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难辨梭菌菌属基因及毒素基因方法学的建立

    作者:邵冬华;季娜;梁国威;刘静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难辨梭菌菌属鉴定及其毒素基因筛查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aqMan-MGB探针,通过real-time PCR分析系统,同时检测难辨梭菌菌属基因磷酸丙糖异构酶(Tpi)、A毒素(TcdA)、B毒素(TcdB)及缺失部分基因的A毒素(TcdAT),从特异度、灵敏度及其抗干扰性等方面评价该方法,并联合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系统(VIDAS)检测50例临床不明原因腹泻病例粪便标本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难辨梭菌非产毒株Tpi基因(tpi)的检测下限是6×10-2 CFU/μl,产毒株tpi、tcdA、tcdB、tcdAT的检测下限为6×10-1 CFU/μl;难辨梭菌非产毒株tpi检测下限批内、批间变异率分别为2.1%和2.3%;产毒株tpi、tcdA、tcdB、tcdAT的检测下限批内、批间变异率依次为3.0%和3.4%、2.9%和3.2%、5.3%和5.7%、2.7%和2.8%。临床常见分离菌株及梭菌属其他细菌对检测无干扰。50例不明原因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采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与VIDAS酶标免疫检测39例阴性标本其符合率为100%;6例两方法检测均为阳性;3例VIDAS酶标免疫检测为可疑及2例为阴性,经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为A-/B+菌株。结论建立的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重复性好的特性,且可筛查携带缺失部分基因的TcdA难辨梭菌菌株。

  • 一种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王丽倩;罗芸;黄忱;叶菊莲;宋小军;金大智;王贤军

    目的 通过与BD MAX试剂盒检测临床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的比对,评价本实验室前期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应用研究.2014年7月1日至9月30日采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47份,分别采用BD MAX和本实验室前期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方法进行检测.BD MAX试剂盒采用自动化核酸提取和PCR检测;实验室前期研发方法通过提取粪便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47份标本中,两方法均检出艰难梭菌毒素B基因阳性33份,阴性114份,其中有4份标本的结果不一致.以BD MAX试剂盒的结果为标准,得出本实验室前期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为93.94%(31/33),特异度为98.25%(112/114),阳性预测值为93.94 %(31/33)和阴性预测值为98.25 %(112/114).且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22,P<0.01).结论 本实验室前期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方法与BD MAX试剂盒性能相似,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同时该方法成本低并可直接对腹泻标本进行测定,无需配套提取仪器,更适合我国临床开展常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

  • 临床厌氧菌检验应与时俱进

    作者:许淑珍;马纪平

    厌氧菌具有感染的普遍性,使人体各个部位、器官、组织等感染,如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脑脓肿、肺脓肿、菌血症、鼻窦炎及腹膜炎等,因此,厌氧菌检验在细菌性感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多为内源性,牙周炎及牙根管炎厌氧菌感染率高达96.67%~100%[1,2];肛周、腹部和肺部厌氧菌感染率也比较高,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率达72%~91.7%[1,3];肺部感染和肺脓肿厌氧菌感染率为40.1%~84.2%[4,5];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居多,其中类杆菌属为优势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癌症、骨髓移植等患者容易引发菌血症[6-8];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因长期住院,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难辨梭菌的感染常通过接触方式传播,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严重者导致死亡[9].临床感染的很多实例证明,广泛、深入开展厌氧菌检验极为必要.

  • 难治性细菌感染的现状和防治策略

    作者:曲芬;郭桐生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人们认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细菌感染已成为过去.但是伴随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抗感染治疗领域中的重大难题.特别是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VRSA)、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VI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us,VRE)、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的难辨梭菌等为代表的细菌感染成为临床治疗感染的棘手问题.本文对难治性细菌感染的现状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合并艰难梭菌感染1例

    作者:庞君丽;崔恩博;曲芬

    患者,女,71岁,因“间断呕血6月余,发热、腹痛、腹泻1 d”于2015年2月9日入我院。患者于2014年7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不适,呕吐少量鲜血,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食道下段糜烂。腹部CT示:肝左叶囊肿;胆囊炎;右肾囊肿;腹腔积液;部分肠管管壁增厚,肠系膜脂肪间隙混浊,腹膜不均匀增厚,腹腔多发小淋巴结。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肝病患者密切接触史、输血史和病前不洁饮食史,无慢性病史及外伤及手术史。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腹水、低蛋白血症;肝囊肿;肾囊肿。给予保肝、利尿、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并于7月23日行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8月5日复查胃镜:套扎术后溃疡形成,建议抑酸抗溃疡治疗。继续内科治疗20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回家继续服药。12月6日患者再次呕血约60 ml ,随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9℃,行急诊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残留静脉破裂出血。血常规检测结果:WBC 12.62菖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91、HGB 76 g/L、PLT 108菖109/L;CRP 167 mg/L。局部给予硬化剂及血凝酶治疗,全身给予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并给予止血、抑酸等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并输注头孢曲松钠2g/d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疗程14 d,治疗过程中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于2015年1月7日出院。2015年2月5日开始,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腹泻,4次/d,均为水样便带黏液,伴有发热,体温39.2℃,腹痛,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

  • 肽类抗生素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张石革

    目的:肽类抗生素是继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问世的一类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虽抗菌谱较窄,但杀菌活性强大,耐药性发生率较低,本文介绍其发展进程和合理应用的侧面.方法:采用国内、外近期文献综述.结果及结论:体内外试验显示,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难辨梭菌等具有抗菌活性,对革兰厌氧菌也具有活性.近年来,其在应用上东山再起,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上已取得良好疗效.

  • 难辨梭菌感染若干进展

    作者:池肇春

    难辨梭菌是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它不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而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在土壤中可发现这些细菌.1935年Hall等首次从健康新生儿粪中分离,1978年Hartlett等首次报道细菌释放毒素与抗生素引起假膜性肠炎有关.此后有关难辨梭菌感染的报道迅速增多,直至2009年5月,网上可查到有关难辨梭菌文献达1927篇,近年文献成倍增加,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有600余篇.由于新的毒力菌株的发现,使发病率、疾病的严重性和预后都有很大变化,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 粪菌移植在胃肠疾病及非胃肠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的证据现状

    作者:李甜甜;李东颖;李建生

    粪菌移植(FMT)是指将来自健康供者的粪便微生物群通过各种方法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中,目的是恢复患者正常的微生物群并治疗疾病.FMT有效和充分的研究指征是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rCDI).目前正在探索FMT作为其他胃肠疾病的潜在疗法,如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虽然尚无足够证据推荐FMT用于非胃肠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帕金森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但是FMT在非胃肠疾病治疗方面正在迅速兴起.因此,本文主要综述FMT临床应用研究的证据现况.

  • 粪菌移植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碧碧;赵靓;孟立娜

    近年来,临床上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概率明显增加,而且难辨梭菌对抗菌药物开始出现多重耐药。一个新兴的治疗措施———粪菌移植(F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 CDI 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尝试将 FMT 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发现。目前对于移植供体和方法选择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关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 FMT 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操作流程做一介绍。

  • 粪便菌群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郑晗晗;江学良

    目的 探讨粪便菌群移植(FMT)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危重性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5月.按照PICOS原则制定检索策略,对检索词同时进行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提取文献相关信息,包括样本量、CDI类型、是否合并炎症性肠病(IBD)、年龄、捐赠者、移植方式、粪便制剂、随访时间等.采用英国国立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推荐的对病例系列的质量评价清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结果 纳入24篇文献,共743例患者,663例获得临床缓解,临床缓解率为89.2%,合并缓解率为87.6% [95%CI (84.0%,90.4%)].亚组分析显示,经上消化道实施FMT的患者合并缓解率为81.5% [95%CI (75.3%,86.5%)],低于经下消化道实施FMT患者的合并缓解率89.7%[95%CI(85.5%,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冷冻制剂实施FMT的患者合并缓解率为85.5%[95% CI (78.4%,90.6%)],与采用新鲜粪便制剂实施FMT患者的合并缓解率为88.3%[95%CI (84.1%,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IBD患者合并缓解率为72.7%[95%CI (53.1%,86.3%)],与未合并IBD患者的合并缓解率87.8%[95%CI (84.6%,9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篇文献发现了可能与FMT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呕吐、发热、腹胀等,多为自限性,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接受FMT治疗后死亡的患者中,死亡原因与患者本身其他疾病有关,没有证据证明与FMT治疗相关.结论 FMT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危重CDI安全有效,且经下消化道实施FMT较上消化道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

  •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富;刘波;商振球;桂志红;丁汀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抗生素,20世纪50年代末,该药以其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良效而问世,成为当时抗革兰阳性菌的强力的"王牌"抗生素.其后,由于发现其毒性较大,加之到20世纪60年代毒性较小的抗葡萄球菌头孢菌素和半合成青霉素相继上市,并且当时耐药菌问题还不是十分严峻,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由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增多,又发现造成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是难辨梭菌(CD),从而在临床上又重新确立了重要地位,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多.但是近年来由于其过度使用,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在医院获得性病原菌中,MRSA的检出率高达41%[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作者:朱燕凤;张婷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日益受到关注.10%~20%的AAD是由难辨梭菌感染引起的.难辨梭菌在健康儿童中的带菌率约为25%~65%,但与儿童腹泻的关系尚有争议.发生AAD的高危因素有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大于3天、两项以上医学干预措施或伴随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AAD的关键,对于轻型AAD,停用抗生素是有效而简单的治疗措施.

  • 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艰难梭菌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婷;王红玲;刘适;王爱平

    背景:艰难梭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感染率较高,而白细胞介素-8(IL-8)在艰难梭菌的炎症反应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与艰难梭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173例IBD患者、7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9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粪便中艰难梭菌感染情况,Sanger测序法测定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艰难梭菌感染与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共检出艰难梭菌阳性者31例(9.1%).艰难梭菌阳性患者IL-8-251位点AA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艰难梭菌阴性患者(χ2=96.6718,P<0.0001).结论:IL-8-251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增加感染艰难梭菌的机会.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三联疗法治疗后继发难辨梭菌感染分析

    作者:胡鸿伟;程国平;汪在华;蔡萍;张振

    背景:近年来,难辨梭菌( CD)感染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标准三联疗法中的抗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s)均与CD 感染有关。甲硝唑既是三联疗法中的常用抗菌药物组分,又是治疗CD 感染的重要药物。目的:探讨含甲硝唑三联疗法降低Hp 感染患儿根除治疗后继发CD 感染的作用。方法:187例经胃镜和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或胃溃疡伴Hp 感染患儿纳入研究,随机接受OAM(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OAC(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根除治疗。三联疗法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以酶联荧光免疫法对粪便标本中的CD 毒素A/ B 进行定性检测。83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OAM 组与OAC 组间Hp 根除率(86.5%对84.6%)、临床症状缓解率(92.7%对95.6%)和溃疡愈合有效率(81.6%对8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AC 组CD 感染率显著高于OAM 组和正常对照组(37.4%对10.4%和7.2%,P 均<0.01),OAM 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甲硝唑三联疗法能有效减少Hp 感染患儿根除治疗后的继发CD 感染,且不影响根除治疗的疗效。

  •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基因调控机制和抗毒素治疗

    作者:林倩云;费稼希;陈烨

    艰难梭菌( C. difficile )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C. difficile产毒菌株主要通过释放肠毒素 A( TcdA)和细胞毒素 B( TcdB)引起结肠损伤和炎症发生。研究发现C. difficile相关性疾病( CDAD)的严重程度与宿主体内细菌毒素水平相关。然而,不同菌株产毒能力差异较大,与毒素产生过程中涉及的基因调控密切相关。本文就C. difficile毒素致病基因调控机制和抗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 中华粪菌库的原则、方案和风险管理

    作者:何植;张发明

    粪菌移植(FMT)已成为难辨梭菌感染的关键治疗手段.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是用FMT治疗难治性难辨梭菌感染的非营利性中心平台.本文重点就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的原则、方案和风险管理方面作一概述和分析.

  • 欧洲《粪菌移植临床应用和操作共识报告》介绍

    作者:谈路轩;李超;张振玉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一定方式移植至患者肠道内,从而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除应用于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外,FMT对其他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作用尚不明确且有争议.本文就《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杂志2017年发表的欧洲《粪菌移植临床应用和操作共识报告》作一简介,以期为FMT在我国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供参考.

  • 难辨梭菌鉴定培养基临床应用评估

    作者:程敬伟;徐志鹏;孙林英;侯欣;徐英春;赵玉沛

    目的 评估难辨梭菌鉴定培养基(CDIF)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方法学评估研究.对临床收集的255份粪便标本同步进行CDIF培养基和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培养基(CCFA)培养,并对CDIF培养基上的所有菌株及CCFA培养基上的典型菌株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255份粪便标本中,经CDIF培养24h后出现典型菌株64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58株;另有3株无色透明菌落的菌株被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以质谱鉴定结果为参考,CDIF培养基对难辨梭菌鉴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 (58/61)、96.9% (188/194)、90.6% (58/64)和98.4%(188/191).CCFA培养48 h后生长的典型菌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61株.CDIF培养基和CCFA培养基上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的菌落中,分离单一菌种比例分别为80.3% (49/61)和77.0% (47/61);CDI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密度高于CCFA培养基.结论 CDIF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为难辨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 难辨梭菌感染进展

    作者:池肇春

    难辨梭菌(Clostridiun difficile)为一种G阳性厌氧菌.Hall等首次于1935年从健康新生儿大便中分离[1],1978年Bartleet等[2]首次报告细菌释放细胞毒素和抗菌素引起假膜性肠炎之间有关.

    关键词: 难辨梭菌 进展
  • 难辨梭菌感染诊治进展

    作者:韩兴;文力

    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及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首要病原体.在过去20年中,其所导致的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全球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增加,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鉴于此,许多医学科学工作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显著.本文就新近CDI相关流行病学、诊断方法、治疗及新型药物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