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顺铂在同步放疗治疗子宫颈鳞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刘孟奇;赵庆书

    放疗同步顺铂治疗子宫颈鳞癌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对于治疗过程中顺铂的用药剂量和效果等,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本研究中,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子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放疗同步顺铂治疗子宫颈鳞癌相关问题。

  • 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凝血栓蛋白-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

    作者:卫华珍;呼晓荣;董济民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子宫颈鳞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的TSP-2表达及MVD改变.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 和TSP-2阳性表达均与子宫颈鳞癌患者的转移明显有关;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结论:TSP-2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反映子宫颈鳞癌病情进展、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 p16、p53及hTERC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阴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吕秀芳;宋晓霞;贺慧;徐纪跃;孔令非

    一直以来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起关键作用的是致癌基因E6、E7。然而,约10%的子宫颈腺癌和一定比例的子宫颈鳞癌HPV检测为阴性[1]。我们通过对 HPV DNA、E6/E7 mRNA、p16、p53、hTERC进行检测,探讨p16、p53及hTERC在HPV检测阴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 宫颈鳞癌并子宫内膜腺癌双癌一例

    作者:吕跃峰

    患者女,50岁,因“白带异常伴阴道瘙痒半年”于2009-02-25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伴外阴瘙痒,偶尔出现同房后有血性白带;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稍增多,无痛经。于2009-02-21在我院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示:CINⅢ级。月经史及生育史:13岁,4/(28~30) d,末次月经2009-03-01,平时月经规律,经量中,无痛经;G4 P3 A1。1989年行输卵管结扎术。既往史否认特殊。妇科检查:宫颈:肥大,重度黏膜外翻,伴接触性出血;宫体:前位,稍大,质中;双侧附件稍增厚,无明显压痛。三合诊:双侧宫旁组织未及明显增厚。2009-02-21盆腔超声提示:前位子宫,宫体切面径大小为7.6 cm ×6.6 cm ×5.0 cm,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厚0.6 cm。入院诊断:CINⅢ级。于2009-03-12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及家属要求同时切除双附件)。手术中切口及手术创面血管异常丰富,无腹水,盆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手术后剖视标本,见子宫内膜稍厚,约1 cm,肉眼未见明显异常;宫颈重度黏膜外翻,宫颈管黏膜未见明显异常。病检提示:(1)子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2 mm,宽度5 mm;(2)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肌层浸润;(3)双侧输卵管和卵巢无明显异常。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1)雌激素受体(ER):阳性;(2)孕酮受体(PgR):阳性;(3)C-erbB-2蛋白:阴性;(4)Ki-67:阴性;(5)肺耐药相关蛋白(LRP):阴性;(6)P53:阴性;(7)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π):阳性。术后患者伤口脂肪液化,经处理后1个月余伤口愈合。

  • 人子宫颈癌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整合状态的关系

    作者:徐启英;郭桂兰;沙仁高娃

    目的 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整合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HPV16阳性宫颈炎患者20例、CIN患者44例和SCC患者20例.采用多重实时PCR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E2和E6基因,通过E2/E6比值,评估HPV16型DNA的体内整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CCR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炎、CIN和SCC组HPV16 DNA游离型分别是95.00% (19/20)、43.18% (19/44)和15.00% (3/20),HPV16 DNA混合型分别是5.00% (1/20)、50.00% (22/44)和55.00% (11/20),HPV 16 DNA整合型分别是0、6.82% (3/44)和30.00% (6/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16 DNA游离型及混合型组患者中,宫颈炎、CIN和SCC组HCCR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HPV16DNA整合状态与年龄、临床期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HCCR及HPV16整合状态有关,HCCR及HPV16存在状态检测可能作为细胞学筛查的一种补充手段,以期早发现CIN及SCC的高危患者.

  • ⅠA~ⅡB期子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

    作者:刘昱;赵丽君;李明珠;李明霞;王悦;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 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 A~ⅡB期宫颈鳞癌2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27% (60/296),其中19例因分别行左、右侧淋巴结整片切除,未能区分淋巴结部位,其余41例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多受累(58.54%,24/41),其次分别是髂外淋巴结(51.22%,21/41)、髂内淋巴结(31.15%,14/41)、髂总淋巴结(26.83%,11/41)和腹股沟深淋巴结(9.76%,4/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子宫浸润及宫旁浸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3)及宫旁浸润(P=0.029)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ⅠA~ⅡB期宫颈鳞癌中,易受累的淋巴结是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LVSI、宫旁浸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Ⅰ 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 ⅠA~ⅡB期子宫颈鳞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昱;赵丽君;李明珠;李明霞;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 探讨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取样术的296例Ⅰ 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临床分期:Ⅰ 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96%,5年生存率为87%,总体生存率为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脉管内癌栓、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与宫颈鳞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P=0.003)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26)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Ⅰ 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若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2和(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预后往往较差.

  • cDNA芯片筛查Ⅰb期子宫颈鳞癌转移相关基因

    作者:吴素慧;解军;李颖;张静;何显锋;王泽华

    子宫颈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淋巴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但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中不包括淋巴转移这个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宫颈癌转移相关基因,希望能在术前鉴别出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以指导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

  • Ⅰa2期子宫颈鳞癌局部复发并移位卵巢转移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寅;刘继红

    子宫颈癌发生卵巢转移比较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9%~2.2%[1-3].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癌发生卵巢转移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子宫颈鳞癌患者的卵巢转移率为0~1.5%,子宫颈腺癌及腺鳞癌患者为1.7%~12.5%[1-3].因为子宫颈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低,故对于大多数年轻子宫颈癌患者而言,为保留卵巢功能而在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成为一种常规且安全的术式.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卵巢转移是在初次治疗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而对于术后移位的卵巢发生转移,特别是子宫颈鳞癌发生这种情况的报道则极少.迄今为止,在Pubmed上仅搜索到2篇文献共3例子宫颈鳞癌移位卵巢发生转移的患者,且均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Ⅰb1期[4-5].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2013年11月收治了1例Ⅰa2期子宫颈鳞癌移位卵巢发生转移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WHO新分类后如何认识及处理“CINⅡ”病变

    作者:何晓明;尤志学

    早在19世纪末,就已发现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周围组织的改变,并逐渐认识到子宫颈鳞癌存在癌前病变。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引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一概念,并根据细胞的分化成熟度、细胞核的异型性以及核分裂活性等将其分为CINⅠ、Ⅱ、Ⅲ3级,以此指导临床处理,然而,这些CIN亚分类的形态学分界并不明确。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初发的HPV感染仅为生产性感染,此时鳞状上皮细胞尚未进入癌前病变状态,依然保持有分化能力,这种轻度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大多数能自行消退而恢复正常,仅有小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并伴有E6、E7等基因产物过度表达者具有癌变潜能(即转化性感染),此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据此,学者们修正了CIN的分类命名系统,借鉴子宫颈细胞学的TBS分类,使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对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两级分类,并用病变(lesion)代替了瘤变(neoplasia)。2014年,WHO在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中采纳了该分类系统,即将CINⅠ及相关的HPV感染归为LSIL,而将CINⅡ、Ⅲ归为HSIL。

  • 妊娠合并Ⅰb2期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顺利分娩一例

    作者:李明珠;赵昀;李明霞;王建六;李小平;张晓红;魏丽惠

    患者27岁,因“宫内妊娠20周+3,阴道间断水样白带1个月”于2015年5月30日收入院。患者妊娠15周余时自觉阴道间断少量排液,当地医院疑为胎膜早破,本次就诊于本院行进一步检查。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畅,有少量水样白带,阴道穹隆可及,子宫颈外口可见外生型菜花样肿物,4.0 cm×3.5 cm大小,向阴道方向延伸,质地糟脆,有接触性出血,宫旁组织质软;产科情况无异常。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鳞癌Ⅰb2期。患者孕2产1,要求保留胎儿,鉴于子宫颈肿瘤呈外生型生长,决定行局部肿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根据治疗情况再决定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于妊娠20周+5行子宫颈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颈鳞癌,中分化,浸润间质,局灶可见微小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法检测:p16、CD31、淋巴管标志物D2-40阳性(+),细胞角蛋白(CK)7局灶(+),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90%(+),CK20阴性(-)。

  • 骨桥蛋白在子宫颈鳞癌患者局部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孙晓玲;姚卫红;卫庆萍;付亚红;冯锋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子宫颈鳞癌患者相应子宫颈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PN作为子宫颈鳞癌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慢性子宫颈炎、18例CIN和21例子宫颈鳞癌患者子宫颈局部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 OPN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77.78%和80.95%,依次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鳞癌患者OPN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但结果 显示随着临床分期的逐渐升高.OPN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 OPN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印迹基因IGF2与p53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曹颖一;包健荣;钱婷婷;谢芳;顾永平;顾丽琴

    目的:探讨IGF2与p53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子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GF2与p53在45例子宫颈炎、126例CIN、47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IGF2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IN 及子宫颈炎(P<0.05);p5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CIN 及子宫颈炎(P<0.0001)。子宫颈鳞癌组织中IGF2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IGF2、p53的异常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p21-和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洁;罗学锋;刘晓颖

    目的 探讨p21WA1和p53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50例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42.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33%(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7%(P<0.05).p21WAF1与p53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 p21WAF1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采用化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卫平;张蕾;柳喜洋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意见和参考.方法 选择1999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采用化疗治疗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复发后化疗方案为两种采用紫杉醇+铂类为49例,占46.67%,采用其他治疗方案的为56例,占53.33%.随访1年,进行单因素Log-Rank分析发现生存率与复发部位、肿瘤分级、治疗方案和化疗是否有效有关.经COX多因素分析发现采用化疗治疗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化疗方案和化疗方案是否有效.结论 采用化疗治疗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且影响因素较多.

  • 维吾尔族宫颈鳞癌C/EBP β基因甲基化与HPV16感染关系

    作者:蒋旭鹏;潘晓琳;潘泽民;张东辉;张鑫芝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C/EBP β基因甲基化与HPV16感染关系的研究,探讨该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26份子宫颈癌组织和16份子宫颈正常组织DNA,用PCR方法对样本进行HPV16检测,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进行C/EBP β基因甲基化分析.结果 子宫颈鳞癌组织HPV16感染率为69.32% (18/26),2份正常子宫颈组织感染HPV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0,P<0.05);子宫颈鳞癌与子宫颈正常组织中C/EBP β基因CpG10/11和CpG17/18 2个CpG岛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1、2.278,P均<0.05);C/EBP β基因在以上2个CpG岛位点上的甲基化率与HPV16感染偏相关系数分别为1.323和-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发生与HPV16感染相关; C/EBP β基因2个CpG岛位点甲基化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而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作者:陈少泽;潘晓琳;郭晓青;王振宝;郑威楠;韩虎;潘泽民

    目的 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41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及32名正常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组织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 32名正常子宫颈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未发生甲基化,为非甲基化状态;41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共有13例发生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32%).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部分参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有可能作为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 Ki -67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群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2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2P 法,检测子宫颈鳞癌1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8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中 Ki -67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Ki2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从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子宫颈鳞癌,Ki267的表达强度逐步增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Ki -67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癌的发生。Ki -67检测可提高子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率。

  • C/EBPβ蛋白质在新疆汉族子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中的作用

    作者:郑威楠;汪霞;韩虎;李妍;蒋旭鹏;张东辉;潘泽民

    目的:研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在新疆汉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分级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3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EBPβ蛋白质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疆汉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与慢性子宫颈炎C/EBPβ蛋白质的表达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鳞癌组织中,C/EBPβ蛋白质的表达在高分化癌高于中分化癌,中分化癌高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β蛋白质表达在新疆汉族子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表达不同,可能用于子宫颈癌诊断。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作者:赵志敏;王红英;郑威楠;李星;刘引引;康华丽;潘泽民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域设计6对引物,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方法分析15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例子宫颈正常组织C/EBPβ基因序列.结果:C/EBPβ基因上检测出6个已知SNP位点和3个新发现的或低频的多态性位点,有1例标本检测发现在2091-2092处插入GGCGGCAGC 9个碱基,而在维吾尔族正常子宫颈组织未发现新多态性位点.结论:C/EBPβ基因上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