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针治疗面肌痉挛20例

    作者:陈良华;林万庆;陈旭军;林源;姚志芳;梁栋富

    目的 探讨浅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可推广性.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针组采用浅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根据面肌痉挛程度(Shorr分级)进行功能分级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Shorr分级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浅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浅针疗法因操作时无需将针刺进皮肤,无痛,舒适,更易被惧怕针刺的患者接受,为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周发祥教授治疗痉病思路浅解

    作者:张贵平;周发祥;于小菊;安胜利

    周发祥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首批博士生导师,周师潜心研用岐黄之术数30余年,在治疗诸多杂病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周师对痉病治疗思路的独特地方整理出来,以供同道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基于医案挖掘的痉病四诊信息研究

    作者:谭子虎;吴永贵

    目的:本研究旨在挖掘痉病的四诊规律.方法:收集古今痉病医案,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后,采用统计软件对痉病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寻求其规律.结果:痉病的主要症状有:四肢抽搐、神昏、牙关紧闭、发热、口渴、谵语、角弓反张;舌红、苔黄、舌绛、舌淡、脉数、脉弦.痉病的核心证素为:热、津亏、动风.结论:本医案挖掘的结果具有可靠性,为痉病接下来的证素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亦为痉病指南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 基于因子分析的非传染性痉病证素提取及证型分布研究

    作者:谭子虎;陈延;吴永贵;李贤炜;柳泓汉;杨琼

    目的:借助因子分析提取非传染性痉病的证素,区别非传染性痉病与传染性疫痉的临床常见证型.方法:多中心收集痉病患者t共237例,填写《痉病病例调查表》,录入四诊信息等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降维研究,提取证素.结果:共得到公因子8个,初步提取证素32个;选取积分靠前的病性及病位证素各5个,包括湿(严重)、痰与阴虚(明显)、阳亢与气虚(较轻),病位主要涉及肝,次为经络、脾、肾.结论:非传染类痉病以气阴亏虚为本,湿痰及阳亢为标,临床多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及肝阳上亢证.

  • 简述从“痉”论治癫痫

    作者:周雪丰;乔森;蔡长顺;文磊

    文章通过研究部分医家的论述,认为现代医学对癫痫病的定义比古代痫证定义的范围更广.因此,根据“痉”病症状特点,认为其当属现代癫痫病范畴之内.借以比较癫痫强直性发作与“痉”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及症状的相似性,文章讨论了二者在病因、病机上的相关性,因此,提出以《金匮要略》中“痉”病的方证条文论治癫痫强直性发作的治法.再在分析条文的基础上,依据“痉”病的脉证论治方法,具体提出癫痫强直性发作不同证型的临床辨证用药方法.

  • 论柯琴"痉之属燥"说

    作者:杨金萍

    柯琴因<内经>"病机十九条""燥症独无"而强调燥邪致病,并针对<伤寒论>中"痉病"提出"痉之属燥"的理论,其理论具有特殊意义,突出了内伤燥邪致痉,蕴含了保阴存津思想,在病因学、治疗学尤其是预防学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柯琴 痉病 燥证
  • 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椎病106例

    作者:陈铁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椎病10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1例,女75例;年龄大70岁,小23岁;病程短6个月,长7年.

  • 痉病患者的中医治疗

    目的:讨论痉病患者的中医论证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痉病日久,昔谓之“年力衰残,阴之败也”,“去血过多,冲任竭也”,“血随脓出,营血涸也”(《景岳全书》),预后较差,能控制脑系病,不使其发展,有向愈之机。

    关键词: 痉病 中医治疗 方法
  •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痉病诊治思维步骤分析

    作者:李成卫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 五书"论痉"的异同考辨

    作者:倪忠根

    阐述了痉病的出处,同时也论述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里都有关于痉病的论述,并从病因、病机、主证、兼证、治法、方药等方面比较了有关文献关于痉病论述的异同.后总结出认识痉病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痉病 异同
  • 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疗风痰痓2例报道

    作者:张志明;王海峰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温病条辨》桑菊饮治疗痉病探析

    作者:孙大中;吴智兵

    《温病条辨》桑菊饮方可以治疗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痉病,其中以风温痉、温热痉、暑痉、燥痉4种热在卫分兼有咳症的痉病为主.桑菊饮治疗风温痉、温热痉体现了温病学中"金囚木旺"的理论;治疗暑痉初起热邪不盛见咳嗽之症,注重了既病防变;治疗燥痉时体现了辛凉甘润之法.

  •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挖掘的痉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作者:谭子虎;陈丽珠

    目的:探讨痉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作为古籍医案数据来源,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等作为现代医案数据来源,建立数据库,对古今医案痉病的证候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古今医案证候汇总中,证候类型归纳为64个,频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邪壅经络(18.48%)、阴血亏虚动风(16.67%)、痰热动风(9.70%)、阳明腑证(4.85%)及热入营血证(4.85%)。结论:初步反映了痉病常见的证候及分布规律,为痉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及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修订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齿介齿辨析

    作者:张芙蓉

    齿介齿,<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曰:"睡眠时上下齿磨擦有声的症状.多由胃热或虫积所致”[1].<简明中医辞典>亦曰:"齿FDF3,古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又名FDF3齿,啮齿,嘎齿.多因心胃火热,或为血气虚,邪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清*徐灵胎<徐氏医书六种>:‘齿FDF3者,睡眠而齿相磨切也……'小儿睡中齿FDF3常为有虫”[2].两本辞书俱将"FDF3齿”与"夜磨牙”等同起来.仅此解释,不但使FDF3齿属痉病中一种症状的本义湮没不彰,而且使临床辨证治疗亦局限化.今作辨析,以明其义.

    关键词: 齿介 齿 夜磨牙 痉病
  • 痉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一

    作者:何若苹;徐光星

    编者按: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金匮要略>乃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既为中医杂病临床之第一方书,亦为现代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之必修课程.其临床效用,灵验确凿;其传承创新,势所必然.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何任老先生,穷六十余年教学、研究、临床之力,精究其文,深悟其义,妙用其方,卓有成效,被誉为"<金匮>研究之第一人".今其弟子何若苹等,在何老精心指导下,重读<金匮要略>,别出机杼,以"<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为研究思路,以病证原文、病证解析、方药原文、方药解析、方证新说、现代药理、医案证验之格式,对<金匮要略>所述之病逐一予以统贯论述,希冀有益后学.今特开辟"金匮方证"专栏连载,以飨读者.<金匮要略>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杂病内容,然今之所见,乃<伤寒杂病论>之节略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中杂病部分,且"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编撰而成,文辞简略,方证互见,运用不易,故研究<金匮要略>,以详述、通贯其方证为一切实有效之途径.

  • 《金匮要略心典》论痉初探

    作者:白洁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尤怡所著《金匮要略心典》对痉病成因、脉证等的见解.[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心典》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考历代医家对相关条文的注释,分析阐释尤氏论痘的独到精妙之处.[结果]尤氏将痉病之因概况为2类,即重感寒湿、亡血竭气,并终导致脱液伤津,筋脉失于濡养;尤氏论痉之脉,见解独到,尤以注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篇中第3条、第7条、第8条的原文脉证为佳,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尤氏论痉,强调痉病有其本证,不可与太阳病混为一谈.[结论]尤氏《金匮要略心典》关于痉病的阐述精辟独到,为后人学习《金匮要略》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金匮》方证与肿瘤临床

    作者:徐光星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术之核心理念,《金匮要略》为中医学术之经典著作,指导临床,其效若神.然参《金匮》著作之原文,比辩证论治之理念,两者虽实合而难对,令学习者倍感困惑与无奈,其指导意义,顿然若失.笔者以为,研究《金匮》,应依辨证论治于“证”之规范要求,以《金匮要略》原文为基础,参考历代名家之阐释,对其条文进行重新编排衍义,以期学术理念与经典著作完美统一,以期便利学习者之研究、掌握与运用.肿瘤乃危重之疾,此名亦为中西医临床之习用,然质之《金匮》,非但未见其名,且《金匮》所论其它诸多病名,亦实为症名,以之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常感名实难副,故现代中医学术,应依据病与症的辩证关系,理直气壮坚守“以病论治”、“以症论治”、总以辩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治观念,唯此方可解此困惑,坚定经典学习之信念,并为中医发挥自身优势、为中西医的融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提出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十二字肿瘤诊治原则,对此已有深刻揭示.

  • 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痉病病名源流考辨

    作者:谭子虎;陈乞

    目的 探讨痉病的病名源流发展.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和《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收集整理痉病病名文献,根据不同病名及年代先后顺序对其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结果 共收集痉病病名相关古籍条目866条,涉及古籍书目156本,其中痉病痛名种类有“婴儿索痉”“伤痉”“柔痉”“刚痉”“阴痉”“阳痉”等28种.“痉”字始见于《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继承“外邪致痉”病因学说,分痉为刚、柔二类.至隋唐时期发现“外伤复感风邪”亦可致痉,创立“金疮痉”之说.宋金元时期,总结和梳理“风痉”“风寒痉”范畴.明清时期温病学迅速发展,系统辨治九纲痉.结论 不同历史时期,痉病命名不同,并随着后世不断的发展,使痉病的分类、病因病机、症状特征逐渐完善.

  •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46例

    作者:李俊逸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痉挛性斜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10例完全缓解,18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70例

    作者:王彦军;胡长芳;李清;高琦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并伴有高热昏迷或意识障碍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不但对成人治疗有临床意义,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康复治疗也值得应用和推广.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