的检出率. 方法 2010年3-5月收治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46~ 78岁,平均63岁.所有患者手术或穿刺病理均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Ⅰa期3例,Ⅰb期6例,Ⅱ期1例,ⅣV期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5 ~ 32岁,平均29岁.应用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两组的尿液进行差异蛋白研究,筛选出肾透明细胞癌的尿液差异蛋白,并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 结果 筛选出差异蛋白峰160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峰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221.71(P=0.0304).利用ClinProTools 2.2软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选择,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3个差异蛋白峰建立诊断模型,交叉验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 结论 应用磁珠联合MALDI-TOF MS技术和遗传算法建立的肾透明细胞癌尿液差异蛋白的诊断模型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有助于提高肾透明细胞癌的检出率.

  • 上尿路菌栓的诊治特点分析

    作者:刘志;吉正国;陈永骞;王金铭;韩晓;田野

    目的 提高对上尿路菌栓的认识,探讨其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11例上尿路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结果 11例患者均分期处理,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或逆行放置双J管减压引流,二期10例行经皮肾镜取栓,1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栓.二期手术时间20~ 55 min,平均37 min;术中出血10 ~ 200 ml,平均60 ml;10例经皮肾镜者术前血红蛋白94~137 g/L,平均119.7 g/L,术后48 h血红蛋白90~ 128 g/L,平均114.6 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栓清除率100%,术后无感染性休克发生.随访3~48个月,平均16个月,未见感染、梗阻等菌栓复发表现. 结论 上尿路菌栓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感染和梗阻症状,一期减压引流,二期根据菌栓部位选择经皮肾镜或经尿道输尿管镜取栓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 菌栓 上尿路 诊断 治疗
  • 肾盂输尿管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再生;叶敏;施红旗;周一波;季敬伟;吴汉;孙鹏;陈良佑;刘全启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3例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患者资料.男91例,女52例.年龄33~86岁,平均64岁.术中行区域淋巴结清扫67例,未清扫76例.术后TNM分期:清扫组T1、T2、T3、T4期分别为6、9、44、8例,未清扫组分别为21、14、36、5例.病理分级:清扫组G1、G2、G3级分别为3、25、39例,未清扫组为2、38、36例.分析区域淋巴结清扫对生存率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 结果 清扫组平均随访56.2个月,未清扫组42.7个月.两组T3~T4期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率分别为19.0%、49.0%(x2=9.16,P<0.0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6%、31.7%(x2=7.17,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扫组T1、T2、T3、T4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1.0%、32.0%、78.0%(x2=6.01,P<0.05),G1、G2、G3级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6.0%、46.0%(x2=7.51,P<0.01).两组肿瘤相关性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7%和57.1%(P=0.061),两组T3~T4期患者相关性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2%与29.9% (P=0.017).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级(P=0.0008)、分期(P=0.0013)及淋巴结清扫(P=0.0087)为预后相关因素. 结论 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时行肿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将显著改善W3 ~ T4期患者的生存.

  • 腹腔镜虚拟模拟机在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有效性评价

    作者:孙国锋;张弋;孟军;杨冰;于澄钒;王刚;胡明球;李宁忱;那彦群

    目的 探讨腹腔镜虚拟模拟机在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有效性. 方法 2012年2月至10月选取30名医学生和22名泌尿外科医生(独立完成腹腔镜手术例数<10例)参加腹腔镜技能培训,在腹腔镜虚拟模拟机上进行移物、电灼、剪切和缝合操作,培训时间为5d,每天2h.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腹腔镜虚拟模拟机客观评分和综合评估量表(GRS)评分结果. 结果 30名医学生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移物时间分别为(110.3±25.6)、(198.7±52.3)s,电灼时间分别为(233.2±39.7)、(484.6± 157.6)s,剪切时间分别为(118.6±35.1)、(272.3±75.6)s,精度误差面积分别为(58.0±34.8)、(92.4±56.1)mm2,缝合时间分别为(80.2±38.3)、(280.6± 110.1)s,电灼效率分别为(90.4±5.0)%、(83.5±6.4)%,缝合准确率分别为(92.5±16.3)%、(68.5±24.2)%,GRS分别为(20.0±1.1)、(7.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名泌尿外科医生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移物时间分别为(103.1士16.7)、(171.4±42.6)s,电灼时间分别为(210.3±17.4)、(397.0士129.8)s,剪切时间分别为(97.1±9.6)、(311.6± 171.6)s,精度误差面积分别为(7.2±3.6)、(30.1± 18.8) mm2,缝合时间分别为(84.5±29.3)、(328.1± 128.8)s,电灼效率分别为(91.7±7.3)%、(81.4±9.1)%,缝合准确率分别为(96.0±7.2)%、(69.9±22.2)%,GRS分别为(25.2±1.9)、(13.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5名(83.4%)医学生认为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对临床实习帮助明显或非常有帮助,16名(72.7%)泌尿外科医生认为模拟培训对提高腹腔镜操作能力帮助明显或非常有帮助. 结论 通过腹腔镜虚拟模拟机进行培训可提高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腹腔镜技能培训方法.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盐酸特拉唑嗪常规剂量治疗无效后加大剂量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建良;周哲;张祥华;李宁忱;那彦群

    α1受体阻滞剂是BPH的一线治疗药物[1].但临床上经常存在BPH患者对常规剂量的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反应不佳或早期疗效尚可,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疗效逐渐消失的情况.临床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更换或增加其他药物以求更好的疗效.近年来,通过增加α1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来增强对BPH疗效的研究得到重视[2].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我们对常规剂量盐酸特拉唑嗪治疗效果不佳的86例BPH患者,采用逐步增加用药剂量的方法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毕海;常保东;马潞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术前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不再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而改用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等.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1]显示,对于此类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同时采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目前,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意义仍存在争议,我们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基因治疗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明薇;喻文立;杜洪印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肾细胞凋亡、坏死[1].研究发现,IRI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要超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不合,是造成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甚至丧失的重要原因[2].如何减轻IRI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外源性药剂对肾IRI的保护作用确切,但临床效果欠佳.这可能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短、抗原性强、生物利用率低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能够将某种基因特异性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抑制异常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作为现代生物治疗的重要技术,基因治疗在IRI保护尤其是肾IRI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因治疗的作用途径、载体选择及其在移植肾IRI保护中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范欣荣;李汉忠;李永强;黄厚锋;周毅;张震宇;周智恩;纪志刚;毛全宗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99例mCRPC患者根据是否自愿进行化疗非随机分成两组.A组102例,年龄50~ 86岁,中位年龄72岁.伴有骨转移98例,肺转移11例,肝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9例.起病至进展为mCRPC时间5.4~ 123.2个月,中位时间18.6个月.化疗前tPSA 9.9~ 5000.0 μg/L,中位值94.0μg/L;Gleason评分6~10分,中位值7分;疼痛评分0~7分,中位值2分.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联合小剂量泼尼松(5 mg,2次/d)3周方案进行化疗.比较化疗前后tPSA、疼痛评分、骨及可测量病灶的变化等,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拒绝接受化疗而采用内分泌治疗、姑息性放疗、中药治疗的197例患者为B组,年龄54~ 85岁,中位年龄73岁.伴有骨转移176例,肺转移17例,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43例.起病至进展为mCRPC时间6.0~137.1个月,中位时间18.4个月.tPSA 5.4~1270.0 μg/L,中位值71.0μg/L;Gleason评分6~10分,中位值7分;疼痛评分0~4分,中位值2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入组时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周期多西他赛总剂量为100~ 170 mg,共治疗1~12周期.PSA反应显效59例(57.8%),有效21例(20.6%),进展22例(21.6%),显效及有效共80例,总有效率为78.4%;骨转移98例,化疗后好转33例(33.7%),稳定47例(48.0%),进展18例(18.4%);肺转移11例,化疗后好转5例(45.5%),稳定3例(27.3%),进展3例(27.3%);肝转移5例,化疗后好转1例,进展4例;淋巴结转移19例,化疗后好转5例(26.3%),稳定12例(63.2%),进展2例(10.5%);化疗后疼痛评分减轻38例(37.3%),稳定37例(36.3%),加重27例(26.5%).A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8.3个月,B组为23.9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乏力、肢端麻木、甲床改变、静脉炎等. 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化疗方案可抑制mCRPC的进展,使总生存期延长、PSA降低、转移灶减少及缩小、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且化疗耐受性较好.

  • 膜联蛋白A2表达下调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丁滔;郑江花;洪斌;何春峰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nnexin) A2表达下调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较高转移潜能的前列腺癌细胞C4-2B、较低转移潜能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中Annexin A2表达水平.siRNA技术干扰前列腺癌PC3细胞中Annexin A2表达后,噻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 C4-2B细胞中Annexin A2表达水平与内参比较的相对灰度值为0.22,明显低于LNCaP和PC3细胞的0.93和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脂质体、Annexin A2的siRNA干扰载体质粒和对照载体质粒分别转染到PC3细胞株,构建3个细胞株:PC3-Lip、PC3-Control Vector、PC3-ANXA2-siRNA.采用siRNA技术干扰Annexin A2表达后,MTT法检测PC3-ANXA2-siRNA细胞生长速度快于PC3、PC3-Lip、PC3-Control Vecto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PC3-ANXA2-siRNA细胞的凋亡率为(6.2±2.6)%,与PC3的(2.3士1.9)%、PC3-Lip的(2.1±2.0)%、PC3-Control Vector的(2.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3-ANXA2-siRNA细胞的Annexin A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MP-2、MMP-9表达水平上调,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发现PC3-ANXA2-siRNA细胞体外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加. 结论 下调Annexin A2的表达能增加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上调MMP-2和MMP-9的表达.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对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姚艳红;王海涛;王青山;李保国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与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53例,诊断年龄45~ 87岁,中位年龄65岁.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测定,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与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biochemi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b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为14~32,中位长度为21.按(CAG)n中位长度分为(CAG)n≤21组33例和(CAG)n≥22组20例.中位随访36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AG)n≥22组比较,(CAG)n≤21组患者的bPFS及OS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是影响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bPFS(HR 2.820,95%CI 1.466~ 5.427,P=0.002)和OS(HR 5.245,95%CI 1.293~21.273,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AR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可能影响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初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CAG)n重复多态性长度≤21预示肿瘤预后不良.

  • 体质指数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影响

    作者:汤建儿;谢立平;郑祥毅;陈善闻;汪朔;夏丹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腹腔镜下和开放式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26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年龄(66.5±0.7)岁,身高(167.7±0.5)cm,体质量(66.8±0.9) kg,其中非肥胖组(BMI<25 kg/m2)76例(71.7%),肥胖组(BMI≥25 kg/m2) 30例(28.3%);开放手术患者120例,年龄(65.8±0.7)岁,身高(168.1±0.5)cm,体质量(66.5±0.8)kg,其中非肥胖组84例(70.0%),肥胖组36例(30.0%).分别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非肥胖组与肥胖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等情况. 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非肥胖组和肥胖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9.4±37.8) min和(188.5±42.3) min,手术前后血Hb差值分别为(-22.8±11.0)g/L和(-30.9±15.9)g/L,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9±68.9) ml和(178.3±126.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患者中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3.7±289.4)ml和(594.4±534.9) ml,手术前后血Hb差值分别为(-27.2±13.3)g/L和(-34.9±15.8)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时间、术后Gleason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放式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的术中失血更多.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的术中失血更多,手术时间更长.

  •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勃起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作者:马潞林;毕海;侯小飞;张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患者勃起功能(erectile function,EF)的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时年龄49~ 85岁,平均70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4~ 33.9 kg/m2,平均24.8 kg/m2.tPSA 0.6~ 167.1 tμg/L,平均18.4 μg/L.术前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47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38例.术前吸烟者24例.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评估患者术前EF情况,本组中60例术前存在性生活,IIEF-5评分为9~25分,平均18分.术前26例存在阴茎勃起,但勃起硬度不足以完成性生活,20例阴茎无法勃起.本组LRP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后EF恢复定义为术后存在阴茎勃起.随访患者术后EF的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合并症、术前EF状态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术后EF恢复的影响. 结果 本组106例术后随访8~31个月,平均18个月.60例术前存在性生活者与总体106例在年龄、合并症、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P术后EF恢复率为46.7% (28/60),术后所有患者均未采用辅助勃起的药物或器械.手术时年龄≤60岁者EF恢复率为90.0% (9/10),明显优于61 ~ 70岁组的53.8% (14/26)和>70岁组的20.8% (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IIEF-5评分22 ~ 25分者EF恢复率为66.7% (8/12),优于评分<22分者(P=0.006).术中保留神经血管束和副阴部内动脉者的EF恢复率分别为53.1% (26/49)和83.3% (5/6),均优于未保留者(P=0.036和P=0.023). 结论 LRP术后EF的恢复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手术时年龄和术前EF的情况显著影响LRP术后EF的恢复,保留神经血管束和副阴部内动脉对术后EF的恢复也有帮助.

  •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良恶性病理鉴别要点研究现状

    作者:郑闪;马建辉;吕宁

    1996年Mai等[1]报道了1例发生于40岁男性、以弥漫成片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分、伴有多核瘤巨细胞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病例,并总结了当时仅有报道的5例相似病例共同的形态学特征:①肿瘤体积大,直径大可达20 cm;②以弥漫成片的上皮样肿瘤细胞为主,可见多核瘤巨细胞,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呈HMB45阳性,上皮细胞性标志物阴性;③含有多少不一的经典AML的3种成分;④广泛的肿瘤性坏死.Mai等将其命名为AML上皮样亚型,并提出这是一类需与颗粒细胞型肾细胞癌相鉴别的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将其统一命名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属于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性肿瘤.EAML以增生的上皮样细胞为主,同时具有经典AML的3种成分,免疫表型上以表达HMB45在内的多种黑色素细胞标志物等为主要特征[2].

    关键词:
  • NCCN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与探讨

    作者:郭放;刘兆喆;谢晓冬

    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2013年新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2位[1],特别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2].目前,国内外前列腺癌诊治主要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临床诊疗指南为规范,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分析汇总,选取佳药物、佳剂量及佳时机,力求从实践中探索佳诊疗策略,从而规范化、个体化、系统化地指导临床诊疗.近年来,NCCN前列腺癌指南在全球广泛应用,该指南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组织权威专家编写,围绕新临床试验数据,每年进行多次更新,现对新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2013.V.2版)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