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mn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那彦群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尿道板纵形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

    作者:周云;严向明;张婷;严春寅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形切开卷管(TIP)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适用范围和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71例,手术年龄10个月~16岁,中位数3岁.尿道下裂程度按Barcat分型:前型65例(38.0%)、中间型29例(17.0%)、后型77例(45.0%).术中根据病因分类,将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程度分为0~4 级.原则上首选TIP尿道成形术式,少数无法一期完成手术者,在矫正阴茎下弯后中转其他方法. 结果 171例患儿中,完成了TIP手术161例(94.2%).术中测量尿道板宽度0.6~0.9 cm,平均(0.72±0.06)cm,修复尿道缺失长度0.4~4.5 cm,平均(1.87±0.78)cm.阴茎下弯彻底矫正129例,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阴茎外观类似于包皮环切术后形态,一次性手术成功率80.1%(29/161).1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伴4级阴茎下弯者,术后1年阴茎下弯复发,行前尿道延伸再手术治愈.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2例(1.2%),经定期尿道口扩张后治愈.并发尿瘘26例(16.1%),14例经再手术修补治愈.新建尿道裂开1例(0.6%)、新建尿道口裂开后移2例(1.2%).结论 TIP尿道成形术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尿道下裂病例的治疗.对于尿道板下组织有明显纤维索带造成严重阴茎下弯者,需横断尿道板才能彻底矫正阴茎下弯,不适用TIP手术.

  • 改良一步式经皮肾造瘘法应用疗效评价

    作者:温星桥;高新;蔡育彬;陆敏华;邱剑光;司徒杰;湛海伦;王德娟

    目的 评价改良一步式经皮肾穿刺造瘘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因结石或输尿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肾积液或积脓、并有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病史的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岁.随机分2组行经皮肾造瘘引流术.一步式组32例,以改良一步式经皮肾造瘘管直接穿刺引流;逐步式组33例,以传统经皮肾筋膜扩张套管进行肾穿刺造瘘.术前2组平均年龄、肾积液厚度、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一步式组与逐步式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 vs 78.8%)、手术时间(10.2±2.4 vs 25.6±5.7 min)、平均出血量(5.2±2.6 vs 30.3±6.4 ml)、平均穿刺次数(1.1±0.6 vs 2.3±1.2 次)、并发症发生率(3.1% vs 9.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步式经皮肾穿刺造瘘法与传统逐步筋膜扩张套管法比较操作简便、出血量少、成功率高.

  • 三种正位新膀胱术后膀胱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朝东;胡钢;陈在贤;吴小候;苟欣;马笑光

    目的 评价3种正位新膀胱术式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方法 胃代膀胱术后患者38例、回肠代膀胱术后31例、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33例,术后1~3 个月随访患者排尿状况、上尿路B超、肾图或IVU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胃代膀胱术后排尿通畅性较好,大尿流率(17.2±6.2)ml/s,尿路感染发生率5%,膀胱容量(230±56)ml、尿失禁26%、遗尿21%;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膀胱容量分别为(320±70)ml、(300±60)ml,尿失禁分别为6%、9%,遗尿分别为6%、9%;上尿路梗阻和返流发生率均较低,与胃代膀胱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代膀胱术术后膀胱贮尿功能良好,以回肠代膀胱术和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功能更好,胃代膀胱术由于其胃壁的生理特点在新膀胱抗感染和排尿功能方面满意.

    关键词: 膀胱 结核 尿流改道
  • 影响二次肾移植存活率的因素分析

    作者:徐廷昭;柳金顺;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郑凯

    目的 探讨影响2次肾移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997年至2004年58例2次肾移植患者资料.男46例,女12例.年龄28~68 岁,平均48岁.分析第1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第2次移植前透析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群体反应抗体(PRA)、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生物诱导、移植肾是否切除等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因素与2次移植预后的关系.结果 58例受者的移植肾1、3年存活率分别为81.0%、48.6%.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PRA(RR=2.802,P<0.01)、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RR=1.904,P<0.05)和2次肾移植预后呈负相关,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和2次肾移植预后呈正相关(RR=0.946,P<0.001).结论 PRA、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是影响2次肾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

  • 小肾癌自然病程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林辉;杨波;倪伟平;苏明;杨庆;孙颖浩

    目的 评估小肾癌自然病程及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 1995年至2005年收治偶发性肾癌患者21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7(16~77)岁.肿瘤大小以CT或MRI肿瘤横断面大径和体积计算.初诊时肿瘤平均直径1.92 cm,平均体积4.38 ml.平均随访时间22.9(14~42)个月,无远处转移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初诊时肿瘤大小等风险因素与肿瘤自然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1例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肿瘤分级:G1 10例、G2 8例、G3 3例.肿瘤平均生长速度为0.56 cm/年和4.70 ml/年.肿瘤平均生长速度与性别、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但与年龄、病理分级和初诊时肿瘤大小相关.结论 大多数小肾癌自然生长速率较缓慢,年龄、肿瘤病理分级和初诊时肿瘤大小为小肾癌自然病程相关风险因素.

  • 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术六例报告

    作者:石永福;柯昌兴;徐鸿毅;王剑松;杨德林;陈戬;左毅刚;刘靖宇

    目的 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例,年龄26~42 岁.病理期级T1G3 1例、T2G2 5例.排除肿瘤侵及膀胱颈、尿道、前列腺以及合并前列腺癌,行保留神经血管束、精囊、输精管和部分前列腺的膀胱切除,切取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前列腺包膜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70~420 min,平均310 min.随访24~38 个月,6例均存活,无尿道复发,无转移及前列腺癌.术后1.5个月均有自发性阴茎勃起现象.术后6~24 个月,5例患者可顺行射精,1例顺行和逆行射精共存.1例已生育.结论 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生活质量好,生殖功能维持,是一种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可取方法.

  • 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在小儿肾积水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毕允力;阮双岁;肖现民;葛琳娟;陆毅群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经验.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收治肾积水患儿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3岁.左侧14例,右侧7例.B超、IVU、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梗阻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均采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结果 21例患儿中手术成功19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术后3个月随访B超或放射性核素肾图,肾积水有明显改善.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有望成为治疗小儿肾积水的可靠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经直肠内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征锦;叶靖;凌俊;姚浩;陈文新;傅剑雄;邰学祥

    目的 探讨经直肠内线圈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 1H-MRS)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采用高分辨MR T2WI和波谱扫描,由2名不知道患者临床和组织学资料的医师对扫描结果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前列腺癌MRT2WI和3D 1H-MRS的特点.结果 前列腺癌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平均值为1.98±1.13,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为0.61±0.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 T2WI检出前列腺癌29例,准确率72.5%,3D 1H-MRS检出前列腺癌35例,准确率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1H-MRS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高于MR,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可影响MRS测定的代谢物浓度或浓度比值.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对照的大样本研究将有利于MRS中胆碱+肌酸/枸橼酸盐阈值的确定、癌肿恶性程度和外侵趋势的评估.

  • 泌尿系包虫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盛新福;王玉杰;安尼瓦尔;艾力夏提;黄谋;宋光鲁;木拉提;孙程

    目的 探讨泌尿系包虫囊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 1956-2005年共收治泌尿系包虫囊肿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3~53 岁,平均35岁.腰部胀痛5例、腰腹部包块5例、发热2例、尿中排出白色小圆囊及白色粉皮样物1例、轻度肉眼血尿1例、进行性排尿困难4例、因其他疾病体检中发现9例.27例分别行B超、IVU、CT和膀胱镜检或造影检查.单囊型21例,其中破入肾盂2例,多子囊型6例.包虫囊肿直径7.0~13.8 cm.行内囊摘除术19例,其中2例破入肾盂者置入双J管.内囊完整摘除2例、肾切除2例、膀胱后壁全外囊切除2例,2例膀胱直肠陷窝内包虫行内囊摘除,外囊壁纤维化部分剪除后,内翻缝合闭死囊腔.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病理检查均为细粒棘球蚴病.22例随访3~9 年,包虫囊肿无复发.结论 泌尿系包虫病囊肿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Casoni试验、B超、IVU、CT及膀胱镜等辅助检查.手术摘除包虫内囊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根据囊肿大小、位置和产生的不同病况确定手术方案.

  • 抑癌基因微卫星杂合性丢失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旭光;张亚静;杜晓丽;田罡;孙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p53、VHL的微卫星(MS)DNA杂合性丢失(LOH)的发生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随机提取50例膀胱TCC组织标本DNA,并取5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作对照;提取40例患者尿液标本DNA,取位于p16、p53、VHL的6个微卫星位点引物行PCR扩增,8%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银染结果检测杂合性丢失与TCC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 50例TCC标本中,6个微卫星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LOH阳性者45例(90.0%);40例尿液标本中,以上位点至少1个位点LOH阳性者35例(87.5%),尿脱落细胞组织学检查阳性者25例(62.5%),主要见于中、晚期肿瘤.p16、p53、VHL基因6个微卫星位点中,LOH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s259(76.3%)、D9s270(65.7%)、D17s786(50.0%)、D3s1284(41.7%)、D3s1038(41.2%)、D17s379(40.5%).D9s259、D9s270、D3s1038、D17s786的LOH阳性率与TCC分期、分级无关,D3s1284、D17s379主要见于高分期、分级肿瘤.结论 TCC组织标本和尿液标本抑癌基因微卫星位点LOH检测是一项新颖、高敏感的方法,D9s259、D9s270、D3s1038、D17s786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D3s1284、D17s379可作为膀胱肿瘤判断预后的指标.

  • 腔内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101例报告

    作者:王少刚;席启林;叶章群;刘继红;张旭;庄乾元;杨为民;陈志强;杜广辉;陈忠;胡志全;郭小林;宋晓东;余虓

    目的 探讨腔内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方法 2003年至2005年,采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患者101例.男64例,女37例.年龄19~72 岁,平均43岁.早期手术组(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彻底切除息肉至输尿管壁肌层,治疗合并结石的息肉39例,原发纤维上皮息肉7例;后期手术组(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只将息肉明显突出输尿管管腔部分切除,治疗合并结石的息肉47例,原发纤维上皮息肉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23.9%(11/46),后期手术组3.6%(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只切除息肉明显突出输尿管管腔部分,息肉基底部不作处理,避免损伤输尿管壁,可有效预防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 移植肾破裂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张鹏;马麟麟;张小东;欧彤文;张勇;王勇

    目的 探讨移植肾破裂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21例次移植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均为移植肾区突发疼痛,伴移植肾区肿胀、血压降低、少尿及血红蛋白降低.B超发现移植肾被膜不连续,移植肾周积液量明显增加.结果 移植肾破裂时间平均为术后20 d.移植肾单一裂口15例,多发裂口4例.急诊手术治疗14例,其中移植肾切除5例,1例切除后死亡.移植肾破裂修补9例,其中3例修补后因再次破裂行移植肾切除,肾功能恢复5例,1例修补后死亡.保守治疗5例,其中2例因病情恶化行移植肾切除,肾功能恢复2例,死亡1例.病理证实移植肾破裂的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 移植肾破裂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治疗应慎重采用保守治疗和修补术式,可采用移植肾切除术.

    关键词: 肾移植 破裂
  • 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陈信良;刘彧;童晓文;李怀芳

    目的 评价改良自制聚丙烯网片及穿刺锥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单纯性SUI患者86例,分为2组,改良组40例,采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及穿刺锥行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改良TVT-O术);对照组46例采用TVT-O术.对2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定期随访,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27±6)min,对照组(45±5)min;改良组平均术中出血(50±5)ml,对照组(80±5)ml;2组患者术后6 h去除导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2组各有1例剩余尿>100 ml,经留置导尿48 h后好转;2组患者均无膀胱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良组平均住院(5.0±0.5)d,平均住院费(2462±160)元,对照组平均住院(7.5±0.5)d,平均住院费(8956±230)元;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手术有效率90%(36/40),好转率10%(4/40);对照组手术有效率87%(40/46),好转率13%(6/46),2组均无无效或加重患者.2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自制聚丙烯网片及穿刺锥TVT-O术方法简单、操作安全、悬带调节方便、术后恢复时间短,效果确切,且价格低廉,易为患者接受.

  • 腹膜后间隙出血的诊治

    作者:李志军;张建国;马建新;程远合;任小强;刘刚;高中伟;韩清江

    目的 总结腹膜后间隙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收治109例腹膜后出血患者资料.男70例,女39例,年龄6~69 岁,平均33岁.外伤性89例,自发性20例.患者均因外伤后或自发性突然腰腹痛、血尿或休克表现就诊.109例经B超检查,104例行CT检查,7例急诊腹膜后探查术.109例患者中肾脏破裂出血101例(92.7%)、肾外病变破裂出血8例(7.3%).外伤性89例中肾脏破裂84例(94.4%)、腹膜后肾外病变破裂出血5例(5.6%),自发性20例中肾脏破裂出血17例(85.0%)、肾外病变出血3例(15.0%).肾外病变主要有嗜铬细胞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淋巴肉瘤等. 结果 109例患者中腹膜后手术26例,肾切除术8例、肾癌根治术8例、腹膜后肿瘤切除7例、肾切除加平滑肌瘤切除1例、肾包膜切开引液术2例.保守治疗83例,采取卧床休息、补液、止血、抗感染、输血、镇静治疗.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淋巴肉瘤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亡,1例平滑肌肉瘤患者9个月死亡,8例肾癌患者中2例于术后18、20 个月死于全身衰竭,余6例2年内未复发.其他99例患者痊愈出院后随访6个月,B超、CT检查未发现腹膜后病变复发.结论 腹膜后出血可由肾脏或肾外病变破裂所致,B超能准确检查出腹膜后血肿,CT对辨别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原因及检出肿瘤有重要价值.对危及生命的腹膜后大出血应急诊手术,病情稳定者可先保守治疗,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出血 腹膜后间隙
  • 左输尿管结石并感染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作者:颜克钧

    患者,男,58岁.因左腰部阵发性绞痛3 d,排酱油色尿、意识障碍4 h于2004年3月10日急诊入院治疗.查体:T 38.8℃,P 92次/min,R 20次/min,BP 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嗜睡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各0.3 cm,光反射存在,压眶反射存在,全身皮肤散在淤斑淤点,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

  • 回肠代膀胱术后发生移行上皮细胞癌一例报告

    作者:范治璐;鞠红卫;杨玻

    患者,男,56岁.因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3年2月入院.经B超、IVU和CT等检查诊断为膀胱多发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两侧壁、三角区和顶壁有多个菜花样肿瘤,直径1.0~2.5 cm,多数呈浸润性生长.活检病理报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G2~G3.行膀胱全切原位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代膀胱功能良好.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B超、血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 尿道外口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

    作者:曹成;吕岩;金华;佟艳春

    患者,女,69岁.因尿道肉阜术后6个月复发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尿道外口肿物于当地医院2次行尿道肉阜切除术.查体:截石位3~7点处可见5 cm×4 cm肿物,色紫黑,表面少许血痂,质软,易出血.硬膜外麻醉下以电刀沿肿物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物.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多形性、异型性明显,核呈空泡状,显著红核仁,黑色素易见.免疫组织化学:HMB-45及S-100阳性.诊断为(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出院.术8个月,患者局部病灶再次复发.

  • 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并左侧输尿管结石一例报告

    作者:邓远忠;吴小候;唐伟;梁思敏;蒲军;陈刚

    患者,男,83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B超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于2003年12月29日入院.查体:左侧肾区叩痛(+),腹部未触及肿块.尿常规:肉眼血尿,镜检RBC满视野.B超示右肾囊肿(大直径约2.1cm),左肾重度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内见3.8 cm×2.0 cm异常回声,大部分为增强回声,兼有部分等回声.IVU示左肾未显影、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膀胱因充盈差未能查及异常.

  • 下腹部皮肤横纹切口在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英民;熊洁;高维忠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我们采用下腹部皮肤横纹切口腹腔镜下肾切除取肾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2~68 岁,平均54例.左侧12例,右侧16例.28例均行CT、IVU、逆行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等检查,6例行肾脏CT血管造影检查.肾萎缩3例及严重感染粘连性无功能肾患者2例,经放射性核素成像、肾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患侧肾功能完全丧失;肾肿瘤17例、肾盂癌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2例.肾肿瘤直径4~8 cm,平均5 cm.临床TNM分期(1997年UICC):T1N0M0 13例、T2N0M0 3例、T3N0M0 1例.按Skinner病理分级标准:G1 1例、G3 16例.肾盂输尿管癌6例:T1N0M0 4例、T2N0M0 2例,G2 5例、G31例.B超、CT和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肾及下腔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灶.

  •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孙瑞利;孙茸;马云波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往往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我院23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6例(6.8%)出现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管并发症的类型、临床特点及防治.

  • 泌尿系结核并发膀胱肿瘤六例报告

    作者:杨晓坤;董胜国;董震;杨学成;毛昕;王晓

    泌尿系结核并发膀胱肿瘤临床较少见,1998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6例,其中误诊、漏诊4例,现报告如下.

  • 经皮膀胱造瘘肾镜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42例报告

    作者:顾思平;罗鹏;何朝辉;周晓明

    膀胱结石临床处理多采用经尿道碎石,但对于大体积或多发结石,经尿道碎石时间往往较长,容易造成膀胱和尿道损伤.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耻骨上经皮膀胱穿刺造瘘、肾镜下碎石取石治疗大体积或多发膀胱结石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特发性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42例报告

    作者:唐华;黄建成;黄宏;廖小七;黄世勇;陈剑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组成的症候群,可分为特发型和继发型,2000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特发性OAB患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筋膜扩张器配合双窥镜治疗尿道狭窄及闭锁15例报告

    作者:欧阳磊;邹琪;吴后生;陈竹梅;徐勇泉;江群英

    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我们采用双窥镜监视下筋膜扩张器扩张、贯通尿道后经尿道电切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和闭锁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微创内镜下肾切除术41例报告

    作者:毕建斌;孔垂泽;刘涛;王侠

    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我院行微创内镜下肾切除术41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7~59 岁,平均41岁.左侧27例、右侧14例.本组病例均适合单纯肾切除术,其中肾结核肾无功能或严重破坏21例、肾积水所致肾无功能9例、肾结石肾无功能8例、肾萎缩3例.

  • 双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七例报告

    作者:王志勇;蒋泉;于满;辛立升;王振潮;常辉;赵立军;马光

    双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少见,1999年12月至2006年5月我们收治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62例,其中双侧输尿管癌7例,占11.3%.现报告如下.

  • 男性后尿道腺瘤诊治24例报告

    作者:闵立贵;罗勇

    2000年6月至2005年1月,我科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男性后尿道腺瘤患者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24例.年龄28~76 岁.病程3~10 年.临床表现终末肉眼血尿7例,血尿呈间歇性,色鲜红、量少,尿常规检查红细胞(+)~(++++);间断性血精4例,精液鲜红色、量少,精液检查红细胞(+)~(+++),前列腺液(EPS)常规检查和经直肠精囊、前列腺B超检查正常;尿频、尿急、尿痛8例,EPS检查白细胞(+)~(++++);尿道流血2例;排尿困难伴尿频、尿急3例,B超检查示BPH,大尿流率5~10 ml/s,剩余尿160~400 ml.

  • 积极开展原位尿流改道的研究

    作者:徐鸿毅;邱学德

    膀胱癌根治术目前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膀胱全切后如何重建储尿、排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和保护肾功能的下尿路是泌尿外科学者一直探索的问题.近20年发展起来的原位尿流改道,与通道式Bricker膀胱和经腹壁控尿的Kock膀胱等比较,临床疗效满意,术后生活质量高,自我形象好,并发症并不高于后2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医学中心的应用已占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60%~70%[1].Hautmann等[2]统计7000例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其中原位尿流改道47%、回肠膀胱33%、肛门控尿者10%、经皮控尿者8%、经皮非可控者2%、其他0.1%.可见,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尿流改道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近60家单位逐渐开展了此类手术,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原位尿流改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作一介绍.

中华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