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愈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王宪波;桑雁;乔汉臣;乔立新;王朝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及愈肝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愈肝冲剂,观察其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OD、GSH-Px活性降低(P<0.05),LPO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PCⅢ与LPO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0.01);愈肝冲剂可以升高SOD、GSH-Px酶活性(P<0.01),降低LPO水平(P<0.05).结论: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愈肝冲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 扶正祛邪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腹泻的思路

    作者:赵章华;夏长军;赵章丽;赵宪法

    中医学防治流行病自<伤寒杂病论>创立辛温解表、和解少阳、清解阳明、泻下热结等法则.刘完素倡导"六气皆能化火",制"双解"、"通圣"等辛凉解热之剂;吴又可强调"戾气"为疫病之源,制"达原"、"三消"诸剂;吴鞠通概括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并创制银翘散、桑菊饮等方.笔者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对扶正祛邪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腹泻病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

  •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作者:崔上上

    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乙肝病毒,是导致人体患染乙肝病症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技术检测,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前提.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探析

    作者:黄浩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治疗组34例患者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保肝、抗病毒、调整免疫机能、疗效全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周口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李莲萍;韩萍;张晓峰;陈小梅;赵妍娟;于学华

    目的:了解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肝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肝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市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000名20岁以上成人居民采用问卷法调查乙肝知识水平.结果:城乡居民对乙肝是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较高(>90%),而对乙肝传播途径中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的知晓率较低(<50%);低年龄组、高文化程度得分高于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医务和科技人员的均分高,农民和其他职业的均分低,城市居民均分高于农村居民;知识来源主要为媒体.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总体乙肝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应加强针对低知晓率人群的乙肝知识健康教育.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洪印

    目的: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效60例(60%),有效32例(32%),无效8例(8%),有效率92%.结论: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相辅相成,疗效比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要好得多.

  • 试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的研究

    作者:王风雷

    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来进行诊治,这具有非常大的疗效优势.通过对当前中医药防治乙肝的现实状况的了解,只有坚持以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研究,才能对以辨证思维作为主体的中医肝病学理论进行继承与发展.

  • 白桦脂酸对质粒急性感染模型小鼠的HBV DNA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乔兵;高月求;李曼;吴韶飞;郑超;金树根;吴惠春;余卓;孙学华

    桦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五环三萜系化合物,它具有抗逆转录病毒,抗疟疾和抗炎特性.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白桦脂酸对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的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实验的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n=15)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构建,随机分为PBS对照组(n=5),白桦脂酸药物治疗组(n=5)及拉米夫定对照组(n=5),建模成功后次日分别予以白桦脂酸(100 mg·kg-1),拉米夫定(50mg·kg-1),PBS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7d,分别在3,5,7d眼眶静脉后采血,ELISA法测血清中HBsAg及HBeAg表达,并在7d后处死小鼠,southern法检测肝组织HBV DNA表达.结果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5d时白桦脂酸能明显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HBsAg表达(P<0.05),与拉米夫定效果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HBeAg表达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肝组织HBV D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白桦脂酸能够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血清HBsAg表达及肝脏内HBV DNA的复制.

  • 活血退黄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0例

    作者:饶日春;郑瑞丹;庄立琳;黄俊达

    2000年9月-2002年6月,我科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凉血利尿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拉米呋啶联合山豆根注射液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红;杨绍基;梅咏予;凌小强;卢建溪;赖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表达状态和机体特殊的免疫应答状态是两个主要因素(1).慢性重度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生可能与HBV的大量复制及免疫应答损害加重有关.因此,抑制HBV复制是否有利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治疗,避免其向重型肝炎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拉米呋啶(lamivudine)是近年来新合成的口服二脱氧胞嘧啶核苷类药物,现已证实它具有很强的抑制HBV 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2).山豆根注射液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山豆根及黄芪提取物,已在临床应用10余年,对HBV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长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3).本研究拟采用拉米呋啶和山豆根注射液两种药物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做病原抑制治疗,探讨应用拉米呋啶和山豆根注射液抗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

  •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王灵台

    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100万以上的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中国尚有约9 800万HBsAg携带者和3 000万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居全国疾病统计的前列.近十年来,根据我院肝科门诊的初步统计,肝病防治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难治性肝炎患者增多;二是肝硬化就诊比例增多;三是与肝炎相关的疾病增多,如脂肪肝、肝源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 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唐荣伟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情况,并注意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且药物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乙型迁延性肝炎70例

    作者:陈书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笔者采用当飞利肝宁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140例,均为2007~2008年的门诊病例,年龄18~55岁,平均(28.47±7.16)岁;男92例,女38例;病史半年~28年,平均(37.53±7.16)个月.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动态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在乙型肝炎中的意义

    作者:韩丽红;梁雪松;许莉莉;蒋雪花;徐斌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108例肝病患者分为五组, 其中急性肝炎13例, 慢性肝炎轻度17例, 慢性肝炎中度30例, 慢性肝炎重度25例, 肝炎肝硬化23例, 设对照组30名.EGF检测采用RIA分析方法.同时观察HA、LN、PCⅢ、C-Ⅳ与EGF的关系.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药物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血清EGF水平与各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观察EGF水平, 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王丽;李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产生多种临床结局,包括自限性感染(病毒被清除)、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变等不同的临床表型.导致HBV感染结局个体差异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宿主因素可能是影响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原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HLA-Ⅰ类、Ⅱ类基因、TNF-α启动子区基因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

  • 云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陆林;丁峥嵘;孔毅;庞颜坤;张杰;罗梅;熊庆;黄国斐;宁岚;陶汝国;李勇

    目的 了解云南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效果.方法 2006年9月,在云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分别调查6个县(区)1~4岁、5~14岁、15~59岁492人、764人、1287人的HBV感染和HepB接种状况.结果 云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17.1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3.11%,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阳性率为35.71%,5项指标[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Ag,Anti-HBe,下同)]全阴性率为46.72%;HepB接种率为41.01%;农村HBV感染率高于城市;HBV感染率、HBsAg阳性率、5项指标全阴性率均为15~59岁高于5~14岁人群,5~14岁高于1~4岁人群;HepB接种率高的地方Anti-HBs阳性率也高,且HBV感染率和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云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4岁儿童,应加强农村与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乙肝预防控制工作.

  • 甘肃省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

    作者:王平贵;高丽;唐宇;王旭霞;安婧;张宁静;邓琳

    目的 评价甘肃省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和乙肝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方法 在项目实施前、后,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在校大学生乙肝预防知识及对乙肝的态度.项目实施后快速评估HepB接种率,并进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HBV) Surface Antigen,Anti-HBs]检测.结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学生对乙肝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从31.35%提高到83.07%;对乙肝有效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从85.05%提高到98.78%;对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知晓率从68.20%提高到95.19%;对HBV携带者能否结婚的回答正确率从68.75%提高到了96.35%;当在校大学生“得知身边的同学是HBV携带者以后”,选择“不影响两人交往”的学生,从基线调查时的18.42%增加到40.90%;认为“不介意与HBV携带者共同进餐”的大学生,从基线调查时的29.27%增加到74.13%.大学生HepB全程接种率从项目前的14.72%提升到94.16%,终期评估检测大学生Anti-HBs阳性率为88.65%.结论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校大学生预防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降低了大学生对HBV携带者的歧视心理.同时,大学生HepB全程接种率显著提高.

  • 中国24个县的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缪宁;王富珍;陈园生;郑徽;吴振华;龚晓红;崔富强

    目的 了解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的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将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分为东、中、西部地区3层,在各层抽取8个县;在每个县随机抽取县医院或妇幼保健院、10个乡级医院.从医院抽取负责人(预防接种的管理者)和预防接种人员,对上述人员进行预防乙肝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 预防接种人员对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和预防乙肝的措施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1.93%和58.61%.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中,认为乙肝的危害性要低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和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所有预防接种人员认为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应及时接种,>95%的预防接种人员认为HepB安全有效.结论 随着对预防接种人员培训的开展,对HepB的接受程度较好,但对乙肝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应加大对预防接种人员乙肝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知晓率.

  • 农村育龄妇女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徐艺;刘西珍;李永东;武继守;夏雪芹;张少白;刘东芳;杨玲

    目的 评价农村育龄妇女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加速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 在两个县(区)实施农村育龄妇女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对育龄妇女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孕产妇管理,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及其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等措施.结果 项目完成后,两个县(区)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从76.34%提高到93.79%;乡级新生JhHepB1及时接种率从54.10%提高到93.28%,HepB全程接种率从73.77%提高到92.91%;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显著提高;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8.11%.结论 在农村育龄妇女中开展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提高新生JhHepB接种率和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阻断HBV母婴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14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作者:郑徽;王富珍;陈园生;崔富强;龚晓红;吴振华;缪宁;罗会明;梁晓峰

    目的 掌握中国现阶段东、中、西部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依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东、中、西部地区1~14岁儿童乙肝流行状况和HepB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1~14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流行率分别为为2.31%、1.91%和2.53%,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流行率分别为61.23%、63.91%和55.78%.东、中、西部地区1~14岁儿童HepB接种率(指有HepB接种史)分别为87.69%、87.04%和69.82%.结论 HepB 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随着接种率的升高,1~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下降,Anti-HBs阳性率升高.

1610 条记录 6/81 页 « 12345678...80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