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

    作者:孙宏侠;周艳;白春艳;李宗树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84%),恶心、呕吐、吞咽困难(75%),顽固性呃逆(32%),Horner征(46%),感觉障碍(46%),共济失调(85%),眼震(64%).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改变.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误诊3例报告

    作者:庞艳;刘英坤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 Syndrome,多由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使延髓背外侧损害,使此处脑神经核和传导束受损,出现一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

  • 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祝鹏宇;王玉珏;郭颖;苏苏

    目的:观察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项针加药物组和药物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加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基础治疗,研究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终入组病例数为58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组内吞咽功能分级疗前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疗后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后吞咽功能的愈显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项针加西药基础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组.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Wallenberg综合征11例

    作者:陈可为;郭家奎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由于小脑下后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侧部位的核团、传导束受累所致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脑病病房收治的1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针药并用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作者:刘爽

    患者,男,51岁,主囚"头晕,左颜面、右半身麻木,呃逆1星期"于2009年6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4日凌晨5时睡醒后,突发头晕头痛,视物旋转,不能睁眼,心悸,大汗出等症状,由120送至当地医院急诊.因疗效不佳,随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有颈椎病史,腹股沟疝气史,痔疮手术史.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作者:苏敬敬

    延髓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对该综合征发病的少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孙家兰;王瑛;傅毅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方法 分析2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检查结果 .结果 本组部分患者有共济失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征、面部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MRI检查结果 显示,延髓上部损害是经典的斜带型,常伴随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面瘫;而下部的损害常位于延髓外侧的表面,表现为明显的眩晕、眼震和共济失调.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的受累部位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尽快给予恰当的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所帮助.

  •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留根;范杰诚;王健;姜鑫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60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入I0E组和鼻胃管(NGT)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在控制基础疾病、干预可控危险因素和脑卒中预防用药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分别采用IOE法和NGT法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对两组病人人院24h内和治疗6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IOE组病人在治疗6周后营养指标和吞咽功能与NGT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OE法较NGT法更有利于促进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敏敏;刘新峰;何晓军;徐格林;朱武生;张仁良;殷勤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83.3%)、构音障碍(61.1%)、吞咽困难(52.8%)、Horner征(80.6%)、共济失调(72.2%)及交叉性感觉障碍(50%)为常见临床表现.36例行MRI检查,32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13例行DSA检查,6例示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33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治疗,26例于7~10 d后症状缓解,1~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6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1例死亡.3例行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当天症状缓解,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碧磊;胡子民;孙冲;高峰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m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确诊的]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8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洁芳;程伟进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即Wallenberg syndrome,多由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脑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损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我科收治的8例患者中6例首诊均被误诊.现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个性化护理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张柳娴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确诊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吞咽功能,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

  • 优质护理服务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于爱君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状况、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作者:刘鹏捷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MS)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该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近几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诊断率逐年提高,现将我们医院近6年来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MRI诊断价值

    作者:刘俊杰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关系。方法分析我院100例2008-2013年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及头部 M RI检查表现。结果眩晕、头晕94%,半身感觉障碍92%,面部感觉障碍85%,步态共济失调86%,恶心、呕吐76%,吞咽困难64%,声嘶56%,Horner征74%;常规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血管成像,分析病灶累及部位和各序列的MRI特征,MRI结果显示,延髓上部损害是斜带型,常伴随严重的吞咽困难、声嘶和面瘫的临床表现;延髓下部的损害常位于延髓外侧的表面,表现为眩晕、眼震和步态共济失调。结论磁共振表现的受累部位与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相关,M RI为临床提供有力的证据,临床大夫可尽早治疗,改善预后效果。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马金英;石强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2年脑血管畸形患者1763例,其中确诊海绵状血管瘤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发生部位位于中脑及桥脑交界2例,桥脑9例,延髓2例,以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为表现形式起病者1例。结论发生在脑干的海绵状血管瘤相对较少,以桥脑部位更好发,延髓相对少见,极个别以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形式起病。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德周

    目的 总结分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特点.结果 本组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本组病例经CT及MRI检查均发现延髓背外侧梗死病灶.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定位定性价值较大,脑血管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郝静;郭雅聪;郭金涛;李旭

    目的 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2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眼球震颤、Ho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头部CT检查未发现延髓病变,17例头部MRI示延髓背外侧梗死.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作者:成巧梅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椎动脉血栓而形成的,既Wallenberg综合征.我科自2006-03~2008-12共收治19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针药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陈坤;张建泉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3个月。结果:1例患者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及吞咽困难症状完全缓解,3例患者仅遗留少许感觉障碍,1例患者仍存在病灶侧的共济失调症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5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