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及与非肿块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陈芳;李华明

    目的 认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MRI表现,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鉴别.方法对1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6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术前MRI征象包括病变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将两种病变的MRI表现差异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形态分布上非哺乳期乳腺炎以不按导管系统的区域或多区域分布为主,非肿块性乳腺癌以按导管系统的节段性分布为主.内部强化特征上非哺乳期乳腺炎强化的腺体内少结节,多见规则脓腔或囊腔;非肿块性乳腺癌内见结节状强化或不均匀网格状或小簇环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无效腔,动态增强TIC类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非脓肿及囊变区与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形态学表现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

  • 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茜

    目的:评价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NLM)和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诊断符合率80.0%。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91.7%。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不同。超声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作者:张林华

    目的:观察并分析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例于乳腺超声诊断前均行病理诊断,之后进行乳腺超声诊断.将患者病理诊断及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两种诊断的结果.结果:乳腺超声检查显示:多数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并以Ⅱ级血流信号为主.经过统计显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理检查同乳腺超声检查各项结果都无显著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记录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是94.17%.结论: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超声能够得到同病理诊断几乎一致的成效,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率,而且检查便捷.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效果评价

    作者:缪春梅;杨越;汤清雯;金学梅

    目的:将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用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评价其使用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临床资料,对40例患者均予以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统计并分析其效果.结果:40例患者采取微创旋切得到48个病灶,予以超声引导将实质病灶的微创旋切和脓液抽吸的过程进行清晰显示.患者样本的病理结果阳性率是100%.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的病理诊断率相对比较高,切除病灶比较准确,存在应用意义.

  • 产妇哺乳期乳汁瘀积的防治和护理

    作者:王怀娥

    乳汁瘀积是引起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1].细菌经乳管侵入瘀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而引发急性乳腺炎.因此,有效地预防哺乳期乳汁瘀积并积极治疗已发生的乳汁瘀积,可大大降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率.临床资料2001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60例,皆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9岁,其中哺乳期乳腺炎58例,包括初产妇51例,经产妇7例;另外2例为非哺乳期乳腺炎;5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均在不同程度的乳汁瘀积基础上发病.

  • 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廖春雁;陈圆圆;曾健;李智贤;王蕾;唐师;梁舒媛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结果 NLM组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Ⅱ~Ⅲ级血流、RI<0.70及UE评分1~3分与乳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多累及脂肪层,伴有周围组织水肿,部分呈"倒三角形"低回声,病灶内出现斑点状或小条状钙化斑,血流信号丰富,RI<0.70,UE评分1~3分,上述超声表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 两种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影像表现

    作者:陈香梅;钟洁愉;刘俐;孙德胜

    目的 应用超声BI-RADS分类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其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6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PCM) 25例.比较两者的超声BI-RADS分类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88例慢性乳腺炎患者共累及90个乳房,术前乳腺病变超声BI-RADS分类均为4类.GLM好发于乳腺外周,40%(26/65)病灶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33.8% (22/65)为不均匀低回声包块,15.4% (10/65)为低回声结节,4.6%(3/65)为脓肿型,6.2% (4/65)为混合型.PCM好发于乳晕区,44% (11/25)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20% (5/25)为囊实混合性,36% (9/25)为实性肿块.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增强更常见于GLM.结论 两种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声像图表现相似,GLM更好发于乳腺外周,常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伴有周围脂肪组织增强;PCM好发于乳晕区.超声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

  • 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作者:张雪丹

    目的 分析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乳腺超声影像中显示,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出现异常回声区,其中,40例(58.82%)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为清楚,28例(41.18%)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的乳腺肿块直径为7~40 mm.其中,20例(29.41%)患者经检查为Ⅰ级血流信号现象,32例(47.06%)患者经检查为Ⅱ级血流信号现象,16例(23.53%)患者经检查为Ⅲ级血流信号现象.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后,成功检查为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检查准确率为88.24%.结论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检查准确率高、无创伤、检查速度快、可重复检查等优势,通常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实施诊断的首选方式.

  • 非哺乳期乳腺炎82例诊治分析

    作者:徐剑;刘湘晖

    目的 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2013年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8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组患者11例,药物治疗组71例,其中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采用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皮质醇激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单纯药物组(三联或者激素)总病程(11.92±6.50)周,4周后缓解率为(89.06±2.25)%,药物加手术组总病程(6.57±2.30)周,术后未见复发,单纯手术组总病程(17.09±13.11)周,4周后缓解率为(63.64±1.10)%,三组对比总病程及累计缓解率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需临床与病理检查结合确诊.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三联抗分枝杆菌及皮质醇激素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及降低复发率,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的治疗手段.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作者:李东生

    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多种类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两种疾病有其相似性,在没有充分认识这两种疾病时,如处理不当,可能使患者整个病程迁延较长,甚至病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且出现乳房变形等,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目前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可能导致病变反复发作,而足够的切除范围将使大部分患者失去再哺乳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对于这两种疾病所造成的终结局更难以接受.

  • 肉芽肿性乳腺炎26例治疗体会

    作者:龚子永;杨成轩;丁敏;贾良;屈宏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经过切开引流治疗,肿块缩小后手术,随访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9例口服甲泼尼龙,肿块缩小后手术,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控制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兴平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NPM患者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成人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疗程14 d,比较NPM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B细胞、补体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D3+、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IgA、IgM及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G、IgM及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与正常人均有显著差异,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一定程度纠正NPM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但对体液免疫无影响.

  • 8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妍;刘紫朦;晏阳;杨五耀;徐虎;张昉;刘丰源;王建东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诊断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资料,总结可手术切除与无法手术切除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和治疗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纳入的84例患者中,58例接受手术切除(69.0%),该组患者乳腺均无急性炎症反应,肿块边界清晰,肿块大小<5 cm,其余26例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病灶(31.0%),该组患者有明显炎症反应(脓肿破溃/肿块>5 cm).手术切除的患者中,54例治愈,6例复发,复发的患者中2例至随访结束时已痊愈,复发率为10.3%.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中,12例至随访结束时病灶已愈合,且未观察到复发,6例病灶范围较前有缩小,其余8例病变无进展.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可手术切除,若有明显炎症反应或暂不能行手术切除者可清创换药或单纯临床随访观察.

  • 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洪伟;姚宁;刘宇飞;崔潇;王娟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手术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NP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5例)和B组(19例),从发病到手术,A组≤1个月,B组>1个月,均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乳腺包块手术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哺乳史、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皮肤红肿、包块直径、白细胞升高、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感染、住院时间、复发率、对乳房外形满意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可以避免疾病继续发展引起的包块增大、脓肿或窦道形成及治疗带来的痛苦,能缩短病程、减少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好地保护患者身心健康.

  •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超声特点对比

    作者:黄珊珊;李征毅;管林军

    目的 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7例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4例为B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检验证实,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肿块声像图表现.结果 A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显示15例为2级,14例为3级,8例误诊为4级;B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显示8例为3级,26例为4级.两组患者肿块血供、边界清晰度、后方衰减、左右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块微小钙化、血流阻力指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液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像图表现部分相似,但其肿块微小钙化、血流阻力指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局部液化情况各有特点,可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手术与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鹏飞

    目的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计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综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 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翠霞;王海涛;王方

    目的:探究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经病理确诊的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乳腺超声进行诊断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过乳腺超声诊断为72例乳腺炎,诊断准确率为90.0%,误诊为乳腺增生5例,误诊为乳腺癌3例。结论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乳腺超声诊断具有特定的影像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在临床诊断和鉴别乳腺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姜丽花;金清;陈良;许东峰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二维及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结合临床和病理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析二维声像图及超声弹性成像的数据,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归纳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特征性表现。结果73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42±10.76)岁,单侧多发,临床表现为乳房触痛、触及包块。超声表现多为不规则性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边缘及短条状血流信号,弹性成像病灶评分多≤3分。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一定声像图特征,好发于育龄经产妇女,结合临床资料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准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海清;曹强仙;江凤莹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采用Alokaα10型彩色超声设备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 在乳腺超声影像上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发现存在异常回声区.其中,64例(64.00%)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清楚,36例(36.00%)患者均存在乳腺肿块边界完全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乳腺肿块直径7~40 mm.有31例(31.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Ⅰ级血流信号现象,49例(49.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Ⅱ级血流信号现象,20例(20.00%)患者被检查出存在Ⅲ级血流信号现象.利用乳腺超声进行诊断后,成功检查出非哺乳期乳腺炎87例,检查准确率为87.00%.结论 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乳腺超声检查具有准确率高、检查速度快、无创伤且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的首选方式.

  • 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燕飞;浦涧;卢冠铭;陈永诚;覃强;黄剑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并予以规范手术治疗。结果: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肿块34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性肿块5例、双侧乳头内陷合并双侧乳腺炎性肿块1例。偏向性乳头内陷13例、完全性乳头内陷27例;有脓肿切开引流史患者14例。全体患者肿块位置均在乳晕及乳晕外周组织处、肿块可触及(其中单纯肿块27例、肿块伴红肿13例),8例患者瘘管合并肿块。本组患者单侧乳头内陷合并单侧乳腺炎肿块占多数(x2=8.115, P<0.05),内陷类型多为完全性乳头内陷、肿块类型多为单纯性肿块(x2=7.234,P<0.05)。慢性化脓性乳腺炎检出率高于浆细胞性乳腺炎(x2=10.204, P<0.05)。经手术治疗,40例患者治愈36例(90.0%),4例复发(10.0%),复发患者均未接受乳头内陷矫正术,其中2例2次手术接受内陷矫正治疗,术后治愈。结论:准确诊断并积极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及乳头内陷矫正术,是治疗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