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孟娜;王俊杰

    骨组织继肺和肝组织之后,在实体肿瘤转移好发部位中列第三位.5%~1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椎体转移.常发生椎体转移的肿瘤是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这些患者中大多数接受以姑息疗法为主的放射治疗.放疗可以缓解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阻止局部病变进展,且有可能恢复或逆转神经损伤.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郝福荣;吕春燕;刘杰;姜迎宵;马瑞忠;王明臣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e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常规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大分割调强放疗(hypo-fractionat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h-IMR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09-02-01-2013-01-31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女性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纳入3-DCRT、IMRT或h-IMRT组行放疗.3-DCRT组采用6 MV-X射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DT50 Gy/25次,2 Gy/次,后续9/12 MeV电子线予瘤床区补量10 Gy/5次,2 Gy/次;IMRT组:采用逆向动态调强技术,以切线野方向为调强主野的入射方向,全乳腺50 Gy/25次,2 Gy/次,瘤床区用X射线同步加量至60 Gy/25次,2.4 Gy/次,或全乳腺放疗结束后行电子线补量(方式及剂量同3-DCRT);h-IMRT组:全乳腺42.5 Gy/16次,2.66 Gy/次,瘤床区同步X射线加量至48 Gy.结果:3-DCRT组、IMRT组、h-IMRT组分别入组46、12和8例,中位随访23.9个月(2.1~48.0个月),3组患者免疫组化结果、病理类型、TNM分期、放化疗顺序及化疗方案、年龄、手术与术后放疗时间间隔、肿瘤大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放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MRT组周期短.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三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放疗前后乳头纵向、横向位置,乳房横径,乳根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房术后患者健侧乳头比患侧低,P<0.05;3组间乳头横向位置和乳房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血液系统和皮肤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Ⅲ度及更严重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均未影响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组可以明显缩短放疗时间,未加重血液系统及皮肤急性毒副作用,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未降低总生存,未降低美容效果,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安全有效的放疗模式.

  •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

    作者:潘素明;陈志仁;丘全胜;肖林;司徒慧晶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超分割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局部控制率和减轻晚期反应方面都有所提高.国内外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改变时间、剂量分割的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可能是提高疗效、减轻治疗后遗症的一种方法[1].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头癌的剂量分割方式探讨

    作者:吕晓彦;解相礼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放疗新技术,在体部肿瘤的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胰头癌的疗效,我们自1999年4月至2002年5月随机分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头癌患者47例,采用两种剂量分割方式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研究进展

    作者:吴君心;余子豪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剂量分割方法是1.8~2 Gy/次,1次/d,5 d/周,术后放射治疗的总剂量为45~50 Gy,总疗程约为5周;很多单位对于高危区域,如保乳手术后的瘤床区还进行局部推量.在乳腺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放射治疗大部分是采用这一方案,如美国的NSABP、RTOG、欧洲的EORTC和DBCG等系列研究,其疗效通过长期观察得到了证实,表现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可将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2/3,保乳术后放射治疗可以使局部控制率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疗效[1].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方案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仍有很多应用非常规剂量分割方案治疗乳腺癌的尝试,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 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剂量分割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张旭阳;王皓;杨瑞杰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 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次剂量模式。依据目前的放射生物学原理及临床研究,6~7次分割、隔日照射的模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对SBRT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剂量转换模型,LQ模型依然是简单实用的模型。 SBRT生物学机制既符合临床实践又简单易懂的放射生物学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宫颈癌高剂量率192Ir腔内放疗不同剂量分割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慧杰;王朝霞;尚爱莲

    腔内近距离放疗(ICRT)配合体外放疗(EBRT)已成为目前宫颈癌公认首选治疗方法[1],但近40年来宫颈癌治疗效果总5年生存率仍在50%左右[2],且放疗后肠道、膀胱晚反应发生率较高[3].为探讨高剂量率192Ir腔内放疗(HDRICRI)不同剂量分割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及直肠、膀胱晚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笔者于1997年6月至1999年11月对123例Ⅱb~Ⅲ期宫颈癌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组进行了对照研究.

  •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方案的放射治疗

    作者:吴君心;惠周光;李晔雄;余子豪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的疗效.方法 367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根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49例,2 Gy/次, 每日1次,每周5次,总DT 50 Gy;隔日照射组177例,3 Gy/次,每周3次,总DT 45 Gy;快速照射组41例, 第1天和第3天DT 5 Gy/次,第15天和第17天DT 6.5 Gy/次,总DT 23 Gy.共有257例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9.6%.常规分割组、隔日照射组和快速照射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86.5%和84.6%(P=0.1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7%、2.8%和2.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骨转移癌姑息性放射治疗两种剂量与分割方案比较

    作者:余光伟;王连聪;朱小杨;陈惠晓;卜路懿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约占远处转移的30% ~ 85%,骨转移通常为多发.因此,骨转移癌的治疗属于姑息性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或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或对少数单发的肿瘤达到治愈的目的.放射治疗的局部骨转移的镇痛作用非常有效,另外还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尽管对于骨转移癌的放疗技术和剂量与分割已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1-2],但佳的技术和剂量与分割仍在探讨中.本研究进行了8 Gy单次与30 Gy分10次两种剂量分割的随机分组研究,以评估不同放疗剂量分割方案对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缓解疼痛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影响.

  • 局部晚期直肠癌两组术前放疗剂量方案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施利明;单晶晶;孙晓南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短期疗效差异及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46和50 Gy两组,同步化疗方案以卡培他滨为基础,<75岁且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联合奥沙利铂,所有患者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共有2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46 Gy放疗剂量治疗61例,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接受50 Gy放疗剂量治疗152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68例;T2期22例,T3期180例,T4期11例;下、中、上段直肠癌分别为82、115和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T分期及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征匹配.50和46 Gy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24.3%和18.0%(P>0.05);病理缓解良好(GR)率分别为75.0%和67.2% (P >0.05);T降期率分别为46.7%和39.3%(P>0.05).T3N2/T4亚组分析:50和46 Gy组CR率分别为23.3%和6.3% (P>0.05);GR(病理消退分级3+4)率分别为72.1%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降期率为46.5%和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Gy较46 Gy放疗剂量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未能提高肿瘤病理缓解率及T降期率,对T3N2/T4期患者,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 郁海香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晓虹;杨小玉;于保东;纪辉

    有些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割外照射,治疗同时导致皮肤放射损伤,如处于急性期的皮肤损伤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常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继发感染,形成溃疡.由于溃疡长期不愈,微血管闭塞,血循环障碍,皮肤纤维化,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笔者采用郁海香软膏外敷治疗204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吕晓娟;唐秋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近年来兴起的放疗新技术,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控制正常组织剂量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SBR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盆腔复发灶、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甚至一些患者有长期无病生存的可能.尽管SBRT有严格的剂量限制,但放疗后野内复发灶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SBRT可以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体外放疗结束后,因某些因素而无法实施后装治疗的替代治疗.

  • 放射治疗癌症骨转移52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海航;高国伟;陈利军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晚期患者的30%~85%,骨转移癌放疗后,疼痛缓解率在85%以上,约50%为疼痛完全消失[1].我们对42例骨转移患者进行了不同剂量分割的随机分组研究,依症状和X线、ECT、MRI表现综合评价骨转移癌的不同剂量分割放疗效果.

  • 乳腺癌亚临床肿瘤剂量分割优化的实验探讨

    作者:马丽芬

    目的:探讨乳腺癌亚临床肿瘤剂量分割优化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亚临床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常规行化疗治疗,随后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短疗程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和局部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皮肤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率(13.33%)略高于对照组(10.00%),但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两组美容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疗程放射治疗应用于乳腺癌亚临床期保乳术后治疗效果较为可靠,与常规疗程效果相似,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研究进展

    作者:牟妍舒;张帆;李娜

    放疗是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改变不同的剂量分割方式是提高放疗疗效的手段之一.不同的剂量分割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当然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我们将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不同的剂量分割方式作一综述.

  • 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损伤研究现状

    作者:李丽;王谨;石磊;包勇;陈媛媛;陈明

    放疗引起的视神经病变(radiation induced optic neuropathy,RION)由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到过量照射引起,是鼻咽癌放疗需尽力避免的并发症.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放疗的实现方式、剂量分割方式、化疗的使用、并发其他疾病等都影响RION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对治疗后RION的潜伏期、引起并发症的阈值剂量、视神经及视交叉的体积剂量效应等缺乏系统详尽的研究.文章对鼻咽癌治疗后RION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剂量分割

    作者:李静;宋玉芝;乔学英

    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放疗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更新,不同剂量分割的放疗模式及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低分割模式腹部X线照射对大鼠肾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作者:王鑫;安永恒;何信佳;张碧媛

    目的 探讨低分割模式腹部X线照射对大鼠肾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为低分割模式在腹部照射的l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 Gy组、6 Gy组、8 Gy组、12 Gy组,每组各25只.各照射组分别接受相应分割剂量的分次照射,测定大鼠放射结束后第2、4、6、8及10周肾脏系数,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各照射组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肾脏体积缩小,皮质比例减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血管腔扩大,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增大.各组间肾脏系数、Scr、BU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833~781.972,P均<0.001);不同时间点肾脏系数、Scr、BUN差异有显著性(F=20.857~264.692,P均<0.001);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点之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39~27.550,P均<0.001).各组间Bcl-2及Bax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211.607、116.577,P均<0.001),不同时间点Bcl-2及Bax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54.083、68.749,P均<0.001),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对Bcl-2和Bax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32、4.385,P均<0.001).结论 腹部低分割模式照射可造成大鼠肾脏的放射性损伤,损伤程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ax高表达、抑制凋亡蛋白Bd-2低表达引起细胞凋亡有关.

  • 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佳分割方案的理论分析

    作者:黎艳萍;周亚娟;吴媛;李莹;皮国良;何汉平;谭文勇

    目的 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 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 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式分别通过理论计算肿瘤、早反应组织(黏膜)、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比较分析调强放疗佳的剂量分割方案.结果 在33次每天一次的分割方案中分次剂量从2.12 Gy提升到2.30 Gy时,照射的总物理剂量相应从70.0 Gy提升到75.9 Gy,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9.6~78.2Gy10、55.5~64.1Gy10和119.4~129.5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6~11.9.当总保持照射剂量分为70 Gy或84 Gy10的前提下而改变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目,分次剂量为2.0~2.80 Gy,照射次数为25~35次,总治疗时间为32~46天,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7.5~82.3Gy10、53.1~69.8Gy10和113.5~119.8 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3~12.5.综合比较肿瘤、早反应组织BED、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4个参数提示30次的分割方案中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相对得到较好的平衡.总治疗时间每延长一天肿瘤BED降低1.4%(0.8Gy10),肿瘤杀伤对数级降低0.1.结论 理论上头颈部鳞癌IMRT的佳剂量分割总治疗时间为6周的30次分割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导致肿瘤BED降低.

  • 腔内高剂量与低剂量近距离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痛疗效比较

    作者:陈绪元;代晓波;陈晓品;张玲;吴永忠;张菊;张幸平;雷自重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结合体外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合适剂量分割与临床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肺癌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腔内放疗施源器中轴外5~10mm处参考剂量10Gy/次/周×2~3次/2~3周;B组腔内放疗施源器中轴外5~10mm处参考剂量5Gy次/周×4~6次/4~6周.体外放疗两组相同.结果A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4.2%、26.7%和16.7%.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45.2%和20.9%.两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A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60.0%、33.3%和20.0%.B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4.2%、61.3%和41.9%,两组3、5年局控率有显著意义(P<0.05).并发症:大咯血、放射性食管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气管及肺纤维化等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192铱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低剂量放疗优于高剂量放疗,疗效高,并发症少.结合体外放射腔内放疗合适剂量应以5Gy/次周,总剂量20~30Gy为宜.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