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胶原生物膜在牙槽突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斌

    目的 分析牙槽突裂修复治疗中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及胶原生物膜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2011年7月—2015年5月间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接受修复治疗的30例牙槽突裂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含患者15例.以单纯接受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及胶原生物膜治疗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1周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鼻下点及牙槽嵴顶点骨流失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6个月观察组鼻下点及牙槽嵴顶点骨流失为(0.55±0.35)、(1.18±0.38)、(2.34±0.61)mm及(0.61±0.35)、(2.68±0.63)、(3.34±0.36)mm均低于对照组的(1.66±0.32)、(3.32±0.37)、(5.32±0.52)mm及(1.32±0.32)、(4.15±0.53)、(5.67±0.5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胶原生物膜可有效的防止牙槽突裂修复治疗中的骨质流失,治疗价值显著.

  • 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义生;向亮;李军伟

    目的 分析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33例(253髋),男173例,女60例,平均年龄[30.2±7.1(20~54)]岁.其中采用细针钻孔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75例(188髋),男126例,女49例,平均年龄[29.5±6.9(20~54)]岁.按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Ⅰ-A、Ⅰ-B、Ⅰ-C期患者分别为104、48、36髋;采用粗通道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58例(65髋),男4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8±7.5(20~53)]岁.按照ARCO分期,Ⅰ-A、Ⅰ-B、Ⅰ-C、Ⅱ-A期患者分别为30、15、9、11髋.结果 细针钻孔减压术后,85%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获得明显缓解.平均随访时间[3.8±1.2(0.4~7.8)]年,Ⅰ-A、Ⅰ-B、Ⅰ-C期的优良率分别为72.1%(75/104)、64.6%(31/48)、58.3%(21/36).总优良率为67.6%.其中,Ⅰ-A期者效果好;粗通道髓芯减压加植骨术后,所有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获得解除.平均随访时间[2.0±0.8(0.4~3.8)]年,优59髋,良6髋.其中,ARCO Ⅰ-A、Ⅰ-B期均为优,效果好.Ⅰ-C期者6优3良,Ⅱ-A期者8优3良.术后X线片显示,减压的粗通道内成骨现象日渐明显,2~6个月可见新生骨柱影.对Ⅰ-A、Ⅰ-B、Ⅰ-C期分别进行比较,两种手术的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术适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细针钻孔减压术尤其适于ARCO Ⅰ-A期患者,粗通道髓芯减压加植骨术尤其适于ARCO Ⅰ-A、Ⅰ-B、Ⅱ-A期患者,以粗通道髓芯减压加植骨术疗效为佳.

  • 锁定加压钢板加骨诱导活性材料和自体骨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刘殿鹏;王朝霞;马腾;孟宪志;高迪

    目的 评定锁定加压板联合骨谤导活性材料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加自体骨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34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3~34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5个月.膝关节功能均优良.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C3型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锁定加压钢板和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刘殿鹏;马腾;高迪;孟宪志;王朝霞

    我院从20014年4月~2007年7月对2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切开复位、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充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满意.

  • 骨诱导活性材料结合三叶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作者:高大伟;苏培基;伍中庆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结合三叶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三叶草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并在断端骨折缺失部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结果:随访平均15.6个月,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28例,良10例.结论:对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运用三叶板固定和骨诱导活性材料,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钢板加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周忠;林建华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患者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后,对仍有明显骨质缺失的部位,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替补缺损骨质后,行三叶草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25例肩关节可外展超过90°,骨折对位对线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5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质缺损严重,可以行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塞加钢板内固定技术,方便可靠,避免人工关节置换.

  • 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与可靠性

    作者:夏金圣

    背景:临床可以采取植骨方式治疗牙槽骨缺损,其中所选用的植骨材料对终植骨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63例牙槽突裂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8-15岁,均实施骨移植治疗,按照所选用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n=32)和骨诱导活性材料组(n=31)。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植骨效果、骨密度、未萌尖牙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未萌尖牙情况:自体骨组7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4颗向植骨区移动,1颗未出现明显改变;骨诱导活性材料组6颗未萌尖牙中,2颗萌出,2颗未出现明显改变,2颗向植骨区移动。③牙槽骨密度:两组修复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修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排异及植骨材料脱落等不良事件。表明利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可以获得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可靠性。

  • 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旺;赵志国;刘芳;刘维贤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l-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每只犬一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及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拔牙处植入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3颗种植体,第一、二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对照组,对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A组,同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B组.种植术中同期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8周时骨密度测量,各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16周时骨密度测量,两实验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RP及PItP/OAM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 富血小板血浆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旺;王秋旭;刘维贤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 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 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旺;王秋旭;刘维贤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拔牙后3个月植入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于植入后第8、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测量骨密度.能谱分析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8周时,实验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z+含量(22.1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44)(P<0.05).1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种植体一新骨界面Ca2+含量(42.23±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12)(P<0.05).结论: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研究

    作者:梅幼敏;宦泓;吴煜卓;曹盈;杨晓雪;孙敬伟;周艳

    目的 评估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eterial,OAM)复合部分自体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牙周骨下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患者的50颗骨下袋缺损患牙随机应用OAM/自体骨/GTR(试验组)、自体骨/GTR(对照组)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周、24周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 两组患牙术后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和CAL显著减少(术后12周时P<0.05,术后24周时 P<0.叭)、而SBI降低无显著性(P>0.05).CBCT显示,试验组、对照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试验组较对照组AH显著增加(P<0.05).结论 OAM/自体骨/GTR是治疗牙周骨下袋较为理想的方法.

  •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艳;吴燕平;梅幼敏;宦泓;吴煜卓;曹盈;杨晓雪;孙敬伟

    目的 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比例OAM与自体骨混合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选择39颗牙周骨缺损患牙,其中应用OAM/自体骨1∶1混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手术的13颗(A组)、OAM/自体骨2∶1混合GTR手术的13颗(B组),单纯应用OAM联合GTR手术的13颗(C组),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记录各组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A、B组与C组比较PPD和CAL,术后12周时显著减少(P<0.05),术后2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PPD和CAL减少无显著性差异、3组手术SBI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或CBCT显示,A组、B组、C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12周时A组、B组骨密度增加较C组明显.结论 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与单纯的OAM相比,其牙周组织修复发生的更早;OAM联合自体骨移植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与混合比例无显著相关性.

  • 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作者:赵旺;刘旭辉;刘维贤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 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 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 PRP及PRP/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毅;刘杨;杜军;胡杨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以及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PRP/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Beagle犬4只,体质量10~13 kg,每只犬左右两侧下颌第四前磨牙牙位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与B组同侧的第一、二前磨牙牙位作为对照组.A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采用能谱分析各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同时观察各组种植术后8、16周组织学形态.结果 A组和B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种植术后8、16周时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为(26.01±3.28)%和(44.10±7.11)%,明显高于B组(P<0.05);种植术后8周,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B组种植体边缘可有新骨形成,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种植术后16周,A组和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结论 PRP及PRP/OAM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能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

  • 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艳;梅幼敏;宦泓;吴煜卓;曹盈;杨晓雪;孙敬伟

    目的: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 例26 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OAM 、自体骨混合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翻瓣GTR 手术.术前,术后12 周、24 周分别观察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CAL 减少显著(P<0.05),SBI 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显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结论:OAM 联合自体骨移植是治疗人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 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梁向新

    目的:观察CGF复合OAM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因患有牙周炎需要拔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拔牙后,对照组采用OAM材料填充行拔牙住点保存,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GF复合材料行拔牙位点保存.比较两组拔牙前后的牙槽嵴宽度、腭侧骨板高度、唇侧骨扳高度和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牙槽嵴宽度、腭侧骨板高度和唇侧骨板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牙槽嵴宽度、腭侧骨板高度和唇侧骨板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复合OAM具有良好的填充材料特性,将其应用于牙周炎患者拔牙位点保存术中,可维持并改善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保留牙周炎患牙拔除后的骨量,有助于后期修复,同时降低了干槽症的发生风险.

  • 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向新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拔除患牙后要求行种植修复患者50例,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OAM充填行拔牙位点保存,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PRF复合材料.比较两组干槽症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牙槽嵴宽度、腭侧骨板高度、唇侧骨板高度等牙槽骨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前的牙槽嵴宽度、腭侧骨板高度、唇侧骨板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的各项牙槽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68,P=0.02).结论 PRF复合OAM能有效维持并改善牙槽骨的高度与宽度,保留拔除后的骨量,同时减少了干槽症的发生风险,利于后期义齿种植.

  • 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作用

    作者:李一鸣;尼加提·吐尔逊;周晶;李淑慧;吴佩玲

    目的 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 12个月龄雄性beagle犬6只,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二侧切牙,将4个位点分为4组,分别为PRF+OAM组、PRF组、OAM组和对照组,分别填入PRF+OAM、PRF、OAM和不做处理.6只犬随机分别于术后4、12周各处死3只,取牙槽骨标本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骨密度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 4、12周时PRF+OAM组唇舌侧牙槽嵴宽度((-0.08±0.02)、(-0.09±0.02)mm)和高度((-0.53±0.07)、(-1.15±0.07)mm)均明显低于PRF组(牙槽嵴宽度(-0.15±0.03)、(-0.63±0.04)mm)和高度((-0.74±0.06)、(-1.51±0.05)mm)、OAM组(牙槽嵴宽度(-0.22±0.03)、(-0.08±0.05)mm和高度((-0.95±0.07)、(-1.51±0.06)mm)及对照组(牙槽嵴宽度(-0.35±0.08)、(-1.17±0.21)mm和高度((-1.27±0.12)、(-1.70±0.05)mm)(P均<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PRF组、OAM组存在交互作用,OAM与PRF混合使用效果优于分别单独使用;愈合期PRF+OAM组拔牙创CT差值(35.33±2.08)均高于PRF组(33.33±3.51)、OAM组(-80.67±2.08)和对照组(-153.33±2.88)(P<0.05);术后4、12周PRF+OAM组拔牙窝新生骨排列规则度及成骨情况明显优于PRF组、OAM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RF+ OAM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中可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组织修复,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RF和OAM.

  • 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3例

    作者:王义生;杨国辉;李军伟;娄朝晖;王鑫

    目的:观察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骨诱导活性材料(BMP)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3例26髋,其中男20髋,女6髋,平均年龄32.5(20.0~51.0)岁.按病凶分类:激素性3例4髋,乙醇性17例18髋,激素+乙醇性3例4髋.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I-A、I-B、I-C、Ⅱ-A期分别为12、6、4、4髋.左侧20髋,右侧6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获得解除.随访0.58-1.8(中位数1.1)a,优23髋,良3髋.其中,I-A、I-B期均为优,效果好(P<0.05).I-C期优3髋,良1髋;Ⅱ-A期优2髋,良2髋.术后X射线片显示,减压的粗通道内成骨现象日渐明显,2~6个月现新生骨柱影.结论: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适于治疗无塌陷的早期股骨头坏死.

  • 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的比较

    作者:杨新明;王耀一;张磊;孟宪勇;阴彦林;胡振顺;赵御森;王海波

    本研究旨在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工程骨制备: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雌雄不限,年龄4~5个月,体质量2.0~2.5 kg,每只兔分点抽取自体红骨髓共8ml,应用淋巴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去除红细胞等纯化处理后,取中间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层,通过稀释获得浓度为1×108/ml的含有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单核细胞悬液2ml,将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生物支架材料即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切成符合动物造模后骨缺损大小的条块状,置于含庆大霉素16万U抗生素生理盐水中复水5 min取出,放入含BMSC的上述试管中充分浸泡混合10 min,制成自体BMSC+ OAM的组织工程化骨,使用前配置。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