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越来越多的“富贵病”

    作者:高怀林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也加入了糖尿病患者的行列.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不到30%,糖尿病控制形势严峻.近年来,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从脾论治新策略体现出了整合调节的优势,可以帮患者轻松降血糖.

  • 基于血液神经递质变化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作者:陈科;张雅月;赵宁;马薇;陈信义

    目的 基于脑肠轴平衡学说,从血液神经递质角度探讨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机制.方法 采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72例符合脾不统血证的rTp患者随机分健脾益气摄血组(A组)90例、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组(B组)90例、强的松组(C组)60例.A组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C组强的松首次剂量按1-1.5 mg/(kg·d),早8点顿服;B组配方颗粒、强的松用量、用法同A、C组.3组均以21天为一疗程.结果 3组治疗后外周血小板分度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与第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组内比较,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第2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分别与第1天比较,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2组分别和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血液神经递质激活机体止血机制.

  •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究——消渴病从脾论治探讨

    作者:吴以岭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吻合.既往述及本病者,论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论病机则以阴虚燥热概括,论治疗则专注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为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见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素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

  • 从脾论治脾虚湿盛型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

    作者:张勇慧;赵凤华

    目的 探析从脾论治对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HSPN)脾虚湿盛型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肾病综合征型HSPN脾虚湿盛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泥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脱敏清络汤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及血清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血清D-D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从脾论治治疗脾虚湿盛型肾病综合征型HSPN患者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促进患者转归,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单用.

  • 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总结

    作者:王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脂肪性肝硬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对脂肪性肝炎的干预治疗,是预防脂肪性肝硬化的重要措施.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循证医学支持的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措施.近两年来我们尝试从脾论治脂肪性肝炎6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临床效果.

  • 从脾论治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作者:张军海

    目的:观察肾脾康胶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肾脾康胶囊每粒0.45克,每次4粒,每日3次.而西医无理想方法.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肾脾康胶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肯定.

  • 欧阳枝磊从脾论治乳腺癌术后的思路与经验

    作者:钟阳红;皮鹰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放化疗带来的损害等仍为患者带来痛苦,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三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5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从脾胃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症,屡起沉疴,认为从脾论治乳腺癌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补脾养血、温脾化痰、健脾疏肝、调和脾胃、养脾肾阴等五法.

  • 王世荣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

    作者:卫雅婧;王世荣

    基于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相关文献的学习及王世荣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梳理王世荣教授临床治疗该病的临床辨治思路.导师认为脾气虚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并根据临床具体不同表现总结出健脾升清固摄法、健脾利湿化浊法、健脾益气活血法及健脾温阳化水法四法用治于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良好.

  • 从肺脾关系论治肺结核

    作者:何森;徐婧熙;朱为;项尚;唐潮;陆婷婷

    脾、肺二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脾脏来论治肺结核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本文从肺结核的认识、肺脾关系、从脾论治等方面对从脾治肺结核的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内容.肺结核从脾脏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辅以抗痨化疗药物是在继承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 糖尿病从脾论治说

    作者:沈元良

    糖尿病即消渴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以多饮、多食、小便多,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以中医辨症论治取得了疗效.笔者认为以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从脾论治,更能奏效.

  • 从脾论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作者:邬丹;岳仁宋;许趁意;杜梦梦;龙新华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密切相关,其并发症之一皮肤瘙痒症亦与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岳仁宋教授结合病因、病机及临床经验,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精不正化,致使痰、湿、瘀、热等郁结肌腠,气血壅塞不通,精微不得输转、濡润肌肤而发为该病.当以健脾益气法、运脾化湿法、清脾利湿法、疏肝健脾法、温补脾阳法分类论治.

  • 从脾论治慢阻肺的概述

    作者:王浩;张念志;纪娟;刘丹丽;许李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属于中医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医家提出慢阻肺从脾论治,本文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展开关于慢阻肺从脾论治的概述。

  • "从脾论治"思想探讨及临床应用

    作者:姚朋华;李丰军;李进峰;孙阿娟

    "从脾论治"是当前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其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内涵、生理病理基础、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分析,阐释"从脾论治"理论.

  • 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研究概况

    作者:黄文智;梁晓春

    糖耐量低减中医称为"脾瘴",不等同于"消渴",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观察发现糖耐量低减阶段以湿热痰浊困脾型为多见,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亦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了中医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的研究概况.

  • 从脾论治慢喉喑的临床经验

    作者:吴彩达;陈小宁

    慢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论治.而临床上,纵观慢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笔者团队发现其与脾关系亦十分密切.因此,结合辨证论治,笔者团队将从脾论治慢喉喑的观点运用于临床,临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 自拟芪藤通络饮经验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

    作者:庄克生;杨洪庆;李连朝;李英琛;韩娟;杨洪娟

    目的 探究自拟芪藤通络饮经验方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芪藤通络饮经验方内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监测肾功能、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0.0%,与对照组70.0%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血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则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其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芪藤通络饮经验方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肯定,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量,提高肾功能,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调控PCX、TGF-β1、CysC水平以保护足细胞、修复肾脏组织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 基于HIS4000份病历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规律

    作者:郭锦晨;刘健壮;忻凌;黄旦;周巧;宋倩

    目的: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office2010、复杂网络技术、IBM 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fiori模块进行中药频数统计、核心处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有4 000份住院病历及3 643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①临床用药大致分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四大类,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核心处方为: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蒲公英;②药物关联分析得出:茯苓与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稀莶草、桃仁、威灵仙等健脾化湿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等20对药物组合;③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Hs-CRP、RF、ESR、IgA、IgG、C3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④药物与指标二项关联分析:姜半夏、稀莶草与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白术、丹参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和威灵仙、红花与IGA、IGG降低关联度较高.三项关联分析:姜半夏、稀莶草分别与蒲公英、桃仁和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黄芪、丹参、甘草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稀莶草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麦芽、蒲公英、威灵仙与IGA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红花、甘草与IGG降低关联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解析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真实世界关系,以健脾化湿药为核心,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之间的配伍是组方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等实验室指标.

  •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索“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思路

    作者:吉春兰;卓若君;吴禹池;卢钊宇;刘旭生;黄春林;邹川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现代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大法为健脾补肾.而脾居中焦,具有运化抗邪之功能,这种运化抗邪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极其相似,后者可能是脾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从现代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论治慢性肾脏病(CKD)的现代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脾胃的联系:中医“脾”生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有关;2.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其肠道微生态也发生紊乱,从而产生蛋白结合毒素,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愈后,基于此对CKD进行防治是现在研究的热点;3.慢性肾脏病从脾胃论治的源流和现状: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损耗人体正气,属于慢性疾病中虚劳性疾病的一种,脾虚是其核心病机之一,因此健脾法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脾虚血瘀——酒精性肝损伤的基本病机

    作者:赵瑜;唐义爽;毛羽丰;胡义扬

    酒精性肝病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肠黏膜屏障损伤和细菌移位是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肠-肝轴”理论和“二次打击”学说.本文基于历代医家论点的文献检索和现代研究结果,提出“脾虚血瘀”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基本病机,“肠道是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重要靶位”及“从脾论治”的理论假说.并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对经验复方健脾活血方的研究进展,说明具有健脾活血、清浊利湿功效的健脾活血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药理机制表现为修复小肠黏膜的机械屏障损伤,改善菌群结构,减少内毒素释放,进而减轻对肝脏的“二次打击”.该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体现了酒精性肝损伤“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以及“从脾论治”的治疗法则,对传统理论进行了现代诠释,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了参考.

  • 邵铭教授从脾论治酒精性肝病

    作者:卢殿强;邵铭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可归属于中医"酒疸""伤酒""酒癖""酒臌"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多因酒毒伤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发病.邵铭教授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理论,认为脾运失健是发病的关键,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用药灵活,以健脾运脾为要,配以专方专药,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葛根、枳椇子为主药,提出对酒精性脂肪肝重在疏肝运脾、化湿运脾、活血运脾,对酒精性肝炎重在清热利湿运脾,对于酒精性肝硬化重在养正除积,以柔肝健脾,活血消癥为基本治法,效果良好.

364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