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叶芬

    目的:分析四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粗棉线结扎法、气门芯结扎法、脐带夹结扎法及气门芯联合脐带夹双重结扎法处理脐带;观察4组新生儿分娩后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脐部感染情况及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4组新生儿分娩后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脐部感染情况及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法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

  • 两种脐带结扎方法处理新生儿残脐的效果研究

    作者:胡云霞;李宾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佳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正常新生儿12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2例采用气门芯双扎方法,对照组448例采用脐带夹结扎方法.观察二组新生儿脐部残脐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脐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残脐血肿、残脐断裂及脐部感染发生率均为零,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结扎改良法脐部并发症及新生儿脐炎发生率大大降低,方法简便实用,具有优越性和可操作性.

  • 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消毒效果分析

    作者:彭秋凤

    目的 了解聚维酮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脐带结扎时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消毒脐带断端,对照组则采用2%碘酊消毒后用75%的酒精脱碘来消毒脐带断端.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感染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脐部出血情况、脐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 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婷;兰晓红;毛平安

    目的 观察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10s内结扎脐带,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120s结扎脐带.检测并记录两组出生12~24小时的Hb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出生后2小时及24小时平均动脉压(MBP)及脑血流,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脑血流参数在2小时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2小时及24小时的MBP均高于对照组,24小时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血流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败血症及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可显著提高早产儿HCT和Hb水平,提高平均动脉压,同时有效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及贫血的发生,对脑血流无明显影响.

  • 三种脐带结扎方法处理新生儿残脐效果比较

    作者:钟晓如

    目的:探讨丝线结扎法、钳夹法和气门芯套脐法三种临床常见的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残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65例,根据脐带结扎方法不同分为丝线组(A 组)、钳夹组(B组)、气门芯套脐组(C组),观察三组护理过程中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结扎一次成功率,残脐渗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B组,结扎一次成功率100%,显著高于A组和B 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和B 组。结论气门芯套脐法是三种脐带结扎方法中效果好的,操作简单易掌握,脱脐效果好,并发症少,家属满意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气门芯联合棉线脐带结扎效果观察

    作者:王小兰

    目的:研究新生儿断脐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56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8例.对照组采用气门芯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气门芯联合棉线脐带结扎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小时残脐干燥情况.1周后脐带脱落情况.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气门芯联合棉线脐带结扎方法有利于脐带干燥,无脐带出血和血肿,脱落天数减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新生儿脐带结扎时间》要点解读

    作者:李婕;漆洪波

    脐带结扎的佳时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产科医师及儿科医师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产科医师更关注脐带结扎时间对产妇产时出血的风险影响等,儿科医师更关注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及远期预后.但是,包括美国在内,尽管许多关于新生儿脐带延迟结扎和及早脐带结扎的随机对照试验提示了脐带延迟结扎的好处,但脐带结扎的理想时机尚未建立.为了找到一个脐带结扎的佳时机,2012年12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推出了一个佳时机建议[1];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又再次提出实施延迟结扎脐带[2].该建议从新生儿结局、孕母结局、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做了分析.

  • 两种脐带结扎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晓慧

    目的:分别以脐带夹结扎脐带,双气门芯加棉线结扎脐带两种方法结扎新生儿脐带,进行相同的护理,比较脐带脱落时间的长短及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方法:将我院新生儿2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6例.对照组用脐带夹结扎法,观察组用双气门芯加棉线结扎脐带法,比较脐带脱落时间的长短及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脐带用气门芯结扎两道并辅以穿有棉线的双层纱布包裹结扎脐带的方法更有利于脐带的干燥脱落,减少了医患矛盾,避免了出院后因脐部护理不当造成的感染,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 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谭琼

    目的: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 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结扎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对第48 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 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20 天脐带小窝完全愈合情况、残脐血肿以及脐带扎断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48 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 小时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20 天脐窝愈合以及残脐血肿例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不同新生儿断脐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洪瑛;胡兰新;吴美玲

    新生儿脐带是母体与胎儿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传送通道,胎儿娩出后第一步处理过程便是剪断脐带、结扎脐带.剪断脐带, 是新生儿娩出后一个常规的处理,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目前临床常用的断脐及结扎方法主要为脐带夹、气门芯、血管钳断脐等.其中,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脐带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为夹持力强且持久、能有效阻断血运、操作简单方便,并可减轻脐部渗血、减少脐部炎症及脐部肉芽肿的发生,能有效降低因脐血管血液及胶质液外溅导致助产士发生感染的危险等[1-4].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00年后一直使用脐带夹联合两把血管钳的两次断脐法,但临床中常有新生儿皮肤划伤事件发生.为进一步优化断脐过程,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以适应分娩量日益增加的临床需求,文章就新生儿断脐方法的改进及特殊情况的处理进行探讨.

  • 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用于脐带结扎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芳;潘名娥;童宝琴;陈红;马冬梅

    目的 比较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效果.方法 新生儿173例,按产妇意愿分为A组(气门芯组)和B组(特殊脐带夹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效果,包括结扎脐带时溅血、第2次定位发生率、脐带残端渗血、脐周皮肤发红及破损、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B组结扎脐带时溅血、第2次定位发生率、脐带残端渗血少于A组,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脐周皮肤发红及破损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儿脐带结扎应用特殊脐带夹的效果优于气门芯.

  • 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马翠英;黄昌英

    目的 应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促进脐部尽早愈合,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科2011年1月~5月足月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826例,按出生时间的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3例.实验组采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法.观察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脐部并发症除脐部感染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脐部尽早愈合,适合产科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脐带结扎 气门芯
  • 断脐时间、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石巍;李静;王梦琦;史保珍;刘琰

    目的:观察断脐时间和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70例产妇随机分为早断脐组(即胎儿娩出后10 s内断脐)330例和晚断脐组(待脐带搏动自行停止后断脐)340例,再将晚断脐组分为两个亚组即新生儿高于胎盘平面组(新生儿置于高于胎盘平面的母亲腹部断脐)180例和新生儿低于胎盘平面组(新生儿置于低于胎盘平面的母亲两腿间断脐)160例。比较早断脐组和晚断脐组及两个晚断脐亚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胎盘粘连及剥离不全发生率、产妇泌乳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体温、胆红素峰值、脐血和出生24 h后外周血血红蛋白、新生儿贫血及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24 h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峰值明显高于早断脐组(两组相比,P均<0.05),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断脐组(两组相比,P均<0.05)。新生儿高于胎盘平面组的新生儿体温明显高于新生儿低于胎盘平面组(两组相比,P<0.05),泌乳时间短于新生儿低于胎盘平面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晚断脐比早断脐更加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减少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将新生儿置于高于胎盘平面的母亲腹部断脐更有利于新生儿保暖,促进母亲泌乳。

  • 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方法介绍

    作者:商存平

    为了使新生儿脐带尽快脱落和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风险,笔者于2009年1~6月对200例新生儿采取离脐轮约0.2 cm处结扎,获得理想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

    作者:李阳;黄群;何红燕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 新生儿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结扎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俊青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 400例活产新生儿按分娩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经初步断脐处理后,观察组采用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脐根部结扎,而对照组采用单点位压痕气门芯脐根部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3 d内残脐干燥,6 d内残脐脱落,20 d内脐窝愈合和发生脐周皮损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3 d内残脐干燥,6 d内残脐脱落,20 d内脐窝愈合的例数均较对照组多,脐周皮损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双点位压痕气门芯结扎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残脐干燥快、脱落彻底且无脐周皮损,脐窝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俊青;李莉苹;李波;商存平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佳方法及技巧.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血肿及脐带扎断的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利于残脐干燥和脐窝愈合,避免修剪残脐出血及残脐血肿,只要注意操作技巧,方法简单,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出生脐带延迟结扎对中晚期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作者:朱曦怡;甄宏;李柳青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将延迟脐带结扎(娩出后60 s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试验组,按照临床常规结扎脐带(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及2周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贫血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结果生后1周,两组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试验组贫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两组早产儿生后2周血红蛋白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输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可以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以及输血概率。

  • 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时机研究

    作者:陈远春;宋燕;宋波萍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涪陵中心医院出生的3000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娩出后10 s内结扎脐带的15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娩出后延迟60 s后结扎脐带的15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发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中有2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9例;观察组新生儿中有1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观察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5.96±1.31)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5.38±2.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7.17±0.52)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68±0.44)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h的pH显著低于观察组,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窒息新生儿的碱剩余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的结扎脐带操作在娩出后延迟60 s进行,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并且对于窒息的新生儿,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复苏效果。

  • 气门芯结扎脐带改良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敏;黎燕;黄家琴

    目的:探讨有效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方法.方法:在我院2008年1~2月份出生的新生儿176例,在新生儿体重、无感染、脐带直径、气门芯直径、护理方法条件相同选择应用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 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即气门芯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气门芯贴近脐根结扎脐带法,能有效地缩短脐带十燥和脱落时间.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