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诊断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作者:薛亚岗;撒应龙;宋鲁杰;司捷旻;徐月敏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技术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术前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道三维重建、X线尿道造影,观察狭窄或闭锁部位、长度以及尿道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改变,并与开放性手术中发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尿道造影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0~7.0 cm,平均4.0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2,定位准确率为70%(21/30);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2~7.6 cm,平均4.3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6,定位准确率为93%(28/30);术中发现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为1.5~7.5 cm,平均4.2 cm.5例合并尿道直肠瘘者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瘘管位置、长度及大小;X线尿道造影则无法清楚显示.结论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对了解伤后尿道的解剖结构改变、测量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和长度、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合并尿道直肠瘘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张锐强;张玉石;王海;李汉忠

    目的 提高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4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及光镜、电镜检查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无典型库欣综合征体征,内分泌检查24 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18例(75%),皮质醇节律消失12例(50%),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24例(100%),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11例(46%).CT检查提示肾上腺肿瘤直径1.8~4.5 cm,平均3.1 cm.24例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瘤切除术.标本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电镜下见细胞质内存在较多分泌颗粒.随访3个月,患者血压正常,皮质醇节律恢复.结论 内分泌检查尤其是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明确者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作者:裴广辉;宋文利;莫春柏;王智平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治疗经验及病情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8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PCP 28例.61例.肾移植术前使用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0例(16.4%),125例单纯激素免疫诱导者中发生PCP 18例(14.4%).52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加霉酚酸酯(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0例(19.2%),134例环孢素(CsA)加MMF加泼尼松者中发生PCP 18例(13.4%).临床表现为发热28例、干咳28例,胸闷气短12例.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1.5~7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7 d,确诊时间为发病后4~10 d.发病时实验室检查SCr 70~106 μmol/L;治疗前及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45±32)、(536±25)/μl.胸部影像学检查28例患者表现为双肺片状毛玻璃样阴影,患者均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诊断为PCP.治疗采取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SMZco)100 mg·kg~(-1)·d~(-1),持续使用2~3周;19例血氧分压<70 mm Hg(1 mm Hg=0.133kPa)者静脉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结果 28例治疗2~3周后均痊愈出院.1例6个月后复发,继续应用SMZco 2个月后双肺间质炎症消失.5例治疗后实验室检查SCr升高,停用SMZco 1个月后肾功能恢复正常.CsA与FK506组、抗CD_(25)~+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与单纯激素免疫诱导组PCP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痊愈后外周血CD_4~+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干咳、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表现双肺间质性炎症者,应高度考虑PCP的可能.SMZco治疗效果良好.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前列腺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兰斌;赵亚元;虞巍;郭辉;金杰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类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的表达和对前列腺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PARγ在RWPE-1细胞的表达.细胞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细胞采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处理,分别检测2组细胞中凋亡执行酶Caspase 3/7的活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ax表达,采用阳离子染料JC-1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α=0.05.结果 PPARγ在人类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核周.实验组Caspase 3/7活性[(10 636±1032)RLU]明显高于对照组[(5936±620)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ax表达显著增加,对照组累计吸光度(A)值为6017±563,实验组为8250±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查发现,对照组呈黄绿色荧光,实验组呈绿色荧光,表明实验组线粒体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改变.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够诱导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这一过程涉及Bax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提示PPARγ可能通过调控前列腺细胞的凋亡过程参与BPH发病.

  • 索拉非尼联合干扰素α一线治疗晚期肾癌Ⅳ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

    作者:黄翼然;马建辉;黄健;那彦群;孙燕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干扰素α(IFN-α)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非随机Ⅳ期临床试验.入组初治的晚期肾癌137例.男102例,女35例.中位年龄56(18~81)岁.索拉非尼400 mg口服,2次/d;IFN-α 300万U,皮下注射,5次/周(d1~5),持续治疗,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评价客观反应率、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完全缓解2例(1.5%),部分缓解43例(31.4%),客观有效率32.8%(45/137).截止到2009年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11.9个月,疾病进展25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尚未达到.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66例(48.2%)、脱发32例(23.4%)、皮疹28例(20.4%)、腹泻27例(19.7%)、发热23例(16.8%)、疲乏14例(10.2%),其中3~4级手足皮肤反应12例(8.8%).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肾癌有效率32.8%,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 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是否需要常规切除同侧肾上腺

    作者:张志凌;刘卓炜;李永红;侯国良;韩辉;秦自科;张学齐;周芳坚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时是否需要常规切除同侧肾上腺.方法 分析26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生存率有无差异(t检验);分析肾上腺受侵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采用longrank检验.结果 临床分期T_(1~2)N_0M_0 214例,T_(3~4)N_(0~2)M_0 26例,T_(1~4)N_(0~2)M_1 2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切除同侧肾上腺146例,保留同侧肾上腺117例.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肾肿瘤侵及同侧肾上腺8例,其肾原发肿瘤大径平均为9.7 cm,肿瘤大径≥8 cm 5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例,累及全肾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29例,病理结果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仅4例(3.1%);Ⅲ期或Ⅳ期患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7例,病理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4例(23.5%).随访3~102个月,平均28个月.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按各病理分期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8 cm、位于肾上极或累及全肾、临床分期≥Ⅲ期均是肾癌侵及肾上腺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应切除同侧肾上腺,其余早期肾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可以保留同侧肾上腺.

  •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宇峰;王凯臣;张刚;王永刚;王志新;孔祥波

    目的 初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1例.中位年龄60(38~82)岁.18例曾接受免疫治疗和(或)化疗,3例应用索拉非尼为一线治疗.单一脏器转移14例,多脏器转移7例.至少具有1处可测量病灶.发现肾癌同时伴转移者10例,术后发现转移者11例,其中术后≤1年发现者4例,>1年者7例.治疗方法:索拉非尼400 mg,口服,2次/d,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每8周评定1次.中位随访时间29(11~61)周.结果 部分缓解(PR)4例(19%),疾病稳定(SD)17例(81%),无死亡和出组病例.PR 4例中肺部转移灶缓解3例.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18例(86%)、脱发2例(10%),口腔溃疡2例(10%)、高血压2例(10%)、发热1例(5%)和腹泻1例(5%).仅出现3级不良反应1例,未见4级不良反应.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多较轻.

  •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梁;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马春光;肖文军;秦晓健;林国文

    目的 初步探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的疗效.方法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21例,中位年龄45(25~76)岁.12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转移,9例就诊时诊断为肾癌伴转移,行减瘤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乳头状癌15例、嫌色细胞癌1例、未分类癌5例.转移部位包括肺、淋巴结、肾上腺、骨、肝和甲状腺.治疗方法:①索拉非尼400 mg,2次/d治疗15例;②索拉非尼400 mg,2次/d加干扰素α 300万U,每周连续5 d皮下注射治疗6例.中位治疗时间8(2~21)个月.随访0~22个月.结果 部分缓解(PR)3例(14.3%),其肿瘤病理亚型分别为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未分类癌各1例,转移灶分别位于腹膜后加纵隔淋巴结、肺加腹膜后淋巴结和腹膜后加盆腔淋巴结.疾病稳定(SD)13例(61.9%),疾病进展(PD)5例(23.8%),疾病控制率76.2%.截至2009年7月,出现PD 13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0~21)个月.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未分化癌有效,对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者的疗效相对较好.

  • 增加索拉非尼剂量治疗常规剂量无效的晚期肾癌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海梁;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马春光;肖文军;秦晓健;林国文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常规剂量治疗晚期肾癌失败后,增加药物剂量继续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索拉非尼常规剂量(400 mg 2次/d)治疗4~22个月后出现进展的晚期肾癌患者24例,中位年龄52(27~72)岁.索拉非尼增加剂量至600 mg,2次/d 10例;增加剂量至800 mg,2次/d 14例.计算治疗的客观反应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统计不同剂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在进行索拉非尼增量治疗1个月后,疾病进展(PD)4例,终止治疗.继续治疗20例,其中1例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肺转移者增量治疗后肿瘤大径较增前缩小42.5%,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19例,其中2例转移灶分别位于脑、肺和腹膜后淋巴结的患者增量治疗后肿瘤大径之和分别缩小24.3%和11.6%.10例患者于增量治疗3~14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PFS为7个月.本组24例索拉非尼增量治疗后PR 1例(4.2%),SD 19例(79.2%),总体疾病控制率83.3%(20/24).中位PFS为5(0~14)个月.索拉非尼增量后常见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相似,但增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剂量有所增加,如手足皮肤反应分别为21例和13例、腹泻分别为14例和4例、乏力分别为15例和7例、中性粒细胞下降分别为3例和0例,本组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结论 索拉非尼常规剂量治疗失败后可增加索拉非尼剂量进一步治疗,仍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增加并不显著,多数患者可耐受.

  • 逼尿肌活动过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鹏;武治津;杨勇;张小东

    目的 探讨逼尿肌活动过度(DO)对BPH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怀疑因BPH导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47例患者按术前尿动力学检查中DO存在与否分为2组,其中有DO组22例,无DO组25例.2组均行TURP,分别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术前IPSS和QOL,Q~(max),残余尿及压力-流率检查等数据;术后随访并再次记录上述指标,采用SPSS10.0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DO组、无DO组前列腺体积分别为(77±25)、(56±27)ml(P=0.02),初尿意时膀胱容量(104±36)、(161±54)ml(P=0.001),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245±73)、(328±94)ml(P=0.006),术前残余尿(71±49)、(149±125)ml(P=0.015),linPURR梗阻级别4.63±0.95、3.35±1.90(P=0.014).2组间手术前后IPSS及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体积大、膀胱出口梗阻明显的患者易存在DO.DO组患者膀胱容量及术前残余尿量明显少于无DO组.DO存在与否并不明显影响BPH患者的IPSS及QOL.

  • 膀胱过度活动症对尿道中段悬吊术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作者:王飚;汤星星;张鹏;武治津;张小东;杨勇

    目的 观察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对经闭孔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术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QOL)改善的影响.方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行TVT-O手术治疗患者82例,采集其手术前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了解患者手术前后合并OAB的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症状和QOL改善的影响.结果 TVT-O手术总有效率95%(78/82),患者平均症状评分和QO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17±2.29)、(7.95±2.16)分降至术后的(1.84±2.34)、(1.32±2.2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B发病率由术前的46%(38/82)降至术后的24%(20/8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合并OAB者平均术后症状评分和QOL评分分别为(1.09±1.60)、(0.82±1.45)分,合并OAB者分别为(2.71±2.75)、(1.89±2.82)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合并OAB者平均术后症状评分和QOL评分分别为(1.06±1.68)、(0.56±1.15)分,合并OAB者分别为(4.25±2.49)、(3.65±3.1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T-O手术治疗女性SUI总有效率高,术后患者症状和QOL明显改善,手术本身不会导致术后OAB发牛率增加,但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合并OAB,对患者术后症状和QOL的改善均有一定影响.

  • 索拉非尼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海梁;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马春光;肖文军;秦晓健;林国文

    目的 分析索拉非尼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已行肾脏原发肿瘤切除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14例,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中含有肉瘤样分化成分.平均年龄61(45~77)岁.肾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8例,乳头状癌伴肉瘤样分化2例,单纯肉瘤样癌4例,肾原发病灶中肉瘤样成分比例为20%~100%.肿瘤转移部位分别为肺、淋巴结、肾上腺、肝或骨.采用索拉非尼400 mg或600 mg,2次/d治疗.采用Kendall相关检验和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检测肉瘤样成分比例与治疗客观反应及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相关性.中位治疗时间8(3~19)个月.结果 部分缓解(PR)2例,其转移病灶均位于腹膜后及纵隔淋巴结,肉瘤样成分比例分别为100%和20%;疾病稳定(SD)7例,转移部位包括肺、淋巴结、肾上腺、骨和肝;疾病进展(PD)5例,总疾病控制率为64%.随访至2009年7月,出现PD 9例,PFS 6(0~19)个月.肉瘤样成分比例与治疗的客观反应及PFS均无相关性(P=0.247,P=0.554).结论 索拉非尼常规剂量治疗具有肉瘤样分化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有一定疗效,但客观有效率及PFS与肉瘤样成分的比例无明显相关性.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临床观察

    作者:赵欣;寿建忠;周爱萍;杜春霞;孙永昆;王金万;马建辉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85例,其中采用索拉非尼400 mg,2次/d治疗70例;索拉非尼剂量递增(400 mg,2次/d,服药1~4周,600 mg,2次/d,服药1~4周,如患者能耐受则增量至800 mg,2次/d)治疗10例;索拉非尼400 mg,2次/d联合干扰素α(IFN-α)300万U,皮下注射,5 d/周治疗5例,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客观反应率、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可评价疗效病例80例,中位随访时间72(4~108)周.完全缓解(CR)1例(1.2%)、部分缓解(PR)1 7例(21.2%)、疾病稳定(SD)50例(62.5%)、疾病进展(PD)12例(15.0%).客观反应率(CR+PR)为22.5%(18/80),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5.0%(68/80).索拉非尼剂量递增或索拉非尼联合IFN-α方案与索拉非尼单药方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8和0.95).随访截止至2009年5月,因肿瘤进展死亡18例(22.5%),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尚未达到.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44例(55.0%)、牙龈黏膜出血42例(52.5%)、腹泻32例(40.0%)、疲乏28例(35.0%)、食欲下降18例(22.5%)、黏膜溃疡16例(20.0%)、高血压12例(15.0%)、脱发12例(15.0%)等,但多为1~2级,经相应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单药、索拉非尼增量或索拉非尼联合IFN-α 3种方案治疗晚期肾癌的近期疗效良好,患者耐受性良好.

  •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作者:李汉忠;董德鑫;严维刚;张玉石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原位肾低温灌注方法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5月,对5例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患者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9(39~63)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侧;肿瘤直径平均5.6(3.8~7.0)cm.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孤立肾1例,对侧肾萎缩1例,较大良性肿瘤1例.术前经皮穿刺经股动脉介入方法在患侧肾动脉留置带球囊契压导管1根,术中契压导管的球囊注水以阻断患侧肾动脉,并通过契压导管在加压泵下持续向肾动脉内灌注4℃冰盐水约200 ml,以实现患侧肾脏低温原位灌注,同时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抽出球囊水以解除肾动脉阻断.结果 5例均成功施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02(80~12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35(29~3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50~300)ml.低温灌注后皮肤温度平均降低0.6℃,肾脏表面温度降低10.0℃,肿瘤表面温度平均降低9.8℃.术前、术后第1、3、5和10天患者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4.7±16.9),(48.9±14.5)、(52.1±12.4)、(54.5±13.8)和(54.6±11.7)ml/min,多个相关样本检验显示,各组之间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5天和第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后第5天肌酐清除率基本稳定.结论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同时解决了腹腔镜下动脉阻断和低温灌注难题,有利于延长肾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

  • 基因芯片筛选尿道下裂雌激素敏感基因的研究

    作者:马利民;周娟;王忠;姜华;刘本春;达骏;Laurence S.Baskin

    目的 寻找与尿道下裂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探讨尿道下裂形成机制.方法 ①实验组为12例尿道下裂患儿,年龄6~12个月,平均8个月.尿道下裂中度5例,重度7例.组织标本取自尿道成形手术时切取的尿道板组织.②对照组为6例年龄匹配的男性患儿,留取包皮环切时的正常表皮组织.用Tri-Reagent分别提取总RNA,与含22 000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扫描,基因强度变化行方差分析(ANOVA,P<0.01)和Tukey分析,基因表达强度变化>2倍作为有意义的基因,比较尿道下裂和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差异.从上调表达的基因中选择雌激素敏感基因行RT-PCR,标本除上述患儿RNA外,再增加年龄配对的3例中度、1例重度尿道下裂和2例年龄配对的RNA作为对照,即对照、中度和重度尿道下裂患者RNA标本各8例,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尿道下裂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共筛选出表达强度变化>2倍的基因94个,其中中度尿道下裂与正常比较,47个基因上调表达(P<0.01);重度尿道下裂与正常比较,68个基因上调表达(P<0.001);重度与中度比较,17个基因上调表达(P>0.05).上调表达的基因中发现了4个雌激素敏感基因CYR6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ATF3和GADD45β,基因芯片和RT-PCR均证实其在尿道下裂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异常表达的基因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关,尿道下裂组织中雌激素敏感基因上调表达参与了尿道下裂的发病机制.

  • 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海;许可慰;黄健;董文;江春;林天歆;郭正辉;姚友生;谢文练;韩金利

    目的 观察比较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比卡鲁胺与氟他胺的药物疗效及不良作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行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36例,其中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联用比卡鲁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52例(A组);行LHRHa联用氟他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60例(B组);单纯行睾丸切除24例(C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血清PSA值、疾病进展风险、生存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B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8%(42/52)和81.7%(49/60),高于C组的70.8%(17/24);A、B组PSA平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33.3(17.9~982.8)、142.6(20.2~1001.0)ng/ml下降到15.8(0.02~28.9)、16.1(0.07~53.8)ng/ml,较C组由治疗前的142.3(27.1~988.0)ng/ml下降到27.6(6.0~62.1)ng/ml下降得更多;A、B组生化复发率分别为34.6%(18/52)和36.7%(22/60),低于C组的58.3%(14/24);A、B组平均生化复发时间为22(5~52)和22(6~65)个月,长于C组的11(5~54)个月;A、B组病死率分别为26.9%(14/52)和31.7%(19/60),低于C组的66.7%(16/24).服用比卡鲁胺组持续用药的患者占88.5%(46/52),服用氟他胺组持续用药者占66.7%(40/60).比卡鲁胺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他胺组.结论 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均可以有效治疗前列腺癌,降低治疗前列腺癌进展的风险;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报告

    作者:伍健;郑景存

    患者,女,49岁,因左腰腹部酸胀不适,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下极巨大占位,于2009年8月入院.既往元尿频、尿痛,尿急和肉眼血尿.查体;左侧肋缘触及5 cm×3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及触痛.双肾区叩击痛阴性.

    关键词:
  • 左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郎琅;宋波;章容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1]),2005年12月我们收治1例.患者,女,15岁.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长大6年入院.查体左上腹膨隆,可扪及20 cm×16 cm包块,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张力较高.

    关键词:
  •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新辅助化疗进展

    作者:闫伟;王伟;陈山

    每年新诊断的膀胱肿瘤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或转移性癌占25%,20%~30%的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也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即便对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和(或)放疗,50%仍会出现转移,病变局限于膀胱者5年生存率为75%~90%.

    关键词: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