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卵管子宫内膜样癌伴Wolffian管肿瘤样结构1例

    作者:黄文斌;赵有财;玄英华;谢静燕;王劲松;赵建华

    患者女性,67岁.发现外阴脱出物1月余.患者近1个月来自觉外阴有脱出物,休息时好转,无异常阴道出血及流液.B超示左侧卵巢1.4cm×0.6cm大小,其内上方条索状无回声4.9cm×2.3cm大小,内见不全分离.提示左侧条索状包块附件来源可能,输卵管积液可能.先行LeFort手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实质性增粗,切面呈实性,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腺癌.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 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鞠小梅;许燕

    目的 通过对22例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原发性输卵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0年收治的2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对护理工作重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中浆液性腺癌17例,恶性苗勒氏混合瘤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10~15 d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5年生存率为41%.结论 对原发性输卵管癌手术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5年生存率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 原发性浆液性输卵管癌1例

    作者:李晶;卢晓玲;商慧兰;续晋铭

    患者女,67岁,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流液1周余,以“左附件占位,宫腔积液”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未见异常,宫体如孕2个月大小,质软,光滑,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可及肿块约1 cm,活动好,稍压痛,直肠指检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CA125:23.2 U/ml.超声:宫腔内见巨大无回声区,约77 mm×52 mm,内膜边缘数个回声区;左附件区见扭曲管状混合回声,约53 mm×52 mm.

  •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徐娆;史铁梅;王鑫璐;姜罗;黄瑛;宗璨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超声、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FTC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PFTC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1例.伴对侧输卵管积水1例,伴同侧皮样囊肿1例,2例卵巢转移,1例结肠转移.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梭形实质性低回声肿物(n=16)、不均质团块样肿物(n=4)、“腊肠型”囊性肿物(n=7).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7例,囊肿块7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n=2)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n=2).PET/CT表现为附件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n=1)或附件区囊实混合密度(n=2).结论 超声可有效发现PFTC附件区肿物,并区别囊实性;CT、MRI及PET/CT有助于PFTC的定位.

  • 18F-FDG PET/MRI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红红;党浩丹;刘家金;刘猛;徐白萱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MRI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行PET/MRI检查的68例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观测PET/MRI图像上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短径(S)、长径(L)、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及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PET/MR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比较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各观测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3例患者共出现30枚转移淋巴结,PET/MRI正确探测到22枚,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22/30)、97.5%(356/365)、95.7%(378/395)、71.0%(22/31)和97.8%(356/364).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之间的S、ADCmin及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显示S、S/L、ADCmin及SUVmax佳阈值分别为8.80 mm、0.765、766.15×10-6mm2/s及3.25.结论 PET/MRI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地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

  • 超声诊断输卵管癌肉瘤1例

    作者:薛勤;吴群英;汪娟;谭洁

    患者女,73岁,因体格检查发现右侧盆腔肿块入院。外阴检查:阴道通畅,黏膜稍充血;宫颈光滑,直径1 cm,子宫前位,体积缩小;右侧附件处触及肿块,质硬,可活动。超声检查:子宫萎缩,内膜厚0.3 cm;左侧卵巢萎缩,右侧卵巢未显示;右侧盆腔见囊实性肿块大小约6.0 cm×3.0 cm×2.7 cm,囊内前壁肿块大小约2.5 cm×2.1 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蒂部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图1A),脉冲多普勒频谱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28.96 cm/s,阻力指数0.41,诊断:右卵巢肿瘤。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萎缩、双侧卵巢及左侧附件萎缩,无粘连,右侧输卵管增粗呈腊肠型,大小约6 cm×3 cm×3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开输卵管见血性积液溢出,偏前壁见菜花样肿块,大小约2.5 cm×2.0 cm,切面呈实性、灰白淡黄色,质地较脆。病理检查:肿瘤内见腺癌组织,其内可见异型的软骨样组织(图1B);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成分:Vim(-),上皮膜抗原(+),广谱角蛋白CKAE1/AE3(+),结蛋白(-),肌动蛋白(-), S-100(-),突触素(-);间叶软骨成分Vim(+),CD10(-), CKAE1/AE3(-),结蛋白(-),肌动蛋白(-),S-100(+),突触素(-),肿瘤细胞P53(+),Ki-67>30%(+)。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癌肉瘤。患者术后拒绝行放疗及化疗,随访19个月存活。

  • 不典型原发性输卵管癌与卵巢囊腺癌的CT特征

    作者:李洁;吴晶涛;陈文新

    目的:探讨不典型原发性输卵管癌(PCFT)和卵巢囊腺癌(OCA)的临床及 CT 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 PCFT 患者(PCFT 组)和20例 OCA 患者(OCA 组)的 CT 检查和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CA125值、临床表现及 CT 特征。结果 PCFT 组和 OCA 组CA125值分别为(486.13±23.89)U/ml 和(1606.94±62.8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FT 组和 OCA 组阴道流血与阴道排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FT 组 CT 表现不规则实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8例,无囊性肿块;OCA 组无不规则实性肿块,囊实性肿块16例,囊性肿块4例;两组实性肿块、囊实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卵巢静脉直径、患侧子宫圆韧带直径、病灶体积、病灶增强扫描后静脉期与延迟期 CT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转移淋巴结大小、病灶平扫与动脉期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血清 CA125值、阴道流血与阴道排液等临床表现与患侧卵巢静脉直径、患侧子宫圆韧带直径、病灶体积、病灶增强扫描后静脉期与延迟期 CT 值相结合是诊断 PCFT 与 OCA 的鉴别要点。

  • 超声造影诊断附件区肿块的Meta分析

    作者:张伟;徐琳;马永红;朱丽波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 评价超声造影(CEUS)诊断附件区肿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系统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EUS诊断附件区肿块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采用诊断精确性研究质量评估(QUADAS-2)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合并效应量,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作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终共纳入22篇文献,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0篇.SROC曲线AUC为0.97.Deek's漏斗图表明本文终纳入的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1).结论 CEUS在诊断附件区肿块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鲁果果;孙聚葆;李新瑜;杨静;许晓亮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表现,以提高该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PFTC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TC的MRI示附件区腊肠型实性或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PFTC,可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提供帮助.

  • 妊娠晚期子宫附件扭转四例分析

    作者:阮焱;王欣

    子宫附件扭转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扭转的原因往往由于卵巢或输卵管肿瘤,扭转的内容物包括卵巢或输卵管或两者皆有,对其诊断和处理已有很成熟的理论基础.妊娠期附件扭转一般多见于妊娠中期及产褥期,发生于妊娠晚期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4例妊娠晚期附件扭转,并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探讨妊娠晚期发生附件扭转的诊治与处理.

  • 原发性输卵管癌研究进展

    作者:徐修云;洪颖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极少见的妇产科恶性肿瘤,约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4%~1.8%。发病年龄常见于40~65岁,平均约55岁。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输卵管癌每年的平均发病率约为3.6/1000000。发病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三联征为阴道排液、腹痛及盆腔包块。输卵管癌很难在术前及术中诊断,确诊依据术后病理诊断,术前可行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协助诊断。其治疗手段与上皮卵巢癌是相似的,主要包括根治性肿瘤减灭术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术后残存病灶直径大小、疾病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度等与输卵管癌的预后有关,但是其预后比同期别上皮卵巢癌或其他原发妇科恶性肿瘤要更差,5年生存率为22%~57%。本文就输卵管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输卵管癌的超声特点

    作者:任芸芸;赵蔚;常才

    目的探讨输卵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输卵管癌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正确7例,误诊为卵巢肿瘤6例,考虑为附件来源肿瘤2例.结论绝经后妇女附件区出现腊肠状混合性肿块,内含不完全分隔、实质部分血供丰富,结合病史,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汪华;汪龙霞;李秋洋;刘勤;王艳秋;何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超声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声像图分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声像图表现:(1)Ⅰ型6例,显示附件区迂曲管状囊性结构,囊壁见单发或多发乳头样突起,彩色多普勒示乳头上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2)Ⅱ型2例,显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呈腊肠形改变,边界清楚,在实性部分周边或一侧沿输卵管走行方向见囊性区,彩色多普勒示实性部分见较丰富或丰富的血流信号.(3) Ⅲ型13例,显示附件区低回声肿块,呈腊肠形改变,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示其内见较丰富或丰富的血流信号.(4)Ⅳ型14例,附件区单发或多发实性为主低回声肿块,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示实性部分见较丰富或丰富的血流信号,一侧或双侧未显示正常卵巢结构,伴膀胱子宫陷窝腹膜增厚、子宫直肠陷窝腹膜增厚、大网膜增厚、远处其他脏器转移等1项或多项恶性征象.(5)Ⅴ型6例,仅表现输卵管积液或超声显示附件区无异常改变.术前超声提示原发性输卵管癌19例(46.3%,19/41)、误诊及漏诊22例(53.7%,22/41).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性,但病变较小时超声易漏误诊.超声检查可显示输卵管病变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血流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患者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研究

    作者:牟田;李慧燕;王建六;姚远洋;沈丹华

    目的 通过研究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患者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初步探讨ESC的发生与输卵管伞端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9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所有典型ESC患者共30例(包括Ⅰ期13例,Ⅱ期2例,Ⅲ期15例),取其石蜡包埋的典型ESC组织、双侧输卵管伞端组织.(1)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ESC患者的输卵管伞端组织的病理特征,分析输卵管伞端上皮内病变特点、程度及其与ESC期别的关系.(2)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p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neu)、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膜联蛋白Ⅳ(ANX-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30例ESC患者中,15例(50%)合并输卵管伞端上皮的病变,包括输卵管浆液性癌9例(Ⅲa期5例,Ⅲc期4例),输卵管上皮内癌(STIC)2例(Ⅰa期、Ⅰb期各1例),输卵管上皮增生2例(Ⅰa期),输卵管浆液性癌合并STIC 1例(Ⅲa期),输卵管浆液性癌合并输卵管上皮增生1例(Ⅲc期).(2)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7%(26/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3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506,P=0.022).(3)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中ANX-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25/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0%(6/30);内膜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3%(7/30);内膜癌组织中HMG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3%(25/30),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为20%(6/30).上述3个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组织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3个蛋白在ESC患者的内膜癌组织与其输卵管伞端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Ⅰ期ESC患者的输卵管伞端合并STIC,提示STIC与ESC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内膜癌与其输卵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而HER2/neu、ANX-Ⅳ、HMGA2的表达无相关性.

  • PAX8、PAX2、p53和RAS蛋白在卵巢及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对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起源的意义

    作者:毛燕南;曾丽霞;李宇虹;刘萤照;吴健勇;李力;王琪

    目的 探讨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配对盒基因2抗体(PAX2)、p53和ras癌基因(RAS)蛋白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C)患者的卵巢及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于HGSC起源的意义.方法(1)组织标本: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以同期因卵巢良性疾病等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卵巢和输卵管无病变区域的组织标本10份作为对照.其中,卵巢组织标本的取材按左、右侧区分,输卵管组织标本的取材按左、右侧区分并按伞部、壶腹部、峡部解剖分段取材.3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上皮性恶性肿瘤29例(包括浆液性癌27例、黏液性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非上皮性恶性肿瘤5例(均为性索-间质肿瘤);27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HGSC 23例、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LGSC)4例.(2)组织芯片:采用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制作并赠送的组织芯片,该芯片收集了2005—2013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为卵巢浆液性癌的组织标本153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和组织芯片中PAX8、PAX2、p53和RAS蛋白的表达,(1)分析HGSC患者和对照妇女的卵巢和输卵管组织中PAX8、PAX2、p53及RAS蛋白的定位表达差异;(2)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和输卵管组织中PAX8、PAX2、p53及RAS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3)分析PAX8、PAX2、p53、RAS蛋白在HGSC患者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卵巢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4)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法对组织芯片中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妇女的正常卵巢上皮细胞中PAX8、PAX2、p53、RAS蛋白均呈阴性表达,而正常输卵管上皮分泌型细胞中PAX8、PAX2、p53、RAS蛋白均呈棕褐色强阳性表达.HGSC患者的输卵管上皮分泌型细胞中及卵巢和输卵管的癌细胞中PAX8、PAX2、p53、RAS蛋白均呈棕褐色强阳性表达.(2)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输卵管组织中p53、RAS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P<0.05);但两者的输卵管组织中PAX8、PAX2蛋白以及卵巢组织中PAX8、PAX2、p53、RAS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HGSC患者的卵巢组织中PAX8、PAX2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GSC患者(P<0.05),RAS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GSC患者(P<0.05);而两者的输卵管组织中PAX8、PAX2、p53、RAS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PAX8、PAX2蛋白在HGSC患者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422,P=0.045;r=0.693,P=0.000);但p53和RAS蛋白在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r=0.058,P=0.793;r=-0.190,P=0.384).(4)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PAX8、PAX2、RAS蛋白表达均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术前化疗以及p53蛋白表达均无关(P>0.05).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PAX8蛋白表达有关,而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术前化疗以及PAX2、p53、RAS蛋白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 PAX8、PAX2、p53、RAS蛋白对于研究HGSC的起源定位于输卵管上皮分泌型细胞有着重要的意义,HGSC可能来源于输卵管,但需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PAX8、PAX2、p53、RAS蛋白有望作为卵巢浆液性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再评价

    作者:马彧;李艺;崔恒;梁旭东;唐志坚;李小平;赵彦;魏丽惠

    目的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可能改善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其确切的应用价值需要再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136例Ⅲc~Ⅳ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资料,A组(65例)初次手术即获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B组(41例)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小满意,术后单纯化疗;C组(30例)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不满意,经3~4个疗程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及生存结果.结果 136例患者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为47.8%(65/136).C组终有23例(77%,23/30)达到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6个月,预后好.C、B两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40、31个月)及PFS(分别为24、13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54、0.289).C组中无肉眼残留病灶患者的PFS(27个月)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30),但OS仍比A组差(P=0.010).结论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不能改善远期预后,但达到无肉眼残留的患者能改善其术后PFS.该手术本身安全、可耐受,可作为基层医院无法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一个补充治疗选择.

  • 输卵管伞端上皮内癌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梁云;陈晓端;吕炳建;周彩云;张晓飞;石海燕

    目的 初步探讨发生于伞端的输卵管上皮内癌(TIC)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因原发性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输卵管伞端结构清晰的全部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包括卵巢浆液性癌26例(卵巢表面受累12例,实质受累14例)、输卵管浆液性癌7例及腹膜浆液性癌l例.选择同期全部原发性非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42例作为对照组,包括卵巢子宫内膜样癌1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11例、卵巢黏液样腺癌11例、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6例、低级别输卵管浆液性癌1例.分析两组患者中TIC存在情况,根据是否存在TIC将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分为TIC阳性(+)和TIC阴性(-)两类,并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研究组34例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患者中,15例(44%)存在TIC,病变均位于输卵管伞端,对照组中未发现存在TIC,两组TI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86,P=0.000).26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11例(42%)存在TIC,其中8例单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同侧TIC、2例双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单侧TIC、1例双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存在双侧TIC;7例高级别输卵管浆液性癌患者中,4例(4/7)存在TIC;1例高级别腹膜浆液性癌未发现TIC.26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11例TIC(+)和15例TIC(-)患者中卵巢实质受累分别为5例(5/11)和9例(9/15),卵巢表面受累分别为6例(6/11)和6例(6/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卵巢肿瘤平均长径分别为6.9和6.5cm,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409,P=0.690).结论 伞端TIC可能是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特有的,与高级别盆腔浆液性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原发性输卵管癌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曾昭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1978年~1995年治疗的3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均给予手术治疗,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其中7例给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果:手术+噻口替哌化疗、手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手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14.2%(1/7),50.0%(7/14),71.4%(5/7).结论:彻底的手术治疗,辅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输卵管系膜浆液性囊腺瘤合并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邹亦庐;郑秀;王密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因"反复下腹闷痛1年"于2006-12-14入院.患者曾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闷痛,呈阵发性,伴尿频、尿急.

  • 原发性输卵管癌三例

    作者:丁洪基;唐秀坤;姜秀杰

    例1:女,50岁。因阴道流血水并下腹部包块于1982年9月12日就诊。患者婚后不育,曾患月经不规则半年,经服中药治愈。现停经8个月后,阴道流血水6个月余,并发现下腹部有一鸡蛋大包块,经抗炎治疗无效。妇科检查:右附件有一拳头大包块,囊性感,表面光滑,活动,轻度压痛。临床诊断:①卵巢囊肿;②输卵管癌;③原发不孕。入院后行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右输卵管有一不规则蜡肠型肿物,迂曲旋绕,约15 cm×8 cm×7 cm大小,囊性。左输卵管有一长园形囊性肿物,约8 cm×5 cm×5 cm大小。两侧肿物均与肠管、卵巢及子宫粘连。双侧卵巢正常。病理检查:双侧输卵管充血、水肿,呈紫红色。切开后内有大量陈旧性血液流出,输卵管壁见菜花样肿物突入腔内,并见横贯管腔的小粱。肿物切面灰白色,质脆,呈细乳头状。镜下:输卵管粘膜皱襞被瘤组织取代,瘤细胞呈园形及卵园形,核大,染色深,异型性明显,构成单层或复层乳头状及团块状结构,突入腔内,少数瘤细胞侵及输卵管肌层中。病理诊断:双侧输卵管乳头状腺癌(图1)。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